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生也直》教学设计(部级优课)_第1页
《人之生也直》教学设计(部级优课)_第2页
《人之生也直》教学设计(部级优课)_第3页
《人之生也直》教学设计(部级优课)_第4页
《人之生也直》教学设计(部级优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之生也直》教学设计江苏省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孟令梅【教学目标】

1、通过研习孔子有关“人之生也直”的论述,理解“直”的内涵及其对形成健全人格和和谐社会的重要性。2、通过深入研习“樊迟问仁”和“叶公论直”,辩证地认识“直”与“仁”的关系。3、通过辩证的看待孔子关于“直”的论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个正直、真性情的人。【重、难点】

1、通过研习孔子有关“人之生也直”的论述,理解“直”的内涵及其对形成健全人格和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重点)2、通过深入研习“樊迟问仁”和“叶公论直”,辩证地认识“直”与“仁”的关系。(难点)【教法、学法】1、以点拨为主要教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提高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2、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分组辩论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具】电子白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自主先学】布置课前自学作业:1、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一章到第五章选文。2、搜集可以说明选文观点的名言和事例。一、导入新课:(一)设想:以“认识一位明星,了解一部经典,学习一种思想”为引子,引出孔子的思想核心“仁”,进而引出对本文“直”的学习。(二)导语设计:1、今天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明星,请同学们根据世人对他的评价猜猜他是谁?(投影1)2、你对这位明星了解多少呢?(投影2)3、集中体现他的思想的一部书是什么,你知道吗?(投影3)4、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何谓“仁”?怎么爱人?樊迟也和我们有着一样的疑问,看看孔子是怎么回答他的。二、研习文本【难点突破】深入研习“樊迟问仁”和“叶公论直”两章内容,了解“直”和“仁”的关系。(一)研习“樊迟问仁”<一>检查课前预习:1、朗读选文。(1生读)2、全班齐读。3、翻译选文。(1生翻译)4、分角色朗读。(两组分别展示、各组代表合作展示)(可改为现场对话,也可适当补充省略成分。如“樊迟问仁”可改为“夫子,何谓仁”)<二>文本研习:思考、讨论:(小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组长负责记录)1、为什么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你能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吗?拓展:①孔子的回答:“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②诸葛亮的回答:“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正例:李世民重用房玄龄、魏征等忠直之人才成就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并且为后来的“大唐盛世”打下了基础。反例:明熹宗推崇魏忠贤之流,才导致了像缪洲周公等忠义之士惨遭迫害的悲剧。(《五人墓碑记》)樊迟问“仁”孔子怎么回答到“直”上了呢?“直”和“仁”有什么关系吗?(注:如果学生不明白,可以通过分析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选文具体分析讲解)明确:①《论语》为语录体散文,记载过程中有所遗漏也是正常。“樊迟问仁”的内容由“问仁”到“问知(智)”中间有个跳跃,如果补充上去,逻辑会更连贯。②“举直错诸枉”应是“知人善用”的具体措施,而“知人善用”又是“爱人”的具体措施。所以实现了“直”就实现了“仁”即“直”是“仁”实现的基础。(二)研习“叶公论直”<一>检查课前预习:1、课文朗读。(1生读)2、课文翻译。(1生翻译)<二>文本研习思考讨论:(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思考的结果)叶公和孔子对“直”的认识一样吗?说说他们对“直”的理解。你怎么看他们对“直”的解读?(注:按照同意叶的一组,同意孔的一组可以展开小辩论。辩论双方可以举例、应用名言,来佐证本方观点)提示:叶公:“坦率、正直”之意,从法理角度理解“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亲情都不能凌驾于亲情之上、包拯杀了自己的亲侄子、大义灭亲在中国是个褒义词)孔子:“率直的性格”之意,人伦角度理解“直”。(孔子提倡父慈子孝、西汉刘向《说苑》:“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直”虽可贵尚需“礼以行之”。攘羊是小过证之则伤大仁)补充:①孟子的推想:舜为天子,如果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②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之“人只有真性情”(见课本P14)总结:在孔子看来,直注重的是个人性情的自由,礼注重社会规范对人的制约,礼的实质是仁,礼的体现是仁。个人性情的自由要符合礼的规范,即是要符合体现仁的规范。新时期的我们可以做一个知法懂法又有情有义的人。大是大非面前多一份理智,至亲至爱面前多一份亲情。