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练习(人教版)第十一章化学实验热点第71练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_第1页
202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练习(人教版)第十一章化学实验热点第71练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_第2页
202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练习(人教版)第十一章化学实验热点第71练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_第3页
202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练习(人教版)第十一章化学实验热点第71练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_第4页
202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练习(人教版)第十一章化学实验热点第71练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第71练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

1.1.金属镁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反应,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推测Mg也能在NCh中燃烧,可能产物为MgO、N2和Mg3N2°通过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验

证反应产物(夹持装置省略,部分仪器可重复使用).已知:No2气体能被NaOH溶液吸收,

(2)用来检验N2的实验装置为(填字母)。

(3)设计实验证明产物中存在Mg3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工业上以菱镁矿为原料(主要成分为MgCo3,还有Sio2、FeCO3等杂质)制备纳米氧化镁。

(4)根据反应流程要求,先除去FeCo3,采用先酸浸再氧化的方法,其中加入H2O2时,发生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o(NH2)2可与HaO反应生成C02和一种弱碱,流程后期,当除杂完

成后,再加入Cc)(NH2)2开始沉淀Mg?+,该过程中发生的两个主要反应为(用化学方程式或离

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2•安徽芜湖模拟)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用作分析试剂及还原剂,受热、遇酸易分解。

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模拟古法制硫酸,同时利用生成的SCh气体制备硫代硫酸钠。

绿矶玻璃纤维1P

,pH传感器

石英管ɪ,食用油LL

YNa^S和△

Nakoa的ɔz

磬混合溶液Ifffi

ABCD

已知:①绿矶化学式为

FeSθ4∙7H2O,2FeSO4∙7H2O==Fe2O3+SO2t+S03t+14H2O;

②SO3的沸点为℃;

③Na2S2O3中S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一2价和+6价。

回答下列问题:

I.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1)检查装置气密性,加入药品。NazS和NazCCh混合溶液用煮沸过的蒸镭水配制,煮沸的目

的是;

B装置的作用是O

(2)从锥形瓶中得到Na2S2O3晶体需水浴加热浓缩至液体表面出现结晶为止,使用水浴加热的

原因是。

II.硫代硫酸钠性质的探究

①取Na2S2O3晶体,溶解,配成mol∙L-∣的溶液。

②取4mL所配溶液,向其中加入ImL饱和氯水(pH=),溶液立即出现浑浊,经检验浑浊物

为S。

实验小组研究S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Cb等含氯的氧化性微粒氧化了一2价硫元素。

假设2:酸性条件下,Na2S2O3分解产生S(不考虑空气中氧气氧化)。

依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所加试剂现象

第①组1mL饱和氯水+4mLNa2S2O3溶液立即出现浑浊

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且浑浊度比

第②组1mL某试剂+4mLNa2S2O3溶液

①组小

(3)第②组实验中的某试剂是.

(4)依据现象,S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2022∙北京,19)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镒化合物的反应。

资料:i.Mi?+在一定条件下被Cb或CIe)氧化成MnO2(棕黑色)、Mne)/(绿色)、MnC)4(紫

色)。

ii.浓碱条件下,MnOi可被OH-还原为MnOW。

iii.CL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ABCD

C中实验现象

实验物质a

通入Cl2前通入Ch后

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

I水得到无色溶液

不发生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作空气中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

II5%NaOH溶液

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小可Z也沅》/^“正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

III40%NaOH溶液

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I)B中试剂是。

(2)通入C12前,实验n、In中沉淀由臼色变为棕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对比实验I、∏通入CL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钵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一

(4)根据资料ii,实验HI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

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Ch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Mnor氧化为Mnc)4。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

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②取实验In中放置后的ImL悬浊液,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

且绿色缓慢加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MnO2被(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实验HI的悬浊液中

氧化剂过量。

③取实验∏中放置后的ImL悬浊液,加入4mL水,溶液紫色缓慢加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是。

④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实验HI未得到绿色溶液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4.(2022∙北京和平街第一中学模拟)某小组探究CU和H2O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从电极

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

[实验探究]

实验i:向装有gCu的烧杯中加入20mL30%H2θ2溶液,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现象,IO小时

后,溶液中有少量蓝色浑浊,CU片表面附着少量蓝色固体。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针对该反应速率较慢,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装置实验试剂a现象

20mL30%H2O2

Cu表面很快产生少量气

与4mL

ii泡,溶液逐渐变蓝,产生

试剂a1

U5mol∙LH2SO4

较多气泡

混合液

20mL30%HO

22溶液立即变为深蓝色,产

与4mL

().5gCu

iii生大量气泡,Cu表面有少

5mol∙L1氨水

量蓝色不溶物

混合液

(2)实验ii中:溶液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经检验产生的气体为氧气,产生氧气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对比实验i和iii,为探究氨水对CU的还原性或H2O2氧化性的影响,该同学利用如图装置

继续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