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7届中考化学二模试题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7届中考化学二模试题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7届中考化学二模试题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7届中考化学二模试题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7届中考化学二模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8分)1.俗话说:“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保平安”,其中“青菜萝卜”富含的营养素是()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2.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有机合成材料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粉尘都是大气污染物C.酒精、吗啡、海洛因都是毒品D.石油、煤、氢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3.当今世界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硬水和软水B.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水可用于灭火D.海洋有自净能力,所以不存在海水污染问题4.ZPT常用作洗发液的主要去屑因子,分子式为C10H8N2O2S2Zn,ZPT不溶于水、无异味,具有极强的杀灭真菌作用,下列关于ZPT说法正确的是()A.ZPT中有25个原子B.ZPT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ZPT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D.不溶于水、无异味属于物理性质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时,应将pH试纸预先用水湿润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在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6.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7.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B.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是可燃物C.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D.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9.在加热条件下,向装有10gCuO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H2一段时间,最终玻璃管中剩余固体8.4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CuO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生成Cu的质量为8.4gC.参加反应的CuO占原总质量的80%D.反应生成H2O的质量为1.6g二、非选择题1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1)根据如图1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①上述示意图图1中,共包含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不同.②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离子符号).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④若D为离子,则B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2)图2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请画出X分子的微观示意图.11.含锌废渣和各种锌矿(如菱锌矿)都有着重要的用途.以含锌废渣(主要成分为ZnO,杂质为FeO、CuO)为原料制备七水硫酸锌(ZnSO4•7H2O)的流程如图.(1)粉碎的目的是.(2)若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配制200g25%的硫酸,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玻璃棒、和,此处玻璃棒的作用是.(3)物质X是,滤渣中含有金属单质有,除铜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4)流程中获得七水硫酸锌前省略的操作是、冷却结晶、、洗涤和低温烘干.(5)某温度下,Fe(OH)3分解得到一种铁、氧质量比为21:8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12.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②.(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若用B装置制取H2.要获得干燥的H2,应先将气体通过盛有的D装置,再用E装置收集,气体应从端通入(选填“a”或“b”).(4)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有.(5)若用F装置收集CO2,油层的作用是.13.玲玲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产生了兴趣,于是她和小组内的同学仅用以下药品展开了探究活动.实验药品:稀硫酸、稀盐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Ba(NO3)2溶液、NaCl溶液、酚酞溶液【提出问题】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查阅资料】Ba(NO3)2溶液显中性,且Ba2+有毒.【实验探究】玲玲用上述物质做了下列几组实验组合序号①②③④⑤⑥组合物质H2SO4NaOHH2SO4NaClH2SO4Na2CO3H2SO4Ba(NO3)2NaOHBa(NO3)2Na2CO3Ba(NO3)2【记录和解释】(1)组合①、②、⑤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为证明该不同之处,玲玲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溶液.(2)请写出组合③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他们请教老师并讨论后知道,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生产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拓展延伸】实验结束后,他们将所有废液收集在废液缸中静置,观察到白色沉淀和无色的上层清液.为了确定沉淀和清液的成分,继续展开探究.【实验1】探究沉淀的成分.【提出猜想】Ⅰ.沉淀只有BaSO4Ⅱ.沉淀只有BaCO3Ⅲ.沉淀中含有BaSO4和BaCO3梅梅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滴加(请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证明了猜想Ⅲ是正确的.【实验2】探究清液的成分①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②量取少量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有白色沉淀产生.【解释与结论】探究活动结束后,小组内成员通过讨论分析,一致认为清液中含有的离子是(指示剂除外).【处理废液】为了防止污染环境,玲玲向废液缸中加入适量的,对废液进行处理后,将固体回收进一步处理,溶液排放.【交流与反思】根据你对物质溶解性的了解,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请写出一种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可溶性盐(写化学式).14.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原质量分数为10%)是否变质,进行了下述实验:同学小柯小江小龙操作各取一支相同规格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滴入无色酚酞加入足量的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现象变红产生气泡产生白色沉淀结论没变质变质变质(1)小江加入的“?”是.(2)小江认为小柯的实验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3)小龙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g.已知小龙所取的待测溶液质量为10g,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待测溶液中变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8分)1.俗话说:“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保平安”,其中“青菜萝卜”富含的营养素是()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青菜萝卜”中富含维生素,不是富含糖类,故选项错误.B、“青菜萝卜”中富含维生素,不是富含脂肪,故选项错误.C、“青菜萝卜”中富含维生素,不是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D、“青菜萝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有机合成材料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粉尘都是大气污染物C.酒精、吗啡、海洛因都是毒品D.石油、煤、氢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毒品的危害性及预防.【专题】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空气污染物的成分解答;C、根据物质对人体的作用解答;D、根据化石燃料的类别解答【解答】解:A、合金是金属材料,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A错误;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粉尘都是大气污染物,故B正确;C、酒精不是毒品,故C错误;D、氢气是可以再生的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分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当今世界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硬水和软水B.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水可用于灭火D.海洋有自净能力,所以不存在海水污染问题【考点】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区别方法分析;B、根据淡水资源的状况分析;C、根据水的性质分析;D、根据海水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分析.