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8/98【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核心目标】文化自信: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语言运用: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审美创造: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学习重点】指导朗读,借助古诗的阅读方法,理解两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描述事物的乐趣。【学习难点】熟读成诵,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学习任务】任务一:诗题解读,了解作者1.听歌曲,话童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2.诗题解读3.了解作者范成大(1126-1193),________(朝代)诗人,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从哪个词看出来的?2.认读字词:昼夜耘田供耕织3.练写汉字“昼、耘、桑”。4.习得方法,自学古诗。(1)总结学习方法(2)学生自学古诗。(3)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任务三:想象画面,感悟诗情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2.观察插图,感悟诗境。(1)说说插图画了什么内容,找到对应的诗句。(2)再读古诗,说一说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3)诗中描写了儿女与童孙,他们忙着干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3.读出诗味,体会诗情。(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听配乐朗诵,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布置作业】1.背诵古诗,默写古诗。2.完成分层作业。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核心目标】文化自信: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语言运用: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思维能力: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审美创造: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学习重点】指导朗读,结合古诗的阅读方法,理解《村晚》的意境。体会诗中儿童的田园生活。【学习难点】反复诵读,结合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中乐趣,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学习任务】任务一:解读诗题,了解作者1.诗题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2.了解诗人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________(朝代)著名诗人、大臣,与________、尤袤、________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________”二字,故学者称其为“________”。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________,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运用学法,理解诗意。(1)自由朗读古诗,运用第一首古诗的学法,自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任务三:想象诗境,品味诗情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3.读出诗味,体会诗情。(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圈出这首诗中的动词。(3)从这几个动词中,你感受到了儿童怎样的情绪变化?(4)这首诗不仅有动作,还有色彩、声音和器物等描写。请同学们找一找。(5)这首诗中的孩子与我们上节课中描绘的孩子截然不同,通过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示:读几个动词时,语速要慢,加以强调,通过语气、语速的变化表现出孩子心情的变化以及他的活泼可爱。任务四:回忆同类,导入古诗1.同学还知道哪些关于儿童的诗句?我们曾经怀念过这样一种指路——我们曾经欣赏过这样一种垂钓——我们曾经笑看过这样一种玩耍——我们也曾经看过这样一种劳动——我们也曾经记得这样一种放飞——2.解读诗题:看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3.了解作者雷震,南宋,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任务五:朗读诗歌,理解诗意1.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停顿。利用注释、工具书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朗读情况3.全班交流汇报诗意的理解情况任务六:想象诗境,感悟诗情1.体会炼字,想象画面。(1)古人作诗,在一首诗中,同一个字往往不会再用第二次。但第一句七个字中,有一个字,却出现了两次?你能说说这个字的好处吗?(2)第二句,还有哪个字用得好呢?为什么?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1)“牧童”指什么人?“归去”是去哪?“横牛背”“横”可换成什么字?(2)最后一句有哪个字用得好?“信口”体会到?3.拓展想象,感悟诗情(1)引导想象:这首古诗描写了乡村傍晚时的景色,诗中有画,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给人以无限的遐想。题是村晚,想一想:村晚在哪?说一说。村晚在_______________中,村晚在_______________中,在_______________中……(2)指导朗读,背诵古诗。朗读提示:想要读出这首诗的恬静悠远,在读前两句的时候,语速稍慢一些,两个“满”字要重读。任务七:对比阅读,改写古诗1.对比阅读,感悟表达(1)这三首古诗都向我们展示了古时候儿童生活的情景,找出三首诗中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说一说:通过这些词,你发现不同诗人笔下的儿童有着怎样的不同点和相同点?(2)交流:三首诗中描绘的儿童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2.课堂练笔,改写古诗(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发挥想象,把诗的内容改写成小短文。要点提示:①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画面。②不要逐句翻译原文,要抓住重点,想象儿童的神态、动作、心理等。(2)改写同一首诗的学生组成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评一评谁的想象更丰富、语言更生动。(3)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布置作业】1.熟练背诵三首古诗。2.完成分层作业。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2.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核心目标】文化自信: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语言运用:学会文中的“蚱、肯”等10个会认字,会写“蝴、蚱”等15个会写字;会读“蝴蝶、蜻蜓、照办”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思维能力: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审美创造:初步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学习重点】自主识字,积累词语。朗读指导,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知作者表达的感情。【学习难点】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了解园子的景物描写。【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_______________”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_________”。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一部__________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把一个个孤独的童话故事进行了串联,形象地表现出呼兰河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本篇课文就选自《呼兰河传》这部小说。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些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2.认读词语。第一组:蚂蚱蜻蜓蚂蚱蚌壳第二组:樱桃谷穗倭瓜第三组:拔草铲地割草第四组: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3.认读生字,练习书写。4.感知内容,理清层次。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学习任务三:走进园子,感受美景1.引导: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写记忆中的园子的美景,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看看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什么?2.作者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但她觉得这样还不够,又让这幅画活了起来,你发现这个秘密了吗?(赏析下面句子)(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2)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这是一个(_________)的园子。学习任务四:走进园子,感知趣事1.请你默读课文4-14段,圈画关键词,找出我和祖父所做的事情。2.小小园子里竟可以做这么多有趣的事儿,读着“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活动,你感受的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来概括。【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和词语。