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等)材料二: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因此,付费论文、付费参加线下和线上培训,只不过是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消费的网络延续而已。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将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媒体兴起之后的新事物,显然有悖于历史真相与现实经验。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新媒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显然是违背新闻专业主义这一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规范,是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报道与传播信息责任的背弃。一旦这样,那么媒体的职业伦理与公众的知情权将轰然崩塌。在这股对于知识付费现象讨论中,最为卖力、最有热情的是新媒体这一群体,它们对于话题的炒作与持续推动有着更为内在的利益诉求。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介的裹挟力与诱导力也逐渐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媒介通过制造“社会需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的幻觉,引导公众在这一假设的背景下步入其设置后的营销景观。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性与政治、经济权利无偿交付给媒介,而这一点正是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摘编自《“知识付费”命题背后的营销焦虑》,有删改。原载《光明日报》)材料三: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例来说,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让在线支付手段更便捷,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开发针对效果付费的打赏制度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摘编自《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有改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知识付费指知识的接收者为阅览知识和接受服务付出资金的现象,它客观上有利于知识的传播。B.早在孔子时代,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因此,今天说“知识付费时代到来”是一个伪命题。C.民众面对新媒体营造舆论环境,逐渐失去感知与思考的理性,最终沦为媒介公司的赚钱工具。D.当前知识付费和知识免费同时存在,但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这是由其本质特点决定的。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识付费现象的出现,部分原因是当下互联网免费内容多而杂乱,人们更愿意为精品内容付费。B.有些新媒体混淆概念,将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事物来宣传,可见他们没有历史知识和现实经验。C.如果公众付费购买的信息真的更加可靠,那么媒体从业人员就有可能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规范。D.“靠软件卖钱,赚的钱越来越少;软件不收钱靠服务收钱,赚的钱越来越多”可作材料三的论据。3.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针对“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这一命题,文章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进行了反驳,有理有据,让人信服。B.文章先破后立,分析了知识付费的历史和现实后尖锐指出,所谓“新趋势”不过是新媒体的营销策略。C.文章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说明知识付费这一现象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非新媒体时代的产物。D.文章注意论述的严谨性,如第三段在探讨相关问题时,采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和“往往”等限制性词语。4.下面是几篇流行于某些新媒体的文章:《我如何通过朋友圈月入5万》《从小镇青年到月入10万》《普通人如何用3个月时间逆袭》《快速读懂一本书》。结合材料二的内容,指出这类文章的错误与危害。5.知识付费时代,个人怎样做才能健康、良性地发展?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答案】1.A2.B3.B4.①这类文章故意用噱头来吸引受众,博取关注,违背了基本职业规范。②这类文章充斥网络,助推了浮躁、急功近利社会氛围的形成。③这类文章会诱导缺乏理性与思考意识的受众形成错误的人生观、成功观。5.①认清社会发展方向,认可知识付费的必然性和合理性。②培养独立思考意识,理性对待媒介提供的资讯。③不跟风、不盲从,不为肤浅的所谓“话语权”而焦虑。④充分利用知识免费与付费的优势,利用知识,享受服务。【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理解错误,孔子虽然收受学生“束脩”,但并不意味着“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C项,这一说法夸大了原文的意思,理解不当,原文为“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强调的是特殊现象,而并非普遍情况。