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16区物理中考二模试题汇编 匀速直线运动及情景分析 含详解_第1页
2023年上海市16区物理中考二模试题汇编 匀速直线运动及情景分析 含详解_第2页
2023年上海市16区物理中考二模试题汇编 匀速直线运动及情景分析 含详解_第3页
2023年上海市16区物理中考二模试题汇编 匀速直线运动及情景分析 含详解_第4页
2023年上海市16区物理中考二模试题汇编 匀速直线运动及情景分析 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上海虹口•统考二模)P、。是同一直线上相距6米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分别经过P点向。点做直线运

(a)(b)

A.甲比乙早1秒通过。点B.乙比甲早1秒通过。点

C.甲比乙早3秒通过P点D.乙比甲早3秒通过P点

2.(2023•上海•上海市回民中学校考二模)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对线段04/8、BC、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n√h

B.48段汽车处于匀速运动状态

C.CO段汽车做减速运动

D.前3小时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km∕h

3.(2023•上海普陀•统考二模)甲、乙两小车分别从相距12米的P、。两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同向而行,其SY图

像如图(α)(Z>)所示。甲车运动30秒后与乙车相距3米,若乙车通过的距离为s,则()

0123456〃秒0123456〃秒

A.s=9米,乙比甲晚出发21秒B.s=15米,乙比甲晚出发3秒

C.s=30米,乙和甲同时出发D.s=33米,乙比甲晚出发3秒

4.(2023・上海青浦•统考二模)甲、乙两小车同时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分别依次经过直线上的/、B两点,已知

4、8两点相距10米,两车运动的SY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运动6秒乙车通过B点,再过1秒甲车通过B

点。则乙车在4点时,甲车距X点()

D.8米

5.(2023•上海奉贤・统考二模)甲、乙两小车分别从尸、。两点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si图分别如图(a)(b)所示。

甲比乙晚3秒出发,乙运动6秒后,两车相距1米,则P、。两点间的距离()

2.4

1.8

1.2

0.6

(a)(b)

A.一定等于5.8米B.一定等于3.8米

C.可能等于6米D.可能等于5.8米

6.(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甲小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当甲经过P点时,

乙刚好经过Q点,?、。两点间的距离为18米,再过3秒,甲、乙两车相距4米,则乙小车的速度()

ɔ

A.可能为4米/秒B.可能为4米/秒

4

C.一定为]米/秒D.一定为4米/秒

7.(2023・上海静安•统考二模)尸、。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车从。点、乙车从。点沿同一直线做匀速

运动,两车的S-Z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当甲车经过0点时,乙车距0点的距离为6米,则()

八s/米

12乙车

9三三

6二二二二

3

00123456

(b)

A.甲、乙两车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同

B.甲、乙两车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C.乙车可能比甲车早出发1秒

D.乙车可能比甲车早出发5秒

8.(2023•上海普陀•统考二模)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9.(2023・上海嘉定•统考二模)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提起同一物体,两次提起物体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

第二次提起物体所用的拉力为B,则关于拉力E和八的大小关系,正确

C.Fi=F2D.都有可能

10.(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Y图像

如图所示。当甲、乙间的距离在2〜4米之间时,甲、乙从出发开始运动了()

A.0~2秒B.1~3秒

C.2〜4秒D.3~5秒

11.(2023•上海松江•统考二模)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它们s—f图像如图(a)(b)所示•当甲车通

过尸点的同时乙车通过。点,3秒后两车相距2米,则尸、。两点间的距离()

A.可能为4米B.可能为6米C.一定为2米D.一定为4米

12.(2023・上海杨浦•统考二模)P、。两点直线距离为6米,甲、乙两小车分别经过P点向。点做直线运动。它们

的SY图像如图所示。甲比乙早通过尸点;当甲到达。点时,乙距。点为10米。正确的是()

