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分析_第1页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分析_第2页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分析_第3页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分析_第4页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体情况概要我市二O一三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于二O一三年六月十三日结束。其中九年级参加考试的共36949人,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七个学科;八年级参加考试的共39895人,考试科目为生物和地理两个学科。市里统一阅了七个学科的第一卷,第二卷分别由各县区组织阅卷,现将有关数据整理如下表:有关学科总分分段情况统计表语文36949平均分>=110109~10099~9089~8079~70<6984.3774686710252672451577175数学36949平均分>=110109~10099~9089~8079~70<6978.77939610240522967254413345英语36949平均分>=110109~10099~9089~8079~70<6971.34151539442493179278517191学科平均分>=9089~8079~7069~6059~50<49物理3694975.41332560344304360936106067化学3694964.88274592040713431335411899政治3694972.14365103178900524734294691历史3694965.1509175646165452836049997地理3989572.21212075224809365631698619生物3989572.21007379086129494338017041一、试卷主要特点分析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是对学生初中阶段学习情况的综合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初中学段学生根底知识掌握和根本能力形成的情况,通过总结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改进初中教学,同时兼有通过考试进行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基于这样的定位,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主要以通过率而不单以优秀率来衡量学科教学和试卷命题的质量。滨州市二〇一三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力求最大限度地表达学业考试的功能,充分依据课标,在新材料的选取、新情境的创设、新问题的提出等几方面有所突破,能以比较全面的对学科根底知识、根本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学科根本素养进行考查,实现考查、引导、教育的多种功能。通过对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试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特点:〔一〕试题具有较强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连续性1.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命题,发挥学业考试的导向性初中学业考试历史试题,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相关教学要求和?滨州市学业考试说明?关于考试范围、题型、分值、难度等方面的要求命制,实现了通过试题的形式,对教学的三维目标实施考查。试题围绕教学重点,难点、主干知识设计,便于引导教师组织教学。注意对教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实现记忆、理解和运用有机结合的考查。引导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既要注重系统、全面落实根底知识教学,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辨析、概括、归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业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促进不断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学科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对根底知识的考查中,充分考虑到历史课程内容知识点较多且头绪繁杂的特点,注意防止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考查,而是按照?课标??说明?的有关要求,围绕历史学科的重点和难点,立足重要史实和典型人物、历史开展的阶段特征、历史演进中的纵横联系和历史开展规律等假设干宏观内容确定考查主题,以点为根底,以线为联系,从而实现对某一历史主题的全面考查。试题立足考查历史开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适度降低试题的难度,增加试题的趣味,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不同历史开展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表现及相互关系,掌握世界各国不同的开展道路及相互影响,从而学会以开展的眼光、以世界的视角觉学习历史。本次学业考试历史试题做到了“四个不〞,即不超出课程标准、不脱离考试说明、不出偏题怪题、不加重师生负担,使本次学业考试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切实发挥其导向作用。2.命题做到周密、严谨,表达历史命题的科学性试题选取的材料通俗易懂、准确无歧义,设问等表述做到简洁、清晰、严谨、指向明确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答题方向的判断。所以,文字表述必须做到准确严谨、明白无误、无懈可击。如第一卷选择题第21题,题干创设的情境与选择项之间的关系明确、唯一,“以以下列图中的人物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其中一位与其他三位对抗的殖民统治者不同,他〔她〕是〞,华盛顿、章西女王、尼赫鲁对抗的都是英国的殖民统治,玻利瓦尔那么不同,他们之间的不同是隐形的、更是唯一的。