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诗之制:散文化与古典化——《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了解现代诗歌的形象与意象的特点。2.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诗歌,品味现代诗歌的内容与语言的特色。3.审美鉴赏与创造:知人论世,分析不同抒情方法在新诗中的运用。4.文化传承与理解:比较阅读,体会自由诗与新格律诗的不同韵味。教学过程:第一课:《大堰河——我的保姆》——自由诗的典范(一)教学导入自由诗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一种主要形式,它运用现代白话写作,不拘泥于外在的韵律和音节,诗体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段、行、字数都不固定。【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狱中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睹雪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艾青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他23岁,诗人因为参加浙江的进步学生运动,而被国民党当局关进了黑暗的监牢。这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解题】艾青的保姆大堰河,是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人,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大叶荷”称呼她,浙江金华方言中,“大堰河”与“大叶荷”谐音,因此,把她叫成“大堰河”。大堰河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从邻近村招赘,又生了两个孩子。那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除了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二)任务一:梳理叙事的内容,分析人物转换的妙用,体会自由形式的表现【提问】《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叙事性很强,以作者对大堰河的追思为主线,请诵读全诗,思考作者追忆了大堰河的哪些事?【明确】全诗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3节):大堰河的得名原因和与“我”的关系。第二部分(4-8节):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却受尽苦难的一生。第三部分(9-11节):大堰河死后悲惨情况,控诉黑暗社会。第四部分(12-13节):表达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与深情礼赞。【提问】全诗的叙述视角(人称)经常转换,这样做有什么表达效果?(提示:同一视角,可以采用不同的人称)【明确】(1)第1、2节:“我”的视角+第三人称“她”叙述开篇:显得真诚直白,介绍保姆贫贱、卑微的身世。如“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是童养媳。”叙述者“我”称其所叙述的人物为“他”,用局外人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和事情的经过告诉给读者。既有利于客观地交代大堰河的身份,又有利于表达对大堰河养育的感激之情。(2)第3、4节:“我”的视角+第二人称“你”追忆场景:当时,艾青身陷囹圄,透过铁窗,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触景生情,联想到已经故去的保姆,感慨万千。人称也由“她”转成了“你”,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大堰河的思念之情。昔日恩重如山的保姆如今却躺在被积雪覆盖的坟墓里,诗人肝肠寸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回忆起来的情感。”第4节中,首先以“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总启,然后从保姆忙碌的生活中,摄取几个劳动画面,好像一组特写镜头,第二人称的“你”字镶在其中。诗人仿佛在和保姆面对面叙谈,追忆历历在目的往事,情不自禁,直接倾诉。(3)第5、6节转换成第一人称:“我”可以是作者自己或作品的主人公,也可以是事情的当事人或见证者,而直接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思和所做,以及亲身经历和事情发生的全过程,让读者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因而诗人从“我”的角度,以一个幼稚无知孩童的身份,叙述“我”的身世,以及自己亲生父母家的种种不适应,一连串的(十个)“我”,在地主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都暴露无遗。尽管诗人回到曾经生育自己的地主家,但魂牵梦萦的依然是一往情深的保姆。诗人生在地主家,养在贫农家。呼吸的是农家的空气,吃的是农家的粗粮。虽然诗人的血管里奔涌着地主的血液,但他的灵魂经历了劳苦大众的熏陶和洗礼,饱含深情。(4)第7、8、9、10节,诗人笔锋一转,又采用第三人称。这4节主要写大堰河到我家做佣工和她的死。