A.甲比乙早1秒经过P点

B.甲比乙早2秒经过P点

C.甲比乙早3秒经过P点

D.甲比乙早4秒经过P点

13.(2023・上海黄浦•统考二模)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同向而行,其s-f图像如图1所示。当甲经过尸点时,乙

A.可能为1米B.可能为2米C.一定为5米D.一定为11米

14.(2023•上海杨浦•统考三模)甲、乙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上行驶,甲车的S-/图像如图所示。经过5秒,甲

乙间距4米,则甲乙小车运动方向相同(选填“一定”或"可能”),乙车的速度为米/秒。这段时间内,

甲车的动能(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5.(2023・上海•上海市回民中学校考二模)如图所示为中国航天员在离地球360千米的高空完成太空作业的情况,

小华在观看视频时发现航天员要穿着厚厚的航天服才能走出太空舱,通过查阅资料,他得到以下信息:(1)1个标

准大气压是人类最适应的环境,0.3个标准大气压是人类低气压承受极限;(2)不同海拔高度处的大气压值不同(见

下表):

海拔高度人千米O0.10.20.30.411.5234567

大气压强P/105帕1.00.990.980.970.960.90.850.80.70.620.540.470.41

□分析表中的数据大气压强P和海拔高度6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进一步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当海拔高度〃为0.8千米时,P为Xi。、帕;

□根据上述查阅资料的信息和表格中的相关信息,说明航天服的作用,并写出判断依据:。

16.(2023∙上海普陀•统考二模)到医院就诊时,患者有时需要静脉输液进行治疗。若药液装在瓶中,静脉输液的示

意图如图所示.

(1)其中“进气管”的作用是:输液过程中必须通过它与相通。输液过程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有

A.阿基米德原理B.大气压强C.液体的热胀冷缩

(2)图中,如果此时扎针处出现“回血”现象(血液进入输液管),最便捷的解决方式是改变手的位置,你认为手应

该向上抬,还是向下移,请说明理由。

17.(2023・上海静安•统考二模)某罐装饮料标注有“禁止加热,避免阳光暴晒”的字样,小明为了了解其原因,查阅

资料后得知:(a)密封罐内饮料的体积略小于罐的容积,罐内还贮有一定质量的气体。(b)温度升高时,密封饮料

罐内饮料的体积变大,饮料罐的体积几乎不变。(C)质量和温度一定的密闭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大。(d)质量和

体积一定的密闭气体部分压强与温度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质量和体积一定的密闭气体

温度(□)1020304050

压强(千帕)101105108112116

口分析比较表中密闭气体的温度、压强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和体积一定的密闭气体,。

□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信息,说明罐装饮料“禁止加热,避免阳光暴晒”的原因,并写出分析过程。

18.(2023・上海徐汇•统考二模)P、。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沿该直线运动,先后经过

产点向Q点运动,SY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整个运动过程中,甲车的动能(选填“增大""不变''或"减

小”);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甲车到达。点时,乙车与。点的距离为6米,

19.(2023・上海徐汇•统考二模)两位同学对“雨滴的落地速度跟雨滴的质量关系”持有不同的意见。

小佳认为:质量小的雨滴落地速度更大。

小汇认为:质量大的雨滴落地速度更大。

为寻找证据支撑观点,他们查阅资料后得到相关信息:

下落过程中雨滴可近似看作一个质量、体积都不变的球体(已知球体的体积为V=]万,);

口雨滴落到接近地面时,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

口雨滴匀速下落时的速度与雨滴半径的数据关系见下表。

雨滴的半径r(X10-4米)1012141618

雨滴匀速下落的速度y(米/秒)4.205.526.968.5010.14

(1)分析比较表中雨滴匀速下落时的速度V与雨滴半径厂的数据关系,可得:O

(2)半径为人密度为P的雨滴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为(用字母表示)。

(3)请写出你支持哪位同学的观点,并写出依据o

20.(2023・上海普陀・统考二模)研究“地外文明”的天文学家和生物学家,曾经一起用计算机模拟出了银河系中两个

可能孕育着生命的外星天体,它们被命名为“奥雷里亚”和“蓝月亮”。其中“蓝月亮”更引人注目,据推测“蓝月亮''是

一颗本身不发光,却围绕着一颗巨大的行星运转的固体星,距离地球大约50光年,“蓝月亮”上的一天为240个小

时。"蓝月亮''上光照良好,有液态水存在,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密度的4倍,而中心引力又比地球小很多。“蓝月亮”