2.完成分层作业对应练习。3.积累本课好词佳句,并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旁边写上体会。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2.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核心目标】文化自信: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快乐,自由,以及对我的爱,引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向往。语言运用: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思维能力:能找出文中体现作者趣味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审美创造:初步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学习重点】围绕园子,了解课文描写了几件事情。读中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学习难点】抓住人物的心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读懂理解主题。【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品读课文,趣中品乐1.默读课文第4—16自然段,你觉得“我”在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最有趣,能让你感受到作者的自由快乐?边读边圈画关键语句,并进行批注。这是一个(_________)的园子。学习任务二:研读课文,笑中悟爱1.思考:为什么“我”可以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呢?2.交流: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祖父对“我”的宠爱呢?3.祖父的“笑”里,饱含着对孙女深深的疼爱之情。从笑中,我们完全明白了:“我”在这园子里拥有的快乐和自由,都是源自祖父的爱。在《呼兰河传》中,作者是这样回忆祖父的笑的: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4.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祖父的这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上,发挥你的想象,用“当……的时候,祖父笑了”来说一句话。5.祖父这一次又一次的笑,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祖父对“我”浓浓的爱,这爱就编织成了一首爱的小诗。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浇菜;祖父_________,我也_________祖父_________,我也_________祖父_________,我也_________(1)齐读这首小诗。你发现诗句有什么特点吗?(2)请你发挥想象,接着往下写一写这首小诗吧。(3)说说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样的句子呢?6.在一遍遍的反复中,作者在一次次地回味着祖父的爱,祖父的爱就像涓涓细流,静静地滋润着作者,悄悄地在作者的心中流淌。此时,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这是一个(_________)的园子。学习任务三:品读重点,感悟表达1.正因为“我”在这园子里享受着快乐、自由,享受着祖父浓浓的爱,所以“我”看这个园子时,就感到这园子有一种特有的魅力。(1)自由读第17自然段,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园子特有的魅力是什么?(2)师生接读。师引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生接读: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师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生接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2.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1)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2)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1)读一读,想一想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2)像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很多,作者是不是太啰嗦了?(3)把文中类似的句子画上横线,然后仿照这些拟人句写一写。3.这些事物真的那么自由吗?“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作者萧红曾在《呼兰河传》中这样写道:因为我感受到的是自由快乐,所以我看什么都是自由和快乐的。学习任务四:拓展阅读,再悟情感1.故乡住着她的许多亲人,可为什么“我”只说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呢?2.阅读背景资料: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对她恶言恶色,祖母特别爱清洁,不喜欢小孩子闹腾,甚至拿针刺她的手指,唯一疼爱、呵护她的,只有祖父。父亲对萧红很冷酷,萧红有一次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萧红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回忆: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祖父时时把多纹的手放在我肩上,对我说:“快长大吧,长大就好了。”小萧红只有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长大后,萧红经历了种种不幸,面对病痛、生活、情感的多重折磨,她常常回忆起故乡。因为只有祖父带给“我”无限的快乐自由,无限的爱,所以“我”只怀念自己的祖父。无论呼兰河有多少人,“我”都已经淡忘了,唯一记得的只有祖父。只要回忆起祖父,“我”就回忆起快乐、自由和有祖父疼爱的童年生活,“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温馨、幸福。于是作者萧红写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她在这本书的结尾部分这样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边……3.请你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课文中描写的园子充满了爱与欢乐,但在《呼兰河传》的结尾,作者却写道“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这是为什么呢?请你捧起《呼兰河传》,从中取寻找答案吧。【布置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同步练习。2.如果你有兴趣,请阅读《呼兰河传》。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3.月是故乡明【核心目标】文化自信: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极其深刻内涵。语言应用: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思维能力:默读课文,引导学生从作者回忆的往事和经历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内心感受。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作为中心。【学习重点】指导阅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能抓住作者想到的往事,理清结构。【学习难点】结合作者描写的经历,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讨论交流对比这种表现手法。【学习任务】任务一:吟诵古诗,导入课题1.你知道哪些望月怀乡的诗句呢?2.简介作者。《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是季羡林爷爷写的,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出示季羡林的资料)季羡林(1911.8.6—2009.7.11.)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翻译作品:《罗摩衍那》。散文作品集:《朗润集》《天竺心影》《牛棚杂忆》等。早年留学德国十年,历经千难万阻辗转瑞士回到祖国。回国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跪下叩头,然后捧起一把土,亲吻了一下说:“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任务二:自学字词,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徘徊烟波浩渺篝火萌动 晶莹澄澈旖旎瑞士莱芒湖无边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 燕园点缀(2)读准多音字“燕”。燕京燕园燕山姓燕3.自主阅读。(1)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内心感受?(2)自主阅读。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在文中做批注。4.全班交流,感知往事和经历。(1)交流: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2)概括: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吗?任务三:望异乡月,体会内心1.交流: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2.要求:请默读课文5、6段,并思考每次望月的经历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感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经历?边读边圈画关键词或进行批注。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4.读中悟情:在对比朗读中体会情感。要求:请同桌两人合作读一读这两段话,一人读作者在他乡望月的经历,一人读作者望月时的感受。任务四:赏故乡月,悟思乡情1.默读第2-4自然段,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在回忆这些童年生活的时候,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2.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3.作者明明是在回忆故乡的月亮,为什么写这些童年趣事呢?4.