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舆情管理问题研究(附问卷)17000字(论文)】_第1页
【农村舆情管理问题研究(附问卷)17000字(论文)】_第2页
【农村舆情管理问题研究(附问卷)17000字(论文)】_第3页
【农村舆情管理问题研究(附问卷)17000字(论文)】_第4页
【农村舆情管理问题研究(附问卷)17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舆情管理问题研究1绪论 51.1研究背景 51.2研究意义 61.3文献综述 61.4研究方法 82概念界定 83X村简介 94X村舆情的特点 94.1分散性 94.2盲从性 104.3功利性 114.4传染性 115X村舆情发生的方式和表达方式 125.1X村舆情发生的方式 125.2X村舆情的主要表达方式 136X村舆情发生的诱因 156.1政治诱因 156.2经济诱因 166.3社会生活诱因 166.4公共安全诱因 167X村舆情治理面临的问题 177.1农民的舆情表达能力不够 187.2政府面临舆情时的处置引导能力欠缺 187.3民意正常反映渠道不畅通 197.4多元治理主体分工不明确、合作程度不够 208完善X村舆情治理的对策建议 208.1提高农民的舆情表达能力 208.2推动管制型政府向服务治理型政府转变 218.3重构舆情表达机制 218.4健全社会力量协同参与治理机制 22结论 23参考文献 25附录AX村舆情治理情况问卷调查 27附录B访谈提纲 29

1绪论2020年,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不确定性中,中国笃定信心,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令世界瞩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政府要继续做好农村工作,抓好“三农”基础,写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近几年,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建设。颁布和落实一系列富农、惠农政策,促进了我国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伴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农村地区也逐步地显现了出来一些新型的社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直接地影响了到了当地农民的利益,在引起负面舆情的同时也造成了国家日常管理不便的严峻的形势。1.1研究背景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移和加快,我国乡镇和农村社会组织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转折和变革,农村舆情治理工作也成为党和政府工作内容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关注和加强预防突发涉农疾病疫情工作是贯彻落实总和党中央一号重要文件精神的重要政治工作战略抓手,以新历史时代重要提出的发展中国共产特色哲学社会主义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理论发展观点体系为思想基础和工作指导,积极关注涉农舆情并妥善处置涉农舆情,是重中之重。2016年,国办发布的《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中,要求各级地方有关部门都需要高度重视农村的舆情工作,对于密切涉及重要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重要党委政治战略决策和重要部署的有关政务公开舆情工作国务院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作为其主要领导职能和主体责任的直接承担者。对于重大涉及中央省、市、县等级属地的本级政务和相关社会媒体舆情,要按照中央属地统一负责、部门统一主管、分级组织承担、负责的基本工作原则调动组织人员进行及时处置和紧急应对,对于影响特别广泛的社会政治舆情,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甚至可以直接担任第一个主要责任人,统筹组织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单位切实做好重大舆情及时处置和紧急应对。近几年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在政务舆情治理工作方面也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比如加强舆情的监控力度,加大舆情监控软件的资金投入,初步建立相关的政务舆情巡查、研判、应对机制,成立专职舆情处理队伍等等。但我们发现在实际农村网络舆情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以X村为例,该村位于江苏省中南部,当地政府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及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引发了农村房屋拆迁、征地补偿、环境污染等突出社会矛盾问题。村两委能够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在处理这些矛盾热点问题时,正面临着“线上线下”双倍的压力。政府如何有效应对农村舆情正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难题,所以农村舆情是我们政府必须正视的现实课题。因此本文以X村为例进行研究,拓宽农村舆情治理的思路以及创新治理的方式,增强农村舆情治理能力,将农村舆情所导致的对党的事业带来的不必要损失降到最低,不仅可以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同时也给各级政府在舆情治理工作中提供参考。1.2研究意义(1)学术价值目前在我国,关于农村舆情治理的相关研究相对比较少,对于具体的农村地方舆情治理的研究更少。本文通过以X村为例对农村舆情治理的现实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农村舆情治理的理论研究内容。(2)现实意义本研究论文通过对X村村委在舆情治理工作中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X村村委在推进舆情治理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其可能产生的一些根本原因,并且根据当地的现实情况,提出几条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希望对提高农村舆情治理能力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的研究可以让当地政府了解其当前在农村舆情治理工作过程中所存在具体的问题,对提高舆情治理能力和水平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各级政府合理应对政务舆情具有借鉴意义。