上的02浓度是地球上的5倍,CCh的浓度是地球上的30倍,动植物种类繁多,且大多数动物善于飞翔,植物要比

地球上的植物生长得高大茂盛。请根据上述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蓝月亮”上的光照最可能来自于离“蓝月亮”最近的(选填字母);

A.行星B.卫星C.恒星D.地球

(2)因“蓝月亮”上等原因,所以“蓝月亮”上的动物大多数善于飞翔;

(3)"蓝月亮"上的植物要比地球上的植物生长得高大茂盛,请你猜想其中的原因。(写出一点即可)

21.(2023•上海嘉定•统考二模)小嘉在生活中发现:撑着雨伞在雨中行走,遇到一阵大风吹过,伞面会向上翻起,

如图(a)所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他查阅资料后得知:口气体和液体很容易流动,流动气体的压强与流动液

体的压强特点相似。将粗细不同的玻璃管装置接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上,当水在玻璃管中流动的速度不同(山

<V2)时,可以看到两个竖直管中水面的高度并不相同,实验现象如图(b)所示。□大风吹过伞面时,其附近的空

气流动情况(流动速度”<刊)如图(C)所示。

口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及图(b)所示的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出流动液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是:o

□请依据以上信息解释“大风吹过,伞面会向上翻起“可能的原因。。

22.(2023•上海闵行•统考二模)某渔船排开水的体积为10米3,它受到浮力的大小为牛、方向为

。该渔船从湖面Z处沿直线到达8处停靠卸货后,再原路返回Z处,已知渔船往返的ST图像分别如

图(a)和图(b)所示,4、5两处相距7200米。为了确保往返一趟所用时间不超过90分钟,则在8处最多能停

留分钟。

s/米s/米

0123〃秒0246〃秒

(a)(b)

23.(2023・上海松江•统考二模)当雨滴从高空下落时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研究发现:雨滴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

大小与下落速度有关,下表是对一重力为2.6xl0∙3牛的雨滴进行研究得到的数据。

下落速度(米/秒)1234

所受空气阻力(X10-3牛)0.170.661.482.6

(1)当雨滴刚从空中静止下落时做加速运动,此时雨滴受到的空气阻力雨滴的重力(选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

(2)请根据上表信息推测雨滴最终会做运动,理由是o

24.(2023•上海黄浦•统考二模)如图(a)是学校里常用的移动指示牌,其侧视图如图(b)所示,其中AB为指示

牌的牌面,BE和CD为支架,且CQ的长度可以伸缩。

Ar-1

BT-T

EI

CD

(a)(b)

□如图(C)所示,当有风吹过,指示牌恰好未被吹倒时,它可看作杠杆,动力为?、阻力为G,此时支点是

(填字母)。

口当风力增大时,可以增大支架的长度,使指示牌不易被风吹倒,试依据所学的杠杆知识,解释其原因。

25.(2023・上海虹口•统考二模)小王在观看“天宫课堂”时,观察到宇航员将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插入水槽后,管中水

面会上升。于是他在实验室中开展研究,过程如下。

(a)(b)(c)

□他先将塑料管甲插入水槽,如图(。)所示,管内外水面相平,这是由于塑料管与水槽构成了一个;

□他换用塑料管乙、丙进行实验,发现插入水槽后乙、丙两管内水面上升到不同位置,如图(b)所示。比较塑料管

乙、丙的粗细和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可得:,管内外水面高度差越大;