D项,“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分析不当,根据原文“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可以得出结论。故选A。【2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B项,“可见他们没有历史知识和现实经验”分析不当,这样做是因为部分新媒体为了获得关注而通过这种方式制造噱头、迎合受众。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先破后立”分析不当,文章全文以批判为主,最后提出了“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问题,并未明确“立”。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探究问题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从文本出发,就某个问题让考生来谈自己的观点,这是实用类文本常考的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读懂题干要求,明确探究方向,然后从文本中梳理出相关信息,再从分析这些信息入手,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见解。材料二指出,“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某些新媒体的文章,如《我如何通过朋友圈月入5万》《从小镇青年到月入10万》《普通人如何用3个月时间逆袭》《快速读懂一本书》显然是故意用噱头来吸引受众,博取关注,违背了基本职业规范,如果这类文章充斥网络,必然会助推了浮躁、急功近利社会氛围的形成,从而会诱导缺乏理性与思考意识的受众形成错误的人生观、成功观。因而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全社会的警惕和反思。【5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材料一指出“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因而,个人发展要认清社会发展方向,认可知识付费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材料二指出“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因而,对于个人而言,无论是知识的生产者或消费者,都需要不跟风、不盲从,不为肤浅的所谓“话语权”而焦虑。要培养独立思考意识,理性对待媒介提供的资讯。材料三指出“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作为个人,要充分利用知识免费与付费的优势,利用知识,享受服务。【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里的春天孙犁这天,从家乡来了一个人,谈了半天家里的事,我很快乐。我很惦记家里的生活问题,他说一切很好。我高兴地要请他吃饭,跑着各家去买鸡蛋,走到一个人家,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坐在炕沿上,哭丧着脸,在她怀里靠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我说:“老乡,有鸡蛋啊,卖给咱几个?”她立时很生气地喊叫起来:“没有!还有什么鸡蛋?”我说:“我是问一问你,没有就算了么!”我走了出来。吃过午饭,送走客人,村长来找我,说是叫我去给一家抗属翻沙,家具他也拿来了,就带我走。我两个到了一块方方的堆着石沙的地里。村长说:“这块地去年叫水冲了,你给她把这沙子挑到四边去,好种玉茭子。辛苦你了。”说完,村长笑一笑走了。我把军装上衣脱下,同皮带手枪挂在地边的一棵小枣树上。这时已是暮春三月,枣树快要长叶儿,河滩上的一排大杨树,叶子已经有铜钱大了,绿油油的。我开始把沙子翻起来,然后铲到筐里,挑到地边,堆成土埝,叫夏天的水冲不到地里来。今天工作很高兴,一大担沙土挑起来,也觉得轻松。我想山里的土质坏,还费这么大劲;我家里那三亩菜园,出产多么大啊,够他娘儿两个吃的了。起晌的时候,我看见远远地走来一个妇女,左手拉着一个小孩,右手提着一把水壶,我想是主人家给我送水来了,走近一看,原来就是上午为买鸡蛋和我吵嘴的那女人。她一见是我,脸上有点下不来,后来才说:“同志,休息一下吧。我和你谈谈。”我说:“谈什么呀?”她说:“上午,你赶得不巧,我正生气。你看人家有人的,有的种地了,咱这地还没起沙子。前半天,我拉着孩子来一看这个地这样费劲,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怎么会种上,就生起气来,正在心里骂我们当家的,撇下大人孩子不管,你就来了。我那时一看见你们这当兵的就火了。”我问:“他走的时候没告诉你?”她狠狠地说:“人家会告诉咱,头一天晚上,人家说去报个名,一去就没回家。第二天,我到区里去给人家送衣服鞋袜,人家还躲着不见哩。”我一听她这样说,想起自己从军的事,笑了。那一年,我们全村的青年抗日先锋队说到村外开会,排上队就去参加了学兵营,家里人听见,急了,母亲们说:“你们再到家里睡一夜再走,没人拉你们啊!”可是我们谁也不听,头也不回跑了。第二天,媳妇们也凑了一队,仗着胆子,给我们送衣服,我们藏起来,叫她们放下回去。她们说:“只是见一下,谁拖你们的尾巴哩。”可是我们死也不见。我喝了几口水,就又开始翻沙。在挑的时候,女人已经拿起铁铲,替我装筐。她看我能挑那么重的东西,就问:“你在家里也种地?”我说:“种地,我有三亩菜园子。”她又问:“家里有大人孩子吗?”我说:“有,一个老婆,一个女孩子,今年六岁了。”她惊异地看了看我,又叹了一口气说:“都是这样的吗?你就不惦记你的大人孩子,她们在家里不骂你呀?”我说:“她不骂我。今天才从我们家乡来了个人,她还捎口信给我,说好好抗日,不要想家,你抗日有了成绩,我和孩子在家里也光荣,出门进门,人家都尊敬。”我说到这里,那女人脸红了一下,她说:“呀你家里的进步!”我说:“我们那里有敌人,村边就是炮楼,她们痛苦极了,她恨敌人,就愿意我在外面好好抗日。”女人说:“有人给她种地吗?”我说:“家乡来的人说:一到春天,不用她说话,就有人给她种上了;一到该锄苗的时候,不用她说话,就有人给她锄去了;秋天,她的粮食比起别人,早打到屯里。我们八路军的弟兄,比亲弟兄还亲,他们在那里驻防,打敌人,知道我不在家,就会替我去种上地,照顾我的大人孩子,和我在家一样。”这时候,这女人才真正眉开眼笑了,她说:“刚才我还觉得辛苦你,自己不落意,这样一说,你和我们当家的是一家人,他要住在你们村里,也准得给你家里去帮忙吧?”我说:“一定,我们八路军就是这样一个天南海北的大家庭。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用惦记他,他也就不再惦记你们了。”