之所以运用第三人称,是出于叙述的需要,它的叙述范围很广,不受特定视角的限制,可以全面地把大堰河在我家劳动对“我”的关爱,以及大堰河之死和她死后的悲惨等各种场面,其中很多场面“我”并不在场,从而构成无比广阔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一方面客观地表现保姆对乳儿真挚而深沉的爱,另一方面客观地揭示大堰河辛劳而倍受凌辱的一生。特别是第11节,在叙述“她的醉酒的丈夫”和五个儿子的命运之后,愤怒地发出“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的控诉。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感情互相激发。所以,在后面的第12节出于抒情的需要,又转回第二人称。(5)第12节,采用第二人称叙述,诗人与大堰河仿佛面对面、肩并肩地倾诉,使表达效果强烈,更震撼人心。其中,“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一句,“紫色”让人们想起被鞭打伤痕的颜色,保姆一生劳碌奔波、含辛茹苦,由此坦露出诗人痛苦、悲伤的内心世界,这是虚写。然后一连八个“呈给……”是实写。诗人仿佛有千言万语要向乳母当面叙说、畅谈和倾诉,那深情、那眷念、那缅怀,如泣如诉,真切感人,令人荡气回肠。马雅可夫斯基说过:“为了一首好诗,我甚至掏出自己的心肝。”所以,诗人感情不可遏止,构思良苦用心。(6)第13节,又转回第一人称叙述。“我是吃了你的奶长大了的/你的儿子。”诗人以儿子的口吻,用简洁、质朴的文字,直抒胸臆。“我敬你/爱你!”真诚的表白,字里行间,激情奔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三)任务二:分析其它手法,分析诗歌所塑造的大堰河和作者情感,了解自由形式的原因【提问】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表达了对保姆大堰河的怀念与敬爱之情,采用了哪些抒情手法。【明确】1.叙事与细节描写融为一体,进行抒情。如第4节连用“在你……之后”,铺叙了很多生活细节,表现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时时处处给他以温暖和爱抚。2.用排比和反复,增强抒情效果。如第7节中“她含着笑,……”这里用整齐的形式、鲜明的节奏、酣畅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对大堰河仍至大堰河般的劳动人民的歌颂与赞美。3.妙用对比,突出情感。对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揭示了黑暗社会的不合理;对比大堰河美丽的梦境与凄惨的死亡,生前的操劳与列后的凄凉,增强了抒情气氛,突出主题。【小结】诗人艾青通过不同人称的转换和交替使用,运用大量的铺叙,揭示出在旧中国一个勤劳、善良、含辛茹苦的农村劳动妇女哺育一个地主“弃儿”缠绵悱恻的母子深情。作品形式上灵活自由,不讲究外在的形式美,不讲究整齐、平仄、对仗和韵律。艾青认为:“健康的灵魂不需遮蔽,他们比肉体的袒露更美。”诗人所追求的是:“努力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世界不拘束的表现出来。”因此,本诗的每节行数不一,句子长短不拘、字数不等,但句句真切,字字有情;一句一行、有时也一句排成几行,凭着感情的律动而形成了诗歌的旋律美。正如艾青所说:“诗的旋律,就是生活的旋律;诗的音节,就是生活的拍节。”作品在内容上叙事和抒情相结合,质朴与意蕴相交融,强烈的感情激流贯穿始终,有时像山间奔腾的溪水,有时像大海汹涌的波涛,处处都伴随着诗人感情的起伏而变化。第二课:《再别康桥》——新格律诗的标杆(一)教学导入他是剑桥大学的高材生,他是著名的民国教授,他是一代风流才子、抒情诗人,他更是一代情圣,他被鲁迅公开骂作“流氓”,他是中国离婚第一人,他是新月诗派代表人物:他就是徐志摩。1931年11月,徐志摩在飞往北平的飞机上不幸坠机遇难,时年34岁。他就这样离开了世界。他经纶满腹,洒脱自由,风流倜傥。1915年,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张幼仪娶进了门。张幼仪端庄善良,贤淑稳重,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婚后生了两个儿子。时光荏苒,后于1922年3月在柏林离婚,结束了长达七年的婚姻生活。1920年至1921年,徐志摩英国到游学,剑桥大学自由的学术氛围以及秀丽的自然风光,共同激活了徐志摩灵魂深处蜇伏的爱美、爱自由的天性。这一时期,徐志摩认识了林徽因。林徽因的艺术气质,姣好的容貌,以及十六岁少女的清纯,深深打动了徐志摩。他们两人一个率性潇洒,热烈多情,一个人娇艳如花,年少纯真,两人曾结伴在剑桥漫步,并迅速“步入热恋”。徐志摩以西方诗人的浪漫方式对林徽因表示倾心,但是此时的林徽因只是个生活在父亲身边的年仅十六岁的中学生。不久,林徽因回国,这使得徐志摩单纯而狂热地寻求“灵魂的伴侣”的幻想破灭。在林徽因离开了徐志摩后,徐志摩灵魂深处对林徽因的痴情眷恋却一刻没有停止过。回国后,徐志摩的热情却一点也没有减退。1928年3月,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面对心仪已久的恋人成为别人新娘的无奈,对林徽因爱情婚姻选择的尊重,都让纯真善良的徐志摩无语凝噎。1928年6月徐志摩满怀伤感和失望第三次到欧洲出游。诗人又一次来到了康桥,来到了这个记录着他刻骨铭心的初恋的地方。康桥的一切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于是便写成了这首传世之作。(二)任务一:诵读全诗,结合诗的内容,体现作者的情感【提问】诵读全诗,用请“××××图”的形式概括每一节内容。【明确】第1节——挥手作别图(难舍难分的惆怅)第2节——金柳倒影图(眷恋)第3节——青草招摇图(爱恋)第4节——浮藻清潭图(留恋)第5节——漫溯寻梦图(沉醉)第6节——夏虫沉默图(觉醒)第7节——挥手作别图(无奈释然的不舍)【提问】“轻轻的”和“悄悄的”有什么区别?【明确】“轻轻”有用力小、不想去打扰、不能被破坏等意思,“悄悄”,有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不让人知道等意思。