如第22题题干明确说明备选的各项中应是“与第二次科技革命有关的是〞,学生对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把握准确的话,能比较容易的排除②进而排除掉含有②的备选项,选出正确答案B。又如第二卷非选择题第27题〔4〕,“新中国成立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活得更有尊严的政治制度有哪些?〞教材上没有出现明确的制度表述,要求学生在所学知识中提炼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3.试题做到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表达了较强的连续性从试题题型、题量、各局部所占分值、试题难度等方面,与2024年相比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今年的历史试卷从结构和分值上看,与往年没有大的变化,第一卷客观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各50分,总分值100分。2024年试题在考点和题型上延续2024年的根本模式的根底上,力求“稳中有变〞。如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求新。如第一卷第25题,题目考查的是对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欧共体、联合国徽标的认识,但是教材中并没有出现联合国的徽标,命题意图是使学生通过排除的方法得出结论。这样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考察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应变能力。如第二卷第26题考察的是秦汉元清四个朝代对地方的统治措施,但是题目巧妙运用地图,并没有标明朝代,表达了图解历史、纵向联系、融会贯穿的特点。〔二〕试题的考查内容,依据?标准??说明?,参照现行教材,便于指导教学1.依托主干知识,重视根底性考虑各局部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在照顾知识点覆盖面和侧重根底的前提下,对在中国、世界历史开展进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事件及其内容适度侧重。试题考查的知识点见下表:历史阶段序号知识点题型分值中国古代史1商朝甲骨文与青铜器选择题2分2孔子的教育思想选择题2分3民族交融选择题2分4唐太宗的统治措施选择题2分5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选择题2分6古代著名工程选择题2分7英雄人物选择题2分中国近代史819世纪末社会习俗的变化选择题2分9五四运动选择题2分10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选择题2分11国共合作的成果选择题2分12西安事变选择题2分13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役选择题2分中国现代史14“两弹元勋〞邓稼先选择题2分15抗美援朝选择题2分1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选择题2分17一五方案和对外开放选择题2分18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题2分世界近代史19新航路的开辟选择题2分20法国大革命选择题2分21对抗殖民统治的斗争选择题2分22第二次工业革命选择题2分世界现代史2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选择题2分24罗斯福新政选择题2分25重要国际组织选择题2分中国史融合26⑴秦朝的郡县制非选择题2分⑵汉朝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非选择题2分⑶元朝的忽必烈与行省制非选择题2分⑷清朝设伊犁将军和驻藏大臣非选择题2分⑸对中国古代国家大一统的认识非选择题2分中国史融合27⑴近代侵华战争非选择题2分⑵革命道路、抗战、新中国成立非选择题3分⑶重返联合国与一国两制非选择题2分⑷重要政治制度非选择题2分⑸农村经济政策非选择题3分世界史融合28⑴日本明治维新非选择题2分⑵美国内战的作用非选择题2分⑶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1861年改革非选择题2分⑷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非选择题4分⑸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终结非选择题2分⑹多极化开展趋势与其现实意义非选择题3分中外史结合29⑴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非选择题6分⑵中国近代化历程非选择题4分⑶比较分析、能力提升非选择题3分2.关注社会现实,表达时代性2024年的历史试题充分关注人类历史开展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与社会热点,做到了学科特点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得益彰。人文性是指以人为本,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今年历史试卷充满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如第2题以胡锦涛在十八大的讲话切入,关注教育;2024年恰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第15题以歌词为切入点,教育学生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第28题以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危机为主题,通过考查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扩展时期三个典型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两大集团、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认识危机也是开展的机遇、体会和平与开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此外,第27题所涉及的中国政治制度、农业政策等都表达出时代特色,有助于引导考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注未来。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命题形式,培养学生的史学观点,使学生明晰历史是一面镜子,对现实开展有着借鉴作用。培养学生强烈的时代感,这必将对中学生学习热爱历史学科产生较深的影响。

