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宁乡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湖南省宁乡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湖南省宁乡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湖南省宁乡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湖南省宁乡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次月考测试卷1.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基本特征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C.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都与淝水之战有关。该战役的交战双方是A.西晋和东晋 B.西晋和前秦C.东晋和前秦 D.东晋和陈3.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D.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4.汉武帝时,中央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别是A.“外朝”和“中朝”B.侍中和丞相C.“中朝”和“外朝”D.御史大夫和太尉5.北魏孝文帝确立先进生产关系的关键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B.迁都洛阳C.采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D.改革鲜卑旧俗6.科举制是古代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下列对科举制的评述,正确的是A.孝廉和贤良是科举制的主要考察科目B.依据中正官对不同人才所定品级授官C.适应了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根据家族血缘关系确定各级官员任命7.孟子提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宣称“四德”“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在此,孟子强调()A.正君心 B.义利合一 C.礼法并重 D.性本善8.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9.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有一个学派,太史公称它“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该学派是()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10.“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描述的是()A.秦亡教训 B.汉承秦制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11.最近,有一网民提出构建皖北交通大网络的设想,以加快安徽崛起步伐。该设想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故里连接起来。下列言论不属于这四人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2.先秦时期有学派主张人们必须先忘却礼乐,再忘却仁义,然后才能与“道”渐成一体,才能超越现实世界,实现精神世界的觉醒与自由。该学派主张()A.崇尚礼乐 B.道法自然 C.逃避现实 D.平等自由13.唐太宗告诫巡视州县的官员:“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还规定:“诸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超过一定的数量,“坐赃论”。这说明唐太宗()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C.保证农时,减轻负担 D.不兴土木,休养生息14.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A.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 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 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15.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1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正确顺序是A.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B.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C.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D.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17.下列少数民族中,其首领未接受唐朝册封的是A.东突厥B.靺族粟末部C.回纥D.南诏18.学者徐中约认为:“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该“制度”指的是()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C.行省制 D.察举制19.“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的重要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是()A.推进了各国变法改革 B.助长了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C.有利于恢复社会的礼乐秩序 D.推崇“立贤而不立长”20.宋代有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这时还出现了各色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蔗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这说明当时()A.粮食生产出现下降 B.政府着力加强社会控制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和荀子等人在各地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子夏的徒弟有李悝、魏文侯、商鞅、兵圣吴起,荀子的徒弟有韩非子和李斯。这说明()A.法家是儒家的一个分支B.诸子的思想有共通之处 C.各学派逐渐融合成一体D.诸子思想皆根源于儒家22.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A.三教合—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社会深受佛道影响D.民众受到异族统治23.开元年间,唐玄宗改贞观十道为十五道,每道设立一名固定的监察官员采访处置使。玄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这一变化()。A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B促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4.雍熙三年(986)正月,宋太宗派三路大军伐辽,以取燕蓟故地,战争中“独与枢密院计议,一日至六召,中书不预闻”。该材料能够说明当时()A.枢密院掌管军政 B.宰相基本不参与政事

C.枢密院拥有统兵权 D.北宋为征辽始设枢密院25.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唐代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持节都督出征时是一军统帅,屯驻时是军区首脑,对所统将领及州郡长吏都有节制以至生杀之权……根据《新唐书·方镇表》的记载,唐玄宗统治时期设节度使九个,安史之乱后设置节度使的方镇达四十二个,除了原有的即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等边疆节度使之外,还增设了京畿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十七史商榷》记载,此时的节度使“无不兼本州刺史,则权尽归于一家,而守土之臣几无复有分其任者矣”……《新唐书·兵志》记载“……节度使或父死子据其兵不肯代”……《旧唐书·田承嗣传》记载,如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还从十万军队中,“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为,谓之衙兵(亲兵、个人武装)”。借此对抗中央。——摘编自高凤林《略谈唐朝的节度使制度》根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官员来源上的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6分)材料二中唐朝在地方上实行的管理措施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主要表现。(6分)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历史启示?(2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租庸调制之推行,全靠帐籍之整顿。唐初的帐籍是极完密的。自小孩出生,到他成丁,以至老死,都登载上。政府的租调,全都以户籍为根据。每岁一造帐(人口册),三岁一造籍(户口册),用来和上期的帐籍相比对。地方政府对户口壮丁变动,可以查核到十五年,户部可以查核到九年。户口有异动,田亩有还授(丁年十八授田,六十为老还官),普遍经常地调查登记改动校对。古代交通不便,政府组织简单,纸张亦贵,书写不便。在这种情形下,户口登记逐渐错乱,此制即无法推行。材料二唐代租庸调制,务使大家有田地,自可向国家完粮;抽出余暇,为国家义务服役;农业社会里的家庭工业,最要的是织丝织麻,国家征收他一部分的赢余,也不为病。租庸调项目分明,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此制的最高用意,在为民制产,在使有身者同时必有田有家,于是对政府征收此轻微的税额,将会觉得易于负担,不感痛苦。——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帐籍制度的特点及其崩溃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说明“租”“调”的内容,并评价租庸调制。(6分)第一次月考答案DCACACDABCBBCABBABADBCDA25.(1)答案:区别:分封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意义:在国家制度中,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2)材料二中唐朝在地方上实行的管理措施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主要表现。(6分)答案:措施:设置节度使。表现:藩镇的数量增加、范围扩大;掌握行政权力;可以世袭;经济上独立于中央;拥有自己的武装。答案:启示:应当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应当制定合理的制度防止地方割据。26.(1)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