1.3文献综述“舆情”这个新名词第一次出现可能是在唐代的著名诗人李中《献乔侍郎》的一首诗中的一句:“以性格论舆情思想为名士,舆情渴望作直臣”中。在当代,不同的学者对于“舆情”的定义不同。欧三任(2010)将舆情的含义解释为: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国家的看法,用“社情民意”来解释再合适不过。王来华(2013)认为舆情主要指围绕着社会事件发生的进程,作为社会舆情主体的公民群众对于作为事件的社会主体的各个国家行政部门所产生态度;总体而言,国内学者主要将舆情定义为民众对相关利益事务的一种情感和态度的一种综合体,主要还是以信息传播的方式进行扩大化,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1.3.1农村舆情治理存在的问题昝再利、刘颖鑫(2018)以陕西农村舆情工作为例,认为偏远地区移动互联网信号较差,舆情信息监控困难,所以一些决策者难以真正了解农村舆情,难以科学地对现实舆论信息进行监管,无法适应现代社会舆情管控的需求、无法进行舆论监管的创新;农民流动性较大,舆情传播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少数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部分农民面对舆情很难形成自己的观点,长期依靠“乡村精英”的引导,以盲目跟随为主。雷刘功,张国庆(2015)认为民意正常反映渠道欠畅通,由于利益表达渠道机制不健全,导致不能及时反馈信息、问题被无限期拖延,事情无法得到妥善解决;社会力量及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不到位,不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网络舆情治理中来;政府回应政务舆情方式不当,目前仍有政府在应对政务舆情时采取“遮、捂、拖”的回应方式,将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舆情治理中的管理思维仍然较为浓厚,宗旨意识不强。欧三任(2010)认为由于政治体制内舆情表达渠道不畅通,农民舆情表达以体制外表达为主;在当前的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农民作为社会舆情的表达者主体地位存在严重缺失;缺乏有效的组织与整合机制造成了对农村社会舆情的表述分散;农村缺乏农民舆情表达的途径。1.3.2农村舆情治理的建议罗新阳(2010)深刻觉得新农村的建设必须要始终尊重和坚持保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应该要始终切实关怀广大农民的利益,尊重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体地位与广大农民的自我创造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营造有效的舆情环境。王来华(2013)提出我们要大力推动我国乡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以达到一个现代化的乡村社区。使得更多的广大农民群众融入参与到一个现代化的农村政治治理体系中,使得广大农民群众能够真正学会从民主政治制度内和国家法律制度框架内为自己利益寻找合法有效的农村舆情舆论宣传点和表达方式途径,促进了我国农村的和谐。于建嵘(2010)认为要更加注重对农村地区的舆情表述和疏导,重构“乡村—国家”舆情表达机制。打击农村治理性社会危机有可能造成的局部性和政治动乱的途径之一就是及时把农民的要求、意志和行为及时地传输给了政治决策的中心,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1.3.3文献评述近年来,社会学者对于舆情治理的关注度较高,主要针对舆情本身进行理论探讨,例如,舆情的概念、特征、产生原因等等,以及舆情演变规律等。从文献研读来看,目前,我国关于对农村地区具体的应对研究极少,很少有学者去严格界定城市和农村舆情的不同,对于城市和农村舆情的界定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1.4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线上、线下广泛搜集关于“农村舆情治理”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学习总结,为文章提供更可靠的理论来源,进而拓宽文章进而扩大、拓宽本论文的科学性和应用范围,此外也会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让我们更加理解探索农村舆情治理的意义与价值。2.访谈法。主要涉及两部分人员的访谈工作。一是针对政府工作人员。访谈内容涉及其对于农村舆情治理的工作心得、方式方法,以及对农村舆情监督的情况反馈。二是农村村民,了解其对于现阶段农村舆情治理的态度看法,包括:满意程度、意见建议等情况。通过一系列深入的访谈,获得较为现实且全面的资料。3.问卷调查法。本课题通过对目标群体—X村村民发放有效问卷,进行量化研究。通过问卷对收集到的科学有效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农村舆情治理的具体现实情况,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较为详尽的资料。2概念界定舆情,简单地来说就是社会上的民众意志,舆情本身就是“舆论情况”的一个缩写,是泛指在一定的社会时代里,围绕具有中介特征的社会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公民对于作为社会活动客体的个人、企业及其他各种社会团体或者机构在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的价值取向持有的一种社会态度。它是我们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存在的不同现象、问题中所表露出来的不同态度、意见等所呈现出来的表征总和。因此,舆情也许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社情民意;新型乡镇社区建设过程中的舆情是广大乡镇农民群众对社会政治的态度,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对所在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些评价和对整个社会的态度。具体来讲,就是指在我国农村这一特定社会时期和空间内,围绕着我国农村地区的治理与建设,农民所形成的一种对于党和政府的观点及其持有的一种社会主义政治态度。3X村简介X村位于江苏省中,X村的一个新农村建设项目是江苏省南通市的一个示范点,总计规划用地400亩,常住居民250多户,将近4000人。