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法检测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回弹法检测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回弹法检测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回弹法检测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弹法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保证使用回弹仪检测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准确度和精度,编制本细则。2适用范围2.1本细则仅适用于本中心进行工程结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和结果评定。2.2采用单一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混凝土的龄期宜在14~1000天范围以内,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在10MPa~60MPa范围内。2.3对于遭受火灾、冻伤、化学侵蚀及存在缺陷等情况下的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当混凝土受影响层能剔除且回弹测区的质量符合《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第4.1.3条第6项的要求时,可按本细则的规定进行检测。2.4遭受火灾、冻伤、化学侵蚀等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损失情况,可采用回弹法结合取芯修正的方法检测。2.5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制定专用测强曲线或采取取样修正的方法:⑴特殊方法成型的混凝土;⑵掺加引气剂的混凝土;⑶检测部位曲率半径小于250mm;⑷潮湿或浸水的混凝土。3编制依据⑴《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⑵《回弹法、超声法和综合法检测长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21/T834-2000);⑶《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14检测技术4.1抽样方法与抽样数量4.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可采用全数检测、按检测批检测和单个构件检测等抽样方法,具体采取的抽样方法和抽样数量应根据工程或结构的情况与委托方协商确定。4.1.2按检测批检测时,应将混凝土强度等级、成型工艺、养护条件相同,龄期相近的构件可作为一个检测批,每个检测批的检测构件宜随机确定,检测批构件的数量可采取下述方法确定:⑴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T23-2001)的规定确定抽样数量;⑵检测构件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关于样本最小容量的要求,该规范的关于样本最小容量的要求见下表:表4.1.2建筑结构抽样检测的最小样本容量检测批的容量检测类别和样本最小容量检测批的容量检测类别和样本最小容量ABCABC2-89-1516-2526-5051-9091-150151-280281-50022355813202358132032503581320325080501-12001201-32003201-1000010001-3500035001-150000150001-500000>500000--------325080125200315500---801252003155008001250---12520031550080012502000---(表格已乱)注:检测类别A适用于一般施工质量的检测,检测类别B适用于结构质量或性能的检测,检测类别C适用于结构质量或性能的严格检测或复检。⑶与有关当事方协商一致的抽样数量。4.1.3当检测数量不能满足第4.1.2条要求时,宜按单个构件进行检测。4.1.4在检测批检测时,每个构件的测区可为5~10个,但应保证推定区间满足《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对于检测批推定区间的限制要求。4.1.5单个构件检测时每个构件的测区数不宜少于10个;对尺寸较小或次要的构件,回弹测区数可酌情减少,但不宜少于5个;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区数量。4.1.6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宜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0.1m,并应避开预埋件。测区面积宜在0.04m2左右。4.2回弹值测量4.2.1测区中测点的布置,应符合《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T23-2001)的相关规定。4.2.2回弹值的测量操作应符合《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第4.2节的相关规定。4.2.3检测时如弹击点落在裂缝、气孔、裂缝或外露的石子上,该回弹值应作废。4.2.4检测时如回弹仪出现滑块移位不正常、弹击锤不挂钩或无法脱钩等异常情况,应更换回弹仪,并对使用该回弹仪检测数据进行确认。有必要时应对该回弹仪检测的构件编号进行登记。4.2.5对于钢、木模混用的工程,应对所测构件或测区的模板种类进行记录。4.3碳化深度测量4.3.1构件混凝土碳化深度的测量的数量可按下述方法确定:⑴单个构件检测时,应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第4.3节规定的数量测量混凝土构件的碳化深度;⑵进行检测批检测时,可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第4.3节规定的数量测量混凝土构件的碳化深度;也可测量检测批混凝土平均碳化深度。4.3.2构件混凝土平均碳化深度的量测可在混凝土芯样上取得,也可在构件上测量,但应取得足够多的测点,保证碳化深度平均值的代表性。4.3.3构件混凝土碳化深度的测点宜采用锤凿成孔,不宜采用电锤成孔。4.3.4碳化深度测量宜在酚酞溶液滴定5分钟后进行。4.3.5当采取钻芯法或立方体试块对回弹换算强度修正时,可不测定构件混凝土的碳化深度。5测试数据计算5.1回弹数据处理5.1.1对回弹数据的处理应基本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第5章的规定进行,但宜考虑下述调整系数:⑴向上弹击时,乘以0.97的调整系数;⑵向下弹击时,乘以1.06的调整系数;⑶对钢模构件,乘以0.83的调整系数。应按下述步骤使用修正系数和调整系数:⑴进行弹击角度修正;⑵进行弹击角度系数调整;⑶进行弹击面(浇筑面)修正;⑷进行模板系数调整。5.1.2当采用地方测强曲线时,应按相应地方标准的规定进行回弹数据的处理,当地方标准未考虑上述调整系数时,经过必要的验证,可以考虑进行相应的调整。5.2混凝土强度计算5.2.1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计算可依据修正或调整后的测区回弹平均值按下述方法计算:⑴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附录A提供的表格计算;⑵按相关地方标准提供的公式或图表计算;⑶当采用钻芯或立方体试块修正且未取得混凝土碳化深度值时,可按上述标准碳化深度为零时计算换算强度。⑷对泵送混凝土可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第4.1.6条的规定计算测区强度换算值。5.2.2采用回弹法现场检测预制预应力圆孔板时,测区强度换算值应乘以1.10的专项调整系数。5.3换算强度的修正5.3.1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回弹换算强度宜有钻芯或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的验证或修正。5.3.2当回弹测试时混凝土的龄期超过1000天且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或没有相应龄期混凝土回弹换算强度的地方标准计算换算强度时,应对回弹换算强度进行验证或修正。5.3.3对回弹换算强度进行验证或修正可采取钻芯法或立方体试块的方法,具体验证与修正可按下述标准的规定进行:⑴《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⑵《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细则》(CQJC/D1/02);⑶《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6混凝土强度的评定6.1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可提供测试龄期混凝土立方体换算抗压强度的有95%保证率的特征值和平均值。6.2测试龄期混凝土立方体换算抗压强度具有95%保证率的特征值可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规定的推定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