【解答】解:A、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少的是软水,用紫色石蕊试液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故A错误;B、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节约用水,故B错误;C、由于水在蒸发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灭火,故C正确;D、海洋有自净能力,但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过量的污染物进入海水中会造成海水污染.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知识,难度不大,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应爱护水资源.4.ZPT常用作洗发液的主要去屑因子,分子式为C10H8N2O2S2Zn,ZPT不溶于水、无异味,具有极强的杀灭真菌作用,下列关于ZPT说法正确的是()A.ZPT中有25个原子B.ZPT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ZPT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D.不溶于水、无异味属于物理性质【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B.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C.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D.根据物理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ZPT是由ZPT分子构成的,一个ZPT分子中含有25个原子,故错误;B.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ZPT的相对分子质量=12×10+1×8+14×2+16×2+32×2+65=317,故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C.由ZPT的化学式(C10H8N2O2S2Zn)可知,它是由碳、氢、氮、氧、硫、锌六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D.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溶解性和气味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以及物理性质的概念和含义,比较简单.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时,应将pH试纸预先用水湿润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在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用排水法收集O2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分析;C、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蒸发的方法及操作的要求来回答.【解答】解:A、pH试纸用水湿润后,会稀释待测溶液,使测得的pH值不准确,A说法错误;B、用排水法收集O2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B说法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C说法正确.D、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D说法正确;故答案选A【点评】此题重点考查物质的提纯以及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对于玻璃棒的使用、蒸发等基本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要熟记在心6.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条件解答;B、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解答;C、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解答;D、根据二氧化碳与碳酸的性质解答.【解答】解:A、碳和二氧化碳高温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故A错;B、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与氧气反应是化合反应,故B错;C、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故C正确;D、二氧化碳与碳酸可以相互转化,碳酸显酸性此反应可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7.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B.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是可燃物C.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D.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分析;B.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C.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D.根据物质的着火点来分析.【解答】解:A.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使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燃烧,正确;B.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C.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故正确;D.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所以实验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故正确.故选B.【点评】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都为:×100%=23.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和乙仍然都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因为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因此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9.在加热条件下,向装有10gCuO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H2一段时间,最终玻璃管中剩余固体8.4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CuO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生成Cu的质量为8.4gC.参加反应的CuO占原总质量的80%D.反应生成H2O的质量为1.6g【考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已有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以及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Cu+H2O△m80641880﹣64=168g6.4g1.8g10g﹣8.4g=1.6gA、该反应中CuO失去了氧,发生还原反应,错误;B、由上述分析计算可知,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是6.4g,错误;C、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100%=80%,正确;D、由上述分析计算可知,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是1.8g,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二、非选择题1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1)根据如图1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①上述示意图图1中,共包含四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②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S2﹣(填离子符号).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7,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④若D为离子,则B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2)图2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请画出X分子的微观示意图.【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①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回答;②根据原子结构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对于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③根据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分析回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分析回答.【解答】解:(1)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上述示意图图1中,共有4种质子数,共包含四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②在E中,核内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是硫离子,符号为:S2﹣.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m=17﹣2﹣8=7,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④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若D为离子,应为氯离子,化合价为﹣1价,B为钠离子,化合价为+1价,则B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2)图2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X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故答案为:(1)①四质子数;②S2﹣;③7,NaCl;(2).【点评】本题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微粒结构示意图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会根据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判断元素的种类,元素的性质等.11.