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同步训练:第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_第1页
语文人教同步训练:第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_第2页
语文人教同步训练:第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_第3页
语文人教同步训练:第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_第4页
语文人教同步训练:第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12飞向太空的航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翌年()苛刻()酝酿()()横亘()轨道()2.根据拼音组词。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2)对航天员的挑选则早在1969年就开始酝酿了。(3)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4.填空。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________说话,不同的是,通讯的内容比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讯的实效性不及消息,但可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雄关漫道真如铁。“飞天梦”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多年来,中华民族迈向太空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根据课文内容,请简要说说我国的航天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尽管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仅仅一年零三个月后,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二号的发射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神舟”二号飞船为全系统配置的正样飞船,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2001年1月10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6.最后一关,既然“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什么还说“几乎是从零开始”?7.作者是如何说明“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的?8.引用美国一家报纸的说法有什么作用?9.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哪句?为什么这么说?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诞生(dàn)苛刻(kē)载入史册(zǎi)B.透露(lòu)横亘(gèn)扭转乾坤(qián)C.着陆(zhuó)尘封(chén)朝阳辉映(huī)D.酝酿(niàng)相当(dāng)摘星揽月(lǎ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神舟”五号、六号和七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彪炳千古.B.以栾恩杰为代表的航天科技人员,为我国成功实施首次月球探测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先进事迹可圈可点,值得大书特书。C.他在刚刚过去的中考中,虽然有过短暂的低迷,但还是一鼓作气完成了自己弱科“英语"的测试。D.在湖南卫视举行的“快乐中国湖南卫视2009跨年演唱会”上,张杰首次牵谢娜的手,一起合唱情歌,他们的演唱果然不同凡响,使得现场的气氛迅速升温。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枭龙战斗机的研制走过了一条从观念、管理与技术上的单个原始创新到整个项目上的集成创新的过程。B.想要发展高科技,首先要提高人的现代意识,提高掌握科学技术,这样才能驾驭包括机器人在内的高科技.C.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思考和广泛讨论,并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制度.D.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回家:闯过死亡关口南香红①飞上207公里的飞船就进入轨道了。浩淼的太空离地球很远,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危险。一个可能是飞船失去控制,飞向更远的太空回不了家;第二个可能是飞船的航天员座舱被流星或太空垃圾击穿;第三个可能是飞船上的某个阀门泄漏.1960年5月15日,前苏联首次发射了无人驾驶的卫星式飞船1号,飞船姿态控制系统发生故障,制动火箭点火后将返回舱推向了更高的轨道,1962年9月5日飞船才返回大气层并烧毁。回家和上天,一样充满风险。返回是载人飞船的事故多发段,不少航天员在回家途中死去。②飞船控制专家陈祖贵的四个摞起来有30厘米厚的大本子上写满了计算公式。他要给飞船安上“眼睛”和“大脑”。他习惯了人们这样和他见面打招呼:“飞船能不能回来?”2001年1月,“神舟”二号飞船返回的前一圈,突然飞船发生震荡,返回姿态不稳,轨道舱泄压,此时距离飞船的返回只有一个半钟头了。指挥大厅的空气几乎凝固了。陈祖贵拿出可信的数据,说明飞船完全在控制之中,可以发出“回收”命令.果然,一切如常.“神舟”飞船的落点范围精确到了正负10公里左右,这相当于打靶十环的水平,而俄罗斯的水平是30多公里。③据说,为了让摄影师拍摄到飞船在火红的晚霞中徐徐降落的情景,制导导航专家们特意设计了偏航机动技术。按推算,“神舟"一号的最佳发射窗口时间是上午,那么飞船就会在漆黑的晚上返回。而使用偏航机动技术,就无需考虑发射窗口,它可以在任何时间发射。当“神舟”一号降落在晚霞中的大草原时,没有人想到,科学和浪漫竟然会结合得如此完美。④假如返回座舱发生泄漏,“神舟”五号的控制面板会发出压力报警信号,航天员必须在10分钟内穿好航天服,接通供气管.航天服可连续6个小时保证航天员的氧气供应.在这6小时内,飞船可以在10个应急着陆场中选择着陆。假如险情十分紧急,飞船可以启动立即返回功能,设计师保证飞船有2个小时的时间,瞧准第一个来得及着陆的地区着陆。假如两台变轨发动机发生故障,另两台会立即补上;假如4台发动机停火,另有8台小发动机,足以让飞船完成自动调姿,顺利返回。假如着陆缓冲发动机不工作,返回舱底部安装的Y高度仪会使缓冲发动机点火,给飞船一个向上抬的力,足以让航天员安然着陆。万一发动机不点火,航天员的座椅下部胀环式缓冲器,能够起到“弹簧”的作用。⑤返回舱里为航天员准备了所有能够想到的救生物品:远距离呼救电台、信号枪、闪光标位器、太阳反光镜、光烟信号管、海水染色剂、急救药包、蛇伤自救盒、蚊虫驱避剂、食品、饮水、指北针、抗风火柴、防尘太阳镜、引火物、救生船、渔具、驱鲨鱼剂、抗浸防寒飘浮装备、救生手枪、生存刀、救生手册等。⑥飞船落地后其顶端的闪光灯以每分钟闪动55下的频率发出白色的闪亮,可连续闪光25小时;假如落在海里,飞船上配备的染色剂会把飞船周围海域染成绿色荧光区,便于飞机搜索.(选自《“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诞生内幕》)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篇文章的内容。5.第②段中写飞船控制专家陈祖贵对全文有什么作用?6.选出第②段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中的一处,并说明它的作用。7.“科学和浪漫竟然会结合得如此完美”,这里的“科学”是指什么?“浪漫”是指什么?8.请指出第④段中的五个“假如"外加一个“万一",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为什么最后不用“假如",而换用了一个“万一"?三、语言表达9.给下列句子排序,使其与前后衔接连贯。(只填序号)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①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②中国是嫦娥的故乡③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④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⑤火箭的发源地10.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8年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印在飞船舱外的茫茫太空之中。中国的“神舟”七号宇宙飞船进入了太空,中国人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在太空中漫步。如此壮举,全球瞩目,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全新的开始.