这时候,女孩子跑到那小枣树下面,伸手去够那枪,又回过头来望望我,望望她母亲。我放下担子过去,哄着她穿上我那军装上衣,系上皮带,把枪放在她那小手里,那孩子就像一个小战士一样,紧紧地闭着小嘴。对面的母亲,响亮地笑了。一九四四年(选自《孙犁全集》第一卷,有改动)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向年轻的女人买鸡蛋,她却很生气地喊叫着拒绝了,这就设置了一个悬念:她为什么这样生气?从而吸引读者带着兴趣读下去,一探究竟。B.小说注重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我”因挑沙土费劲,想到家里菜园出产大够妻女吃的,表现了作为战士的“我”的人情味,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C.年轻女人听了“我”说妻子不仅不骂我,还鼓励“我”不要想家后脸红了一下,说“呀,你家里的进步!”语带讽刺,说明她还没有放下抱怨。D.小说文风朴实,写的只是山乡日常的田间劳作,却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艺术地表现了同仇敌气抗击日寇、团结互助丰衣足食的时代精神。7.小说的故事为什么以春天为背景?请简要分析。8.小说是怎样叙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6.C7.①便于呈现矛盾,展开故事情节。年轻女人为春天无法耕种而发愁生怨,最终因为八路军帮助而化解困难。②利于表达主题。春天是耕种的季节,八路军帮助军属耕种,带来春天般的温暖。③寄寓希望之意。春天是播种粮食和希望的季节,春天军民联手耕种,来日将收获粮食;军民一心抗日,必将收获抗战的胜利。8.①设置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年轻女人的丈夫参加八路军,她在八路军帮助下耕种;暗线是“我”参加八路军,家里在八路军帮助下耕种,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小说的主题。②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使事件真实可信,增加亲切感。③多用对话形式。用对话交代相关的情节,以“我”和“她”之口自述自家的事情,使叙事摇曳多姿,避免平铺直叙。④先抑后扬。“她”先是因丈夫参军不能给家里干地里活满怀抱怨,最后感受到八路军和老百姓一家亲,露出笑容,更好地突出了主题。【解析】【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C项,“语带讽刺,说明她还没有放下抱怨”错误,“脸红了一下”说明年轻女人在对比中认识到自己的“落后”,感到不好意思,说的话表达的是对“我”妻子的称赞。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一般来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首先,就情节而言,春天是耕田种地的季节,可是年轻女人的丈夫参加八路军,家里没有男劳力,偏偏地里又因被水冲而留下石沙,一个女人无法耕种,这导致她有怨气,小说的矛盾就呈现出来,而八路军出手帮忙,使矛盾得以化解。“上午,你赶得不巧,我正生气。你看人家有人的,有的种地了,咱这地还没起沙子。前半天,我拉着孩子来一看这个地这样费劲,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怎么会种上,就生起气来,正在心里骂我们当家的,撇下大人孩子不管,你就来了。我那时一看见你们这当兵的就火了”,可知便于呈现矛盾,展开故事情节;从主题上考虑,在这个季节里,八路军及时帮助军属解决耕种难题,带来春天般的温暖,“我开始把沙子翻起来,然后铲到筐里,挑到地边,堆成土埝,叫夏天的水冲不到地里来”,可知利于表达主题,春天是耕种的季节,八路军帮助军属耕种,带来春天般的温暖;从春天特殊的寓意考虑,春天代表的是耕种,代表的是希望,“家乡来的人说:一到春天,不用她说话,就有人给她种上了;一到该锄苗的时候,不用她说话,就有人给她锄去了;秋天,她的粮食比起别人,早打到屯里。我们八路军的弟兄,比亲弟兄还亲,他们在那里驻防,打敌人,知道我不在家,就会替我去种上地,照顾我的大人孩子,和我在家一样”,可知寄寓希望之意,春天是播种粮食和希望的季节,春天军民联手耕种,来日将收获粮食;军民一心抗日,必将收获抗战的胜利。【8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叙述视角及其作用的能力。答题角度总结,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人称及视角:第一人称,作用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作用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第三人称,作用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视角:全知全能视角、有限视角、客观视角。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叙述安排上的技巧: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这篇小说叙事,从线索安排来看,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帮助女人种地,一条是家里女人也有别人帮助种地,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使小说情节集中,主题鲜明;从叙事视角来看,运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这天,从家乡来了一个人,谈了半天家里的事,我很快乐。我很惦记家里的生活问题,他说一切很好。我高兴地要请他吃饭,跑着各家去买鸡蛋”,其好处是使故事真实可信;从某些故事情节的呈现来看,小说借助了人物对话,“同志,休息一下吧。我和你谈谈”“谈什么呀”,可知通过对话交代情节,这样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从构思角度看,小说先写年轻女人有情绪,“没有!还有什么鸡蛋”,后写她开心,“这时候,这女人才真正眉开眼笑了”,先抑后扬,利于突出主题。【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①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②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选自《论语》)【注释】①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②兕(sì):独角犀。