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抖擞(sðu)耳古(gen)冗杂鸡毛惮子
B.炽热(chi)告擎(qing)羸弱折中是非
C.悲怆(chuang)田员形(jT)娴熟一代天骄
D.襁褓Cqiang)勾当(gðu)聒噪锋芒毕露
【答案】B
【详解】考查字音字形。
B.折中是非——折衷是非。
故选Bo
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在南海侵犯我国领土、妄图串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提出了严正抗
议。
B.零陵道路的赣第裳懑,给零陵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c.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目前苜m塞沙的大事,是全党工作的重
中之重。
D.他的性格孤傲,常常安目手溥,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答案】A
【详解】考查词语运用。
A.牟取:赚取非法的利益,有犯罪行为。正确;
B.豁然贯通: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不能形容道路,望文生义;
C.首当其冲:最先受到冲击。与前面的“目前”语义重复;
D.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与后面的“自负”矛盾;
故选Ao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
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B.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C.为迎接“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了“我爱读书”,同学们都积极参加。
D.为了防止这次期中考试出现作弊现象,学校专门召开了广播会,向全体同学重申了
考试纪律,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答案】D
【详解】考查病句修改。
A.搭配不当,“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两面对一面,去掉“与否”;
B.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改"只要”为"只有”;
C.成分残缺,“学校开展了,我爱读书,”成分残缺,在句末加“活动”;
故选D。
4.将①一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①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
②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配红所慑住
③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
④那酩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A.③④①②B.④③①②C.④①③②D.③①②④
【答案】B
【详解】要求学生注意抓住“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中的“落日”,判断随其后的句
子。④句"配红如醉'’显然是描写落日颜色的,应在例句其后,③句描写暮色,又是承④
句中“加深的暮色”而写,①②是触景生情,在写景之后,②句“而”字,表示承接,所以
在①句后。所以顺序是④③①②。根据选项分析,故选B。
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角色行当,是指戏曲表演中的人物角色,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主要有生、
旦、净、丑几种类型,其中‘‘生”是女性角色的统称。
B.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叫垂询、垂问,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叫垂念。
C.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期分别是大暑和大寒节气。
D.兄弟排行,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答案】A
【详解】考查文化常识。
A.“生”是男性角色的统称。“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故选A。
二、综合性学习
6.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某校八年级(1)班即将开展“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
试卷第2页,共17页
化魅力’’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I)请仿照示例,从“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中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说出节日风俗及
文化内涵。
示例:春节,贴“福”字,期盼健康平安,富足和谐。
(2)为了更好地举行这次主题班会,班委会决定在班会上开展几个别开生面的活动,
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两个活动。
(3)请根据以下材•料,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受欢迎''这一问题提出两条建议。
材料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节日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
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渐渐在被
人们遗忘。
材料二: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丽慧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
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春节时,舞龙舞狮、逛庙会等都很有趣。
【答案】(1)示例一: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追思屈原,感怀纪念。
示例二:中秋节,赏月,期盼阖家团圆,共享天伦。
示例三:元宵节,吃元宵,祈祷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2)(符合题意即可)①示例:制作民俗物件
②示例:表演节日习俗
(3)(符合题意即可)示例一:将传统的过节形式重新提出来,举办老少咸宜的风俗民
俗活动。
示例二:在全社会举办传统节日的文化宣讲活动。
【详解】(1)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要求选一节日,再按照例句的表达形式点出节日的
习俗和美好的意义。习俗按照三个字来概括,寓意需和该节日相符,据此进行作答即可。
示例:中秋节,吃月饼,表现人们对月圆的期盼和对相思之人的牵挂,寓意着家人团圆
阖家欢乐。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版块的能力。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活动的内容要与主题密切
相关,要有可行性。所设计的活动围绕“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魅力”的主题进行。示
例:节日习俗摄影展,“我的节日记忆''演讲赛,剪窗花,包粽子。
(3)可根据材料一“一些老少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
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渐渐在被人们遗忘”和材料二所举的例子“舞龙舞狮、逛庙会“,从
多举办民间活动和多做文化宣传等方面来提建议。示例:社区应该组织庆祝传统节日活
动;节日呈现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比如举办灯光节。
三、情景默写
7.古诗文默写填空。
(1)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2)杨炯的《从军行》中直抒保边卫国壮志豪情的句子是:,。
(3)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
(4)我寄愁心与明月,o
【答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随君直到夜郎西
【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淤泥、染、濯、涟、妒∙
四、名著阅读
8.下面是《水浒传》中的片段,阅读后回答问题。
A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何如?”父女两个告
道:“若能毂回乡去时,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大官人
须着落他要钱。”A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
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
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A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A看了见少,
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A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
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
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
本段文字中A是(填人名),本段出自书中的哪一个故事情节
,这段文字体现了A的性格特点。
【答案】鲁智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行侠仗义、打抱不平
【详解】考查名著人物。
根据选段中的“史进”“李忠”“金老并女儿”等人名可知,选段出自《水浒传》中的“鲁提辖
拳打镇关西”一节,选段中的A是鲁智深。
根据选段中的“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
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可知,鲁智深是一个
试卷第4页,共17页
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人。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词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10.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9.B10.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解析】9.考查诗词赏析。
B.根据“试问卷帘人”可知,"海棠依旧”是“卷帘人”对词人的回答。故选B。
10.考查写作手法。
本词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
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醉尚未尽消。词人唤来侍女“试问
卷帘人”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
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
微,真实可感。孰料,”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知
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写出了伤春易春
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
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
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
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
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
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
终。
【乙】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②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
一醉,则大适®融然久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
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
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i列传第六十四》)
【注】①大司马:官名。②祖:祖父。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的样子。⑤畜:通
“蓄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B.淮饮辄尽(到……去)
C.潜亦无所蒋焉(告辞)
D.亦雅咏不较(停止)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期在必醉陈太丘与友朋
B.博学善履文忠之牖也
C.或置酒而招之前人本述备矣
D.性不解音,W畜素琴一张骨已尽矣,顶两狼之并驱如故
1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写五柳先生姓字不详,表现了作者对门第观念的蔑视;乙文从人物的姓氏、
门第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
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乙
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
试卷第6页,共17页
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五柳先生的肯定与颂扬之意,乙文则以“为乡邻之所贵''道出
人们对陶渊明的厌恶之情。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答案】11∙C12.D13.D14.(1)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
一句的解释上过分追究;每逢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要遇到酒就喝,有时或许没酒,也照样不停地吟诵。
【解析】U.C.“潜亦无所辞焉”的意思是:陶潜也不推辞。辞:推辞。不是“告辞
故选Co
12.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期:动词,希望/动词,约定;
B.属:动词,撰写/名词,类;
C.之:代词,他/助词,的;
D.而:都是“表转折,却”;
故选D。
1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D.“为乡邻之所贵”的意思是: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所以选项“道出人们对陶渊明的厌恶
之情”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D。
1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好(喜欢)、不求甚解(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
分探究)、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欣然(高兴的样子)”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尝(曾经)、愠(恼怒)、惟(只)、辍(停止)”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
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
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
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
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
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
