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开发区2024届数学八下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开发区2024届数学八下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开发区2024届数学八下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开发区2024届数学八下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开发区2024届数学八下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开发区2024届数学八下期末经典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如图,正方形ABCD中,AE=AB,直线DE交BC于点F,则∠BEF=()A.30° B.45° C.55° D.60°2.如图4,在中,,点为斜边上一动点,过点作于点,于点,连结,则线段的最小值为A.1.2 B.2.4 C.2.5 D.4.83.五一小长假,李军与张明相约去宁波旅游,李军从温岭北上沿海高速,同时张明从玉环芦浦上沿海高速,温岭北与玉环芦浦相距44千米,两人约好在三门服务区集合,李军由于离三门近,行驶了1.2小时先到达三门服务站等候张明,张明走了1.4小时到达三门服务站。在整个过程中,两人均保持各自的速度匀速行驶,两人相距的路程y千米与张明行驶的时间x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李军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B.张明的速度是100千米/小时C.玉环芦浦至三门服务站的路程是140千米D.温岭北至三门服务站的路程是44千米4.已知一次函数b是常数且,x与y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x0123y6420那么方程的解是A. B. C. D.5.点向右平移个单位后落在直线上,则的值为()A.2 B.3 C.4 D.56.若点A(3,2)与B(-3,m)关于原点对称,则m的值是()A.3 B.-3 C.2 D.-27.如图,在四边形中,,,,,.若点,分别是边,的中点,则的长是A. B. C.2 D.8.用配方法解方程x2+3x+1=0,经过配方,得到()A.(x+)2= B.(x+)2=C.(x+3)2=10 D.(x+3)2=89.如图,在▱ABCD中,分别以AB,AD为边向外作等边△ABE,△ADF,延长CB交AE于点G,点G在点A,E之间,连接CE,CF,EF,则以下四个结论一定正确的是()①△CDF≌△EBC;②∠CDF=∠EAF;③△ECF是等边三角形;④CG⊥AE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10.要使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应满足()A.x≠2 B.x=2 C.x=1 D.x≠111.设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且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则()A.2 B.-2 C.4 D.-412.如图①,正方形中,点以每秒2cm的速度从点出发,沿的路径运动,到点停止.过点作与边(或边)交于点的长度与点的运动时间(秒)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当点运动3秒时,的面积为()A. B. C. D.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3.将一张长与宽之比为的矩形纸片ABCD进行如下操作:对折并沿折痕剪开,发现每一次所得到的两个矩形纸片长与宽之比都是(每一次的折痕如下图中的虚线所示).已知AB=1,则第3次操作后所得到的其中一个矩形纸片的周长是;第2016次操作后所得到的其中一个矩形纸片的周长是.14.如图,在菱形中,点为上一点,,连接.若,则的度数为__________.15.如图,已知矩形ABCD,AB=8,AD=4,E为CD边上一点,CE=5,P点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边BA向终点A运动,连接PE,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则当t的值为______时,∠PAE为等腰三角形?16.如图,在△ABC中,,AC=3,AB=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BC于点E,则CE的长等于________.17.不等式组的所有整数解的积是___________.18.计算的结果等于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78分)19.(8分)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EBFD为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AC分别与DE、BF交于点M、N.求证:△ABN≌△CDM.20.(8分)在正方形ABCD中,连接BD,P为射线CB上的一个动点(与点C不重合),连接AP,AP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BD于点E,连接AE,PE.提出问题:当点P运动时,∠APE的度数是否发生改变?探究问题:(1)首先考察点P的两个特殊位置:①当点P与点B重合时,如图1所示,∠APE=____________°②当BP=BC时,如图2所示,①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直接写出你的结论:__________;(填“变化”或“不变化”)(2)然后考察点P的一般位置:依题意补全图3,图4,通过观察、测量,发现:(1)中①的结论在一般情况下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3)证明猜想:若(1)中①的结论在一般情况下成立,请从图3和图4中任选一个进行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1.(8分)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点E为线段AC上一点,连接DE,过点E作EF⊥DE,交射线BC于点F,以DE、EF为邻边作矩形DEFG,连接CG.(1)如图1,求证:矩形DEFG是正方形;(2)若AB=2,CE=,求CG的长度;(3)当线段DE与正方形ABCD的某条边的夹角是30°时,直接写出∠EFC的度数.22.(10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0160+423.(10分)在中,,,点是的中点,,垂足为,连接.(1)如图1,与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2)如图2,若是线段上一动点(点不与点、重合),连接,将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接,请猜想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4.(10分)如图①,△ABC与△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AC、CD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N分别是斜边AB,DE的中点,点P为AD的中点,连接AE、BD、MN.(1)求证:△P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现将图①中的△CDE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α(0°<α<90°),得到图②,AE与MP,BD分别交于点G、H,请判断①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5.(12分)如图,△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1),B(4,2),C(3,4).(1)请画出将△ABC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图形△A1B1C1;(2)请画出△ABC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的图形△A2B2C2;(3)在x轴上找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26.如图,以四边形ABCD的边AB、AD为边分别向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BF和ADE,连接BE、DF.(1)当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时(如图1),则线段BE与DF的数量关系是.(2)当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时(如图2),问(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B【解题分析】