□他在“天宫课堂”中看到的实验现象如图(C)所示,对比图(6)发现:太空中管内水面上升比在地球上显著,丙

管中水喷出。为了探究原因,他查阅资料后得知:(α)液体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形成向上的合力F;(b)

“天宫课堂'’的实验处于微重力环境。请结合上述信息分析造成图(C)所示现象的原因:。

26.(2023・上海杨浦•统考三模)如图所示,眼球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晶状体与视网膜间距

是不变的,一般情况下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小明为了探究人眼成像原理,制作了一个口径不变的“注水凸透

镜”,通过注水或抽水改变凸透镜的厚度,来模拟眼睛中晶状体的变化。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在透镜的两侧摆

放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中央能看到清晰的像。将蜡烛移至离透镜较近或较远位置时,小明发现光屏上的像模

糊了,他一边注入或抽出水,一边观察光屏上像直到最清晰为止,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b)(c)所示。(4>%>u2>v)

(1)分析比较图(a)或(b)或(C)现象中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可得初步结论:当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时,;

(2)分析比较图(a)(b)(c)现象中“注水凸透镜”厚度变化与物距关系,可得初步结论:凸透镜成清晰实像时,

像距相同,;

(3)根据上述信息,试分析人看远处物体和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厚度情况。

27∙(2023∙上海青浦・统考二模)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界面时,往往会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

象。而有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至某一角度时,折射角会达到90。,此时的入射角称为临界角。当光线的入射角大于

临界角时折射光线会消失,仅剩反射光线,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全反射现象。某小组同学对此现象作出了如下猜想:

A.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可能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B.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可能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C.不管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还是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都可能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合理的是(选填或“C”);

□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信息,解释你选择的理由;

口实验表明: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玻璃对光的折射本领比水强。若在玻璃或水与空气之间发生光的全反

射现象,则玻璃的临界角水的临界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8.(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小明全家从上海自驾去拉萨旅行的途中,发现充有保鲜气体的密封面包包装袋(如

图所示)突然破裂。为了探究原因,小明查阅资料后得知:

(1)所有材料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加在材料上的压强一旦超过这个限度,材料就会损坏;

(2)上海平均海拔2.19米,拉萨平均海拔3650米;

(3)大气压强的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如下表所示:

海拔高度⅛(m)050015002000350045006000

大气压强p(kPa)101.395.584.079.565.857.747.2

口分析比较上表中P随4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信息,指出包装袋破裂的原因,并写出分析过程:。

29.(2023•上海杨浦・统考二模)如图所示,一艘小船搁浅在浅水区,小船退行时,由于河底对小船有阻力/;致使

船底部有破损的危险。为了找到减少阻力/的方法,小明同学猜想“阻力/可能与小船对河底的压力下有关”,他根

据上述情景进行模拟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123

F(牛)50010001500

/(牛)3637301103

退行

浅水区河底

(1)小船搁浅时,船受到水的浮力船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与/的关系是:;

(3)小明认为“卸去船上部分货物后,小船再退行,可避免船只破损请根据力学知识及上述信息,试分析该方

法的可行性:O

30.(2023・上海闵行•统考二模)将两块完全相同的铅柱A、B底部削平后紧紧压在一起,铅柱B不掉落,如图(a)

所示,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小明对此有些疑惑:这个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吗?是不是大气的压力托

住了铅柱B?于是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如图(b)所示,先将紧压在一起的两铅柱放入真空罩,抽走空气,真

空罩接近真空状态。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能不能证实分子间存在引力?请阐述理由。

(a)(b)

31.(2023•上海奉贤・统考二模)无线充电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其过程为: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

各安置一个线圈,送电线圈利用电流产生磁场,受电线圈利用磁场产生电流。受电线圈正对并靠近送电线圈可以产

生电流,使灯泡发光,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如图(a)为手机通过无线充电进行充电,图(b)为“电能无线传输”

