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检测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08讲细胞呼吸能力提升A卷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检测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08讲细胞呼吸能力提升A卷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检测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08讲细胞呼吸能力提升A卷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检测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08讲细胞呼吸能力提升A卷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检测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08讲细胞呼吸能力提升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08讲细胞呼吸能力提升A卷一、单选题1.呼吸作用原理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中,下列有关做法,合理的是()A.做面包时加入酵母菌并维持密闭状态B.水稻田适时排水晒田以保证根系通气C.白天定时给栽培大棚通风以保证氧气供应D.用不透气的消毒材料包扎伤口以避免感染2.厌氧氨氧化菌是一种化能自养型细菌,其细胞内有厌氧氨氧化体的具膜细胞器。该细胞器是厌氧氨氧化菌进行分解代谢的主要场所。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A.该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B.厌氧氨氧化体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C.该细菌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为碳源制造有机物D.该细菌在有光照的情况下可进行光合作用3.玉米根部细胞中含有两种脱氢酶,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催化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如图所示(A~C表示物质,①~③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为丙酮酸,C为酒精B.B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C.①~③过程中均有ATP的合成D.长时间淹水的情况下,玉米细胞内可发生①②③过程4.癌细胞在氧含量正常的情况下,利用葡萄糖转变为乳酸过程中产生的ATP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癌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第一阶段B.适当提高氧气浓度,癌细胞会利用葡萄糖产生大量的ATPC.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丙酮酸的生成速率高D.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葡萄糖的能量利用率低5.如图表示呼吸作用的部分主要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可进行①过程C.人体有氧呼吸可进行②过程,剧烈运动时人体无氧呼吸也可进行②过程D.②过程可能生成ATP,也可能不生成ATP6.过保质期的酸奶会出现涨袋现象。酸奶中可能含有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等。据此分析涨袋现象的原因合理的是()A.涨袋可能是由乳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B.涨袋可能是由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造成的C.如果涨袋的酸奶中有酒味,说明可能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造成的D.只要酸奶包装盒密封完好,就不会出现涨袋的现象7.从小鼠的肝细胞中提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别保存于试管中,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保持提取出的线粒体的活性应将其置于清水中保存B.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有CO2产生C.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氧的消耗量加大D.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可改变其耗氧速率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酵母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成CO2,只是生成量不同B.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D.细菌等原核生物中有线粒体,可进行有氧呼吸9.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总反应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不准确的是()A.产物CO2的O2来源于底物葡萄糖和水B.若等质量脂肪代替葡萄糖则消耗的O2更多C.水是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的D.能量少数转移到ATP,大多以热能散失10.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组成成分除水分外,90%是血红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贫血B.红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各种细胞器退化有利于氧气运输C.血红蛋白的结构改变可能导致红细胞形态结构的异常D.成熟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为其吸收葡萄糖提供能量11.在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2,4二硝基苯酚(DNP)仅抑制ATP合成,但不影响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反应。对实验大鼠使用DN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P不会影响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B.DNP主要在线粒体基质中发挥作用C.DNP会抑制大鼠血糖进入组织细胞D.DNP作用于肌细胞时,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12.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起源假说”认为:线粒体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需氧型细菌演化而成的,而叶绿体则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蓝藻(光合细菌)演化成的。下列叙述不支持该假说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核糖体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两层生物膜的细胞器D.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二、填空题13.在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极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不同植物品种对低氧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研究人员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A、B)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测得第6天时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正常通气品种A正常通气品种B低氧品种A低氧品种B丙酮酸(umol/g)0.180.190.210.34乙醇(umol/g)2.452.496.004.00(1)黄瓜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__,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过程__________(能/不能)生成ATP。

(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低氧胁迫下,黄瓜__________受阻。

(3)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条件下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酶活性更高的最可能是品种__________。