先设,根据题意得出,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最后根据即可求解.【题目详解】解: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方程思想求解是关键.2、B【解题分析】

连接PC,证明四边形PECF是矩形,从而有EF=CP,当CP⊥AB时,PC最小,利用三角形面积解答即可.【题目详解】解:连接PC,

∵PE⊥AC,PF⊥BC,

∴∠PEC=∠PFC=∠C=90°,

∴四边形ECFP是矩形,

∴EF=PC,

∴当PC最小时,EF也最小,

即当CP⊥AB时,PC最小,

∵AC=1,BC=3,

∴AB=5,

∴PC的最小值为:∴线段EF长的最小值为2.1.

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根据矩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3、D【解题分析】

利用函数图像,可知1.2小时张明走了20千米,利用路程÷时间=速度,就可求出张明的速度,从而可求出李军的速度,可对A,B作出判断;再利用路程=速度×时间,就可求出玉环芦浦至三门服务站的路程和温岭北至三门服务站的路程,可对C,D作出判断.【题目详解】解:∵1.2小时,他们两人相距20千米,张明走了1.4小时到达三门服务站,即两人相距路程为0千米,∴张明的速度为:20÷(1.4-1.2)=100千米/时,故B正确;李军的速度为:100-(44-20)÷1.2=100-20=80千米/时,故A正确;∴玉环芦浦至三门服务站的路程为100×1.4=140千米。故C正确;∴温岭北至三门服务站的路程为1.2×80=96千米,故D错误;故答案为: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行程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4、C【解题分析】

因为一次函数b是常数且,x与y的部分对应值如表所示,求方程的解即为y=0时,对应x的取值,根据表格找出y=0时,对应x的取值即可求解.【题目详解】根据题意可得:的解是一次函数中函数值y=0时,自变量x的取值,所以y=0时,x=1,所以方程的解是x=1,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5、A【解题分析】

根据向右平移横坐标相加,纵坐标不变得出点P平移后的坐标,再将点P平移后的坐标代入y=1x-1,即可求出m的值.【题目详解】解:∵将点P(0,3)向右平移m个单位,∴点P平移后的坐标为(m,3),∵点(m,3)在直线y=1x-1上,∴1m-1=3,解得m=1.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点的平移和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点P平移后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6、D【解题分析】

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解答.【题目详解】∵点A(3,2)与B(-3,m)关于原点对称,∴m=-2,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熟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7、C【解题分析】

连接,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题目详解】解:连接,,,,,,点,分别是边,的中点,,故选:.【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8、B【解题分析】

把常数项1移项后,在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3的一半的平方,由此即可求得答案.【题目详解】∵x2+3x+1=0,∴x2+3x=﹣1,∴x2+3x+()2=﹣1+()2,即(x+)2=,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形如x2+px+q=0型:第一步移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第二步配方,左右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第三步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第四步,直接开方即可.(2)形如ax2+bx+c=0型,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即化成x2+px+q=0,然后配方.9、B【解题分析】