示意图。

图(a)图(b)

(1)当在进行无线充电时,无线充电器可看作o(均选填“送电线圈”、“受电线圈”)。

(2)通过查阅资料.,可以了解到受电线圈两端电压与受电线圈匝数、受电线圈直径、两线圈的距离有关。现用相

同规格的漆包线绕制了三个匝数相同、直径相同的受电线圈进行探究。实验数据如表:(送电线圈直径为70.Omm)

实验次数受电线圈的直径P/mm两线圈之间的距离d/mm受电线圈两端的电压UN

170.022.08.6

270.011.014.1

370.05.520.5

口分析序号1、2、3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在受电线圈的直径和匝数相同时,O

「通过实验,小组同学发现电能无线传输存在传输距离(选填"长''或"短”)的缺点,尽管如此,电能无线

传输技术仍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2.(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电动汽车利用“动能回收''技术可以增加汽车的续航里程。小明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

料和亲身实践获得了以下信息:(1)电动汽车的电动机正常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2)电动机在特定条件

下工作时可作为发电机使用,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在一次自驾旅行途中,小明接连记录了电动汽车从水

平地面到上山和下山三种路段分别行驶IO千米路程前、后汽车电池中的电能。

汽车电池中的电能(千瓦时)

行驶路段

计时起点计时终点

水平地面30.028.6

上山28.024.3

下山24.025.3

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判断得出:行驶相同的路程,电动汽车消耗电能较大的是路段(选填“水平地面''或"上

山”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下山过程中,汽车电池中存储的电能(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上述现象

产生的原因。

1.(2023•上海虹口•统考二模)P、。是同一直线上相距6米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分别经过P点向。点做直线运

(a)(b)

A.甲比乙早1秒通过。点B.乙比甲早1秒通过。点

C.甲比乙早3秒通过P点D.乙比甲早3秒通过P点

【答案】C

【详解】由图可知甲乙两车的Sy图像,都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故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⅛8m8.

=—=—=—m/s

f甲3s3

s8m8,4.

v=-7=—=—m/s=­m/s

乙7L6s63

AB.甲行驶2m所用的时间为

tl==0.75s

乙行驶2m所用的时间为

2m1_

t'=^^j=1.5s

^3/s

3

若甲比乙早1秒通过。点,则乙通过后2m所用的时间为

f'=Is+而=IS+0.75s=1.75s>∕2=1.5s

乙比甲早1秒通过。点,则甲通过后2m所用的时间为

F=ls+F乙=ls+1.5s=2.75s>zl=0.75s

故AB不符合题意;

CD.由图可知,甲乙通过8m所用的时间分别为3s、6so若甲比乙早3秒通过P点,则乙到达相遇点的时间应为

T=3s+t尹=3s+3s=6s

符合题意。若乙比甲早3秒通过P点,则甲通过的时间为

T'=3s+/乙=3s÷6s=9s>3s

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上海•上海市回民中学校考二模)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对线段OA、AB、BC,

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m∕h

B.AB段汽车处于匀速运动状态

C.CD段汽车做减速运动

D.前3小时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km∕h

【答案】D

【详解】A.BC段的平均速度是

s90km-45km…„

v=-nɪr=----------------=45km∕h

bκcc

tBC3h-2h

故A错误;

B./8段汽车的路程不随时间而变化,则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04段汽车的路程增加,是向前运动的,CD段的汽车路程是减小的,则汽车是往回运动的,所以Cz)段的运动

方向与04段的运动方向相反,但其s-/图像也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CZ)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前3小时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V=级=%=30h"∕h

'AC3h

故D正确。

故选D。

3.(2023•上海普陀•统考二模)甲、乙两小车分别从相距12米的P、Q两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同向而行,其s-t图

像如图(a)(b)所示。甲车运动30秒后与乙车相距3米,若乙车通过的距离为s,则()