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乙】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
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写《五柳先生传》,在里面说:“家里
四壁很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穿破了,盛饭的容器屡次空着,是安然自若的样子。”
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
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
也可以不停的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
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何必要有琴的声音呢?”
七、现代文阅读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
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
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
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
出现脸红。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
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他说:“我们是唯一在
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
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
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
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
来,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
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
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
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
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
试卷第8页,共17页
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④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
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
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
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
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
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⑤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
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
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
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
⑥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
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
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
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15.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第①段划线的句子巧设问题,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
B.人类需要脸红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可能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正因错误行为而
懊悔,以避免冒犯可能导致的暴力冲突,从而促使人类讲诚信,更团结。
C.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能够看到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看不
到。
D.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情实感,任何时候,脸红
发出的信号都比语言要更准确。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介绍了人脸红的原理以及脸红能够传递内心想法的特点。
B.第②段划线句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肾上腺素作用的特点。
C.第④段“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中的"大多数”
从范围上对对象加以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先问为什么需要通过脸红表达内心情感,然后在下
文---解答。
【答案】15.D16.B
【解析】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
D依据第⑤段“脸红发出的信号有•町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可知,选项“脸红发出的信号
比语言要更准确”的说法太绝对了,与原文不符;
故选D。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有关说明知识的理解。
B.文章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作途释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肾上腺素作用的特点。运用的不是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故选Bo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
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
它赤红的本色。【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
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
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
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
批朋鸟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
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
③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
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
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日成仁,孟日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
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
的真实写照。
④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也是这样。【乙】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
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
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
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
想信念,红军就不会成就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
⑤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
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这种“人间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注】①正性:最根本的品性。
试卷第10页,共17页
17.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最简明的一项是()
A.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B.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就是“人间正气
C.中华儿女要坚守名节操守,坚定自己的理想志向
D.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
18.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气节、理想
的重要性。
B.“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诗可以放入到第①自然段【甲】处,论证
气节的重要性。
C.贝多芬克服失聪的困难,坚守音乐梦想,最终成为一代音乐巨匠的事例可以放到第
④自然段【乙】处,用来论证理想志向的重要作用。
D.文天祥宁死不降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有气节的人都能坚贞不屈,坚守信念”这一观
点。
【答案】17.C18.C
【解析】17.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
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阅读全文内容可知,本文的第①段“对于华夏儿女来说,
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表明了
作者的观点,根据这一内容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
故选Co
18.此题考查了论据的分析。
C.“贝多芬”的事例,表现了贝多芬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可以用来论证理想志向的重要作
用。
故选Co
配角
①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
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
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
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
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②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
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
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③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
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
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④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
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
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
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这种守口如瓶的习惯,
久而久之造就了我的孤僻性格,在什么场合都沉默寡言。
⑤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
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⑥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
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
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
⑦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
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
离不开谁。”
⑧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
⑨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⑩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叫《五
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
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
石戒指。
⑪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⑫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
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⑬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⑭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她们备
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一回事。”
⑮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试卷第12页,共17页
⑯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
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
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⑰漫天大雪,朔风怒吼。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
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她来到爱晚亭前。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站在人
丛里。父亲是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
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
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⑱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
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
盹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19.依据文章内容,从母亲的角度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母亲对父亲的情感情节内容
刚嫁给父亲时期待认为父亲会大红大紫
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
电视上出现父亲的剧目,便换台;
嫁给父亲后®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对父亲职业平等的观点不屑。
劝受伤的父亲多在家休息;
儿女长大后③_______
④_______
20.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
亭前。
21.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像父亲这样的配角人物?