三个村级文明村的组织建设工作取得重大成绩显著,先后被中共海安市委、市政府分别两次评为2016年南通市促进民营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星村”南通市三个文明村,连续2年被中共海安市委、市政府分别两次评为2016年国家城市民营经济社会发展前20强村,综合治理和绩效考核工作先进村,海安市“十五”期间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新区社会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近几年来,我X村两委始终坚持严格遵循临沂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村委党组织的统一决策部署,抓住招商引资、全民迎新创业的良好有利发展时机,以加快建设新型富民强村为第一任务要求,立足城郊、突破城郊,努力加快打造村级经济创新型农产品开发示范园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一条更加健康符合我们X村实际的农业产品化发展的新道路。4X村舆情的特点舆情就像皮肤一样敏感,它能察觉和感知这个社会的任何细小症候,同时对于社会聚焦的热点问题起着向前推进的效果。通过我们在农村社会中所能够反映得到的各种舆论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广大农民对于涉及自己个人利益的各种重大事件做出的积极回答,舆情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广大农民对于乡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信任和认可水平,有着鲜明的自身优势和特点,主要表现为:4.1分散性群众围绕突出社会矛盾问题所要表达的诉求和意见是当前农村舆情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对于这些涉及自身利益的活动和事件,根据其情绪和态度,都会在任何地点或者场所跟别人进行交流和谈论。作为舆情主体客体的群众由于自身认知能力的差异,对于事件的认识或者是对于政策解读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表达自己个人的思想和情感的途径也并不特殊,围绕与政府相关的中介性事件具有多元性,从而形成了农村网络舆情的多样化。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乡镇传统熟人的社会组织架构正在被突破。电话、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主要的通讯工具,将有形地域边界打破,不同的地域、各个阶级的社区和家庭成员之间都具备了进行即时交流和沟通的必要条件。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传播的有限性相比较,网络上的信息能够不受限制的即时快速传播,网民可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立即发表意见、态度,只要轻轻点击手机按键或者电脑键盘,网上的信息的就会被快速传播,所以人们能更加及时且密切地关注到农村发生的新闻事件。随着X村集体经济的迅猛发展及我国乡村建设振兴工作战略的深入实施,引发了当地农村住宅拆迁、征地补偿等突出矛盾热点问题,村委会作为与群众密切接触的第二线,在研究解决这些矛盾的热点问题时,正在承受"网上网下"的双重压力。据统计,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其中涉及民生类的网络有50余起,涉警类的农舆情有11起,涉及政策类的农村网络情有20起,涉及社会性事件的农村舆情有20余起。图SEQ图\*ARABIC图SEQ图\*ARABIC1X村2016年-2020年舆情事件分类4.2盲从性在当代我国,有些边远地区不做农民的人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知识水平和科学知识掌握程度并不高,视野及时的社会理论实践经验涉及范围相对狭隘,思辨问题能力相对薄弱,对一些实际社会问题的基本认识和具体看法很难形成有自己的整体观点。但是当某种重大事件刚刚开始发生时,他们由于因为担心或者害怕贻笑大方,而不敢公开地明确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和反对意见,即使自己还已经具备一些战略设想也难以坚持继续不懈坚持。特别是需要值得注重的一点是在当前我国乡村农民对这起农村新闻冲击事件的舆论把握并不稳固时,农村那些曾长期接受过良好农民传统文化知识分子教育、见多识广的优秀农民精英知识分子便已经逐渐变成了这起新闻事件舆论的主要领导者,农民的支持观点与反对意见始终都在不断模仿他们的那些观点,以其所谓的要求他们支持的那些观点称之为“正确”、反对的那些观点称之为“错误”,趋于盲目与无序不断地进行盲从。同时,“沉默的螺旋”这种社会现象也在当前我国一些乡镇农村地区社会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了能够避免被孤立,少数社会群体的政治意见强行地被压制和放到了公众心底,转而最终选择坚持站在大多数社会群体的政治立场上,高度走向趋同的中国社会媒体舆情已经逐渐占据了全部的舆论空间。此外,网络空间中对网络法律以及道德具有约束力的作用比较薄弱,有些网民会歪曲事实反映政府的有关问题,这就形成了农村政务舆情与真相之间存在一定偏差性。4.3功利性虽然我国从深入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化建设的大幅度推进也让广大农民能够享受得到了生活的稳定和安逸,但是农民也正处于被不断地边缘化的局面中,农民对自身的安全感也逐步降低。农民谋生的方式并不复杂,在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和难以掌控的社会力量下难以突出重围。转型过程中的我国农村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充满着种种难以预期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危及着农民的正常生活乃至生存,于是,当代农民最主要的选择仍然是更多地关心眼前的既得利益。因此,许多地区的农村舆情均比较集中地发生在这些与当地农民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领域上。4.4传染性舆论本身就是对农民关于公共利益的诉求。所以当我国农民的经济利益被严重破坏时,他们大都会通过各种行政、政策及其法律途径去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当这些途径不够顺畅时,农民群众内心的不满和恐惧就有机会逐渐转化为失望、怀疑乃至仇视,当一些事情到达爆发的边缘的时候就会导致群体性的事件接踵而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群众的一些想法、观点可以传播到地域范围之外,通过感染、呼应,形成了涟漪效应。