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墨子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_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墨子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_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墨子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_第3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墨子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_第4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墨子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墨子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0分)1.下列成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掩耳盗铃 B.火烧赤壁 C.立竿见影 D.滴水成冰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SiO2 B.AlO C.Al3.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下列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4.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丁可能是过氧化氢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8

D.甲、丙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数之和与丁中元素种类数相等5.2021年6月28日,自贡富顺正式开通高铁,高铁车厢内禁止吸烟须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6.NH3是人类制备各种含氮化合物的基础原料,工业制硝酸中发生如下重要反应:4NHA.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B.该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

C.该反应体现O2的可燃性 7.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甲表示反应前的状态,乙表示反应后的状态.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乙比甲原子总数减少 D.甲、乙分子总数不变8.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将5g铁和5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质量

C.5g硫和5g9.将一定量的N2、H2和物质M置于密闭容器中,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HNMN反应前质量/177760反应后质量/14636a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参加反应的N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C.M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后H2和NH10.以下过程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酒精燃烧 B.糯米酿酒 C.食物腐烂 D.人的呼吸11.在反应2A+B2=2C中,21gA和足量B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33gC,已知A.26 B.28 C.30 D.3212.化学概念间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与化石燃料属于并列关系 B.氧化物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13.下列实验不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14.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及t1、t2时刻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乙为反应物,丁为生成物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参与反应

C.t2时容器内甲和丁的质量之比为1:7

D.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15.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S+O2SO2A.硫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硫

B.硫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C.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D.每32份质量的硫与16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8份质量的二氧化硫16.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电解水:2H2O=2H2↑+O2↑

B.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17.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18.用煤单位使用低硫优质煤,主要是防止下列哪种气体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19.“近期有些地方发生火灾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森林发生火灾时,火借风势,越烧越旺,因为风带来了更多的氧气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人要实,火要虚”,说的是做人要实实在在,架空木材等燃料,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20.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下列分类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单质:汞、水、金刚石 B.氧化物:氧化铜、过氧化氢、干冰

C.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D.混合物:空气、矿泉水、石灰石2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中,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CO2发生装置 B.CO2收集

C.CO2储存 D.22.下列实验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A.制取氧气

B.监测氧气流速

C.保存氢气

D.检验CO2是否集满23.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P2O5 B.面粉 C.24.关于如图所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B.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和烧杯中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C.热水的作用是:升高温度,隔绝空气

D.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第II卷(非选择题)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25.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并生产出其他化工产品。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图:

(1)第①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

(2)第②步生成的产物在物质分类上属于______(填物质类别),除了直接做气体燃料和制取甲醇外,还可以利用它们的还原性来冶炼金属。

(3)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4)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是______(谈一点即可)。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26.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镁、锌、铁各65g,含原子数目最多的是______。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①H2O2、②H2O完全分解后所制得氧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2)小明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请按要求作答。

①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则制取氨气的一套装置为______(填字母代号)。

②B和C装置均可制取O2,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______。

③若制取的O2用G27.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回答:

(1)请写出标号②仪器的名称______;利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填字母序号)______,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

(3)如图F为某学生设计的实验室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把装置图补画完整。

(4)E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在水面放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

(5)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某化学探究小组将常见气体制备装置于电子天平上进行相关的实验,测得数据如图2流程所示:

①当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为______g。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③请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并要求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解:A、掩耳盗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火烧赤壁中伴随着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立竿见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有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C

【解析】解: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根据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学式书写原则,正价在左负价在右,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故化学式为:Al2O3,

故选:C。3.【答案】C

【解析】解:A、由于不知道氧气的质量,因此不能说明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错误;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4g×1244×100%):(3.6g×218×100%)=3:1,错误;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正确;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4.4g×1244×100%12:3.6g×218×100%1=1:4,错误。4.【答案】A

【解析】解:A、丁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甲、丙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反应物、生成物(丁、甲、丙)之间的质量比是(48%-30%):(19%-17%):(41%-25%)=9:1:8,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物(过氧化氢)、生成物(水、氧气)之间的质量比是68:36:32=17:9:8,与题目中的反应物、生成物质量比不同,因此丁不可能是过氧化氢,该选项不正确。

B、乙反应前后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正确。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17%):(41%-25%)=1:8,该选项正确。

D、反应后甲、丙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丁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甲、丙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数之和与丁中元素种类数相等,该选项正确。

故选:A。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5.【答案】B

【解析】解:A、该图标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故A错;

B、该图标是“禁止吸烟”,故B正确;

C、该图标是“可回收物”,故C错;

D、该图标是“禁止带火种”,故D错。

故选:B。

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图标的含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氨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错误;

B、氨气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正确;

C、该反应体现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氧气没有可燃性,错误;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以得出X是NO,会污染大气,错误;

故选:B。

A、根据化合价规则进行分析;

B、根据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

C、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确定X进行分析。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7.【答案】B

【解析】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总数都不变,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故A错误。

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

C、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没有发生变化,故C错误;

D、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甲中有6个分子,反应后乙中有5个分子,因此分子数减少,故D错误。

故选:B。

观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等;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此题是微观模型考查题,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正确判断物质的结构、组成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将5g铁和5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g,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若反应物之间恰好反应,则生成物的总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若反应物有一种过量,则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硫、氧气、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1:1:2,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10g,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的原因是反应前只称量了镁条质量,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所以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不正确。9.【答案】D

【解析】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故正确;

B.经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氮气质量是14g;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是3g,设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分子个数比为x:y

x:y=1:3,故正确;

