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强化练(四)一、选择题(2021·承德高一检测)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据此完成1、2题。1.我国华北山地地区,泥石流多发的月份是 ()A.11月次年1月 B.34月C.56月 D.78月2.山区沟谷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避灾方法是 ()A.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B.朝与沟谷垂直的两侧高处跑C.检查贵重财物后向安全地带撤离D.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解析】1选D,2选B。第1题,泥石流的发生容易受降雨的激发,华北山地地区降雨多集中在7、8月,且暴雨强度大,因此华北山地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第2题,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朝与沟谷垂直的两侧高处跑,就不会把游客掩埋;泥石流速度快,破坏力强,不能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也不能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跟生命相比,贵重财物并不重要。(2021·石家庄高一检测)读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完成3、4题。3.甲、乙两地寒潮发生的总次数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C.植被 D.人类活动4.寒潮对长治市农业的不利影响有 ()A.冬小麦遭受冻害 B.春季干旱加剧C.农作物病虫害加重 D.土壤肥力下降【解析】3选A,4选A。第3题,读图可知,近40年来甲地寒潮发生总次数为120~140次,而乙地为80~100次,甲地寒潮次数明显大于乙地,图中显示,甲地位于西北—东南走向的盆地,盆地延伸方向与当地寒冷气流移动路径基本平行,对寒冷气流的阻挡作用小;而乙地位于太行山脉东侧,寒冷气流受山脉阻挡作用明显,受寒冷气流影响较小;两地纬度位置相似,纬度位置不是导致两地寒潮发生的总次数差异较大的影响因素;植被和人类活动,对寒潮发生次数影响不大,且两地植被和人类活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这些不是两地寒潮发生总次数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第4题,长治市位于山西省,属于华北暖温带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因此寒潮对长治市农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冬小麦遭受冻害;寒潮属于冷锋天气,有可能带来一定的降水,因此一般不会加剧春季干旱;寒潮带来的低温有可能冻死害虫及虫卵,从而减轻农作物病虫害;寒潮不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补偿训练】(2021·洛阳高一检测)2020年初,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地发生25年来最为严重的蝗虫灾害。下图为联合国粮食组织预测蝗群37月迁飞图。蝗虫喜温暖耐干旱,虫卵可能会在3月至4月间孵化,向北迁飞并广泛繁殖。若出现新蝗群,第二波蝗灾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毁灭性后果。据此完成(1)、(2)题。(1)由蝗群迁飞预测图分析,影响蝗群3~7月向北迁飞的原因是 ()A.风向影响 B.气温升高C.人类干预 D.降水减少(2)专家预测,蝗群难以由印度进入我国,最可能是途中 ()A.森林茂密 B.高山阻隔C.距离遥远 D.气候湿润【解析】(1)选A,(2)选B。第(1)题,由蝗群迁飞预测图分析,蝗群37月向北迁飞,蝗虫的飞行需借助风力,37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风,故影响蝗群37月向北迁飞的原因是风向影响;迁飞区是热带气候,气温变化对其影响不大;迁飞的月份与人类的干预不大;此时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第(2)题,蝗群向北迁飞,蝗群由印度进入我国需经过喜马拉雅山脉,蝗群难以飞越;森林、距离、气候对蝗群迁飞的影响较小。(2021·浙江联考)当地时间2020年6月23日墨西哥发生7.4级大地震,地震过后的75分钟内,累计发生147次余震,地震引发山体滑坡,5.按照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海啸属于 ()A.海洋灾害 B.地质灾害C.气象灾害 D.天文灾害6.山体滑坡及海啸等灾害的发生,说明自然灾害具有 ()A.周期性 B.群发性 C.复杂性 D.突发性【解析】5选A,6选B。第5题,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从成因与发生过程看,海啸属于海洋灾害。第6题,一个地区或区域内大量地质灾害同时并发的现象,为自然灾害的群发性。山体滑坡及海啸等灾害的发生,是自然灾害的群发性现象。(2021·大连高一检测)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1700mm,雨季集中在410月,喀斯特地貌发育且分布广泛。省内河流多发源于西部高山,经中部向北、东、南三个方向呈扇形放射,河道迂回曲折,水域面积不足1%。据此完成7、7.下列关于贵州省洪涝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年降水量大,雨季较长 ②平原多,排水不畅③水域少,调蓄能力不足 ④人口分布相对集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下列关于洪涝灾害的治理及防灾减灾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灾中首先保护财物,减少经济损失B.灾后喝煮沸后的水,不吃被浸泡的食物C.灾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D.种植水土保持林,建设合理的水利工程【解析】7选C,8选A。第7题,贵州年降水量在800mm~1700mm,雨季集中在410月,年降水量大,雨季较长;水域面积不足1%,水域面积小,调蓄能力不足;人口分布集中,城市内涝严重;贵州以高原为主。第8题,灾中应首先保护百姓生命;为防止细菌的传染,灾后喝煮沸后的水,不吃被浸泡的食物;灾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减少缺失;种植水土保持林(2021·济宁高一检测)下图示意某高中学校地理研学实践小组在野外考察时拍摄到的“某种类型灾害现场”景观。据此完成9、10题。9.图示的灾害类型最可能是 ()A.干旱 B.泥石流C.滑坡 D.地面沉降10.该类型灾害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解析】9选C,10选D。