作者写故乡的月亮是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他为何要写故乡的水呢?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5.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读出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以及对童年河故乡的思念。6.异国他乡的月亮,故乡的月亮,都是同一个月亮,作者为什么偏说“月是故乡明”呢?《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7.作者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了吗?【布置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对应练习。2.请大家课下再搜集一些思乡的其他古诗,和同学交流。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4.梅花魂【核心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那种不畏欺雪压的品格。语言应用:在多种形式的美读和带文中,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乡意、爱国情。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审美创造: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学习重点】阅读指导,概括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几件事情,理解外祖父表达的情感。【学习难点】结合借事抒情的写法,体会人物对梅花和祖国的情感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学习任务】任务一:古诗导入,初识梅花1.说一说你积累的有关梅花的诗词文章。任务二:初读感知,理清结构1.请同学们带着下面两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再和同学你对题目的理解。2.认读下列词语。葬身腮边玷污郑重秉性凉飕飕码头撩乱手绢华侨眷恋3.全班交流汇报: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4.用小标题概括文中所写外祖父的几件事。5.课文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任务三:深入理解,体会情感1.用横线画出外祖父教“我”读的诗词。想一想:这些诗是写什么的?每当读到这类诗词,外祖父总会泪雨纷纷,这是为什么?2.探寻落泪缘由,感受浓浓乡愁。(1)课文中共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眼泪,另外两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落泪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来并画上波浪线。(2)朗读画波浪线的句子。(3)外祖父三次落泪,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3.我们从哪件事上可以看出外祖父分外喜爱梅花呢?(1)在文中找到外祖父分外喜爱梅花的句子或段落。(2)找出描写外祖父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梅花的语句。5.在外祖父心中,这梅花只是花吗?再读外祖父的话,探求梅花的深层寓意。6.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对“梅花魂”的理解。7.交流:在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此时,你想到了谁?8.外祖父送“我”墨梅图和梅花手绢究竟用意何在?9.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结合全文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0.朗读课文:请你再次走进课文,在朗读中去体味外祖父那铮铮的傲骨和浓浓的爱国情吧。【布置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2.搜索更多关于梅花的古诗词并整理在积累本上。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5.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核心目标】文化自信: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语言应用: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简要复述借箭的经过。思维能力: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审美创造:理解课文容,领悟诸亮的神机妙算,并试着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学习重点】朗读课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整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难点】结合历史背景,自主阅读,初步感受课文中的人物特点。【学习任务】任务一:单元导读,明确要素1.请学生自学单元导读页。2.回顾迁移:大家思考一下,自己有哪些阅读名著的经验和方法?(学生自由交流)任务二:激趣导入,解题质疑1.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或这部电视剧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提问。3.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或想法呢?4.草船借箭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任务三:阅读课文,理清脉络1.明确阅读要求。做到“三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在读懂了的地方做上批注,在不懂的地方用红笔做上记号。2.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1)请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问,按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2)认读下列词语。周瑜 妒忌推却迟延商议都督惩罚调度曹操探听私自 支援疑惑 呐喊水寨弓弩丞相擂鼓军令状心甘情愿(3)正确书写本课生字。3.默读课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按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4.请同学分享,归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5.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6.三读课文,理清思路。按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任务四:细读课文,解读对话1.因为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周瑜最终要诸葛亮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可他却暗中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2.这些话是周瑜私下对部下鲁肃说的,可是周瑜在诸葛亮面前说的要造箭的原因是什么?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周瑜对诸葛亮说的话。3.可是诸葛亮却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诸葛亮说的话。4.同桌之间一个当周瑜,一个当诸葛亮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吧!【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和词语。2.完成分层作作业。3.把《草船借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核心目标】文化自信: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语言应用: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简要复述借箭的经过。思维能力: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审美创造:理解课文容,领悟诸亮的神机妙算。尝试了解诸亮、周瑜、鲁肃、操各自的性格特点。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学习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的情节。抓住语言表达的写法特点,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学习难点】默读课文,复述故事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习任务】任务一:深入研读,感受形象1.自学课文,圈画词句。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课文第6自然段中的句子。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4.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5.小组交流讨论: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任务二:链接原文,拓展阅读1.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找出课文对应的段落,感受语言的特点。(1)这段话选自《三国演义》原著,它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相对应?(2)比较原文和课文,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吗?2.今天我们认识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你还知道他们的哪些故事?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任务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草船借箭。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用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2.作者是怎样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既鲜明又形象的呢?3.由此可见,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刻画人物?