请你以下列身份接受记者对此事的采访,谈谈自己的感想。要求:谈话符合人物身份,表达得体、自然、流畅,每段话不少于30个字。(1)中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学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009湖北武昌高三调研,21)从下面这则关于“神七"的新闻材料中提炼一个论点,并概括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北京时间二○○八年九月二十七日下午四点五十九分,“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返回轨道舱,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成功完成.下午一点三十三分,“神舟”七号返回舱门关闭,航天员出舱执行太空行走任务开始.四点三十四分,“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开始出舱。四点三十九分,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四点四十八分,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始了.四点五十九分,翟志刚结束太空行走,返回轨道舱.39年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时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今天,翟志刚同样在太空中迈出了中华民族历史性的一大步.论点:(不超过15个字)论据:(不超过50个字)类文欣赏月亮上的足迹(节选)朱长超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每分每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氧气袋中只剩下一个小时的氧气.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们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船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1969年7月22日0点15分,休斯敦地面中心唤醒了飞船上的科林斯和登月舱上的两名宇航员,命令登月舱升到一定的绕月轨道,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登月舱发动机起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加速,进入了预定轨道。22日上午6点35分,它与在空中等候的“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三位宇航员在月亮上空会合了,他们激动地在狭窄的指令舱中紧紧地握手.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它被甩向太空。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飞去。25日凌晨1点35分8秒,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溅落在预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登月归来后不久,即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到美国国会大厦,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畅谈登月的感受。阿姆斯特朗谈到了登月的意义.他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赏析: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轻松练笔本文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主要是采用了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如“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请你以“多么美好的夏夜"为结句,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答案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前预习1.yìkēyùnniànggènguǐ2.运载/记载着陆/着数/着急3.(1)泛指做事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2)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3)指物品放置过久,覆满灰尘。4.事实详尽具体形象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5.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对人造卫星和航天事业的探索.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在上海发射。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1986年,“863计划”催化了载人航天探索。1992年,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1999年到2002年,“神舟”一号至四号顺利升空。2003年,“神舟”五号升空,飞天梦圆。课堂巩固6.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是极端粗略的,是表面的,真正研制的技术我们一无所知。7.用数字列举法。如“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如“神舟”一到五号的相继成功发射等,都有力地说明了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8.美国是航天大国,引用该国报纸评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另外,所引“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又紧扣文题。9.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最后一句:“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这一句饱含感情地高度概括了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检测一、1.B解析:“露”应读“lù”。2.C解析:“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这与前面“短暂的低迷”相矛盾。A项“彪炳千古"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B项“可圈可点"原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现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D项“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3.C解析:A项,“走过了一条"与句末的“过程”不搭配,“的过程”可改为“之路”。B项,成分残缺,应在“科学技术"后面加“的能力”。D项,句式杂糅,应该是“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靠的是电磁力”。二、4.参考答案:“神舟”五号返回技术安全可靠。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意的能力。根据选文出处,可以明确文章叙述的主体为“神舟”五号,结合题目中的“回家"及整篇文章,中心应为“返回技术".5.参考答案:最权威最关键的人物具有代表性,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解析:此题考查举例在新闻中的作用。新闻中的事例往往最具代表性、典型性,有利于增强说服力、可信度。6.参考答案:如“眼睛”“大脑”,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和返回技术的极其精准.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拟人这一修辞手法,起到了形象生动的效果。7.参考答案:“科学”指“偏航机动技术”,“浪漫”指“降落在晚霞中的大草原”。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根据第③段的内容,可推知答案。8.参考答案:以发生意外情况的严重程度为顺序(越来越严重);“万一”表明把最坏的情况也考虑到了。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语句及词语的理解能力。此段为假设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