尤其是如果看到或者了解到某一地区或者国家的农民通过非正当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农民也就会试图效仿借助于通过同样的方式争取自己的利益。这种状况一旦扩散并蔓延,其影响的后果就更加不堪设想。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就X村的网民而言,大多数都拥有自己的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各种网络公众号,且大多数的网络舆论场所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畅所欲言,不会受到任何约束。网络既打破了传统的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能够实时地更新的信息,所以网络舆论可以迅速地被传播,一旦形成政务网络舆情,政府会措手不及,如果应对不当,则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给党的事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X村突发性政务网络舆情达到20余起,并且每年呈现递增趋势。5X村舆情发生的方式和表达方式特定的内在环境、生活方式和交往形式往往决定了我国乡村农村舆情的发生以及表达方式。5.1X村舆情发生的方式5.1.1“圈子”式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社会内部的分化趋势也越来愈明显。农民通常都是按照结识朋友的形式进行聚会与交流,农民们就是习惯于把这种人群划分的组织叫做“圈子”。在我国农村对于“圈子”划分通常是依据经济、年龄、住宅等区分。不同的“圈子”,其关心的事情也不一样,所形成的各种社会评论、舆情影响也会参差不齐。大致相同的看法与相同观点会在其内部进行讨论、形成,而外部的人对于这些看法与观点一般是无法进行传递的。“圈子”中所自发产生的各种社会评论舆情一般都与其具有很强的社会相似性,大家对此舆情所持的不同看法也基本一致。通常,圈内部分会员所产生的各种社会舆情以及资讯仅仅是局限于对圈内的主要人群进行了解。5.1.2中心式在我国农村是普遍存在意见领袖的,而“中心式”的舆情发生方式就是以当地的意见领袖为核心而产生、传递舆情行为的模型。由于受制于文化学识,农民们在政治参与时缺乏自主认知的习惯,对许多问题的理解都会没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很多时候他们都是想法、意见都来从农村精英的思想观点出发。乡村的意见领袖在我国农村作为一个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它有着能够主导农村各类重大事项的政治话语权。意见领袖的思想和做法往往被当地的农民认可并沿着他们的人际关系脉络而向四处蔓延开来,于是对意见领袖的思想和做法便逐渐变得具有普遍性。以意见领袖为核心的舆情产生和生成模式在我国农村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5.1.3输入式对“三农”等深层次的矛盾性问题,由于自身等各种因素,农民很难有自己的观点,这时外界的思想和观念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途径被输入到了农村的社会内部,被农民认同,进而变成共识。这种输入型舆情的出现主要依靠两种途径。一个就是信息媒体传播。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信息传递媒体和新闻载体极为发达,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对于有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报道被大量地转载,农民会认可并进行传播他们认为有道理的新闻资料。二是对于有关农民的舆情要加强传播,不仅要在农村地区传播,在城市也要进行传播。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在城市里通过宣传栏、广播、电视等途径获得了许多有关我国农村社会矛盾问题的思想看法和意见,这些思想看法和意见将我们从农民工回家返乡时与当地的农民所分享获得的其他结论一并携起走回到了我国的农村,并在我国各地不断向农村传播、扩散,成为了农村社会矛盾舆情的一种重要形成和生成。其中那些来自于农村外部的表达出对农民不满情感的小道信息最为容易被农民接受并传播。5.2X村舆情的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X村的舆情表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顺口溜与谣言、微信与闲谈,上访和群体性事件,而通过图表我们可以发现,微信和闲谈是X村村民的主要舆情表达方式,占62%左右,其余使用较少。图SEQ图\*ARABIC2X村舆情的主要表达方式5.2.1顺口溜与谣言顺口溜是我国民间普遍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因为顺口溜简单易懂,朗朗上口,便于人们的记忆与及口头的传播,对于舆情的概括也是直观且形象,所以顺口溜历来被认为是当地农民进行舆情语言表达的一种重要途径,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地农村的顺口溜语言内容往往是用来反映当地农民对于乡镇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其治理过程中所持有的一种态度或者因之而形成的某种特定情感。顺口溜中所蕴含的批判性舆情可以说是既有令人满意又具讽刺性的。谣言是对于舆情的一种不恰当表达。谣言多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胡编乱造出的没有客观、如实的反应当地农民对政治生活真实感的态度。传播谣言虽然时一种不正确、不合理的舆情表达方式,但换个角度来看,它们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和表达了农民们对于特定事件的意见和态度。谣言从另外的一面直接反映了农民群众舆情中所出现的困境:很多事件农民由于事件或者空间的限制,没有途径来了解自己所关心的事件,所以才会编造谣言并且进行传播。5.2.2闲谈与微信闲谈可以发生在农村的任何一个角落,其实闲谈也是当地农民参政议政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乡村,农民通过邻里间的闲谈和彼此在闲谈间意见的交换形成舆情,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农民行走到哪里,人群就会聚集在何处,议论便会发生在何处,他们丝毫都不顾把自己的意见、看法、心情以及各种喜怒哀乐都表达了出来。互联网的普及和生活的现代化已使得手机成为当今中国农民们重要的一种信息传递工具,尤其是微信由于快捷而又经济,已成为农民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数据和社会新闻的主要方式和首选途径。而在农村很多人都拥有智能手机和微信,微信平台作为农民群众舆情的主要表述工具,其所本身带来的速率效应和聚焦效应将对于农村某些特定舆情的产生和形成带来不可设想的影响。