【布置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2.阅读《三国演义》,把你觉得中有趣的故事讲给同学听。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6.景阳冈(第一课时)【核心目标】文化自信: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语言应用: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能尝试运用侧面描写写一段话。思维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审美创造:激发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学习重点】指导阅读,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学习难点】能联系上下文,概括主要内容。自主阅读,初步感受人物特点。【学习任务】任务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2.你对《水浒传》这本书有哪些了解呢?任务二:学习字词,指导方法1.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古白话文中的难懂词句。筛酒恁地 吊睛白额大虫梢棒 印信 榜文 杖限 请勿自误(1)读这几个词语,读准字音。(2)猜一猜它们的意思?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3)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2.课文中还有一些其他难懂的句子,大家也来猜一猜它的意思吧。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1)读句子,猜一猜“但有”和“请勿自误”的意思。(2)看到这样的告示,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虫?(3)这个告示加上官府的印信,就是榜文。官府都出榜文来警示了,说明情况怎样?3.景阳冈上的老虎如此凶猛可怕,文中的店家是如何形容它的呢?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1)读句子,并说说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2)老虎现在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能随便打的吗?4.检查字词。(1)读准以下生字新词。箸/肋/胯/霹雳/咆哮/耻笑/血泊/寻思/请勿自误/踉踉跄跄(2)练习生字书写。任务三:再读故事,理清结构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根据出示的课件,将内容补充完整。喝酒——()——()——()2.请按照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3.试着给这个故事换一个题目。【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和词语。2.完成分层作业。3.把《景阳冈》的故事讲给家人听。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6.景阳冈(第二课时)【核心目标】文化自信: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语言应用: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能尝试运用侧面描写写一段话。思维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审美创造:激发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学习重点】自主阅读,抓住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感知打虎的经过。体会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征。【学习难点】初步了解作者借物反衬人物的写法,感受古文的语言魅力。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学习任务】任务一:品读课文,感受形象回顾课文分为哪四部分?你觉得哪一部分最精彩?1.研读“喝酒”部分。(1)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围绕武松和店家的对话来展开,他们主要在谈论哪两件事?他们对此的态度有何不同?(2)品味语言。从武松和店家的对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武松?2.略读“上冈”部分。(1)默读第3-5自然段,抓住关于武松的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征。(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3)课文明明写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为何要花那么多笔墨写“喝酒”和“上冈”呢?3.品读“打虎”部分。(1)默读第6、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老虎凶猛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武松打虎的句子。(2)选择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一两处,圈画出动词,在旁边写写你的阅读感受。(3)品读交流。说说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来说说你读出了什么。4.略读“下冈”部分。(第8自然段)从这个“挨”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引入辩论,正确评价。(1)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2)小辩论家。阐述自己的观点,能够从文中找到依据,正确地评价武松。任务二:创设情景,讲述故事1.创设情境。武松打虎的故事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古时候那些说书人在茶馆里最爱讲的就是武松打虎的故事。如果你是说书人,你准备怎样向大家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呢?2.小组互练。各小组推荐一名说得最好的同学上台当“小说书人”,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任务三:拓展延伸,激发兴趣1.大家静下心想一想,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惊心动魄的打虎场面,是因为武松打虎打得好,还是作者写得巧、写得妙呢?单一个“打”,就有了不同的动作,不同的方式,看来生动的描写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刻画出武松的人物形象,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2.武松因为优点而亲切可敬,因为缺点而真实可爱。在《水浒传》里,作者花了较多的篇幅和文字在描写武松上。你知道描写武松的章回有哪些吗?3.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是这样评价武松的。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自由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4.阅读教材后“阅读链接”。(1)说一说你对宋江、林冲、吴用、柴进、武松五个人的了解。(2)自由读记他们的绰号。(3)读过《水浒传》的同学上台讲一讲这五位好汉的故事。【布置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2.阅读《水浒传》,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同学听。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7.猴王出世【核心目标】文化自信: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语言应用: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思维能力: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审美创造: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学习重点】指导阅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理清结构。能说出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学习难点】默读课文,借助句子,体会猴王敢作敢为的特点。【学习任务】任务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1.看图猜故事。2.了解长篇小说《西游记》及作者简介。3.孙悟空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4.请看“阅读提示”,说说本文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任务二:默读课文,扫清障碍1.默读课文猜测词义。自学要求:这篇略读课文和上一课一样是白话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课后生字,遇到不太明白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再继续读。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3.总结猜读名著的方法。任务三:理清脉络,感受形象1.明确要求:再次默读课文,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2.引导交流:石猴是从哪儿来的?结合课文说一说。3.继续交流:这真是一个来历神奇的石猴,他的出世充满神幻色彩。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4.梳理文章结构。5.感受石猴形象。读到这里,石猴给你留下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任务四:复述故事,拓展阅读1.结合对课文理解,勾画关键词句,交流复述故事的方法。2.学生复述故事。3.《猴王出世》选自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第一回,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吗?【布置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2.阅读《西游记》,把你喜欢的故事讲给同学听。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8.红楼春趣【核心目标】文化自信: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以及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语言应用: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基本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思维能力:通过品读任务对话、合作表演、观看影视资料,说出对宝玉的印象。