A.s=9米,乙比甲晚出发21秒B.s=15米,乙比甲晚出发3秒

C.s=30米,乙和甲同时出发D.s=33米,乙比甲晚出发3秒

【答案】A

【详解】由左图知道,甲的速度

⅜3.6m.

v,=——=-------=0.6m∕s

lff甲6s

由右图知道,乙的速度

S乙6m

v7=▲=——=Im/s

%6s

由v=2知道,甲车运动30s通过的路程

t

∙⅞'=vff,/=0.6m∕s×30s=18m

(1)假设原来甲在乙后方,30s后,甲还在乙的后方3m处,则可知乙运动的路程

M=18m-12m÷3m=9m

由丫=£知道,乙运动的时间

t

则乙比甲晚出发的时间为

30s-9s=21s

(2)假设原来甲在乙后方,30s后,甲在乙的前方3m处,则可知乙运动的路程

S2=18m-12m-3m=3m

由V=上知道,乙运动的时间

t

,2=&=网=3s

V乙ImZS

则乙比甲晚出发的时间为

30s-3s=27s

(3)假设甲在乙的前方,30s后甲还在乙的前方3m处,则可知乙运动的路程

S3=18m+12m-3m=27m

由V=Z知道,乙运动的时间

t

Sa27m__

A=-ɪ=------=27s

V乙Im/s

则乙比甲晚出发的时间为

30s-27s=3s

(4)假设甲在乙的前方,30s后甲在乙的后方3m处,则可知乙运动的路程

S4=18m+12m+3m=33m

由VW知道,乙运动的时间

t

$433m

t=—=-----=33s

4U乙lm∕s

则乙比甲早出发的时间

33s-30s=3s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o

4.(2023•上海青浦•统考二模)甲、乙两小车同时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分别依次经过直线上的N、B两点,已知

/、8两点相距10米,两车运动的SY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运动6秒乙车通过8点,再过1秒甲车通过8

【答案】D

【详解】由图可知,甲的速度

S12mC,

Vm=——ilJ=---=3m∕s

厢4s

乙的速度

S乙12m

V,=q=---=2m∕s

26s

运动6秒乙车通过8点,则6秒内,乙车通过的路程

sZ∕=vZfZ/=2m∕s×6s=12m

运动6秒乙车通过8点,再过1秒甲车通过8点,则甲车通过的路程

Sψ∣=vψt//,∕=3m∕s×(6s+1s)=21m

/、8两点相距10米,而甲乙两车通过的过程均大于10米,说明甲、乙两车都在4点前,乙车距离/点的距离

sZU=s2ι-s=12m-10m=2m

甲车距离月点的距离

S单A=S0∕-s=21m-1Om=1Im

乙车到达/点时的时间

SZlA2m,

⅛A=n乙-2m∕s

乙车到达4点时,甲车通过的距离

s甲尸Vψtzj=3m∕s×ls=3m

则乙车在4点时,甲车距4点

s甲Al=sΨA-slm-3m=8m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3•上海奉贤•统考二模)甲、乙两小车分别从P、Q两点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s-t图分别如图(a)(b)所示。

C.可能等于6米D.可能等于5.8米

【答案】D

【详解】甲小车运动时间小户6s,甲小车通过的路程Sk2.4m,甲小车的速度

S甲_2.4m

vιp=0.4m/s

厢6s

乙小车的速度

vi=—='6m=o_6m/S

⅛,6s

由图像可知,经过3s甲车的路程是1.2m,乙运动6s,乙车运动的距离是3.6m,当两车尸点在0点左侧,两车都

向左运动时,P与。点之间的距离

sp°=3.6m+Im-1.2m=3.4m

当两车相对运动,两车之间的距离减小,此时尸与。点之间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

spρ'=3.6m+lm+1.2m=5.8m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甲小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当甲经过P点时,

乙刚好经过。点,P、。两点间的距离为18米,再过3秒,甲、乙两车相距4米,则乙小车的速度()