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0.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B.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C.国: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家: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D.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古通“肃”。这里借指宫廷。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12.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请做出简要回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3)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答案】9.C10.C11.D12.(1)首先揭示谎言可恶(2)其次阐明政治主张(3)最后指出错误严重13.(1)(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2)质朴胜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胜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3)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涌出。【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译文是“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而”表转折,连接“舍曰欲之”“必为之辞”,中间不停顿,“辞”后停顿,“丘”为后面句子的主语,排除ABD。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C项,在古代,诸侯的封地为“国”,卿大夫的统治区域叫“家”。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错误,本文是通过语言刻画人物,并非“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刻画人物。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揭示谎言可恶,“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是阐明政治主张,“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是指出错误严重。【13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危”,盲人遇到危险;“颠”,将要跌倒;焉,为什么,何必。(2)“质”,质朴;“文”,文采;“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3)“凡”,凡是;“有四端于我者”,有这四种发端的人;“始然”,刚刚开始燃烧;“达”,涌出。【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参考译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晚泊浔阳望庐山①孟浩然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③近,日暮空闻钟。【注】①本诗是孟浩然出仕不第,漫游东南时所作。浔阳,现在江西九江。香炉峰,庐山的主峰。②远公:东晋时的高僧惠远。③东林精舍:东林,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精舍,僧人所居。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中的“始”字呼应首联中的“名山都未逢”,也侧面写出了诗人漫游之久。B.颈联诗人借高僧惠远点明庐山绝弃尘俗,令人始终心怀向往。C.尾联诗人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展现自己泊船浔阳的所见所闻,照应题目晚泊。D.本诗前两联重在抒情,稍带叙事,落笔空灵;后两联以情带景,可谓寓情于景。15.后人评价此诗说“诗人的感情一波三折”,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4.D15.①首联写诗人在东南一带漫游了很长时间,想寻访名山大川,寄情山水,却始终不遇,此时诗人的心情带有一种失落感。②颔联一个“始”字流露出诗人对庐山向往已久终得见到的喜悦之情;颈联借对山中高士的仰慕与怀念,流露出浓厚的隐逸思想。③尾联写诗人虽已快到远公的栖息之所,但物是人非,先前的喜悦又被淡淡的惆怅笼罩,何去何从,诗人感到矛盾和迷茫。【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前两联重在抒情”错误,本诗前两联重在叙事,稍带抒情。《晚泊浔阳望庐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律。此诗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稍带述情,落笔空灵;下半首以情带景,以空灵之笔来写内在的情感。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翻译: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全诗不但勾画了江山风景,而且抒发了倾慕高僧慧远、向往隐居胜地的隐逸情怀。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一开篇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诗的起势高远。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感伤。