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棠湖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成都市棠湖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成都市棠湖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成都市棠湖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成都市棠湖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20年春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2个小题,共48分)1.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最可能的因素是A。主流意识形态确立 B。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C.墨学背离传统思想 D。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A【解析】墨家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主要是因为西汉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秦朝焚书坑儒,以法家思想治国,D项不能说明西汉墨家淡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结合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知识分析解答。2。汉武帝时代的理财名臣桑弘羊主张“开本末之途”,“农商工师,各得所欲……工不出,则农用乖;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据此可知他主张A.国家发展经济应本末并重B。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C。提高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D。以商业方式经营农业【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了农商工各有各自用途,应该都发展,即材料强调了国家发展经济应本末并重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到不干预经济事务的信息,也没说提高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农业商业的本末并重而非以商业方式经营农业,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3。北宋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一做法A.有利于中央决策的制度化B。意在避免唐末五代藩镇之弊C.促成了宋代大一统的局面D.推动宋代科举制发展到顶峰【答案】B【解析】【详解】北宋在选官方面注重“重文轻武”,避免了唐末五代时期地方节度使大多为武将,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的弊端。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决策机构的变化,排除A项;宋朝时期没有出现大一统局面,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点睛】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权力,使中央集权得到强化。这对政治稳定,结束分裂局面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这一政策也造成宋代的国力积贫积弱,使财政拮据、地方权限过小、军队战斗力削弱、外患深重等消极后果.4.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分析道,小农经济在中国广泛存在和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中国的矛盾斗争和连绵不断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革命的发展大有回旋余地。毛泽东意在强调A.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B。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C.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D。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答案】D【解析】【详解】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和封闭性的特点,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均是为了说明革命根据地可以生存发展,因此毛泽东意在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故答案为D项。毛泽东阐述的是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理由,排除A项;毛泽东意在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符合中国国情,排除B项;毛泽东强调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方式,没有涉及革命的依靠力量,排除C项.【点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毛泽东及时总结了斗争经验,相继写出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的,从而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的道路。5.1953年后,中共通过“和平赎买”方式,有偿地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质变"。这一方式A.利于减少对生产的冲击B.全盘借鉴苏联经济模式C。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所有制上的转变,更能被资本家接受,维持生产的正常进行,即这一方式有利于减少对生产的冲击。故答案为A项。苏联没有实行这一方式,排除B项;这一方式属于三大改造,此前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已经完成,排除C项;这一方式对国民经济比例没有影响,排除D项。【点睛】新中国成立后在三大改造中,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确定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方式,在一定年限内让资本家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得一部分利润,逐步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赎买政策的实行,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从总体上看减少了对生产的冲击。6.洛克认为,君主是法律规定的实现社会意志的行动代表,当君主离开公共意志而凭他私人意志行动时,他便降低自己的地位,只成为一个无权要人服从的没有权力、没有意志的个人。据此可知,洛克A.否认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B。积极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C.强调法律是公意的制度化D。大力倡导依法治国的理念【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君主是法律规定的实现社会意志的行动代表”来看,洛克认为君主应代表民意行使权力,不能专制独裁.据此可知,洛克否认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洛克对公民民主权利的观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洛克对法律的看法,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依法治国,排除D项。7。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宣称“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以上可以看出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主要特点是A。将天主教教义和中国儒家经典融合起来B.背离了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精神C.将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作为传教的敲门砖D。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利玛窦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并在传教中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不否定中国的圣经贤传,体现了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故D正确;题中利玛窦传教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不否定中国的圣经贤传,只是其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的表现,并不能体现天主教教义与儒家经典融合,故A错误;利玛窦到中国进行传教,尽管适应了中国的国情,尊重了中国习俗,但并没有背离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故B错误;题中体现的是利玛窦在中国进行传教的过程中尊重中国习俗,并没有关于传播西方科技文化的内容,故C错误.8。在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面,即:喊话、唱歌、射击轮番进行。在东北抗联诸多的歌曲中就有《劝满洲士兵歌》《劝夫回头》《千万别上鬼子当》《满军哗变歌》等十余首作品。这些作品A.宣传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瓦解敌人斗志 B.扭转了东北抗战的根本形势,分化了日军阵营C.保障抗日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 D.促进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共赴国难【答案】A【解析】为了贯彻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抗联部队非常重视对伪军的争取教育和分化瓦解工作,抗联歌曲便在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不是分化日军阵营,排除B;C夸大了歌曲的作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东北抗联部队瓦解伪军的歌曲,与国民党无关,排除D。9.1957年,我国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但到“二五”计划结束的1962年,“二五”计划的所有指标都没有完成,实际完成数的平均值只有19%。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在于A.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落实不到位 B。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经济的正常发展C。中苏关系的破裂增加了新的压力 D.“左”倾错误对经济建设产生了严重干扰【答案】D【解析】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落实不到位、自然灾害、中苏关系的破裂均属于“二五”计划没有完成的具体的原因,但是大跃进等左倾错误才是造成了“二五”计划没有完成主要原因,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0.1904年,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礙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由此可如,康有为主张A。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B.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C。中西结合呼唤制度变革D。