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期中测试一、选择题1.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化学是研究物质\o"中国教育出版网\"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如何制取该物质,怎样使其服务于社会,如何做才能不污染环境,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由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化石燃料污染环境很严重,所以化学在研究开发一些新能源,制取一些新材料。生命过程探索也是离不开我们化学研制出的物质。故选D。2.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B.变化过程中气体生成C.食物变质D.氧气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由无色气体变成了淡蓝色液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变化过程中气体生成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干冰升华,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食物变质,一定有酸性物质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氧气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由无色气体变成了淡蓝色液体,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答案】B【解析】【详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 B.冰水共存物 C.加碘食盐 D.清澈的海水【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B.冰是固态的水,冰水共存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C.加碘食盐是由碘酸钾和氯化钠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D.清澈的海水是由氯化钠、水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选B。5.水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明矾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B.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C.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液氯消毒,发生了化学变化D.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硬水遇肥皂水浮渣多泡沫少,软水遇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因此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错误;B.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液氯消毒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错误;C.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液氯消毒,发生了化学变化,正确;D.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所以不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错误;故选:C。6.在蜡烛燃烧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A.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炭化变黑B.蜡烛燃烧时火焰分成三层,焰心主要是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最明亮C.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详解】A.外焰温度最高,火柴梗接触外焰部分首先炭化变黑,故正确;B.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焰心主要是蜡烛蒸汽,不是实验现象,而是实验结论,故错误;C.燃烧除了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外,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有水珠生成,生成燃烧后生成了水,故错误;D.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故选A。7.切开成熟的芒果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切开成熟的芒果可闻到特殊香味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C。考点:分子的性质8.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微观解释A温度降低,汽油的密度增大分子的体积变小B春天公园里散发出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之间有间隙D一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温度降低,汽油的分子间间隔减小,汽油的体积减小,那么密度增大,为分子间间隔减小,错误;B.花香分子运动到人的鼻腔内,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C.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种类不同间隙大小也不同,那么混合时有分子填在间隙内使体积变小,为分子间有间隙,正确;D.一滴水已经体积、质量很小了,却含有那么多水分子,说明了分子很小,为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正确。考点:分子的性质9.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A.分子间的间隔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气体的分子间的间隔,比分子本身的大小要大很多倍,分子自身的大小对气体的体积影响忽略不计,故选A。【点睛】10.进行化学实验时,不规范操作会造成意外事故或实验结果不准确,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有错误的是A.把酒精灯内加满酒精 B.倾倒液体药品时,手心应对着试剂瓶上的标签C.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先对试管预热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酒精灯里的酒精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把酒精灯内加满酒精,容易引发火灾,符合题意;B.倾倒液体药品时,手心应对着试剂瓶上的标签,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不符合题意;C.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先对试管预热,然后固定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不符合题意;D.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故选A。11.下列实验中,仪器之间不允许接触的是()A.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试管B.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量筒中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药品D.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放入试管时【答案】C【解析】【详解】A.在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且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在一起,故A选项错误;B.用量筒来量取液体时,试剂瓶口必须与量筒紧挨在一起,故B选项错误;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悬空放置,不能与试管相接触,以防污染滴管,故C选项正确;D.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时,应用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可与试管内壁相接触,故D选项错误。故选C。12.蜡烛从引燃到燃烧,一般经过如下环节:\o"中国教育出版网\"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②③ B.②③ C.③ D.①③【答案】C【解析】【详解】石蜡熔化和蜡油汽化都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而石蜡蒸气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因此三个环节中①②属于物理变化,③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1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不会用到的方法是A.吸附 B.过滤 C.蒸馏 D.消毒【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不会用到的方法是蒸馏,故选C考点:水的净化14.某同学加热2~3mL蒸馏水,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①点燃酒精灯加热;②擦拭试管外壁;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④往试管里加2~3mL蒸馏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标签朝外A.①④③②⑤ B.①③④②⑤ C.④③⑤①② D.④⑤②③①【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某同学加热2~3mL蒸馏水,首先量取2~3mL蒸馏水,向试管中加2~3mL蒸馏水,然后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标签朝外,然后擦拭试管外壁;用试管夹夹好试管;点燃酒精灯加热。故顺序为④⑤②③①。故选D。15.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A.\o"中国教育出版网\"取固体药品 B.\o"中国教育出版网\"滴加液体C\o"中国教育出版网\"\o"中国教育出版网\"加热固体 D.\o"中国教育出版网\"用滴管取液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D.用滴管取液体时,应在瓶外将胶头中的空气排空,然后伸入液体中吸取液体,不符合题意。故选C。16.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o"中国教育出版网\"C.用扫描隧道显微显微镜能观测到铁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存在的D.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合题意;C.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能观测到铁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不符合题意;D.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不符合题意。故选B。17.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三种用途的是A.烧杯 B.量筒 C.集气瓶 D.试管【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选项烧杯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三种用途;B选项量筒只能做量器使用;C选项集气瓶只能收集气体,或作气体反应的反应器;D选项试管不能加热较多液体溶液,故选择A考点:仪器的名称及使用18.用“\o"中国教育出版网\"”表示一个氢原子,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微观示意图的是A\o"中国教育出版网\"\o"中国教育出版网\" B.\o"中国教育出版网\" C.\o"中国教育出版网\" D.\o"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故氢分子用两个氢原子相结合表示。A.表示4个氢原子,错误;B.表示2个氢分子,正确;C.表示2个氢原子,错误;D表示一个氢分子,错误。故选B。考点:微观示意图所表示的化学信息19.对化学实验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带回家中 B.随意倾倒到水槽中C.倒到指定的容器中 D.倒回原试剂瓶【答案】C【解析】【详解】化学实验剩余药品不可放回原瓶、不可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故选C【点评】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同学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并了解错误操作会造成的后果和危害.20.下列玻璃仪器中经过磨砂处理的是A.\o"中国教育出版网\" B.\o"中国教育出版网\" C.\o"中国教育出版网\" D.\o"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不需要磨砂处理,不符合题意;B.试管用于较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不需要磨砂处理,不符合题意;C.漏斗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不需要磨砂处理,不符合题意;D.滴瓶用于储存药品,需要密封,需要磨砂处理,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2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化学变化________。A.电灯发光;B.镁条燃烧;C.酒精燃烧;D.白糖熔化;E.白糖受热变黑;F.铜铸成铜器;G.铜器生锈;H.酒精挥发【答案】①.ADFH②.BCEG【解析】【分析】【详解】A.电灯发光,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镁条燃烧,有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白糖熔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E.白糖受热变黑,有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F.铜铸成铜器,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G.铜器生锈,有铜锈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H.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DFH;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CEG。2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上述现象中最能体现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答案】①.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②.生成白色固体【解析】【分析】【详解】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说明镁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23.在名称下面写出它们的化学符号。(1)水分子_______;(2)氢分子_______;(3)氧分子_______;(4)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答案】(1)H2O(2)H2(3)O2(4)CO2【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核一个氧原子构成,化学符号为H2O;【小问2详解】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化学符号为H2;【小问3详解】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化学符号为O2;【小问4详解】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化学符号为CO2。24.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①消毒杀菌

