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学设计(共两篇)_第1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学设计(共两篇)_第2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学设计(共两篇)_第3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学设计(共两篇)_第4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学设计(共两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登岳阳楼》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文诵读中的一篇,《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年。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情景交融的手法,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对诗歌的意境、炼字的分析鉴赏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对诗歌的意境、炼字的分析鉴赏能力。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准备】“新课标”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定文艺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和启迪。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文言最难的还是字词意思的落实,因此在课前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我们在欣赏这类作品时,要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同时,在具体阅读阅读某一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二、分析诗歌全班朗读《湘夫人》湘夫人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八百里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今天我们要学的杜甫的《登岳阳楼》,也是写洞庭湖。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一天,杜甫独自登上了这座楼,并写下这首千古名诗《登岳阳楼》。大家一起有感情地读一遍这首诗。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开门见山直接地直说过去只是听说,今天终于登楼见到了。“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诗的开头两句有两种理解:一是认为“昔闻”是渴望已久;“今上”是如愿以偿甚喜,也就是说表达了杜甫终于实现登楼宿愿的愉快。“昔闻”“今上”,喜初登也。二是认为,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漂泊天涯等许许多多感触,才写下这两句:过去只听说有洞庭水,到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楼。这是沉郁之感,不是喜悦之情。如果是喜悦之情,与结尾“凭轩涕泗流”也连不到一起了。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名句。写登楼所见,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景: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情: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登楼所引起的个人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唯剩一条孤舟。从意境来说,三、四句宽阔,五六狭窄,似乎不大相称。(结合课后第二题)其实,空阔的境界往往能激发人们的飘零之感。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涕:眼泪泗:鼻涕这里应偏意“眼泪”戎马关山北,笔锋又一转,这里又显广阔胸襟。写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又是忧国忧民的体现.为什么不直接抒发爱国感情?自己越惨,越想着国家,更显伟大胸襟,古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杜甫即使在困厄时也想着国家“穷也兼济天下”,在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三、赏析(绘景--摹情--述情)欣赏一首优美的诗歌通常是欣赏它的意境,主要从景和情来把握。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的这种广阔无垠,烟波浩淼的壮阔景象,而杜甫此时年老体弱,亲朋音讯,显得十分的渺小。又想到边关战事又起,国家有难,而自己却无能为力。顿时有一种凄苦、哀伤的情感产生,这时倚靠窗边,独自流泪,更加体现了这种忧国忧民,伤时忧世的情怀。四、全班有感情朗读并背诵五、作业:课后习题。请将杜甫的《登岳阳楼》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做比较,说说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困顿的处境,感受其痛切的心情。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诗中写景的句子,感受诗人登楼所见的恢宏气象。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杜甫心系天下的胸怀。【教学重点】:读懂诗句,感受诗人登楼所见的恢宏气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明白江山壮阔与诗人胸襟之博大互为表里,理解杜甫心系天下的胸怀。【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杜甫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成就: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艺术风格:杜诗的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2、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南朝宋元嘉三年(426),中书侍郎、大诗人颜延之路经巴陵,作《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有"清氛霁岳阳"之句,"岳阳"之名首次见于诗文。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3、写作背景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二、初读——读懂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词义: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句义: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词义:坼(chè):分裂。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句义: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词义: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句义: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词义: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凭轩:靠着窗户。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句义: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三、细读——赏析1、整首诗风格特色: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开篇虽只是平平交代,却蕴含着强烈的今昔对比之感。接下来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写出它极其恢宏的气象。后四句转写孤舟老病之身世,看似悲戚,可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尽在其中,由此可见作者心胸之博大。诵读这首诗,要留意诗人困顿的处境,感受他痛切的心情,更要理解他心系天下的胸怀。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2、诗中能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比美的句子是什么?找出这两句中的关键词并体会其表达作用。明确: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浮两个字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四、比较阅读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1).杜甫《登岳阳楼》和刘禹锡《望洞庭》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明确: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