4

C.一定为§米/秒D.一定为4米/秒

【答案】B

【详解】由图可知甲的速度

=曳=西=1‰S

加3s3

两小车相向行驶,若两车没有相遇时,甲、乙两车相距4m,则

18m-vψt-v乙Z=4m

18m--ym/s×3s-VΔ×3s=4m

若两小车相遇后,又继续行驶,甲、乙两车相距4m,则

18m+4m=vψt+v,^t

22m=Tm/s×3s+×3s

Vz=4m∕s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3・上海静安・统考二模)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车从P点、乙车从Q点沿同一直线做匀速

运动,两车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当甲车经过Q点时,乙车距P点的距离为6米,则()

A.甲、乙两车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同

B.甲、乙两车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C.乙车可能比甲车早出发1秒

D.乙车可能比甲车早出发5秒

【答案】D

【详解】AB.因尸、。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车从P点、乙车从。点沿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甲车经

过0点时,乙车距P点的距离为6米,由此判断,甲向。点运动、乙向尸点运动,故运动方向一定相反,故AB

错误;

C.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为

6m/

Vm=----=3am∕s

2s

乙的速度为

6mʌ/

丫乙=3Γ=2m∕s

故当甲车经过。点时,所用时间

=粤=4s

3m∕s

如果此时乙未到P点,乙走的路程为

5z∕=12m-6m=6m

乙运动的时间为

_6m

‘乙L2m∕s=3s

则乙比甲晚出发1秒;若已经过尸点,则乙走的路程为

s/2=12m+6m=18m

乙运动的时间为

_18m

‘乙2^2m∕s=9s

则乙比甲早出发5秒。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o

乙两小车运动的s-f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答案】C

【详解】A.由图象知:甲车的s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路程不随时间变化,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

的S-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乙车的速度

s1OmC,

V=-=-----=2m/s

t5s

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知,经过6s,甲在Iom处,乙在12m处,甲乙相距

12m-IOm=2m

故C符合题意;

D.由图象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5s,甲通过的路程为0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IOm,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9.(2023•上海嘉定•统考二模)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提起同一物体,两次提起物体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

示,若第一次提起物体所用的拉力为Fl,第二次提起物体所用的拉力为F2,则关于拉力Fl和F2的大小关系,正

D,都有可能

【答案】C

【详解】由两次运动的s-f图像和做竖直向上运动可知: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都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受到的

重力和拉力为一对平衡力,即

Fι=F*G

故选C。

10.(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

如图所示。当甲、乙间的距离在2〜4米之间时,甲、乙从出发开始运动了()

A.0~2秒B.1~3秒

C.2〜4秒D.3~5秒

【答案】C

【详解】由图像数据和速度公式v=±可知,其中一个运动速度为

匕=;=!gl=3m/s

另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为

^=12m=2

-∕26s

因为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速度差为

Δv=v∕-V2=3m∕s-2m∕s=lm∕s

当两车相距2m所需时间为

5,2mC

Λ=—=-----=2s

∆v1m/s

当两车相距4m所需时间为

s4m.

f=—4=———=4s

4∆vlm∕s

因此甲、乙间的距离在2〜4米之间时,甲、乙从出发开始运动了2〜4。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o

11.(2023・上海松江•统考二模)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它们s—t图像如图(a)(b)所示。当甲车通

过P点的同时乙车通过Q点,3秒后两车相距2米,则P、Q两点间的距离()

(h)

A.可能为4米B,可能为6米C.一定为2米D.一定为4米

【答案】B

【详解】由图(Q)可知,甲车用5S时间运动了IOm,则甲的速度

SEIl驷=2m∕s

%

而5s

由图(b)可知,乙车用3s时间运动了IOm,则乙的速度

乙音IOm

V=12mzs

t乙ɪ3

3秒时间甲、乙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s√=vψt√=2m∕s×3s=6m

S乙二V乙t乙=—m/s×3s=IO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