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指导》教学素材(江西省省级优课)_第1页
《赏析指导》教学素材(江西省省级优课)_第2页
《赏析指导》教学素材(江西省省级优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12015高考试题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追樊笼累,唯馀松桂心。问: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答案:①颈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夏夜山景,空山静谷、风声月色,细腻表现了山中的寂静深幽。②动静结合的手法,“谷静”“山空”“月色深”是静景,“风声彻”是动景。既有以动衬静,又有以静写静,写出了山中的幽静。(或视听结合)对比衬托的手法,用风声衬托山谷的幽静,用月光深远衬托山谷的空阔。描绘出一幅风声划破山谷的寂静,月光遍洒山谷的幽寂山景。③通过山谷的静谧空旷,表现诗人想挣脱俗世的纠缠、寻求内心宁静的思想感情。总结规律:(1)解释句意——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2)具体分析——抓住最突出的一点分析,或手法或字词。(3)点明作用——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007高考试题山东卷出关清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此诗是诗人随安郡王出塞前往归化城,出居庸关时所作。旆(pèi),旗帜边缘的饰条,也泛指旌旗。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所。争,通“怎”。问:沈德潜于《清诗别裁》中评价此诗末两句时说:“眼前语便是奇绝语,几于万口流传,此唐人边塞诗未曾写到者。”末两句好在哪里?答案:①后两句描写了关内关外环境的不同,士卒出塞时回看故土。②运用对比手法,将关内四处桃花的美景与塞外大雪茫茫的荒凉景象对比,突出塞外环境恶劣(荒凉),为抒发怀土思乡之情作铺垫。虚实结合的手法,将联想中关内四处桃花的虚景与眼前塞外大雪茫茫的荒凉实景结合起来,表现塞外环境恶劣(荒凉),为抒发怀土思乡之情作铺垫。③通过马前马后环境的不同,士卒“回头”这一细节,表现出征士卒怀土恋乡的感情,诗歌意蕴隽永。题型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案:①“雁引愁心去”好。②“引愁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别秋江”只是写大雁离别秋江而去。③“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也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畅然一适的愉悦心情。总结规律:(1)明确观点——(哪一句更好)(2)具体分析——简述内容、解释手法。(赞同句的内容和手法分析)(不赞同句的内容简单分析)(3)点明作用——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考虑结构、音韵、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作用。)(赞同句更------,更能表现出------的情感;或不赞同句更不------,更不能表现出------的情感。)2007高考试题山东卷出关清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此诗是诗人随安郡王出塞前往归化城,出居庸关时所作。旆(pèi),旗帜边缘的饰条,也泛指旌旗。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所。争,通“怎”。问: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版本?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①更喜欢“凭山”两句。②“凭山”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照应标题。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关隘环境。从环境的变化,写到士卒远离故土时心态的改变,和后两句内容连接更紧密。“将军”两句则直接抒发士卒驰骋疆场、功业有成的愿望,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③本诗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更能表现出征士卒出征塞外,对故土的留恋不舍之情,诗歌意蕴隽永。答案2:①更喜欢“将军”两句。②“将军”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出塞士卒驰骋疆场、功业有成的雄心壮志。“凭山”两句则描写居庸关的地理位置,写出了关隘环境,为后面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③“将军”两句中表现的雄壮之情,与后两句引发思乡之情形成对比,使得整首诗歌情感起伏变化,更能表现出征士卒复杂的情绪,也更能突出对故土的留恋不舍之情,读起来意蕴隽永。2015高考试题新课标2卷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唐朝灭亡后,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问: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①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内容十分新奇,写出了故国春景的生动有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