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2-1空气培优训练_第1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2-1空气培优训练_第2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2-1空气培优训练_第3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2-1空气培优训练_第4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2-1空气培优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2-1空气培优·训练一、选择题1、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常常用到分类的方法。例如,自然界中的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利用分类的方法学习化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有关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蒸馏水只含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B.石油没有固定熔、沸点,将石油分离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故石油一定是混合物C.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D.洁净、透明的液体一定是纯净物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富氧空气可用于潜水、医疗急救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使其耐用3、根据物质分类的知识判断,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实验室中的蒸馏水B.工业上的石油C.家庭中的不锈钢D.清新的空气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海水C.生铁D.氧气5、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x”代表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6、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鼓励燃煤发电,确保电力供应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C.就地焚烧秸秆,增加田间肥料D.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7、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C.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8、(多选)某科学家除去空气中的O2与CO2得N2样品,并在相同条件下比较等体积的样品质量(m1)与纯N2质量(m2)。重复多次,结果均为m1>m2,样品中含哪种气体可解释该结果()A.氖B.氩C.甲烷D.水蒸气9、下列做法能减少环境污染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B.大力发展煤炭火力发电C.垃圾分类处理D.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10、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巴中城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变化,但测得目前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是PM2.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①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粉尘②沙尘暴天气增多③太阳能热水器④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⑤燃烧天然气⑥燃煤取暖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1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蔗糖B.氧气C.铜D.生理盐水12、某气体常温下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以下收集该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13、某些袋装食品需要充气防腐。下列最宜作充入气体的是()A.氮气B.氧气C.甲烷D.一氧化碳14、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刚刚削了皮的青苹果果肉略显浅绿色,当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果肉的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这与空气中的哪一种物质有关()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15、下列物质中会造成雾霾天气的是()A.氧气B.氮气C.可吸入颗粒D.稀有气体16、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在行动。下列做法不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的是()A.大力削减燃煤污染B.深化治理工业污染C.精准管控扬尘污染D.严格控制噪音污染1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A.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B.用于生产氮肥的N2C.用于医疗急救的O2D.用于飞艇的He18、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是烛油蒸气B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D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焰痕迹二、填空题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空气的成分中,可用于制造化肥并可以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加剧温室效应的是______。(2)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和森林茂密的公园或野外,你在这两处呼吸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2)他们观察蜡烛的燃烧,得出下列结论.请回答:哪些是不需要燃烧就能观察到的现象______(填字母);哪些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______(填字母).A.自顶端起约1cm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B.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白色固体;C.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碗状存在D.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cmE.形状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F.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G.吹熄后,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H.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I.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碗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J.如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3)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4)燃烧时你还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3、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小明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发现火焰中不同区域的明亮程度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1)可燃物的种类及组成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2)蜡烛主要由石蜡制成,石蜡是石油炼制后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不唯一,其化学式通式为CnH2n+2,通式中碳原子数n=18~30.(3)碳氢化合物在常温时的状态如下表所示.物质名称化学式常温时的状态丁烷C4H10气戊烷C5H12液(油状)戊烷C5H12液(油状)癸烷C10H22液(油状)十八烷C18H38固二十四烷C24H50固(4)多数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下会分裂为碳原子数较少的碳氢化合物或碳(黑色固体)和氢气.【实验探究】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I探究哪一层火焰的温度最高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Ⅱ探究焰心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点燃一根较粗的蜡烛,取一根一端为尖嘴的玻璃导管,一端伸入火焰的焰心处,然后在尖嘴一端导管口用火柴点燃导管口处出现火焰III继续探究焰心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点燃一根蜡烛,用一把带有手柄的小刀,将刀尖伸入火焰中最暗的部分,即焰心处,一段时间后取出,冷却,观察刀尖处的现象冷却至室温后,刀尖处有油状液体和固体物质IV——用镊子夹住一片白瓷片,将瓷片伸入火焰中最明亮的部分,即内焰处,观察现象白瓷片表面迅速变黑【分析和讨论】(1)实验I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实验Ⅱ,你能分析出焰心处的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3)实验III中,冷却后小刀表面的油状液体可能是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生成油状液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IV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实验IV中的现象,可推断出蜡烛火焰内焰处的物质中含有___(填物质名称),由此分析内焰处最明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子火焰的可燃物是________,蜡烛能产生母子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组成蜡烛的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决定的,该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宜太长,且导气管的起端必须插在蜡烛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优·训练一、选择题1、D2、B3、A4、B5、C6、B7、A8、AB9、C10、C11、D12、B13、A14、B15、C16、D17、A18、D二、填空题1、(1)氮气(或N2)二氧化碳(或CO2)(2)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中有大量汽车等交通工具,产生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空气污染物;森林茂密的公园或野外中有大量的草地和树木,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2、(1)小;(2)ABDEH;CFGIJ;(3)a;外焰;(4)火焰分三层,最外层最亮,有白光产生;(5)C(1)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因此质软,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小.(2)不需要燃烧就能观察到的现象,一般指蜡烛的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外观、颜色、状态、硬度等,ABDEH符合题意;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有放热、火焰、生成物等,CFGIJ是在蜡烛燃烧过程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符合题意;(3)由于焰心燃烧的最为充分因此此处的温度最高,所以火柴梗的a处先变黑.故答案为:a;外焰.(4)石蜡燃烧火焰分三层,最外层最亮,有白光产生,冒黑烟;(5)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做法正确;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做法正确;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做法错误;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咨询老师,做法正确.

故选C.3、(1)火柴梗与外焰接触部分烧焦,与内焰接触部分烤黄,与焰心接触部分无明显变化;(2)可燃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戊烷(或癸烷,或其他合理答案);石蜡受热分裂(或分解)为碳原子数较少的液态碳氢化合物;(4)探究内焰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5)碳;在内焰燃烧的物质中,含有碳(1)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因此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与外焰接触部分烧焦,与内焰接触部分烤黄,与焰心接触部分无明显变化.(2)点燃一根较粗的蜡烛,取一根一端为尖嘴的玻璃导管,一端伸入火焰的焰心处,然后在尖嘴一端导管口用火柴点燃,导管口处出现火焰,说明焰心位置的物质能燃烧,具有可燃性.(3)因为石蜡受热会分解为碳原子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