审美创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重点】自主阅读,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难点】交流印象深刻的人物,探讨人物的不同命运。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学习任务】任务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听歌曲,猜故事。2.你对《红楼梦》这本书有哪些了解?3.《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古典小说,是清代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呕心沥血之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任务二:初读课文,指导方法。1.本文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谁能猜猜题目的意思?快速默读课文,给这个故事换一个题目。2.指导方法。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小说,有些词句不好懂,如“放晦气”等。读课文的第一步是要扫除字词障碍,你有什么方法弄懂这些词语的意思呢?3.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字词,大致理解字词。4.认读词语,读准字音。5.课文中还有难懂的词语,大家也来猜一猜它的意思。忌讳/放晦气/窗屉子/剪子股儿/籰子/顶线/兴头/起来6.总结阅读方法。任务三:再读故事,理清人物1.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很多,快速浏览课文,把故事中出现的人物都用红笔圈出来。2.这么多人放风筝,谁才是中心人物呢?为什么说他们俩是中心人物?3.为了读懂这个故事,我们还要弄清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请读过《红楼梦》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吧!4.小结:弄清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了中心人物,就能大致读懂课文了。任务四:品读课文,感悟形象1.回顾方法。2.自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一边做批注。阅读提示:小组合作,默读课文,读后思考: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深?重点说说宝玉给你留下的印象。并在书上做批注。3.全班交流汇报。4.想要全面地感受人物形象,就要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分析。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读句子,从这些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文中还有一个中心人物——林黛玉。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读句子。这是文中描写黛玉的句子,从她的几次“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阅读提示中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呢?任务五:拓展延伸,主题阅读1.关于风筝的文章很多,我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里的文章《风筝》。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这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什么?2.古诗拓展:关于风筝的古诗很多,如古诗《村居》等,读一读,体会诗中放风筝的乐趣。3.本文的课题叫“红楼春趣”,回顾课文,文中的春趣表现在哪里?【布置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2.阅读《红楼梦》中自己喜欢的故事,和同学分享。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核心目标】文化自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代将士弃家入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应用: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诗歌。思维能力: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创造:体会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也希望学生能够有坚强的意志,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以家国利益为先。【学习重点】指导朗读,读中感悟,理解两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学习难点】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熟读成诵。能默写两首诗。【学习任务】任务一:导语切入,解读题目1.阅读单元篇章页,明确单元要素。2.初读诗题,了解边塞诗。(1)齐读三首古诗的诗题,猜一猜诗的内容。(2)思考: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3)了解边塞诗。任务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这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圈点勾画不理解的词语。2.再次朗读三首古诗,请你结合标题和文中注释,想一想这三首古诗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任务三:疏通诗意,想象诗境1.齐读《从军行》,理解诗题。(1)解读诗题。“从军行”:_______名,内容多写_______和_______。从军,就是参军。《从军行》,共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本诗属于第四首。(2)了解作者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_______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_______”。2.借助注释,疏通诗意。(1)请你结合课下注释,试着说一说,这首诗大致的意思。(2)全班交流。3.品读诗歌,想象诗境。品读前两句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1)自己轻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哪些景物?看到了怎样的景色?(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前两句的画面,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加入进去,你的理解会变得更加丰富。(3)“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中所有景物都寄托有情思,再读读这两句诗,对“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4)再读这两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品读后两句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课件出示)(1)齐读诗句,展开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2)“穿”是指穿上金甲吗?边塞将士身上的金甲怎么会被磨破呢?(3)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4)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怎样的心情?任务四:诵读古诗,感悟诗情1.感悟诗情。(1)“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不思念家乡的亲人,不想回家吗?(2)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3)请你们代替边关的将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为什么“终不还”。(4)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背诵《从军行》,默写《从军行》。2.总结全诗。【布置作业】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呈现出七幅不同的画面,我们今天学的是第四首,还有另外六首,大家课后选自己喜欢的读一读。感兴趣的同学回家之后可以再收集一下其他诗人的边塞诗并读一读,感受盛唐边塞诗的豪放之气。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核心目标】文化自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代将士弃家入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应用: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诗歌。思维能力: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创造:体会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也希望学生能够有坚强的意志,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以家国利益为先。【学习重点】想象画面,学法导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学习难点】指导朗读,发挥想象,感悟诗人“喜”的情怀。积累背诵。【学习任务】任务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1.陆游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一封遗嘱,这首诗是?2.了解诗人陆游(1125—1210),________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晚年退居家乡。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________________”,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________________”。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3.理解题目。(1)这个题目这么长,该怎么读呢?(2)这个“晓”指什么?