〔三〕试题的考查目标,既注重考查根底知识和根本能力的同时,又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1.注重主干知识、根底知识,引导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根底知识,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根本方法和根本能力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课程主干知识,都属于历史开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点从知识点分布统计表中可以清楚的反映出来。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教与学都是主要的依据。为表达根底性,同时引导教学中合理使用教材,试题选取了教材上的一些典型材料,作为题目的材料使用。如试题中的图片、史料,均是选自不同版本的教材。现行教材突出的是主题,历史开展的延续性被弱化。为引导学生注意全面、系统的掌握知识,试题注重以专题考查的形式,引导教学中注意对知识的整合、归类、比较。非选择题的四个大题,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整合在一个题目中进行考查,引导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历史开展过程的梳理。2.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历史学科教学三大目标之一,是现代社会对历史教学的重要要求。2024年的历史试题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对历史教学可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如第2题考查民族融合,培养学生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意识;第25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开展、时代的变迁,国际组织的重要性;第27题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轨迹中感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灵巧运用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试题不拘泥于教材知识点的具体表述,注意变中求新,从新的角度重新选择、整合材料,灵巧运用材料创设新情境,力求全面测试学生的学科能力。试题在材料的选取和应用上,既继承了上年试题的风格,也表达出新的变化。一是选取的材料多样。较多地运用形象的图片、图表和生动的文字材料,创设出新的问题情境,使历史问题更加活泼、有趣,让学生通过读图、识图、研读史料,寻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归纳总结,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1、3、5、13、14、16、17、21、22、25、26、28、29题中都以图片的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再现历史,图片多达35幅,不仅培养学生识图能力,而且生动直观。二是材料简洁,阅读量少,文字通俗易懂,减少了阅读障碍,有利于学生的发挥。三是试题立足初中学生实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储藏及能力所及,通过设置针对性强的设问,将学生的历史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判断、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注重试题的综合性,考查学生系统、全面把握历史的能力学业考试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总体考查,所以题目的综合性、系统性就显得相当重要。综合性题目将同属某个主题的事件,实现纵横联系,逐渐理顺开展、联系、比较,完成知识的归纳、整合及认识的升华。如第26题提供了四个朝代的疆域图,但是考查的却是不同朝代的地方统治措施,郡县制、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行省制度、设立将军和驻藏大臣,跨越时空,加强纵向联系,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的开展历程。如第27题以尊严为主题考查学生对近代民主革命有关事件、阶段的准确掌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的胜利等,有利于学生借古鉴今,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第一卷选择题:2024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局部,全市统一利用计算机阅卷,经对全市36949名考生的第一卷选择题答卷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得出如下相关数据:〔表一〕题号参试人数答对人数通过率题号参试人数答对人数通过率136949324370.8778857341436949349120.944869956236949285860.7736609921536949311800.843865869336949329030.8904977131636949307730.832850686436949233180.6310860921736949278770.754472381536949275310.7451081221836949334050.904084008636949348840.9441121551936949335140.90703402736949304670.8245690012036949276620.748653549836949120580.3263417142136949104410.28257869936949199430.5397439712236949282260.7639178331036949253320.6855936562336949202460.5471325341136949322260.872175162436949298170.8069771851236949249570.6754445322536949240240.650193511336949283730.767896289I卷总通过率0.741629814第二卷〔非选择题〕本统计共抽查滨城区、开发区、高新区共30个考场900份试卷,缺考29人,另有21人难以确定缺考或0分,故这些数据舍去,实抽850人。