②过滤

③蒸馏

④活性炭吸附

⑤加明矾吸附沉降.天然水中往往含有许多杂质,要把天然水净化成生活中的自来水,所选用的净化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是______(填序号).【答案】⑤②④①【解析】【分析】【详解】要把天然水净化成生活中的自来水,首先加明矾吸附沉降,使悬浮的杂质沉降,然后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然后活性炭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然后杀菌消毒,无需蒸馏,故顺序为:⑤②④①。25.过滤中用到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滤液浑浊的原因:①_____;②_____;③_____。【答案】①.烧杯②.漏斗③.玻璃棒④.铁架台(带铁圈)⑤.引流⑥.滤纸破损⑦.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⑧.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解析】【分析】【详解】过滤所需的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26.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过滤操作装置图,并用装置将浑浊的河水进行过滤。\o"中国教育出版网\"(1)指出图中的错误:①____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__。(2)该同学首先将浑浊的河水静置一段时间,然后再过滤,原因是____。(3)为了加快过滤速度,该同学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内的液体,这种做法的后果是__________。(4)改进后再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的看法为__(填“是”或“不是”)纯水,理由是__________。若要制取纯水,还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__________。【答案】①.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高②.没有用玻璃棒引流③.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④.防止较多的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将滤纸堵塞,使过滤速度减慢⑤.易使滤纸破损⑥.不是⑦.含有可溶性杂质⑧.蒸馏。【解析】【详解】(1)图中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高,不便于观察漏斗内液面的高度;没有用玻璃棒引流,会造成待过滤液体的外溅;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会导致滤液飞溅,故填: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高;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2)静置一段时间后再过滤,可防止较多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将滤纸堵塞,使过滤速度减慢,故填:防止较多的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将滤纸堵塞,使过滤速度减慢。(3)用玻璃棒搅动漏斗内的液体易造成滤纸破损,使过滤失败,故填:易使滤纸破损。(4)过滤只除去了不溶于水的杂质,要想得到纯水,还需通过蒸馏法除去可溶性杂质,故填:不是;含有可溶性杂质;蒸馏。三、实验探究题27.请回答下列问题。(1)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现象:_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2)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中加入品红现象:__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小于100mL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隔(2)①.热水中,变红速率快②.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现象为: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小于100mL,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互相跑到了对方的间隔中去;【小问2详解】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中加入品红,热水中变红速率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28.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发现问题】小明将一只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小光猜测白烟是石蜡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收集证据】(1)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探究】①吹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