(3)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4)读了这个题目,你们心中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你想问什么?任务二:初读诗歌,体会诗境1.谁来读一读这首诗?2.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韵律美、节奏美,接下来给这首诗划分节奏。3.品读诗歌,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1)其实诗歌不仅具有韵律美,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独特的情感,有时作者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2)品析前两句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①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②黄河仅仅是长吗?你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③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谁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④“五千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仞”是什么意思?“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⑤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⑥此时此刻,你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是怎样的?⑦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4)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古诗的第一、二句。(男生齐读)4.情景朗读,读出情感。(1)让我们带着这种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女生齐读)(2)此时此刻,相信你的心中已涌起了一股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份情融入这琅琅的诵读声中吧。(全班齐读第一、二句)不要停,把这首诗读完。(全班齐读第三、四句)(3)读完后两句,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呢?你是从哪个字眼中体会到的?任务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1.补充背景资料。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今杭州)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痛断肝肠呢?2.品析后两句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遗民”是什么意思?(2)他们是被谁遗弃的呢?(3)“胡尘”指的是什么呢?(4)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什么?你仿佛看到或听到百姓怎样了?3.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啊!但是他们绝望了吗?(1)他们“望”的是什么?(2)从“望”字你感受到什么?(3)“又一年”是多少年?①一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②五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③十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④65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4)一年又一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5)南宋统治者在做什么呢?(6)此时此刻,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这一刻,你想说些什么呢?①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②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③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处,把你最想说的话以书信的形式写一写。(学生写小练笔)任务四:比较阅读,总结提升1.《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布置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2.背诵、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核心目标】文化自信: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语言应用:会积累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词语。思维能力: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审美创造:感受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世界和超人的博大胸怀。【学习重点】检查预习,自主识字。阅读课文,理清两个部分的内容,体会毛主席的情感。【学习难点】自主阅读,能联系上下文,概括主要内容。【学习任务】任务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无数边关战士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他们马革裹尸、誓死报国的豪迈气概和忠勇精神。可是,你们想过没有?这些边关战士为国捐躯、战死沙场,对他们的家人意味着什么呢?他们的家人又该如何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呢?2.作者简介:毛泽东,字______,笔名子任。______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任务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圈点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和你觉得难读的字。1.认读词语。拟定签字参谋尊重锻炼奔赴特殊眷恋踌躇黯然2.学习本课中要求会写的字,交流难写的生字。3.请你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任务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概括主要内容(1)现在请你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提示:找出人物、事件(起因+结果),把它们连成通顺的句子。示例:(人物)看到,心情。(2)请同学们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找到第二部分的人物、事件(起因+结果),把它们连成通顺的句子,说说这部分的内容。(3)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2.初步感知毛主席的人物形象(1)现在请你浏览课文,边读边批注,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毛主席?【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2.完成分层作业。3.做资料卡:①朝鲜战争②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故事③中国英雄故事(三选一)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核心目标】文化自信:体会到毛主席丧子之后极度悲伤的心情以及常人难有的情怀。语言应用:学习作者抓住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人物性格特点的表达方法。思维能力:品读文中关键词句,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审美创造: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学习重点】写法导读,理解课题的含义,掌握描写的特点。体会人物特点和内心世界的表达。【学习难点】阅读指导,抓住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感悟伟人的情怀。【学习任务】任务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请你回顾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着填一填。预设:本文主要描写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________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________,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________的真实感情和身为国家领导的人的________。任务二:品词析句,感受悲痛1.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文中表达毛主席悲痛心情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背景资料: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来到上海。后来,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以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岸英遵照毛泽东“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4.整篇课文中并没有一个“悲痛”的词语,可又处处是悲痛欲绝,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呢!5.读到这里,你认为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任务三:体会矛盾,感受胸怀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文中表现毛主席艰难抉择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4.请你试着读一读,进一步体会毛主席的伟人胸怀。读反问句,大家记得语气要加重;读到作出决定时,语气要变轻,语速要放缓。5.补充资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不顾新中国发出的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安全。