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导学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导学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导学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导学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导学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习自测:(15)中古时期的亚洲【预习新知】知识点一阿拉伯帝国1.阿拉伯帝国的建立(1)伊斯兰教的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2)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3)帝国的建立: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阿拉伯帝国的统治(鼎盛时期)(1)政治领域: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最重要的是宰相、枢密院和财政部等。宰相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与文告,财政部负责收支。(2)经济领域:①商品经济: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②转运贸易:阿拉伯商人在东亚、西欧、非洲等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③城市发达: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3)文化领域: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华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3.阿拉伯帝国的影响①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②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③融合并发展古代文化。知识点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奥斯曼帝国的建立(1)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2)14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3)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奥斯曼帝国的统治(1)政治领域:①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主在人间的影子),他既时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②在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2)经济领域:①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②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知识点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南亚(1)笈多帝国兴起4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帝国的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印度教的兴起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以后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德里苏丹国建立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政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2.东亚(1)日本①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日本进入封建社会。A.背景: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唐文化的影响。B.开始: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C.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②幕府统治:A.背景:政治前提: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经济基础: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社会结构: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B.建立: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C.特点: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D.锁国政策: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2)朝鲜①新罗统一: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②高丽王朝: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A.政治制度: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B.经济:推行土地国有。C.选官制度: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D.思想文化: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③朝鲜建立: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④抗击侵略: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派军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明朝派军队赴朝鲜作战。历经7年中朝军民取得胜利。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跟踪训练】1.他创立了伊斯兰教,并把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阿拉伯民族联结成一个伟大的民族,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他是()A.穆罕默德 B.耶稣 C.乔达摩·悉达多 D.亚历山大2.中古时期,有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把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这个帝国是()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波斯帝国 D.阿拉伯帝国3.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作出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B.发明了阿拉伯数字C.建立了庞大的阿拉伯帝国 D.沟通和传播了东西方文化4.世界上著名的网络公司“阿里巴巴”是马云在1999年创办的。最初,“阿里巴巴”是阿拉伯一部文学著作中的人物。这部文学著作是()A.《天方夜谭》 B.《源氏物语》 C.《荷马史诗》 D.《摩诃婆罗多》5.“1453年,征服者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正式开始了。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踏在欧洲。”该材料中“这个新的巨人”是指()A.波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6.4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其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A.恒河上游 B.恒河中下游 C.印度河上游 D.印度河下游7.图格拉王朝时期,全国共有23个省。各省划分为若干称为“舍克”的行政区,“舍克”之下是“巴尔加那”,村社构成最小的行政单位。各省的长官称“瓦利”,直接隶属德里苏丹。担任“瓦利”职位的是()A.吠舍 B.印度教徒 C.穆斯林 D.基督教徒8.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位老师:中国的隋唐和欧洲。其中向中国的隋唐“拜师学艺”指的是()A.大化改新 B.幕府制度 C.明治维新 D.倒幕运动9.大化改新以后,掌握中央行政大权的是()A.神祇官 B.中务省 C.国司 D.太政官10.大化改新期间神化皇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皇室的政治地位 B.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C.便于推行改革的各项措施 D.为对外扩张寻找历史依据11.武士是日本封建社会时期特有的社会阶层。这一阶层()A.是地方豪强以血缘建立的政治集团 B.是日本建立的正规国家军队C.是贵族及庄园领主豢养的私人武装 D.效忠将军,但无纳贡义务12.8世纪中叶,新罗(今朝鲜)在中央设执事省,地方设州、郡、县、乡,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考科目。这反映出,当时的朝鲜()A.民族意识淡薄 B.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C.重视制度创新 D.与唐朝文化形成互动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阿拉伯统治者虽然崛起于文化落后的阿拉伯半岛,但他们高度重视先进民族的文化,这直接体现于阿拉伯帝国民族政策在文化领域的内容。尽管在帝国统治时也发生过多次对“文化人”的杀戮与迫害,但只要文化与学术活动不涉及王权与哈里发统治,统治者都是大力提倡的。——摘编自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材料二:印加帝国在地理上有紧紧连成一个整体的完整的道路系统,其中有几百公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当时的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帝国的其他统治方法还包括将土地、矿产和牲畜收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以增加税收和扩充军队。毫不奇怪,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主义国家之一。——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断《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印加帝国统治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看法。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故选:A。2.答案:D解析: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中古时期阿拉伯人建立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把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D项正确;罗马帝国在中古时期主要指的是拜占庭,其地域并未跨欧亚非三洲,排除A项、B项;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不是中古时期的帝国,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故选D;古埃及也曾建立过政教合一的国家,因此A项并不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作出的最大贡献,排除;B项的影响面不如D项广,不符合“最大”的限定,排除;古罗马人也建立过庞大的帝国,因此C项并不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作出的最大贡献,排除。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里巴巴的故事出自于《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属于《天方夜谭》,A正确,BCD排除。故选A。5.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453年5月,奥斯曼土耳其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重型大炮的帮助之下,攻占了防卫虚弱的君士坦丁堡,这个城市的陷落也代表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奥斯曼帝国不断扩张,兴盛时控制了亚、欧两大陆的陆上交通要道,对商人征收高额税,对陆上商贸产生了不利影响。故“这个新的巨人”是指奥斯曼帝国,D项正确,B项排除;波斯帝国的时间是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A项排除;阿拉伯帝国的时间是632年—1258年,C项排除。6.答案:B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瓦利”是德里苏丹国的行省长官,德里苏丹国的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8.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华学习,后在留学生的努力下,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推动了社会转型,A正确;BD与材料无关,排除;明治维新体现是日本对西方的学习,C排除。故选A。9.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后,日本中央设二官,即神衹官、太政官,掌握中央大权的是太政官,故D项正确,排除A项;中务省一般指内务省,是日本依照律令制所设置的八省之一,故B项错误;国司负责方面很多,如教务、学术等,故C项错误。故选:D。10.答案:B解析: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其神化皇权的主要目的是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CD项。故选:B。11.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士和武士集团是日本封建社会时期,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是军事集团而非政治集团,C项正确;这一阶层是军事集团而非政治集团,排除A项;武士是私人武装,排除B项;武士效忠将军,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8世纪中叶”“地方设州、郡、县、乡,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仿效唐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和科举制度,说明其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朝鲜学习唐朝先进制度,与民族意识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朝鲜学习唐朝制度,而非制度创新,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朝鲜学习唐文化的表现,不能说明唐朝学习朝鲜文化,无法体现文化互动,排除D项。13.答案:(1)原因:统治者对先进文化的重视;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帝国政局相对稳定;所征服地区有深厚的文化积淀。(2)特点:注重交通与通信建设;借助宗教进行统治;国家重视对人口与资源的控制。(3)看法:人类文明具有多元性、多源性、统一性等特征;各古代文明都对人类发展作出了贡献。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但他们高度重视先进民族的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有统治者对先进文化的重视,阿拉伯帝国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根据材料一“尽管在帝国统治时也发生过多次对‘文化人’的杀戮与迫害,但只要文化与学术活动不涉及王权与哈里发统治,统治者都是大力提倡的。”可知阿拉伯帝国政局相对稳定;所征服地区有深厚的文化积淀。(2)特点:根据材料二“印加帝国在地理上有紧紧连成一个整体的完整的道路系统,其中有几百公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当时的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