第9题,图示的灾害是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某些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应该是滑坡;干旱是气象灾害;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第10题,滑坡多发生在山区;多发生于我国夏季、雨季;滑坡是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形成的,成因与人类活动有关,如破坏植被;滑坡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低分区。据此完成11、12题。11.该地区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较薄,且内部结构脆弱B.山体高大,对地壳的压力增大C.位于板块边界的火山地震带D.区域多断层且呈西北东南走向12.该地区D点发生强震时,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的破坏程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丁地 ()A.震级高 B.距离震源近C.海拔高 D.地处断层带【解析】11选C,12选D。第11题,我国西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动频繁,地震多发;地壳较薄、山体高大并不是造成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断层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第12题,读图可知,丁地处于断层带上,受地震的破坏作用最大,导致其破坏程度最大;每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丁地距离震源较远;海拔高不是其破坏程度最大的主要原因。【补偿训练】(2021·大庆高一检测)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②④(2)如果人们急功近利,大肆采伐山区林木,则夏季暴雨后最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中,组合正确的是 ()①地震 ②泥石流 ③滑坡 ④沙尘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1)选C,(2)选B。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410月份,尤其是7月份,由此判断,该地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基岩是比较完整的岩石,不易断裂破碎,不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第(2)题,该区域地形崎岖,起伏大,大肆采伐林木,会导致森林覆盖率降低,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的能力降低,夏季暴雨发生时山区洪水会携沙裹石奔流而下形成泥石流,图示区域的陡坡可能会发生滑坡现象;砍伐树木与地震无关,夏季我国季风区植被覆盖率高,不会发生沙尘暴。二、非选择题13.(2021·南通高一检测)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水、旱灾分布图”。(1)简述我国水灾空间上分布特点。(2)简要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灾严重的原因。【解析】第(1)题,从图可以看出,我国水灾分布不均匀,东部多,西部少,长江中下游为水灾最严重区域。第(2)题,长江中下游成为我国水灾最严重地区的主要原因:夏季该区域降水多,强度大;中游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沿岸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能力减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水网密布,支流众多。答案:(1)东多西少,水灾区主要分布在南方。(2)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集中;下游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水网密布,支流众多;围湖造田,侵占河道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1为新加坡略图。材料二新加坡是一个平均海拔约15米的城市岛国,人均水资源处于世界倒数位置,在遭遇暴雨时易发生城市内涝。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国在河流入海口(图1中甲处)修建了堤坝,将海水与陆地淡水分开。堤坝上安装了若干个建筑设备(如图2),该建筑设备分为可独立工作的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可升降闸门(下降为打开,升高为关闭),下部为动力强大的水泵,(1)分析新加坡易发生内涝的原因。(2)指出堤坝上建筑设备在高潮位状况下,遭遇暴雨时的工作状态并分析原因。(3)从“开源”的角度简述新加坡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解析】第(1)题,新加坡易发生内涝的原因应地势、降水、海潮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新加坡是一个平均海拔约15米的城市岛国,说明新加坡地势低平,城市内排水不畅,容易发生内涝;图中显示,新加坡临近赤道,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丰富,且多对流雨,降水强度大,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四周均为海洋,海水高潮位时易发生海水倒灌,对河流的顶托作用强,暴雨时排水不畅,容易导致城市内涝频发。第(2)题,堤坝上建筑设备在高潮位状况下,遭遇暴雨时,河流水位高,海水潮位也高,海潮顶托作用强,河水难以排出,容易产生城市内涝,为了不让潮水进入河流,应升高闸门,关闭河水与海水之间的自然流动,同时让水泵运行,将河水通过动力方式排入海洋,降低河流水位,减轻洪水和内涝压力。第(3)题,题意表明,新加坡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应从“开源”的角度进行叙述。新加坡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丰富,因此可以修建水库,通过城市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储蓄淡水;新加坡周边为广阔的海洋,利用海水淡化技术获得水资源;新加坡人口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