C.由于M反应前后质量都不变,故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正确;

D.经分析可知,生成氨气的质量为17g,即a=17g,故反应后氢气和氨气质量之比为14:17,故错误;

故选:D。

从表中可知,氢气反应前后质量减少3g,属于反应物;氮气反应前后质量减少1410.【答案】A

【解析】解:A、酒精燃烧发光放热,现象明显,属于剧烈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A正确。

B、糯米酿酒是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故B错。

C、食物腐烂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过程,故C错。

D、人的呼吸是体内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故D错。

故选:A。

根据缓慢氧化的定义和特点判断,缓慢氧化是指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特点是放热、不发光。

燃烧、自燃、爆炸、缓慢氧化是初中化学上的几个易混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概念,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是解决该类题目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2的质量为33g-21g=12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2A+B2=2C

2x

32

21g

12g

x=28

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

故选:B。

题目想通过B12.【答案】D

【解析】解:A、煤是化石燃料中的一种,煤与化石燃料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

C、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D、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如图所示关系是交叉关系,据此结合涉及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的三种关系、正确的理解各概念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由装置可知,密闭容器,白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物、反应物没有逸出,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整个装置为密闭容器,生成的氢气没有逸出,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故C不符合题意;

D、没有密闭容器,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A、观察装置,分析是否有反应物、生成物逸出;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留在烧杯中;

C、整个装置为密闭容器,反应物、生成物仍在装置中;

D、没有密闭容器,生成的气体逸入空气。

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在设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最好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允许有任何物质跑掉。

14.【答案】C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至t1时刻,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4g-4g=20g,故是反应物,反应的质量为20g;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减少了16g-8g=8g,故是反应物,反应的质量为8g,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增加了,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8g,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A、根据分析,该反应中甲、乙为反应物,丁为生成物,该选项正确。

B、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参与反应,该选项正确。

C、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t2时容器内甲和丁的质量分别是4g,32g,故质量之比为4g:32g=1:815.【答案】C

【解析】解:A、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可读作: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能读作硫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可读作: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题中缺少反应条件,故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物中的气体右边不需要向上的箭头,故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题中没有遵守客观事实,故选项错误。

D、乙炔(C17.【答案】A

【解析】解:A.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氧气不足造成的,可增大灶具进风口,选项说法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锅盖盖灭,不可用水灭火,以免发生危险,选项说法错误;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选项说法错误;

D.石油燃烧会产生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燃料不充分燃烧来分析;

B.根据油锅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D.根据燃料的分类来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化石燃料,知道灭火的方法,燃烧的条件。18.【答案】D

【解析】解:A、用煤单位使用低硫优质煤,充分燃烧不产生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会造成空气的污染;故选项错误;

C、用煤单位使用低硫优质煤,几乎不含氮元素;故选项错误;

D、用煤单位使用低硫优质煤,产生二氧化硫很少,也会对空气造成的污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9.【答案】B

【解析】解:A、森林发生火灾时,火借风势,越烧越旺,因为风带来了更多的氧气,说法正确;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可以灭火,并不是降低着火点,说法错误;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以防止烟尘和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说法正确;

D、“人要实,火要虚”,说的是做人要实实在在,架空木材等燃料,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促进燃烧的措施来分析;

B、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火场逃生的做法来分析;

D、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燃烧的方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A

【解析】解:A、汞是单质,金刚石是单质,水是化合物,故A符合题意;

B、氧化铜、过氧化氢、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都是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故C不符合题意;

D、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物质,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有其他物质,也是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单质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注意理解单质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21.【答案】B

【解析】解:A、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储存二氧化碳时瓶口向上,盖上玻璃片即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A、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反应条件来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B

【解析】解:A、A装置适合固体加热的反应,没有棉花,所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故A正确。

B、氧气不易溶于水,监测氧气流速,氧气要从长管进入,故B错误。

C、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保存氢气,集气瓶倒放,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长管端进入。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是燃着的木条放在短导管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

B、氧气不易溶于水,监测氧气流速,氧气要从短管进入。

C、根据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3.【答案】A

【解析】解:A、五氧化二磷不属于可燃物,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引起爆炸;故A正确;

B、面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故B错误;

C、镁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故C错误;

D、甲烷是具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故D错误。

故选:A。

从可燃性物质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引起爆炸去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引起爆炸。

24.【答案】B

【解析】解:A、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说法正确,故A正确;

B、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和烧杯中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法错误,烧杯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故B错误;

C、热水的作用是:升高温度,隔绝空气,说法正确,故C正确;

D、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B。

探究性实验设计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探究式学习中的一个过程,也是科学课程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本题主要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掌握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了解灭火的原理.

25.【答案】过滤

混合物

CO+2H2CH【解析】解:(1)第①步操作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操作的名称是过滤。

(2)第②步生成的产物是水煤气,由一氧化碳和氢气组成,物质类别属于混合物。除了直接做气体燃料和制取甲醇外,还可以利用它们的还原性来冶炼金属。

(3)第③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4)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是煤变成清洁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过滤;

(2)混合物;

(3)CO+2H2CH3OH;

(4)煤变成清洁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合理即可)。

(1)根据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来分析;26.【答案】镁

②①

长颈漏斗

AD

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解析】解:(1)原子个数等于原子的总质量与原子的质量之比,镁、锌、铁各65g,含原子数目最多的是镁,是因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

过氧化氢、水反应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2H2O22H2O+O2↑

68

32

2H2O2H2↑+O2↑

36

32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质量相等的两种种物质①H2O2、②H2O完全分解后所制得氧气的质量由大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