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对选项一一求证,判定正确选项.【题目详解】解:在□ABCD中,∠ADC=∠ABC,AD=BC,CD=AB,

∵△ABE、△ADF都是等边三角形,

∴AD=DF,AB=EB,∠ADF=∠ABE=60°,

∴DF=BC,CD=BC,

∴∠CDF=360°-∠ADC-60°=300°-∠ADC,

∠EBC=360°-∠ABC-60°=300°-∠ABC,

∴∠CDF=∠EBC,

在△CDF和△EBC中,DF=BC,∠CDF=∠EBC,CD=EB,

∴△CDF≌△EBC(SAS),故①正确;

在▱ABCD中,∠DAB=180°-∠ADC,

∴∠EAF=∠DAB+∠DAF+∠BAE=180°-∠ADC+60°+60°=300°-∠ADC,

∴∠CDF=∠EAF,故②正确;

同理可证△CDF≌△EAF,

∴EF=CF,

∵△CDF≌△EBC,

∴CE=CF,

∴EC=CF=EF,

∴△ECF是等边三角形,故③正确;

当CG⊥AE时,∵△ABE是等边三角形,

∴∠ABG=30°,

∴∠ABC=180°-30°=150°,

∵∠ABC=150°无法求出,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③.

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综合性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10、A【解题分析】

根据分式的性质,要使分式有意义,则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题目详解】根据题意可得要使分式有意义,则所以可得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性质,关键在于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11、B【解题分析】

先把点带入得,解得m=,再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判断m的值.【题目详解】因为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所以m<0即m=-1.故选B.考点:曲线上的点与方程、正比例函数的性质.12、B【解题分析】

由图②知,运动2秒时,,距离最长,再根据运动速度乘以时间求得路程,可得点P的位置,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CP的长,最后由即可求得答案.【题目详解】由图②知,运动2秒时,,的值最大,此时,点P与点B重合,则,∵四边形为正方形,则,∴,由题可得:点P运动3秒时,则P点运动了6cm,

此时,点P在BC上,如图:

∴cm,∴点P为BC的中点,∵PQ∥BD,∴点Q为DC的中点,∴.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由图②知,运动2秒时,,求得正方形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3、第3次操作后所得到标准纸的周长是:,第2016次操作后所得到标准纸的周长为:.【解题分析】

分别求出每一次对折后的周长,从而得出变化规律求出即可:观察变化规律,得第n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题目详解】对开次数:第一次,周长为:,第二次,周长为:,第三次,周长为:,第四次,周长为:,第五次,周长为:,第六次,周长为:,…∴第3次操作后所得到标准纸的周长是:,第2016次操作后所得到标准纸的周长为:.【题目点拨】本题结合规律和矩形的性质进行考察,题目新颖,解题的关键是分别求出每一次对折后的周长,从而得出变化规律.14、18【解题分析】

由菱形的性质可得AD=CD,∠A=∠BCD,CD∥AB,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AE=∠DEA=72°,∠DCE=54°,即可求解.【题目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D=CD,∠A=∠BCD,CD∥AB,∵DE=AD,∠ADE=36°,∴∠DAE=∠DEA=72°,∵CD∥AB,∴∠CDE=∠DEA=72°,且DE=DC=DA,∴∠DCE=54°,∵∠DCB=∠DAE=72°,∴∠BCE=∠DCB-∠DCE=18°.故答案为:18.【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菱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15、3或2或.【解题分析】

根据矩形的性质求出∠D=90°,AB=CD=8,求出DE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过E作EM⊥AB于M,过P作PQ⊥CD于Q,求出AM=DE=3,当EP=EA时,AP=2DE=6,即可求出t;当AP=AE=5时,求出BP=3,即可求出t;当PE=PA时,则x2=(x-3)2+42,求出x,即可求出t.【题目详解】∵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D=90°,AB=CD=8,∵CE=5,∴DE=3,在Rt△ADE中,∠D=90°,AD=4,DE=3,由勾股定理得:AE==5;过E作EM⊥AB于M,过P作PQ⊥CD于Q,则AM=DE=3,若△PAE是等腰三角形,则有三种可能:当EP=EA时,AP=2DE=6,所以t==2;当AP=AE=5时,BP=8−5=3,所以t=3÷1=3;当PE=PA时,设PA=PE=x,BP=8−x,则EQ=5−(8−x)=x−3,则x2=(x−3)2+42,解得:x=,则t=(8−)÷1=,综上所述t=3或2或时,△PAE为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3或2或.【题目点拨】此题考查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关键在于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16、【解题分析】