含锌废渣和各种锌矿(如菱锌矿)都有着重要的用途.以含锌废渣(主要成分为ZnO,杂质为FeO、CuO)为原料制备七水硫酸锌(ZnSO4•7H2O)的流程如图.(1)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若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配制200g25%的硫酸,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和量筒,此处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散热.(3)物质X是锌,滤渣中含有金属单质有锌、铜,除铜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4)流程中获得七水硫酸锌前省略的操作是加热条件下制成硫酸锌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5)某温度下,Fe(OH)3分解得到一种铁、氧质量比为21:8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Fe3O4.【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1)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2)浓硫酸溶于水放热;(3)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4)可以通过降温方法得到硫酸锌晶体;(5)根据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可以计算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解答】解:(1)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填: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若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配制200g25%的硫酸,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和量筒,此处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散热.故填:烧杯;量筒;搅拌加快散热.(3)物质X是锌,锌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可以把硫酸铜除去,滤渣中含有金属单质有过量的锌和反应生成的铜,除铜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故填:锌;锌、铜;Zn+CuSO4═ZnSO4+Cu.(4)流程中获得七水硫酸锌前省略的操作是加热条件下制成硫酸锌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故填:加热条件下制成硫酸锌的饱和溶液;过滤.(5)设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FexOy,根据题意有:=,=,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Fe3O4.故填:Fe3O4.【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12.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分液漏斗.(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选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3)若用B装置制取H2.要获得干燥的H2,应先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D装置,再用E装置收集,气体应从a端通入(选填“a”或“b”).(4)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C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有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5)若用F装置收集CO2,油层的作用是防止CO2溶于水.【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故答案为::①酒精灯,②分液漏斗.(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而且又因为反应物是固体,所以选A.故答案为:A2KMnO4K2MnO4+MnO2+O2↑(3)氢气跟浓硫酸不反应,且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浓硫酸a(4)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C是启普发生器,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5)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弱势用排水法收集,必须在气层和水层之间加一层不溶于水的油层阻断二者的接触.故答案为:防止CO2溶于水【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3.玲玲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产生了兴趣,于是她和小组内的同学仅用以下药品展开了探究活动.实验药品:稀硫酸、稀盐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Ba(NO3)2溶液、NaCl溶液、酚酞溶液【提出问题】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查阅资料】Ba(NO3)2溶液显中性,且Ba2+有毒.【实验探究】玲玲用上述物质做了下列几组实验组合序号①②③④⑤⑥组合物质H2SO4NaOHH2SO4NaClH2SO4Na2CO3H2SO4Ba(NO3)2NaOHBa(NO3)2Na2CO3Ba(NO3)2【记录和解释】(1)组合①、②、⑤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①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为证明该不同之处,玲玲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溶液.(2)请写出组合③的化学方程式H2SO4+Na2CO3=Na2SO4+H2O+CO2↑.【实验结论】他们请教老师并讨论后知道,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产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拓展延伸】实验结束后,他们将所有废液收集在废液缸中静置,观察到白色沉淀和无色的上层清液.为了确定沉淀和清液的成分,继续展开探究.【实验1】探究沉淀的成分.【提出猜想】Ⅰ.沉淀只有BaSO4Ⅱ.沉淀只有BaCO3Ⅲ.沉淀中含有BaSO4和BaCO3梅梅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请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证明了猜想Ⅲ是正确的.【实验2】探究清液的成分①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②量取少量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解释与结论】探究活动结束后,小组内成员通过讨论分析,一致认为清液中含有的离子是Na+、Cl﹣、N、Ba2+(指示剂除外).【处理废液】为了防止污染环境,玲玲向废液缸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对废液进行处理后,将固体回收进一步处理,溶液排放.【交流与反思】根据你对物质溶解性的了解,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请写出一种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可溶性盐NaNO3(写化学式).【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实验;科学探究.【分析】【提出问题】根据玲玲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产生了兴趣进行分析;【记录和解释】(1)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会发生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硫酸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钡不会反应进行分析;(2)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实验结论】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或水进行分析;【实验1】根据碳酸钡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实验2】根据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解释与结论】根据各组反应后的生成物,以及生成物之间反应的反应进行分析;【处理废液】根据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进行分析;【交流与反思】根据所有的钠盐、硝酸盐都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解:【提出问题】玲玲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产生了兴趣,通过分析使用的药品可知,要探究的问题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记录和解释】(1)氢氧化钠和硫酸会发生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硫酸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钡不会反应,所以组合①、②、⑤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①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为证明该不同之处,玲玲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溶液;(2)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H2SO4+Na2CO3=Na2SO4+H2O+CO2↑;【实验结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或水,所以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水或气体产生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实验1】碳酸钡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证明了猜想Ⅲ是正确的;【实验2】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通过分析可知,清液中含有钡离子,所以量取少量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解释与结论】①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②硫酸和氯化钠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