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_第1页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_第2页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_第3页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_第4页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纪年、纪日、纪时法》教学设计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田建红教材分析:《古代文化常识---古代纪年纪日纪时法》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梳理探究之古代文化常识”第二模块“纪年纪时”。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变迁,很多历史事物已经难于理解,给阅读古代作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结合2017年《考试大纲》新的变化: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本节课主要用一课时讲解中国古代纪年法、纪日法与纪日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借此增强学生们对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爱,以此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学情分析:学生进入高二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功底。虽然对古代文化常识有一定的涉猎,但是至于皮毛,不够深入,都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对文言中涉及到的关于“纪年纪日纪时”的知识点常常混淆。本节课主要选取“纪年纪日纪时法”这个点,分类别精讲细讲,使学生熟练掌握,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的阅读当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学习纪年、纪日、纪时法的意义,提高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梳理探究,积累纪年、纪日、纪时法的常识;结合练习巩固学生需要掌握的纪年、纪日、纪时法的种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纪年、纪日、纪时法的学习,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如何掌握纪年、纪日、纪时法的方法,并且能运用到古诗文阅读中。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到了天文地理、历法乐律、礼仪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掌握其有利于我们了解更多的的传统知识。今天,让我们共同研读古代文化常识的纪年、纪日、纪时法。(板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纪年、纪日、纪时法)研读纪年法纪年法的分类:干支纪年法、帝王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说明:干支纪年法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六十年周而复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三)干支纪年法的用法:用年份(公元纪年法)尾数对应天干,然后除以12,所得余数对应地支。比如1894年:尾数对应天干甲,1894除以12余数为10,对应地支为午,所以为甲午年。同理推算2017年为();2019年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对应456789012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45678910110123属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四)帝王纪年法(年号纪年法)说明: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例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即指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研读纪日法(一)纪日法分类:月相纪日法、天干地支纪日法(同纪年法)(二)月相纪日法:古人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比较特殊日子的称谓。如:朔(农历每月第一天);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四、研读计时法:(一)计时法分类:天色纪时法、地支纪时法、五更报鼓纪时法(二)天色纪时法:古人根据天色的变化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的两个小时。(如下图)(三)地支纪时法:古人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个时辰的变化。(如下图)天色纪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地支纪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时间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四)五更报鼓纪时法:古人将一昼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者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对应时间如下表:更鼓纪时一鼓(一更)二鼓(二更)三鼓(三更)四鼓(四更)五鼓(五更)对应时间19-2121-2323-11-33-5五、当堂练习:(1)壬戌之秋,七月在望--《赤壁赋》(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兰亭集序》(3)奄奄黄昏后,寄寄人定初--《孔雀东南飞》(4)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孔雀东南飞》(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劝学诗》(6)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登泰山记》(7)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9)2020年第32届夏季奥运会将在日本东京举行。东京是亚洲第一个申办过两次奥运的城市。用天干地支纪年法2016年是丙申年,那2020年是()年。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日、纪时法。但是,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王力先生主编、马汉麟先生执笔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希望能借此提高大家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加深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了解。七、作业布置:1.节日也是一种纪时方式。在学过的古诗文中,涉及哪些古代传统节日?请归纳整理。2.中国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年号纪年的?哪一个年号纪年的时间最长?查找历史年表等相关资料,探究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之间的关系。附:板书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纪年纪日纪时法”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反映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较好,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但是古代文化常识中“纪年纪日纪时法”还有好多种形式,比如纪年法还有岁星纪年法、太岁纪年法。纪日法还有一种是只记天干不记地支。对干支纪年法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算法,我只选择了两种方式:一种直接让学生对表查找,一种是用年份(公元纪年法)尾数对应天干,然后除以12,所得余数对应地支。这两种方法学生便于理解。为了能系统地研究古代文化常识,我向学生推荐了王力先生主编、马汉麟先生执笔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本书。本节课在教授“纪年法”时没给学生说明“帝王纪年法”与“年号纪年法”的区别,以至于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产生了分歧。我国古史上有确凿的编年记录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算起的,那时都是以某帝某王即位的一年为第一年,称元年或一年,以下顺序递增。帝王死后,以其谥法称他在位的纪年为某帝某王元年、二年、三年……。《春秋》记载春秋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