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两篇回忆录所记述的时代背景,学习回忆录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体会表达效果。

2.透过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相结合的文字,感受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情怀。

【重点难点】透过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相结合的文字,感受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篇《长征胜利万岁》

一、学习导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毛泽东在长征期间创作的《七律长征》,全诗极其精炼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逼真地表现了红军的伟大形象和乐观主义精神,展现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历史画卷。

今天,我们将通过杨成武将军的回忆录,来感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

二、学习任务分析

(一)知识要点

回忆录,一种文学体裁。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方法,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要求真实可靠,不许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始末,也可以写某些片断。以叙述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语言朴素自然,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承担的单元任务

通过阅读作品,把握回忆录这一体裁的风格特点,感受作品中洋溢的革命豪情。

三、学习活动

(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关于作者:

杨成武(1914—2004),福建长汀县客家人,是中共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关于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的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敌人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本文的写作背景:

1935年10月19日,历尽千辛万苦的红军将士终于到达陕北吴起镇。宁夏二马(马鸿逵、马鸿宾)和毛炳文的骑兵一直尾追红军而来,共有2000多人,对红军形成夹击之势。毛泽东立即电令彭德怀速来一纵队,并找来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商量作战方案。

战斗中,红军占据绝佳的山地地形,东北军骑兵部队根本不是对手。东北骑兵3师和6师中的三个团,一个团被几乎全歼,两个团被重创。东北军伤亡600多人,被俘700多人,大量马匹丢失,骑兵师师长白凤翔险些被红军活捉。战斗胜利后,中央红军在陕北召开了全军干部会议,毛泽东总结长征经验,部署下面的工作。

(二)梳理文章,学习手法

1.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梳理结构思路。

明确:本文的行文线索是时间顺序。按时间顺序由先到后,使文章脉络清晰。先写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再写吴起镇战斗,然后写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泽东同志宣布长征胜利。

指战员兴高采烈

一、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回顾长征

到达吴起镇

长征胜利万岁二、吴起镇战斗(背景、缘由、部署、过程、意义、代价)

三、中央全军干部会议,宣布长征胜利

2.本文是回忆录,属记叙类文体,精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

明确:

(1)场面描写:如第2段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

(2)动作描写:如第2段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第8段“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

(3)心理描写:如第2段“我们都很高兴”。

(4)侧面描写:如第4段“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灿烂的阳光”侧面烘托出指战员喜悦的心情。

小结:请同学们在阅读第二、三部分的时候,体会并学习本文是如何运用表现手法更好地表现内心的感情的。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情感的写法。

明确: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在本文综合运用,交织细密。记叙、描写中融入抒情、议论,可以增加感染读者的力量。

本文是回忆录,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记叙了红军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总结长征的意义、宣布长征的胜利等事件。

在记叙过程中,运用场面、心理描写及侧面描写来表现红军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记叙中融入抒情、议论,更好地表达了长征胜利后作者的喜悦之情、对革命烈士的追思及对革命美好未来的向往。总之,全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使全文中心突出,情感充沛。

4.杨成武回忆中,为什么要这么大篇幅地写毛泽东的发言?

明确:

目的是写毛主席高度评价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毛主席对长征作了高度而准确的评价,从四个方面论述阐释长征的功绩和意义。照应上文写红军指战员的兴奋激动的感性描写,并上升到理论意义方面,使文章内容深入推进,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

毛主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高度评价,是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高度赞扬,也使红军指战员更加坚定革命信念,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同时也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对革命前景的清醒认知,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自主学习,比较阅读《大战中的插曲》

补充资料:

1.聂荣臻,四川省江津人。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等。聂荣臻的主要作品有《聂荣臻回忆录》等。

2.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3.井陉煤矿破袭战:

井陉煤矿就是日本掠夺我国煤炭资源的最大阵地,当时的井陉矿是我国三大煤矿之一,而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矿区有铁路直通正太铁路,往东可迅速出击石家庄,往西据守娘子关天险,最重要的是源源不断为日寇提供燃料。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式开战,井陉煤矿成为八路军首要攻占目标。在各部队的密切配合和战士们的英勇战斗下,八路军解放了3000矿工,还彻底毁灭了井陉煤矿,即使日军运来全部设备重新安装开工,恢复生产至少半年,这对物资本已十分紧张的日军是个极大打击,起到了釜底抽薪作用,被华北日军形容为“挖心之战”。

思考探究: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大战中的插曲》,理清行文线索,思考作者救助日本小姑娘并致信日本官兵的深刻用意,想想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为何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明确: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不仅中国人民遭受了沉重的苦难,一些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和很多小孩子也是受害者。

聂荣臻细心救助日本小姑娘,充分反映了八路军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感动了爱好和平的日本人。

几十年后,美穗子回访中国当面感谢聂荣臻,并积极从事中日友好活动,这和聂帅救助前后呼应,反映了两国爱好和平人士的共同愿景。

思考探究:

分析聂荣臻元帅写信给日本人的用意以及蕴藏其中的情感。

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

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

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重伤,经我救治无效,不幸殒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城,葬身沟壑而后已。

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罪行也。

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战,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而侵略中国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亦不过为日阀胁从耳。为今之计,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打倒日本军阀财阀,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否则中国人民固将更增艰苦,而君辈前途将亦不堪设想矣。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专此即颂

安好

明确:

“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

强烈谴责了日军侵略中华的暴行。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彰显了八路军的人道主义精神。

四、反馈与评价

《大战中的插曲》作为一篇回忆性文章,在叙述方法和语言风格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

语言浅白,口语化。

聂帅的回忆录语言浅白,用口语的形式进行叙述,娓娓道来。使读者仿佛在聆听一位长者在叙述往日的故事,阅读起来几乎没有障碍。

记叙清晰准确。

聂帅的回忆文章记叙准确,不仅把收留日本小女孩的前因后果准确说明,还回忆了很多细节,比如救助小女孩时的一系列动作,比如和小女孩相处的种种细节等。表现出聂帅对小女孩真诚的关心与爱护。

征引材料,感情充沛。

在聂帅的回忆中,还征引了一系列材料,比如《人民日报》的记载,比如当时写给日本的信件等。在文中,聂帅充满了感情,表现出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愤慨和谴责,同时又表现对和平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长征胜利万岁》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大战中的插曲》,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残酷战争中对革命人道主义的坚守,两篇作品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作者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对两篇回忆录的阅读,让我们感受到,在旧中国,虽然人民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黑暗势力的压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正义的抗争和人性的美好从未缺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