10月,中共中央决定出兵朝鲜,由彭德怀任总司令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迅速熟悉了机关业务。11月25日,志愿军司令部遭到美国空军凝固汽油弹袭击,毛岸英壮烈牺牲。现在请你结合背景资料和课文第一部分中的电报内容及课文其它相关内容,来谈一谈毛主席为何要作出把爱子安葬在朝鲜的决定呢?任务四:拓展延伸,升华主旨其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如为国舍身燃烈焰的邱少云;为国舍身挡子弹的黄继光……请你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1.朗读下面句子。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同桌间互相交流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的部分。【布置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2.小练笔: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方法,写自己做某一件事时踌躇的心理。3.感兴趣的同学,推荐书籍《毛泽东传》《毛泽东诗词鉴赏》和《毛泽东和他的六位亲人》。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11.军神(第一课时)【核心目标】文化自信: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语言应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维能力:借助文字想象画面,从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感受人物内心世界。审美创造: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初步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重点】指导阅读,自主识字。按课文的表达特点,概括主要内容。【学习难点】自主阅读,能联系上下文,了解沃克医生赞扬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初步感受人物特点。【学习任务】任务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讲“关云长刮骨疗伤”的故事。2.在你们心中,军人是怎样的?3.看到《军神》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有什么疑问?4.谁是军神?为什么称他为军神?5.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任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答疑解惑。(1)谁是军神呢?谁称他为军神?(2)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3)简介刘伯承刘伯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在硝烟与战火中度过了几十个春秋,戎马生涯七十多年,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建成设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人们不仅尊称他为“军神”,还有人称他为“武神”“教书先生”“编外参谋”等,这每一种称呼的后面,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3.请同学们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法,划分段落。4.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检查词语预习情况。诊所 年龄 土匪 熟练 绷带 惊疑 审视一针见血伤势 麻醉剂 施行 清醒 颤抖 一声不吭崭新 由衷 苍白 慈祥 肃然起敬荣幸6.学习本课“会认字”,同桌交流难记的字。任务三:研读课文,顺学而导1.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第1~1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2.分角色读对话。3.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读到了什么信息?4.思考:①刘伯承为什么要说自己叫刘大川?②刘伯承一开始为什么说自己是邮局职员?③刘伯承为什么说自己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背景资料:1915年袁世凯称帝,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1915年12月25日,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中旬,为支持云南护国军在川南战斗,24岁的刘伯承率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攻克丰都城。战斗中,刘伯承连中两弹,一弹擦伤颅顶,一弹从右太阳穴射入,透右眼而出。由于缺医少药,加上经此一役后各地都在悬赏追捕护国军将士,刘伯承在年底才几经辗转,来到重庆临江门外德国医生沃克开的诊所。5.此时此刻,你心中对军神刘伯承产生了怎样的感情?任务四:品读感悟,指导朗读1.带着这种敬佩之情,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一边读一边圈出描写刘伯承和沃克医生动作和神态的句子。2.朗读下面的词句。说一说从对他们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医生沃克端坐在桌后。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下来,他吩咐护士……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3.问题引导:(1)课文两次写沃克医生愣住了,他因什么而愣住了?(2)沃克医生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他惊疑什么?(3)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4.从对沃克医生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他的心理有什么变化?【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2.完成分层作业。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11.军神(第二课时)【核心目标】文化自信: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的钢铁意志,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语言应用:运用课文语言练说,以内化语言,强化感受。思维能力:理解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解读“军神”的内涵。审美创造: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学习重点】自主阅读课文,抓住描写人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学习难点】借助对沃克医生的描写,了解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方法,体会衬托的作用。【学习任务】任务一:紧扣细节,体会意志1.刘伯承右眼受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问诊,眼前的病人伤势严重,沃克医生吩咐护士准备做手术。就在手术开始的时候,这位病人却提出了一个非常过分的要求。这个要求是什么?2.手术是否顺利进行?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第16~17自然段)。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1)从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沃克医生为什么这么紧张?3.刘伯承忍受得住这钻心的疼痛吗?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1)拿笔圈出体现刘伯承非常疼痛的词句。(2)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沃克医生在给刘伯承做眼球摘除手术的时候,刘伯承痛得抓破了床单。当时刘伯承心里在想些什么?任务二:分析人物,讲述故事1.请你默读第四部分(18—26),边读边批注,说说这次你从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当中发现了什么?你又读出了什么?这时,刘伯承在沃克医生的眼中又是一个什么的人呢?请你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一说。2.读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沃克医生为什么这样说?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①为什么说他是“真正的男子汉”?②为什么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③为什么称他为“军神”?3.假如你就是沃克医生,请以他的口吻按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顺序讲一讲这个故事。要求:以沃克医生的角度来讲述,可以加入表情、动作或内心独白,从而把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展示出来。示例:我叫沃克,是一个德国人,我在重庆临江门外开设了一个诊所。这一天,诊所里来了一个年轻人,我问他叫什么……任务三:领悟写法,升华情感1.领悟写法。(1)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沃克医生还是刘伯承?可是,本文描写沃克医生的文字非常多,描写刘伯承的文字很少,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直到最后才告诉我们这位病人就是刘伯承呢?2.练习写话,升华情感。(1)同学们,假如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3.阅读《丰碑》,完成下列任务。(1)快速浏览教材的“阅读链接”,画出描写老战士动作和神态的句子。(2)从这些动作和神态中,揣摩老战士当时的心里想法,在旁边作批注。(3)《军神》和《丰碑》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点?【布置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2.查阅资料,搜集像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的故事。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12.清贫【核心目标】文化自信: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语言应用: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思维能力: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审美创造: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学习重点】自主阅读,理解主要内容和人物的精神品质。