5.2.3上访农村群众舆情的表达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发生在乡村社会内部的一种自我表现,并且也不会把这些群众舆情推进到具体的政治决策系统内。但是,一旦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侵害广大农民利益的严重事件,广大农民亦可能积极地寻求各种方式方法甚至把自己的想法、利益主张转移到政治决策制度表达,即上访。农民群众口中的“上访”是一个泛指农民将自己的意见、想法通过国家政治组织系统直接输入到决策中心的过程。在过去由于农民的分散性和农村长期的被人边缘化,农村的舆情从政治体系上传播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并非简单而容易做的事,既存在着政治制度上的障碍,也带来了我们对当时农村舆情所容忍和轻视的一面。农民群众上访量逐年递减的事例再好不过的解读,却诠释了当前农民群众舆情言论表达的困境和艰辛。虽然很多农民不断地通过网络上访乃至中央层次级别的网络上访方式试图把舆情信息强行输入或涉及到政治决策体系,但是效果仍然不佳。“信访者投诉无门”,甚至遭到报复。5.2.4群体性事件农村群体性事件是指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不满,农民通过多人聚集所做出的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的言论和行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处于社会中较弱势地位的广大农民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合法利益或者权利遭到了损害却得不到政府及时、有效解决而引起的抵制和抗争活动。由于群体性的事件参与者较多,规模较大,并且这些群体性的事件往往以泄愤乃至骚乱的形式来表现,所以具有某些政治危害性,扰乱社会治安。同时,当农民在各类群体性的事件中,容易丧失理智,甚至行为丧失控制,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比如:导致打、砸、烧等,造成了对社会及他人生命、财产的严重损毁,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6X村舆情发生的诱因用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我国农村地区和经济社会进步过程中,政治、经济、生活、安全等各种因素都是影响农村舆情的直接因素,其中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诱因占比最大。图SEQ图\*ARABIC3X村舆情发生的诱因6.1政治诱因由于党和国家颁布的关乎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政策所涉及到的是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政治诱因是影响农村舆情的最主要、直接诱因。政治诱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三农”政策。“三农”的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项政策,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深远影响和推动作用,所以每当新的“三农”政策的出台就会被广大农民极大地关注。二是坚持基层民主政治。基层民主选举过程中是“村民自治”最为重要的组成环节,决定了乡村社会公共权力的使用和归属问题,因而通过基层民主选举更好地体现了反映农村社会政治生活,农民对于执行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各种观点意见和提出的建议在这次选举中得以表现最为直接、具体。三是切实加强干群联系。从农民对领导班子和党员的评估很大一定程度上直接体现出来的便是对于党和政府所出台的有关乡镇农村政策以及其治理任务等方面进行评估。6.2经济诱因由于社会的发展我们更加注意眼前的社会现实效益,所以国家政策中有关农民自身利益调整和变化最容易激发农民利益保护意识。当下我国政府特别要关注有关于农民的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第一个就是公众收益分配方式上的问题。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农村蓬勃发展,因此如何更加公平、正当地分配自己的公共利润,这一问题也成为了农村社会舆情密切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第二个就是解决了劳资双方的对立。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民进城务工人数的激增,可能会直接引发更多的劳资问题,劳资问题的核心就是因为农民工参与劳动的时间较长、强度较高,但是工资却不高。第三是征地补偿问题。农民普遍反响激烈的是征地补偿款偏低、安置房、资金补偿不到位等造成农民生活困难、工作困难的问题。6.3社会生活诱因自1978年深化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乡镇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大变化,乡镇群众的生活方式和内容可供选择的也越来越多,然而对于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也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因为一些问题直接地影响到了农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这些都会迅速地激起广大农民们的议论并由此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社会和政治上的态度。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1)大气环境污染。农田土质污染、水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农民的生产和日常生活;(2)农村婚丧嫁娶之间的关系。婚丧结婚嫁娶都可能是因为引发一系列的经济压力以及人们群众之间互相之间的价值观攀比而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上和心理压力,需要各级人民政府予以及时引导和规范。6.4公共安全诱因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公共安全方面的问题,也使得农民更多地关注和重视农村的安全问题,大部分乡镇居民以各种舆情等形式来集中地表达自己对于乡镇的期待。农民最为关心的是农村食物安全事故问题主要包括:(1)粮食安全。