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风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作者通过小事表达深刻哲理的写法。2.学会从景物入手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熟读成诵,从语言出发,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2.通过分组讨论,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对苏轼及其词做出自己的评价。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风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苏轼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实现情感的共鸣,对作者和作品做出自己个性化的评价。【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课时【使用教材构想】引导学生在理解字面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当然,苏轼的思想是复杂的,他将儒、释、道的思想精髓杂糅融通,为他所用。本课学习的两首词中的有些情感就比较复杂,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要允许学生心存疑问,留待他们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后加深理解。【设计意图】本课的两首词作同创作于他被贬黄州期间,其生活境况和思想情感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学习本课应有意联系以往所学的内容,以便参照阅读,加深理解。指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人们常说苏轼是千年一遇的旷世奇才,余秋雨先生更称苏轼为“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他的许多词作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从小到大,同学们接触过很多苏轼的诗词,我们以前学过的苏轼的词有哪些?(学生回答)从中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这就是苏轼的整体形象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定风波》,一起来感悟苏轼的另一面。二、明确目标1.诵读诗文,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旷达的情怀。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学习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三、知人论世乌台诗案:苏轼遭遇了人生中的一大劫难——“乌台诗案”。因此丢官降职,被贬湖北黄州。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到谪居落寞的戴罪犯官,经历了人生的巨大落差。2.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此时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四、诵读感悟(提出朗诵要求,通过朗诵初步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1.明确诵读要求:要读准字音、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情感。2.小组合作讨论:读出情感是是朗诵诗词的关键。如何读出情感呢?可以通过语音的轻重、长短、升降等方式来突出情感。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诵,然后在小组内合作讨论,每组指出本组认为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并示范朗诵一句。3.教师点拨:(幻灯片展示问题)“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应该强调,特别应重读“任”字,因为这个字表现了作者任由风吹雨打都无所畏惧的心情。(范读)“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写出了作者经历风雨后的一点伤感,可以读得平缓低沉一点。(范读)“山头斜照却相迎”这句表现了作者经历风雨后的乐观,可以读得欢快一点。(范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句也表现了作者不怕风雨,无论风雨还是晴朗都无所谓的心情,很潇洒,很坦荡,应该强调。可以拖长“风雨、晴”字的读音来达到强调感情的效果。(范读)“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一句,它直接抒发作者不怕风雨的心情,应该强调“谁怕”,这是问句,应该用升调来强调。(范读)……4.欣赏朗诵视频:看自己的理解与名家是否相符。5.集体朗诵: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6.诵读感知:初步把握了词的内容和作者和情感,有一句话概括上下片主要内容。标出词中具体描绘的自然景物,看看作者通过这些景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明确内容:上片:冒雨徐行时的景物和随想。下片:雨过天晴后的景象和感受。明确形象:“沉着”。“莫听穿林打叶声”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作者既有的步伐,他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豪迈”。“竹杖芒鞋轻胜马”,作者认为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旷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作者认为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随遇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作者都听其自然。7.再读感知:(学生推举代表朗诵,力争读出以上人物特点)五、重点研讨(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到解读本词的钥匙)1.(解读小序)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何作用?2.在该词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种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3.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小组回答——教师点拨)六、提升探究1.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决心从此“归去”,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你怎么看待苏轼的这种人生思想?面对人生的风雨,你会怎么做?师点拨:人的一生,不论他处于什么朝代,都难免会遭受风雨、不幸和打击。正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可以说,只要生活,就有可能遭受“风雨”,就有可能遭遇不幸。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怎样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幸?当我们无法排解时,就让我们诉诸内心、诉诸文字。白居易说过“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庄子也说过“顺适自然,则无物不可观,无物不可乐。”苏轼的洒脱正是他寄托于内心,从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体现。懂得了这一点,我们便了解了与生活和谐相处的真谛。2.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师总结:①以小见大(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②一语双关(自然风雨/人生风雨。“风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苦难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七、拓展探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评价苏轼及其词作,或表达对苏轼的情感,或谈苏轼对自己的影响)学习了苏轼的《定风波》,请你写出一句最想对苏轼说的话,可以评价他的人或他的词,可发以表达你对他的情感,也可以谈他对你的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真可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生是复杂和多元的。在人生的穿林打叶声中,你到底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是你自己的事,只要对得起人生这一场雨,对得起容纳我们的这个世界就行了。八、课堂小结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九、当堂达标十、课外延伸刚才同学们都写了最想对苏轼说的一句话,课后请继续走进苏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象山店面设计知识培训课件
- 2025版商铺租赁合同范本下载全攻略
- 2025办公室装修改造项目环保壁纸材料选用合同
- 2025版特色主题团建活动设计与执行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婚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粉末涂料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区块链技术应用合作协议下载
- 2025年度物流配送合作保证金合同
- 2025年度日用品供应链金融服务合同
- 2025年购买带产权车位应签署何种合同
- 2025-2030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整合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消费者心理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案
- 炮塔铣床数显表使用说明书
- 乒乓球体育课教案1
- 自然灾害与防治
- 先进制造技术第1章
- 2023年兴文县中医院康复医学与技术岗位招聘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用地性质分类表代码
- 中班语言绘本《点》课件
- 浙江省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