【链接材料】
随着城市的发展,农民工群体在城市里的比重越来越大,但他们始终感觉自己不属
于这些城市,没有归属感,因为他们感觉人们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城市的主人。在地铁
上,一些市民不愿意坐在穿着简陋、携带大包小包的农民工身边;在教育方面,不少城
市家长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与农民工的孩子一起读书;城市市民总想和农民工划清界限,
不愿和农民工多接触交流,觉得和农民工的过多接触就是贬低自己的身份。
【答案】19.轻视、不满(后悔嫁给父亲)嘱咐我们不要提及父亲的“演员”
身份关怀、体贴(理解、接受)提醒孩子去看望拍戏的父亲,但不要影响父
亲拍戏。20.(1)“抽搐”意为"抽动”,运用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刻画出父亲在
母亲表示出对他不满时面部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神态,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因自己配角身
份不被母亲理解而内心痛苦的情感。
(2)外貌描写,细致地描写了“我”去看望父亲时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穿着,突出了
天气的严寒,衬托出父亲拍戏的艰辛,表现了父亲为家庭、子女而付出的努力。21.①
文中的父亲虽然一辈子都在演配角,但他尊重和热爱自己的工作,认真敬业,值得人们
敬佩;②材料中的农民工虽然不是城市的主体成员,但他们认真生活工作,为城市的发
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也一样值得我们赞美。因此,对于像父亲这样的配角,我们
不应该歧视他们,而应该给予应有的尊重,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劳动。
【解析】19.考查内容理解。
①根据第④段中的“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
夫,不料儿十年来波澜不惊”可得:轻视、不满(后悔嫁给父亲)。
②根据第④段中的“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可得:嘱咐我们不要提
及父亲的“演员”身份。
③根据第领中的“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和第领中的“母亲打
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
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可得:关怀体贴。
④根据第⑯没中的“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
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可得:提醒孩子去看望拍
戏的父亲,但不要影响父亲拍戏。
20.考查语句赏析。
(1)“抽搐"意为''抽动",在句中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也可理解为是细节描写•联系
前段中的“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可知,母亲此时在表达对
父亲的不满。“肌肉抽搐了一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在感受到母亲对他的不满时面部
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神态。联系句中的“很痛苦地低下了头“可知,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因
试卷第14页,共17页
为不被母亲所理解而内心痛苦的感情。
(2)这句话是对我的衣着描写,联系前句“面部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神态“可知,我穿
得这么厚,这么多,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天气的寒冷。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里,父亲还要在
室外拍戏,所以有衬托父亲拍戏辛苦的作用。联系第⑭殳中的“不!你工资不高,小轩、
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她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
别当一回事”可知,表现了父亲为了家庭、子女而付出的努力。
21.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根据第⑦段中的“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
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和末段中的“接着,又去忙着搬
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可知,父亲只是一人小
小的配角,但他尊重并挚爱自己的工作,他认真敬业,让人敬佩。根据材料中的“随着
城市的发展,农民工群体在城市里的比重越来越大”可知,农民工为了城市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根据“因为他们感觉人们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城市的主人”可知,他们并
没有得到人们的尊重。由此可知,对于像父亲这样尊重自己的职业,无私敬业的人,对
于像农民工一样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而应该尊重
他们的工作,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劳动与贡献。
八、作文
22.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作文。
你的轻狂
是许多人的忧伤
冬天的午间
太阳也显得没有力量
你的懒惰
让许多心摇晃
生命可以选择精彩
也可以行尸走肉般
来来往往
起风了
天气会有些凉
别龟缩在暖巢里好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史之乱第一现场《旧唐书》的灾难纪实文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四周历史理科晚练
- 2025店铺租赁合同简易模板
- 2025【网络安全评估合同书】合同书样本
- 2025年安徽省畜类产品买卖合同
- 2025年个人对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 第01讲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解析版)
- 绿化用工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工程消防维保合同
- 煤矿转让买卖居间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2025届福建省多地市联考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传染病护理
- 2025年上半年池州市园林局招考专业技术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试卷与解析
- 第18课《井冈翠竹》 课件
- 质量信誉考核自评报告3篇
- 药物服用指导与患者教育试题及答案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
- 特种设备事故压力容器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 2025-2030中国硫代硫酸铵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一模)2025年抚顺市普通高中高三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