连接AE,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E,利用勾股定理可得BC=4,设CE的长为x,则BE=4-x,在△AC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x的长,即得CE的长.【题目详解】解:连接AE,

∵DE为AB的垂直平分线,

∴AE=BE,

∵在△ABC中,∠ACB=90°,AC=3,AB=5,

由勾股定理得BC=4,

设CE的长为x,则BE=AE=4-x,在Rt△ACE中,

由勾股定理得:x2+32=(4-x)2,

解得:x=,

故答案为:.【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利用方程思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1【解题分析】

先解不等式组得到-1<x≤3,再找出此范围内的整数,然后求这些整数的积即可.【题目详解】由1-2x<3,得:x>-1,

由≤2,得:x≤3,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3,

它的整数解为1、1、2、3,

所有整数解的积是1.

故答案为1.【题目点拨】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解得不等式组或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再根据题目中对于解集的限制得到下一步所需要的条件,再根据得到的条件进而求得不等式组的整数解.18、【解题分析】

先用平方差公式,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计算可得.【题目详解】解:原式==-=5-9=-4故答案为:-4【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应用,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与二次根式的性质是关键.三、解答题(共78分)19、(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B∥CD,AB=CD;再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答案;(2)根据平行四边的性质,可得AB∥CD,AB=CD,∠CDM=∠CFN;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得答案.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E、F分别是AB、CD的中点,∴BE=DF,∵BE∥DF,∴四边形EBFD为平行四边形;(2)∵四边形EBFD为平行四边形,∴DE∥BF,∴∠CDM=∠CFN,∵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BAC=∠DCA,∠ABN=∠CFN,∴∠ABN=∠CDM,在△ABN与△CDM中,∵∠BAN=∠DCM,AB=CD,∠ABN=∠CDM,∴△ABN≌△CDM(ASA).考点: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0、(1)①45;②不变化;(2)成立;(3)详见解析.【解题分析】

(1)①②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判断;(2)画出图形即可判断,结论仍然成立;(3)如图2-1中或2-2中,作作EF⊥BC,EG⊥AB,证Rt△EAG≅Rt△EPF得∠AEG=∠PEF.由∠ABC=∠EFB=∠EGB=90°知∠GEF=∠GEP+∠PEF=90°.继而得∠AEP=∠AEG+∠GEP=∠PEF+∠GEP=90°.从而得出∠APE=∠EAP=45°.【题目详解】解(1)①当点P与点B重合时,如图1-1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PE=45°②当BP=BC时,如图1-2所示,①中的结论不发生变化;故答案为:45°,不变化.(2)(2)如图2-1,如图2-2中,结论仍然成立;故答案为:成立;(3)证明一:如图所示.过点E作EF⊥BC于点F,EG⊥AB于点G.∵点E在AP的垂直平分线上,∴EA=EP.∵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D平分∠ABC.∴EG=EF.∴RtΔEAG≌RtΔEPF.∴∠AEG=∠PEF.∵∠ABC=∠EFB=∠EGB=90°,∴∠GEF=∠GEP+∠PEF=90°.∴∠AEP=∠AEG+∠GEP=∠PEF+∠GEP=90°.∴∠APE=∠EAP=45°.证明二:如图所示.过点E作EF⊥AD于点F,延长FE交BC于点G,连接CE.∵点E在AP的垂直平分线上,∴EA=EP.∵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A=BC   ∴ΔBAE≌ΔBCE.∴EC=EA=EP,∠EAB=∠ECB.∴∠EPC=∠ECP=∠EAB.又∵∠BPE+∠EPC=180°,∴∠BPE+∠EAB=180°.又∵∠EAB+∠ABP+∠BPE+∠AEP=360°   ∴∠AEP=90°.∴∠APE=∠EAP=45°.【题目点拨】本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中垂线的性质等知识点21、(1)证明见解析;(2)CG=;(3)∠EFC=120°或30°.【解题分析】分析:(1)作EP⊥CD于P,EQ⊥BC于Q,证明Rt△EQF≌Rt△EPD,得到EF=ED,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2)通过计算发现E是AC中点,点F与C重合,△C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此即可解决问题.(3)分两种情形考虑问题即可详解:(1)证明:作EP⊥CD于P,EQ⊥BC于Q,∵∠DCA=∠BCA,∴EQ=EP,∵∠QEF+∠FEC=45°,∠PED+∠FEC=45°,∴∠QEF=∠PED,在Rt△EQF和Rt△EPD中,,∴Rt△EQF≌Rt△EPD,∴EF=ED,∴矩形DEFG是正方形;(2)如图2中,在Rt△ABC中.AC=AB=2,∵EC=,∴AE=CE,∴点F与C重合,此时△DC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易知CG=.(3)①当DE与AD的夹角为30°时,∠EFC=120°,②当DE与DC的夹角为30°时,∠EFC=30°综上所述,∠EFC=120°或30°.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22、,.【解题分析】