诗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山寺都是朝暮鸣钟,“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从而传达出诗人的怀念、惆怅等复杂的感情。后四句字面上没有出现“望”字,但诗人遐想高僧和聆听暮钟,却透露出了“望”意。【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任,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3)在《论语·阳货》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4)《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老子》中以大树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文质彬彬(2).然后君子(3).士不可以不弘毅(4).任重而道远(5).迩之事父(6).远之事君(7).自天子以至于庶人(8).壹是皆以修身为本(9).合抱之木(10).生于毫末【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注意“彬”“弘毅”“迩”“庶”“壹”“毫末”等字词的书写。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昆明气候好,秋来无一点萧瑟之感,只是百物似乎更老熟深沉了一些。早晚稍凉,半夜读书写字须加一件衣服。白天太阳照着,温暖平和,完全像一个稍稍删改过番的春天。经过了雨季,①。波斯菊开犹未尽,绮丽如昔。美人蕉站了好,远看猩红一片,仍旧像开着花。饭能像一顿饭那样开出,破旧的藤箱里还有一件毛衣,就允许人们对未来做一点梦。饭后课余,在屋前小草坪上,各人搬一把椅子,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昆明七八年,都只是一群游子,谁也没有想到在这里落地生根。包括老吴和老鲁。教员里有的是想出国的,有的想到清华、北大当助教,也有想回家乡办一种什么事……有一位老兄似乎自己是注定了要当副教授的。②,三间北房,四白落地,后面还有一个小园子,可以种花种菜。他还把老吴、老鲁也都设计在他的住宅里。老吴住前院,管洒扫应对。主人不在,有客人来,沏茶奉烟,请客人留字留言。老鲁呢,挑水,还可以把左邻右舍的用水都包下来,包括对门卖柿子的老太婆的……他把将来的生活设想这样具体,而且梦寐以求,有点像契诃夫小说《醋栗》中的主人,于是大家就叫他“醋栗”。17.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救场如救火”,他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C.“戴车匠”在我们不但是一个人,一间小店,还是一个地名。D.那样的“看”根本就不能算是看,顶多只能算是一种感觉而己。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怡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饭后课余,各人搬一把椅子在屋前小草坪上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7.C18.①草木都极旺盛②他设想有一所小住宅19.①原句表地点的状语“在屋前小草坪上”在前,有强调作用;②原句多用短句,句式活泼灵动。【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文中“醋栗”的引号作用是特殊称谓。A项,引号的作用是引用。B项,引号的作用是表讽刺。C项,引号作用是特殊称谓。D项,引号作用是强调突出。故选C。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第一空处,由下文“波斯菊开犹未尽,绮丽如昔。美人蕉站了好,远看猩红一片,仍旧像开着花”可知,经过了雨季,草木都生长的极旺盛,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草木都极旺盛”。第二空处,由下文“三间北房,四白落地,后面还有一个小园子,可以种花种菜。他还把老吴、老鲁也都设计在他的住宅里”可知,这所住宅是他设想的,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他设想有一所小住宅”。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阅读语句,理解内容并把握特征;然后结合语境,找好切入点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最后根据题干要求作答。每个句子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有的饱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分析句子表达效果可从以下角度入手:(1)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可以看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2)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3)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可以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句子“饭后课余,在屋前小草坪上,各人搬一把椅子,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中表地点的状语“在屋前小草坪上”在前,有强调作用;原句中“饭后课余”“在屋前小草坪上”“各人搬一把椅子”“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都是短句,句式活泼灵动。