因为目前社会上对于我国食品安全负面事件频发,所以也引起了很多农民对于我国乡镇地区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担忧。(2)市场风险问题。农民工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始终一直处于绝对劣势和市场主导地位,常常遇到市场垄断、信息不对称等不平等待遇,引发不满情绪时常可见。(3)黑恶势力。黑恶势力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长期活跃,时有欺压百姓的不良事件发生,引发了农民的不安和不满。7X村舆情治理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性的不断增强、利益分配不均匀、出现贫富差距化加大,各类社会矛盾不断出现,并且随着互联网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和不满。由于网络舆情的复杂性,一个小的问题也很容易成为网络热点问题,引发热议甚至被有心之人利用进行炒作,进而形成网络舆情。给政府治理带来很大压力,在应对网络舆情工作上更是力不从心。近些年来,我国的互联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社会舆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相媲美的又一重量级媒体平台。截至2021年2月,我国所有移动联络网民的用户规模已经首次高达9.89亿,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已经首次高达70.4%,移动网络设备上网用户9.86亿,我国所有移动网络设备用户网民每天通过使用各种移动网络设备连接上网的用户数量的总占比已经首次高达99.7%。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迅速普及,缩短了每一个年轻人与自己的工作时间、地域之间的地理距离,微博、快手、抖音等社交平台应运而生,网民们就这样可以在这些自己的媒体社交平台上随时随地互相分享自己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国民的生活。近年来,农村网络的舆情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人民群众的生产和日常生活工作所造成的影响很大,不断出现的各种政务网络舆情事故也让人们进一步意识到了网络在社会监督中所能够起到的重要性和巨大效应。通过调查问卷我们调查了解到X村村民对于政府舆情处理的满意程度:有32%的村民对于政府的舆情治理非常满意,40%的村民感到满意,16%和12%的村民感到一般和不满意。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X村的村民对于X村的舆情治理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仍存在部分群众对于我们的舆情治理不是特别的满意。图SEQ图\*ARABIC4X村群众对于X村舆情治理的满意程度图SEQ图\*ARABIC5当前X村舆情治理存在的原因同时,我们也调查了解了民众对于X村舆情治理存在的原因。认为民意反映渠道不畅的最多,其次是政府分工不明确、合作程度不够、舆情引导能力不足,笔者也对以上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7.1农民的舆情表达能力不够长期以来,由于很多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受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于一些问题的表述、表达方面有所欠缺,大部分农民很难通过正确的方式对于乡间政治意见进行发言和表达,而那些在人群中随意地谈论,说过就忘的闲聊和没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所表达出的乡间政治意见很难转化为有用的乡间政治决策资料和信息,政府也就很难了解基层群众的心生和困难。7.2政府面临舆情时的处置引导能力欠缺政府能否在舆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发现、预警,进而科学研判,迅速应对处置,把被动局面转化为主动出击,及时对外发布事实真相和问题解决方案,科学回应媒体和群众的质疑,这是对地方政府综合处理能力的考验。2020年10月,X村村委实施严格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政策,引发了社会和村民的质疑,群众的不满在微信上迅速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对此,X村村委通过与村民和群众面对面的访谈,及时向村民发布宣传活动公告等多种方式反映和回应了村民密切关注的问题,并最终决定适当地延长这一过渡时间。此后,舆情迅速回升,政策也得以持续推动。X村的政务信息披露透明度不够,缺乏更专业的舆情管控引导和服务队伍,舆情管理和应对机制也不够健全,往往在各种舆情事件发生时,通常首先采取封、删、堵等消极手段,政府工作人员在调查和处置各种舆情方面都缺乏知识和经验、科学地应对能力有限,治理观念没有实现转变,不能积极正视各种舆情,导致各种舆情的处置难以应对不力,造成了社会的负面影响,使得政府的公信力有所下降,影响到党群组织之间的关系。7.3民意正常反映渠道不畅通在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畅通和有效地拓宽我国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深入加强和促进改革创新是维护我国经济社会秩序的基础。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旨在进一步维护我国人民的基本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期,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化和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也日渐凸现。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各种纠纷和矛盾,原来的有关利益表达机制不再适应社会发展,政府部门在处理群众诉求的时候方法欠妥、措施不当、消极处理,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而升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却不能充分体现在广大群众利益诉求上,群众享受不到改革的红利,社会难以公平公正,合法利益得不到维护,必定影响全社会和谐稳定。