如:①我悄悄地走进妈妈房间,给她送上一份生日惊喜。(不想被发现)②妈妈在房间休息,我轻轻关上房门。(不能去打扰)本诗从“轻轻”到“悄悄”,它是一种转变,从动作到心理。从最开始的“轻轻”到结尾的“悄悄”,说明诗人尽管不想离开,但毕竟还是要离开,想想也就释然了。从不敢打扰康桥的宁静,到不想打扰康桥的宁静。(三)任务二:从意象、语言和结构角度,感受本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提问】《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也是“新月诗派”的经典作品之一。这首具有“新月诗派”“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特色的诗歌,它虽披着现代诗的外衣,骨子里仍然具备古典诗歌特质。【明确】1.离愁别绪的经典意象选择。选取一些离别类古典诗歌的意象,营造柔美绚烂又充满惆怅伤感的意境,渲染一种微波轻漾似的离愁别绪。①草:“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水草活泼可爱、自在逍遥,青草葱茏茂盛、充满生机,蕴含离愁却不沉重。(《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②柳:与“留”谐音,古代有折柳送别习俗。“金柳”,在“夕阳”的笼罩之下,以“新娘”喻之,既写出了柳树的明艳光彩、妩媚动人、婀娜多姿,又弥漫着淡淡的离别的感伤情调。③云彩:古典诗歌中象征离别和漂泊。《再别康桥》中的云彩绚烂而飘逸,自由而灵动,离愁中蕴含着珍贵又美好的不尽回忆。④流水:古典诗歌多以流水喻离愁。“波光里的艳影”“康河的柔波”“清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流水可以喻指逝去的美好的留学岁月,也可以指离愁如流水一般缓缓流淌,延绵不绝,唯美而又伤感。⑤笙箫:古典诗歌中多用“笙箫”在渲染离恨。“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用“笙箫”意象烘托离愁,营造一个如梦似幻的空灵惆怅境界。2.运用“一句一景”的意境营造。(绘画美)运用古典诗歌“--句一景”的意境营造方式。西天的云彩、夕阳中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荐、榆阴下的潭水、一叶扁舟、斑斓的星辉,还有诗人的身影,色调清新明丽,远近交错、俯仰结合,动静相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构成了如童话般浪漫唯美的诗意境界。3.“起承转合”式章法结构。(建筑美,还包括每节相对整齐的句式)第1节是“起”:首次抒发对康桥难分难舍的离情,为全诗定了惆怅伤感的调子。第2节至第5节是“承”:进--步抒发了对康桥的无比欢喜和眷念之情,第5节感情逐渐到了高潮,诗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丽梦幻中。第6节是“转”:“但我不能放歌”由梦境跌落到现实,一个巨大的转折。第7节是“合”:再次抒发对康桥难分难舍的离情。虽有不舍,但该走还得走,逝去的美好岁月毕竟回不来了,所以说“不带走一片云彩”,与第1节诗的“作别西天的云彩”相呼应,显得豁达、飘逸和洒脱。4.如律诗般的押韵。(音乐美)押韵详看每一节的偶数句最后一字。另外,从音节重构的角度来说,全诗七个小节,每节四行,一节中分别有两个到三个节拍,节奏鲜明,而且每一节的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使得诗歌呈现出韵律自然、节奏鲜明的特征,赋予诗歌一种强烈的旋律美。教学总结:这两首现代诗,都是抒情诗,抛开诗人的个人气质和文学理念,单从诗的角度来比较,可以看出:创作的意图往往影响着诗的内容与形式,从而呈现不同的风格与特色。由于写作对象不同,影响着诗歌选材也不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写作对象是人,要歌颂人,怀念人,必然要通过事(场景)来表现人的特点或情感,自然要以叙事为主。既然是叙事,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室外监控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年制冷工(高级)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压缩机工技能鉴定理论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职业病诊断模拟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环境工程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环境保护工程师技能评估试题及答案
- 初中体育教师资格笔试练习题及答案
- 滑膜炎症分子靶点-洞察与解读
- 风险预警机制设计-第14篇-洞察与解读
- 大数据驱动的控制机制-洞察与解读
- 呼吸道传染病护理
- 硬质合金钢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渣油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工程建设法规》课件项目9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规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外国文学专题》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 四川省成都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
- 安装壁挂炉协议书
- 儿童微量元素课件
- 心理韧性培养与提升 - 课件
- 银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