【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来说,所补写的语句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机械工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97.2亿元增至2017年的6万亿元左右,增长约600倍;2017年利润总额为1.71万亿元,是1978年69.2亿元的247.1倍。机械工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了从制造一般产品到制造高精尖产品,从制造单机到制造大型先进成套设备的转变。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机械主导产品技术来源中,国内占比从20世纪80年代的24.5%,上升至目前的70%。机械标准数量从1978年的3400项发展到当前的1.72万项,重点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80%以上。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基本改变了20世纪先进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答案】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机械工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本改变先进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如文段指出时间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其内容则围绕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展开。结合“我国机械工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机械工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基本改变了20世纪先进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等分析,可筛选概括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本改变先进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作答时要注意字数限制,语言表达要简洁流畅。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在经典艺术作品中寻求精神共鸣,②用自己独特又有创意的方式守护着历经时光沉淀的人类精神财富,③是当下很多青年人热衷的事。④然而,当下市场提供的传统电视剧或网播剧精品内容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⑤同时经典电视剧故事、人物有重新激励大家共鸣的特质,⑥网友有发言欲望。⑦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剧,⑧具备故事性和文学性,⑨观众看后能留下思考和启发,⑩能提升自己的生活与文学审美。【答案】④“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句式杂糅,修改为“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⑤“激励”与“共鸣”搭配不当,将“激励”修改为“激发”;⑥偷换主语,在“网友”前加上“让”或“使”;⑩成分残缺,在“文学审美”后加宾语“能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能力。④“当下市场提供的传统电视剧或网播剧精品内容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结构混乱,该句把“……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和“以……为目标”两句杂糅到一句中,可以删除“为目标”。⑤“激励大家共鸣”搭配不当,“共鸣”不能“激励”,应该是“激发……共鸣”。⑥“网友有发言欲望”结构混乱,结合第⑤句可知,应该是“经典电视剧故事、人物……的特质”让网友有发言的欲望,所以属于结构混乱中的偷换主语,可以在“网友”前面添加“让”或“使”。⑩“能提升自己的生活与文学审美”成分残缺,“提升”缺少宾语中心词,可以在“文学审美”的后面添加“……能力”。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一毛钱能买到什么?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食堂,在米饭区域,摆放着售价6毛、4毛、1毛的不同分量的米饭,学生可以花一毛钱购买一碟50克的米饭。据了解,“一毛钱米饭”是为了促进校园内的“光盘行动”而推出的,在南航的各个食堂都可以购买到。除此以外,学生只要做到“光盘”,还可以拿到“光盘奖励”。在食堂收盘处,就摆放着“光盘有奖励”的宣传牌和一辆琳琅满目的手推车。酸奶、冰红茶、水果、食堂代金券……这些都是送给“光盘侠”们的奖品。……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食堂主任张磊说,食堂的餐余垃圾就能减少约30%,明显能感到学生的剩菜剩饭变少了。(摘编自《南京日报》,2020年8月30日)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再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他强调,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摘编自《新华网》,2020年8月18日)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以“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为主题的演讲稿,对社会、老师、家长、同学们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节约从心起,浪费遁形去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各位同学,以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大家好!古人说,“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这是先贤对我们的教导,也是先贤对我们的告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今天,我国餐饮的浪费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程度。因此,现在我演讲的题目是《节约从心起,浪费遁形去》。也许有人会说,我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