托古改制实行全盘西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可以得出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更新,并且违背材料主旨,A项排除;C项说法违背材料主旨,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借助传统文化来宣传全盘西化的信息,材料强调的是西学中源,D项排除。【点睛】本题属于提炼观点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例如,材料中“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其二,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转化成“西学中源",“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转化成“西方文化”。据此可知,其观点是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此外,理解和积累一些历史概念很重要,例如,西学中源。11.18世纪的英国,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但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这表明此时的英国A.君主与首相形成制衡局面 B。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C.《权利法案》原则遭到破坏 D.内阁权力极度膨胀局面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说明18世纪的英国宪政还未完善,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故A项说法错误;《权利法案》保留了国王部分权力,其原则没有破坏,故C项错误;内阁权力极度膨胀局面是在19世纪末形成的,故D项错误。12。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这表明()A。人类需要全球治理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世界形势动荡不安 D.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是全球化弊端和人类生产全球性问题凸显,这说明人类需要全球治理,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主要强调经济领域的全球问题,C项强调政治领域问题,排除;材料主旨强调经济全球化的诸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全球化发展迅速,D项排除。故选A.第II卷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从唐到宋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就会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trative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宋朝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摘编自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材料二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城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历史变迁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所做的准备,并指出唐宋历史变迁和西方社会变迁的实质差异.【答案】(1)表现:外交多元化;经济重心南移;商品(市场)经济发达,科技(文化)先进;士人政治。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士族衰弱(庶族崛起);选官、赋税等制度改革;汉学衰弱(理学兴起或新儒学出现);市民阶层崛起.(2)准备: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民族国家出现;制度变革。实质差异:唐宋,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西方,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信息“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宋朝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概括得出:外交多元化、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达、科技先进、士人政治等.“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封建经济发展、士族衰弱、科举制完善、赋税制度改革、理学兴起、市民阶层崛起等角度分析。(2)“准备",根据材料二信息“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概括得出: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新航路开辟;由材料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城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得出:民族国家出现;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变革的角度补充。“实质差异",依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唐宋是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西方是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角度对比分析。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中国外国19世纪40—60年代签订《南京条约》;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签订《马关条约》;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爆发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航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至今依然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材料为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科技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阐述:前两次工业革命中,西方列强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依仗其先进的科技,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开始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不断向西方学习,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在经济方面,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相继产生;在政治方面,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相继进行民主政治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政府抓住机遇,积极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航天、电子计算机、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所以,科技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要求:论题一定要涉及中外两个方面,不可以只提取一个方面的信息.)【解析】【分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以世界成为一个整体这一论题为例,通过材料可知,中国和世界在19世纪40年代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考生可以从图表中总结归纳相关历史信息.然后利用这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主要从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分析即可。请考生在第15、16、1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记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换日益扩大,金属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量出现.但由于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由于币制的极不统一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秦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尽管秦朝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影响。【答案】(1)原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特点:统一币制;严禁私人铸钱;通行金属货币;统一形状和质量.(2)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有利于赋税征收、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原因:从“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得出战国时期货币混乱;从“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得出秦朝完成国家统一;从“由于币制的极不统一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得出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材料“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概括主要围绕统一币制;严禁私人铸钱;通行金属货币;统一形状和质量来谈。(2)结合材料的叙述我们可以得出“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它不仅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也有利于赋税征收、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对各地区的交流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进入80年代后,美苏核军竞赛步伐加快,但核力量均势的双方均认识到无法摧毁对方的第二次打击能力。1983年3月,里根提出战略防御倡议,开始将发展外空武器作为争夺战略优势的主要手段,苏联也不甘落后,将研制外空武器作为核军备竞赛的重点。……1987年美国接连遭到美元比价下跌和纽约交易市场下跌狂潮的打击;苏联自1982年以来,国民生产总会年平均增长率徘徊在2%上下,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双方都需要减少军费开支.同时,在世界人民要求裁减核军备的强烈呼声之下,亦为树立自己“和平”形象,双方首脑最终于1987年12月签订了《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标志着从70年代以来美苏之间激烈对抗局面的结束,美苏关系趋于缓和。——摘编自顾德欣《中导条约签署的动因及美苏核裁军前景》(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署《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80年代美苏走向缓和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美苏核力量势均力敌;军备竞赛重点发生转移;美苏经济发展压力大;世界和平运动影响。(2)是美苏双方利益妥协的行为;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以及世界局势走向缓和。但双方的军备竞赛并没有结束.【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