感受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学习难点】默读感悟,读懂“清贫”的含义,初步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学习任务】任务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1.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2.人物简介方志敏(1899—193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江西弋阳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遭国民党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面对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在敌人的监狱里,方志敏用敌人让他写“供词”的纸笔,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传世之作《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3.解题: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任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字词学习筹集矜持俘虏金镯 威吓裤裆企望彼此汗褂深山坞2.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阅读“自学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3.理解人物的品质的方法有哪些?4.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并给课文分段。任务三:品读重点,感悟精神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方志敏是清贫的?它真的很“清贫”吗?边读边勾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1.从方志敏的自述中体会2.从人物的细节描写中体会课文中还有那里体现了方志明的清贫呢?可以结合课文中有关方志敏与国方两个兵士在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对比中来体会。从方志敏和国方兵士在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国方兵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志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拓展资料体会方志敏作为党和军队的领袖,‘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第二次反‘围剿’时缴获20多万银元、2000多两黄金,他依然和普通战士一样,每天只有4分钱菜金,兜里没有一块铜板!国民党送来让他交代的纸笔,被他用来写出许多宝贵的文稿……任务四:深入思考,理解“清贫”1.理解“清贫”含义:方志敏为什么要坚持清贫生活?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2.“清贫”的现实意义:“清贫”不仅是革命年代的伟大信仰,在当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请你结合劳动模范、科学家,甚至家中过着简朴生活的长辈,来谈谈自己的“清贫”的理解。【布置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2.课下搜集有关“清贫”的名言警句和历史小故事。3.推荐阅读书籍:方志敏著《可爱的中国》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13.人物描写一组(第一课时)【核心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小嘎子的形象。语言应用: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思维能力: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的场景。审美创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学习重点】阅读课文,整体把握三个片段的内容和人物性格。感受小嘎子的人物形象,体会描写特点。【学习难点】默读课文,初步了解人物的写法,感受片段的人物形象。【学习任务】任务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明确单元目标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②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任务二:自主学习,探究阅读1.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三个片段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分别选自哪本小说?作者是谁?2.说一说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什么?3.谈一谈你对《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及其作者的了解。4.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摔跤手疾眼快欺负脚腕子挺脱 肢体格局威严侄子喉咙5.同桌合作记忆本课生字。任务三:细读感悟,体会特点1.默读课文《摔跤》,思考: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文中描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性格特点的句子,圈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词。2.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后,在小组内交流。3.全班汇报分享。任务四:观看视频,推荐阅读1.观看电视剧中他们摔跤的视频,再次感受他们摔跤的激烈场景。2.第二次摔跤中,小嘎子靠咬人这一不光彩的动作取得了胜利,这也正表现了他的争强好胜、淘气顽皮。他们还进行了第三次摔跤比赛呢,结果如何?请同学们阅读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也可收看影视剧《小兵张嘎》,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上这本书,喜欢上这个人物。【布置作业】请你写一个比赛或游戏的片段,如:拔河、扳手腕、打篮球等,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13.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核心目标】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语言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句子提炼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方法的表达效果。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描写人物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细腻的刻画人物,从而把人物刻画的淋淋尽致。审美创造: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学习重点】围绕人物形象,抓住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等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片段内容。【学习难点】交流阅读体会,激发阅读中外古今名著的兴趣。读写实践,尝试描写一个人物的特点。【学习任务】任务一:认识人物,了解作品1.观察插图,借助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祥子的了解。2.交流作者作品相关信息。(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等。(2)作品简介:《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最初于1936年发表在杂志《宇宙风》上。小说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3.了解语言特点。《骆驼祥子》这部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1)认读词语。身量出号的大脚鸡肠子带儿一边儿 挺脱硬棒杀进他的腰(2)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词语意思。任务二:再读课文,学习写法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祥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祥子外貌的语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人物特点的,在旁边做好批注。3.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后,在小组内交流。4.全班汇报分享。任务三:总结方法,拓展练笔1.总结本课的写作方法。这篇文章一共有两个自然段,都是对祥子进行外貌描写。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这篇课文,比较一下这两段在外貌描写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呢?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2.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3.小练笔:仔细观察身边的某一个熟悉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加上自己的感受,从体格、装束、容貌······写一写他(她)的外貌。任务四:导入新课,初识人物1.阅读资料,了解名著信息。《儒林外史》中作家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这部小说是中国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登峰之作。作者吴敬梓,创作这部书花了近二十年时间。书中对人物性格的勾勒,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对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刻画更是“千古绝唱”。吴敬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