政府必须根据问题的真相,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才能赢得舆论的主动权,让不实的言论失去生存的空间,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拓宽、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多渠道倾听群众呼声,有利于及时掌握民声民怨,便于政府职能部门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只有民意反映渠道形式多样化,让信访群众多渠道的反映自己的态度与看法,才能够增强群众对政府职能部门的信任,从而避免形成不良的政务舆情。只有人民群众对于维权投诉的思想表述渠道真正顺畅了,其本人的利益才能真正获得维护,群众才能真正信任国家和政府,维护党和国家的领导,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从反面看,如果农民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政府及时且有效的回应,就容易引起一些不良的后续反应,比如:发生一些具有恶劣影响的群体性的事件,更容易引起、扩大政务舆情,这些事件既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稳定,也严重影响着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拓宽、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对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意义重大。X村政府虽然主导搭建了由社会民众参与的问政平台,也通过村广播电视台进行政策解读宣传等,但没有真正起到畅通民意反映渠道的作用,达到想要的效果。并且X村目前现有的民主诉求反映渠道不够多样化,村镇基层网络宣传覆盖面不到位。当走信访渠道之后,由于利益表达渠道机制不健全,导致不能及时反馈信息事情无法得到妥善解决,群众就会在网上发表诉求,一旦处置不当,就容易形成政务网络舆情。在2018年X村卫生所病人死亡事件中,病人家属在向卫生所、村干部反映,但都得不到满意答复后,将事件信息传到了本地贴吧、论坛上,并发送给了相关媒体,引起轩然大波,将X村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县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了解调查了事情的原委,迅速采取措施,妥善解决了事件平息了舆情。如果X村能够畅通民意反映渠道,让县委县政府及早了解事件,统筹协调解决,做好舆论的引导,此次政务网络舆情事件完全可以避免。7.4多元治理主体分工不明确、合作程度不够在对舆情治理中,多元参与的主体只有做到了分工明确,合作互相衔接,才能更好地发现、处置与相关舆情联系。职责明确,各级工作人员都可以各司其职,建立起和谐美好的内部工作环境,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进行。X村在开展政务舆情治理工作中,虽然已经建立了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舆情处置工作协调机制,但还是存在着对具体事项的职责区别划分不清、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互相推诿、不作为等情况,很多事情往往都需要由村级领导亲自做出裁决,最终确定某一项工作的主要责任单位或者是责任人。究其原因,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一是由于村两委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不能和群众做贴心朋友,没有多调研,没能真正反映群众的真实需求和存在的困难等问题,导致群众有难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不畅;二是在舆情应对处置环节,基本由宣传部大包大揽,没有分责任到舆情事件相关部门,在进行舆情回应时,群众的信服度不高,官方回应效果不佳。8完善X村舆情治理的对策建议8.1提高农民的舆情表达能力长期以来,农民群众普遍缺少政治的参与活动和政治表现的习惯,那些随口而出、甚至不经大脑思考的议论,其所表达的想法、意见往往是很难让执政者了解并且接受的。是故,首先我们必须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语言表述能力,让广大农民群众学会如何正确归纳并准确地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其次要注重培养广大农民独立思考的能力,克服自身随意附和别人、人云亦云的习惯;最后,要引导农民正确地对待舆情。由于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繁琐的系统工作,不仅每个乡镇的农民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还存在于每个具体的问题解决都需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即便社会舆情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表述,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未必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农民也应该正确地对待,不能据此造成政治上的不信任或者形成消极冷漠的社会舆情。8.2推动管制型政府向服务治理型政府转变各级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观念。而在县一级政府的执行能力中,政务舆情管控能力更加关键。县级政府有关部门需要改革,要转变以前“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以管控制度为主的行政管理思维模式,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执政观念,用客观、积极服务的理念来有效治理和化解农村社会中的政务舆情,保障广大公民的合法性权益。只有时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核心,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了解真相,为广大人民解决问题,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取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避免舆情事件的发生。8.3重构舆情表达机制消除了各种农村社会经济危机和可能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各种社会局部性和具体政治性的动乱的重要途径,就是及时把广大乡村农民的迫切政治需求、意志和政治行为信息及时地传输、传递给农村政治经济决策的理论中心,提高了农村政治和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及时地化解了各种农村矛盾和各种社会利益纠纷,解决农民问题、维护广大乡村农民的根本合法权益。所以必须加快建立“乡村-国家”的农村政治信息交流合作机制。