(4)长期处于低氧胁迫条件下,植物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根系可能变黑、腐烂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14.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问题:(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在酸性条件下与_________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下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_________。(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4)醋酸菌属于_____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三、实验题15.1897年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发现,利用无细胞的酵母汁可以进行乙醇发酵;还有研究发现,乙醇发酵的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小分子和离子辅助。某研究小组为验证上述结论,利用下列材料和试剂进行了实验。材料和试剂:酵母菌、酵母汁、A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生物大分子)、B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小分子和离子)、葡萄糖溶液、无菌水。实验共分6组,其中4组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①葡萄糖溶液+无菌水-②葡萄糖溶液+酵母菌+③葡萄糖溶液+A溶液-④葡萄糖溶液+B溶液-注:“+”表示有乙醇生成,“-”表示无乙醇生成回答下列问题:(1)除表中4组外,其它2组的实验处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中,这些起辅助作用的小分子和离子存在于酵母菌、___________。(2)若为了确定B溶液中是否含有多肽,可用___________试剂来检测。若为了研究B溶液中离子M对乙醇发酵是否是必需,可增加一组实验,该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3)制备无细胞的酵母汁,酵母菌细胞破碎处理时需加入缓冲液,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以确保酶的活性。(4)如何检测酵母汁中是否含有活细胞?(写出2项原理不同的方法及相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2.答案:D解析:3.答案:C解析:题图包括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由图可知,A代表丙酮酸,B代表乳酸,C代表酒精(乙醇),A正确;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正确;过程①②代表乳酸发酵,过程①③代表酒精发酵,而过程②和③不释放能量、不合成ATP,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玉米根部细胞中含有两种脱氢酶,在氧气不足(长时间淹水)的情况下,可同时发生过程①②③,D正确。4.答案:B解析:由题意“癌细胞在氧含量正常的情况下,利用葡萄糖转变为乳酸过程中产生的ATP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可知,癌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主要靠无氧呼吸供能,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因此癌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第一阶段,A正确;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故适当提高氧气浓度,癌细胞不会利用葡萄糖产生大量的ATP,B错误;根据题意可知,癌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ATP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而无氧呼吸的能量产生只发生在第一阶段且产生的能量少,因此为了满足能量的需求,癌细胞中丙酮酸的生成速率高,C正确;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供能,而无氧呼吸底物葡萄糖中的能量绝大多数存留在乳酸中,故癌细胞中葡萄糖的能量利用率低,D正确。5.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①过程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A正确;①过程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B正确;②过程可以代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可代表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剧烈运动时人体无氧呼吸进行的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②过程可以代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可代表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若代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则有ATP生成,若代表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则没有ATP生成,D正确。6.答案:C解析:乳酸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A、B错误;酸奶中可能含有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等,酸奶包装盒密封完好,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会出现涨袋的现象,C正确,D错误。7.答案:D解析:为保持提取出的线粒体的活性应将其置于等渗缓冲液中保存,A错误;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试管中可能发生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或无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是丙酮酸和[H],小鼠肝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因此两个过程都没有CO2的产生,B错误;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C错误;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可以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因此可改变其耗氧速率,D正确。8.答案:D解析:酵母菌有氧呼吸生成大量CO2,无氧呼吸生成少量CO2,A正确;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B正确;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细菌等原核生物中无线粒体,D错误。9.答案:C解析:产物水中的O全部来自于反应物O2,产物CO2的O来源于底物葡萄糖和水,A正确。脂肪中H的比例高,消耗等质量的脂防比葡萄糖耗氧更多,B正确。真核细胞中水是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C错误。lmo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2870kJ)大多以热能(1709kJ)形式散失,只有少量(1161kJ)转移到ATP中,D正确。10.答案:D解析:11.答案:D解析:12.答案:D解析:13.答案:(1)细胞质基质;不能(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氧呼吸(3)A(4)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影响主动运输过程;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解析:(1)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过程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第二阶段不能产生。(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正常通气情况下,也有乙醇产生,但与低氧情况相比,乙醇量很少,因此可以确定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而在低氧胁迫下,黄瓜有氧呼吸受阻,无氧呼吸增强,产生乙醇增多。(3)低氧胁迫条件下,品种A和品种B相比,品种A产生的乙醇多,说明低氧胁迫条件下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酶活性更高的最可能是品种A。(4)长期处于低氧胁迫条件下,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具有毒害作用,另外无氧呼吸有机物氧化不彻底,释放的能量少会影响无机盐的主动运输过程,使植物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根系可能变黑、腐烂。14.答案:(1)细胞质基质;重铬酸钾;线粒体;快(2)有氧(3)低于(4)原;不含有解析:(1)题图中①和②表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发生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乙醇)反应呈现灰绿色;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与无氧条件下相比,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因此酵母菌的增殖速度快。(2)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因此醋酸菌将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需要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完成。(3)根据题意可知,第一阶段是果酒发酵,其最适温度是18~30℃,第二阶段是果醋发酵,其最适温度是30~35℃,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的温度低于第二阶段。(4)醋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有线粒体。15.答案:(1).葡萄糖溶液+酵母汁葡萄糖溶液+A溶液+B溶液酵母汁和B溶液(2).双缩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