具体数据如下:表二卷Ⅱ〔非选择题〕抽样成绩分析抽样试卷数〔Ⅱ卷〕及格人数不及格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难度系数85052832250030.5662.110.611表三卷Ⅱ〔非选择题〕难度评价题目序号难度系数分值总分值人数平均分占分比〔%〕难度评价260.50510325.04620%较难270.666121397.99224%中等280.620151149.29830%中等290.63313928.22526%中等2.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卷设计难度适中,符合滨州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要求。题目设计以根底知识为主,且有一定的难易区分度,大局部题目属于根底考查点,也有提升难度的题目设问。从答卷情况看,发现相当多的学生知识掌握全面扎实,表现出可贵的历史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这种发现特别是在材料题的答案中得到印证。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1〕历史学科的根本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史实不清,根本概念模糊本试卷注重根底知识考查,但从学生答复以下问题的表现来看,根底知识答复情况并不容乐观,错字、别字俯拾皆是,“山东秀才〞层出不穷;张冠李戴,关公战秦琼似的玩穿越。知识记忆不清,掌握不牢,混沌混乱,关联知识相混淆。如第二卷第26题中第〔1〕题把“郡县〞写成“群县〞,〔4〕题中把“伊犁〞写成“伊梨〞等。第27题中第〔1〕小题中把“鸦片战争〞写成“鸭片战争〞或“雅片战争〞,第〔2〕小题中“共和国〞写成“共合国〞,第〔3〕小题中,“一国两制〞写成“一国两治〞,第〔4〕小题中“民族区域自治〞写成“民族区域自制〞等。第28题中第〔1〕小题中“明治维新〞写成“明制维新〞,第〔3〕小题中“亚历山大〞写成“鸭梨山大〞等。第29题中第〔1〕小题中“权利法案〞写成“权力法案〞,“蒸汽时代〞写成“蒸气时代〞,第〔2〕题中戊戌变法的“戊戌〞两字写错的较多。一字之差,含义谬之千里。一字之错,得分失之交臂。第26题第〔2〕题中“新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很多学生只答复了“推恩令〞,而无视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各派刺史一人管理〞这个要点。第27题第〔4〕中仅仅答复出一种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5〕小题中农村经济政策调整中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仅答复一项或两项,答复不完整,不全面,反映了记忆内容支离破碎,知识体系不够完整。第26题对古代政治制度及加强国家管理的地方制度的相关知识考查联系在一起,考查学生对制度名称的掌握情况,这本是最根底的史实,也是教学和复习的重点之一,但有的考生天马行空,不知所云,名词概念术语运用一塌糊涂,令人匪夷所思。〔2〕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及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差;审题不够细致准确,不能按照要求答复以下问题许多考生答题不审题,或审题马虎,或无视了题目给出的有效信息,答复以下问题带有很大随意性,如第26题〔2〕“图二中新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首先学生应先判断出新王朝是“西汉〞,然后才能做出准确答复。但学生因未能仔细审读题干给出的信息“图一所示王朝并没有‘传之万世’,仅仅十几年就被图二中的新王朝取代〞,从而不能准确判断出“新王朝〞就是“西汉〞,自以为是看到图二中的“敦煌郡〞而错误判断为“唐朝〞,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学生熟视无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第27题第〔2〕小题设问“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的标志是什么?〞由于分不清题干的主语是什么,把“抗日战争〞答成“日本侵华战争〞,急于求成,盲目作答。第〔5〕小题中,题眼“遵循了客观规律的农村政策〞,而答上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粗心大意,驴唇不对马嘴。第28题第〔4〕小题第二问“两次危机之后分别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很多学生无视“分别〞两字,随意性答复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或“雅尔塔体系〔或两极格局〕〞,走马观花,笼统随意。第29题第〔1〕小题“图一是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有30%学生没看到“时期〞二字,仅仅从图片判断出是莎士比亚就直接填写了“莎士比亚时期〞,荒唐可笑。第28题第〔5〕小题,依据材料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直接后果,很多学生不看材料中的提示语“苏联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林姆林宫上空降下!〞,而是随意写成改革内容的直接影响。对于命题者的巧妙提示,身无彩风,心无灵犀。再者因审题不到位,不能从设问、材料的关键词中寻找信息,为答题找准立足点。如第29题〔3〕对“英、中两国近代化的历程不同〞的要求,麻痹大意,视而不见,只是草草答复了中国或者英国近代化历程,而没有把两者进行比较,貌似答复对了问题,但因没有扣准题目要求,不能完整得分。学生因为审题不清导致的失误估计占到总失误的一半左右。