要进一步加快对我国地区性政治制度的改革,即进一步扩大农民政治参与的覆盖面,从而使得农民能够及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怎么表达”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就是一个农民利用群体舆情作为表达的途径和表达方式,即具体要求将一个农民的何种意见、愿望和何种政治思维态度用何种传播途径和表达形式综合来组织进行具体表达,如在网上成功地组织设立了一个农民舆情热线、成功地组织建立了一个农村面向社会公众的农民议事协调组织等;“向谁表达”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农村群体舆情表达的途径和表达对象,即将农村群体的舆情作为一个舆论输入点,在农村政治经济决策体系过程中如何进行输入。所以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为农村群众提供舆情信息表达服务和承接的组织,从而促进农民的意志和行动能够在政治制度内得以有序地表达,使各级政治决策体系及时地倾听群众的呼声,增加广大农民群众对地方政府和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理解和认同程度。8.4健全社会力量协同参与治理机制社会力量作为服务于群众的组成部分,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所思之处,更加希望他们能够始终站在广大民众的立场上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更有可能是代表广大民众的心声。在参与政务舆情治理工作中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是舆情治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协同参与治理机制。首先,建立激励机制,政府主动联合县域媒体平台、媒体网络公众号、意见领袖,让他们充分发挥舆论正面引导宣传作用,积极发现舆情的苗头,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汇报,协助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处置。二是不断壮大乡镇、村级群众组织,充分发挥其与群众密切联系的优势,加强与本辖区群众的沟通联系,及时有效地代表群众反映民意,避免导致舆情事件的发生。三是积极发展各种社会组织志愿者、自媒体、网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到政务网络舆情治理工作中来,完善制度保障和奖励机制,加强他们与政府的联系,让他们成为政府代言人。充分发挥与公众密切联系了解社会群众诉求的优势,关键时候可由他们替政府发声,与公众协商化解矛盾,有效减少舆情事件的发生。

结论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突出社会矛盾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征地补偿、房屋拆迁等,因为群众会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情感和要求,所以极易引发舆情事件。村两委作为一线干部,可以和群众直接交流,但由于村委会也正面临着线上和线下的双重压力,所以在处理这些农村社会矛盾问题时会出现很多的困难。本论文以对江苏省X村的实地调查为基础,对乡村舆情治理工作中存在的民意正常反映渠道单一,社会力量及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不到位,政府回应滞后等问题进行分析。围绕乡村舆情治理中的管理思维仍然较为浓厚;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不同参与主体之间权责分工不明确、合作程度不够等方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做好政务网络舆情治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农民的舆情表达能力;二是推动管制型政府向服务治理型政府转变;三是重构“乡村—国家”舆情表达机制;四是健全社会力量协同参与治理机制。从四方面提出完善乡村舆情治理工作的对策建议。总而言之,做好推进农村地区乡村社会舆情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无疑仍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必然需要我们各个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但由于目前我们了解笔者在莒县x家庄村黄山地区科学调查工作中的理论知识性和局限性,加上我们目前笔者的科学理论研究水平、写作材料技术掌握能力和研究时间投入精力有限,本文的深入探讨仍然可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深化,本研究还存在较多不足,恳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正。

参考文献[1]刘雪明,沈志军.公共政策传播机制的优化路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7-83.[2]何甜甜.我国公共政策的传播渠道、存在问题与优化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4(18):114-115.[3]黄俊.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效果研究:以内江市白马镇为例[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6.[4]姜胜洪.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舆情问题[J].社科纵横,2007(8).[5]张祚本.浅谈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涉农网络舆情[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6]彭亮,陈世莉,樊彬.农村突发事件舆情预警探微[J].情报探索,2016(3).[7]欧三任.农村舆情的生成机理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彭亮.农村地区突发事件舆情预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4.[9]谢新洲,黄杨.我国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记者,2018(10):53-56.[10]昝再利.正确把握和引导农村舆情[J].人民论坛,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