(三)难点总结思考讨论:根据以上分析,你认为“直”和“仁”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总结:①“直”是“仁”实现的基础。②“直”要符合“仁”的规范。【内涵解读】研习第一、第四和第五章内容,进一步了解孔子对“直”的论述,进一步了解“直”的内涵。<一>检查课前预习:1、课文朗读。(1生读)2、课文翻译。(1生翻译)<二>文本研习思考讨论:1、人的起点是生存,而孔子认为人怎么才能更好的生存呢?你能举例说说对“直”的理解吗?明确:①“人之生也直”。②对个人来说,以正直诚实之性自处于世,可以保全其身。反之,会有各种灾祸降临到头上,即使获得保全也是侥幸。总结:“直”就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内不以自欺,可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也是正直公正,外不以欺人,可以形成和谐的社会。正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宁愿曳尾于淤泥之中而自由自在地活着的庄周,都忠于自己的内心,不以自欺,保住了独立的人格,活出了自己的悠然与精彩。反例:独有一套“老鼠的哲学”的李斯、为名利再次出山的陆机,都为了追求身外之物落下东门犬、华亭鹤的悲凉叹息。2、孔子为什么说“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和“好人”的区别有哪些?结合“链接阅读”内容,说说你的理解。链接阅读:①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者,其为乡愿乎!乡愿,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上》②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上》译文:这种人,要指责他却又举不出什么大错。要责骂他,却又无可责骂。他只是同流合污,为人好像忠诚老实,行为好像方正廉洁,大家都喜欢他,他自己也以为正确,但与尧舜之道完全违背,所以说他是戕害道德的人。明确:内心明白是非内心明白是非态度含糊不表态是非分明明哲保身、乡愿-------好人有自己的同流合污坚持和底线戕害道德弘扬美德、伪君子、真小人真君子总结:我们要做一个是非分明,有正义感的"朝阳群众",不做明哲保身的"德之贼".(学生齐读)3、孔子在第五章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来论证古人和今人的不同的?他们有哪些不同?孔子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肆意直言狂人狂人放荡不羁对行为方正矜人古民————今民矜人易怒好胜比直率无欺愚人愚人欺诈无信结论:古民,真性情的表露都是合乎“礼”的。今民,真性情的表露都是任意妄为,不受“礼”的约束的。【健全人格】讨论: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直”的内涵有怎样的解读?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提示:辩证的看待孔子对于“直”的解读,只要是积极向上的观点,都可予以肯定。鼓励有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三、课堂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2、樊迟未达3、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4、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5、直在其中矣。6、乡愿,德之贼也。7、古者有三疾。8、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愤戾。(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3、乡愿,德之贼也。4、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四、课堂总结1、学生自行回顾总结课堂所学知识。2、教师投影总结。五、课外作业1、背诵五章选文内容。2、提取选文中的观点,积累写作素材。六、推荐书目课外阅读《论语》全书附:板书设计(真性情)内不以自欺健全人格举“直”错诸枉外不以其人和谐社会(正直、公正)“知人”善用(思想核心)“仁”者爱人教学反思:一点点开心:《论语》一书集中的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言微旨远。对于初学论语的学生来说,要想深入的理解其中的深远含义有些困难,所以,课堂上借助一些文学事例或生活实例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孔子对“直”的阐述,可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效果。从课堂反应来看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同时,《论语》为语录体散文,记载的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及其弟子们之间的对话。所以,记录时中间有所漏脱完全是可能的。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孔子的思想,课堂上组织孩子们分角色朗读和小组辩论,可以消减孩子们和古人之间的距离感,增加亲切感和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一来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和课堂的主人公意识都大大增强。所以,教学活动就可以顺利进行,学习任务就可以顺利达成。一些些遗憾: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本文选文精简,名句居多,是很好的写作素材,课堂上如果能够在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