〔3〕历史根本素养不到位,根本概念和术语答复不标准,书写不标准、不认真从答题情况看,许多考生不按试卷要求标准答题。答题缺少提示词,无序号,天上一脚,地上一脚,思路混乱。如第26题第〔4〕小题,清朝加强对“西北〞“西南〞边疆的控制所设置的机构应该是“伊犁将军〞和“驻藏大臣〞,但很多学生顺序颠倒,导致“人有情,分无情〞。第27题第〔2〕小题中,“农村包围城市〞“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三个概念颠三倒四,字迹混乱,甚至有的学生用箭头一个个把问题和答案连接起来,导致卷面不整。答案要点合理布局的意识差,不按试题要求作答是本次考试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有的学生书写时将答案写在答项语的下面,有的写在图片的下面,如第29题第〔1〕〔2〕小题的答案,不写在空格里,而是写在人物和图片下面。对于一题两问或多问的问题,不用序号顺序标识,导致漏题或错答现象非常严重。运用历史语言答题的能力差。对一些历史概念、术语运用较差,如“农村包围城市〞“民族区域自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雅尔塔体系〞等不能准确运用。相当数量的考生语句不通顺,语句表达不完整,语法逻辑错误,用词不恰当。〔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通过试卷中学生对于材料的阅读识辨和对主观性题目的归纳总结可以看出,思维僵化,不知变通,只会照搬,不善于分析和判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缺乏组织和归纳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比较弱。突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概念不清、知识无序、思维混乱的弱点。如第26题第〔5〕小题,求答对于上述问题总结得到的认识,很多同学对于从古代政治制度及国家加强统治的措施中提炼归纳总结性规律性认识的能力较弱,以至于在这个问题面前无从下手,80%的学生这个问题得不到总分值。第29题第〔3〕小题,从中国和英国近代化的历程不同中得到什么启示?很多学生不能够通过这些历史史实,得出实质性的启发收获,以至于出现的答案五花八门,或离题万里,不知所云,或寥寥数语,应付了事。对于28题第〔2〕问“对世界历史开展有何积极意义?〞有些考生选择了放弃,反映出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5〕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拿考试当儿戏,拿试卷当画纸从答卷中看出,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有的甚至一点也不学,学习不扎实,复习不踏实。厌学情绪表现明显。大约5%的学生第二卷直接交白卷;有的考生对考试草草应付,乱写一气,答非所问;在试卷上胡言乱语,满篇“不会,不懂,〞等词语,发泄情绪;有的学生答复不少,但文不对题,梦游考场。学习三年,收获这样的结果,面对这样的试卷,令阅卷老师感慨不已,唏嘘不已,这种现象值得多方反思。主观方面,某些学生不学无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重视和掌握不够,客观方面,反映出某些学校管理和历史教育的薄弱或缺失。三、教学建议1.固本强基,注重根底知识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形成学科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根底知识的熟练掌握,而考试中所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根底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加强根底知识教学是每位一线教师必须要做好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加强根底知识和重点知识的教学,要对?历史课程标准〔2024版〕?中要求掌握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根底线索、阶段特征、根本观点等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理解到位夯实根底,立足平时,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掌握关键点和考点。用足用好教材,依据课标,不留死角,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哪些可能考,哪些不可能考。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容易混淆,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一些简单而有效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教师要积极研究新课标,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手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足够的知识储藏并能在此根底上形成相应的学科能力来应对考试中的各种类型的题目以及未来的学习。2.运用思维导图等手段,梳理整合教材,侧重专题复习从试题中可以看出以重大事件为核心、以主题的方式呈现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旋律。如果知识线索明晰,就会“牵一点而引出其他〞,不然就会费时、费力而事半功倍。老师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几个专题,把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转化为整体的、系统的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只有系统的把握历史知识结构,才能掌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解题时才能游刃有余。3.加强史料教学,培养解读、获取信息能力学生在考试中表现较为严重的审题不充分、不能按题目要求作答的情况,很重要的原因是不会解读材料,不能理解题目中的设问,更不用说揣摩出题者的考查意图了。这当然和学生理解能力有关,但与教师缺少必要的指导、平时缺乏有针对性训练不无关系。所以,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史料教学,进行各式材料的解读分析训练,提高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标准表述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加强此类训练,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在题目或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捕捉关键词的能力,根据信息的指示暗示作答,其次,学生也要转变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和照搬照抄的学习习惯,逐步掌握通过史料分析和探究来认识、理解历史的学习方法。4.指导训练答题技巧,培养标准答题的良好习惯很多时候统一要求可以到达方便管理、方便统计的目的,学业考试及其它考试中的答题规那么制定的初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