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除法,最后求出x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题目详解】解:原式,∵x=20160+4=5,∴原式=.【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3、(1)DE=BC;(2)【解题分析】

(1)由∠ACB=90°,∠A=30°得到∠B=60°,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得到DB=DC,则可判断△DCB为等边三角形,由于DE⊥BC,可得DE=BD=BC;(2)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PDF=60°,DP=DF,易得∠CDP=∠BDF,则可根据“SAS”判断△DCP≌△DBF,则CP=BF,利用CP+BP=BC,DE=BC可得到DE=(BF+BP).【题目详解】解:(1)∵∠ACB=90°,∠A=30°,

∴∠B=60°,

∵点D是AB的中点,

∴DB=DC,

∴△DCB为等边三角形,

∵DE⊥BC,

∴DE=BC;

故答案为DE=BD=BC.(2)DE=(BF+BP).理由如下:

∵线段DP绕点D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F,

∴∠PDF=60°,DP=DF,

而∠CDB=60°,

∴∠CDB-∠PDB=∠PDF-∠PDB,

∴∠CDP=∠BDF,

在△DCP和△DBF中

∴△DCP≌△DBF(SAS),

∴CP=BF,

而CP=BC-BP,

∴BF+BP=BC,

∵DE=BC,

∴DE=(BF+BP);故答案为DE=(BF+BP).【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也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4、(1)证明见解析;(2)成立,理由见解析.【解题分析】

(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证△ACE≌△BCD,由此可得AE=BD,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到PM=PN,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PM⊥PN,于是得到结论;(2)(1)中的结论仍旧成立,由(1)中的证明思路即可证明.【题目详解】(1)∵△ACB和△E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EC=CD,∠ACB=∠ECD=90°.在△ACE和△BCD中,,∴△ACE≌△BCD(SAS),∴AE=BD,∠EAC=∠CBD,∵∠CBD+∠BDC=90°,∴∠EAC+∠BDC=90°,∵点M、N分别是斜边AB、DE的中点,点P为AD的中点,∴PM=BD,PN=AE,∴PM=PN,∵PM∥BD,PN∥AE,∴∠NPD=∠EAC,∠MPA=∠BDC,∵∠EAC+∠BDC=90°,∴∠MPA+∠NPC=90°,∴∠MPN=90°,即PM⊥PN,∴△P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①中的结论成立,理由:设AE与BC交于点O,如图②所示:∵△ACB和△E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EC=CD,∠ACB=∠ECD=90°.∴∠ACE=∠BCD,在△ACE和△BCD中,,∴△ACE≌△BCD(SAS),∴AE=BD,∠CAE=∠CBD.∵∠AOC=∠BOE,∠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