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期中考试试题PAGEPAGE1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99年8月18日天空出现了罕见的天象:太阳、月球及八大行星排在几乎垂直的直线上,构成“十字连星”。下图为“十字连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②代表的天体是()A.水星B.金星C.火星D.天王星2.如果把图中地球和行星③的位置互换一下,则()A.地球上的陆地将会消失B.地球温度将大幅升高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D.地球上将会冰天雪地【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根据图中判断可知:①为天王星,②为火星,③为金星,④为水星。故本题C正确,ABD均错误。本题选C。【2题详解】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行星③(金星)的位置互换,则地球离太阳距离变近,使地球温度大幅升高,B正确。气温变高,导致两极和高山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会减少但高海拔地区不一定会被完全海水淹没,A错误;地球上存在大气是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能够吸附足够的大气,和与太阳的远近关系不大,C错误;地球与行星③位置互换后地球将会升温,使冰雪和冰川融化,不会出现冰天雪地,D错误。本题选B。【点睛】由于恒星自身会发光发热,若行星距离恒星越近,其温度就越高;离恒星越远,则温度就越低。故在太阳系中,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较近,其温度很高;而地球距离太阳距离适中,温度适宜生物生存;而天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较远,其温度很低。我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藏医学院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远,过去学校的电力供应一直比较紧张,学校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后,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材料体现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A.为生物繁衍生长提供能量B.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C.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D.为水体运动提供能量4.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是()A.海拔高,空气稀薄B.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C.阴雨天多,大气保温作用强D.纬度低,晴朗天气多【答案】3.C4.A【解析】【3题详解】材料中体现出人类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C正确;材料未体现太阳辐射为生物繁衍生长提供光热资源,A错误;太阳辐射为大气,水体运动提供能量,如大气环流,水循环等,材料中并未体现,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能资源丰富,A正确;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获得的太阳辐射少,B错误;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C错误;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温度差不多,D错误。故选A。【点睛】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a.空间分布纬度差异: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地区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b.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2021年10月25日新华社报:目前太阳活动正在逐渐活跃,随着太阳活动从极小期逐渐进入极大期,太阳的“脸蛋”上渐渐长出了“小黑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小黑痣”指的是()A.黑子B.耀斑C.日珥D.日冕物质抛射6.当太阳脸上“小黑痣”数量增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大气抛出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通信B.太阳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色球层上C.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赤道地区的人看到极光【答案】5.A6.C【解析】【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的“脸蛋”出现的小黑痣是黑子,由于其温度比周围低,因此呈现黑色,A正确;耀斑是亮白色的斑块,B错误;日珥是太阳表面喷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呈现出红色,C错误;日冕抛射物呈银白色,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当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说明太阳活动进入活跃期,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无线电通信,A错误;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B错误;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C正确;极光主要在极地附近和极圈以内可见,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年为周期。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称为“扰动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地球距今的年龄约为46亿年,在地球的漫长历史中,生物的出现与进化只是其中的一段。大熊猫(如图)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中国国宝”。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在第四纪大冰期中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成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据此思考完成下面小题7.大熊猫在地球上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元古宙8.下列关于对大熊猫出现的地质年代中地球演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②是重要的造煤时期③发生了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④爬行动物与裸子植物大发展⑤哺乳动物与被子植物大发展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答案】7.C8.C【解析】【7题详解】元古宙是指5.7亿年前,古生代是在2.5亿年前至5.7亿年前左右,中生代是指6500万年前至2.5亿年前左右,新生代是指6500万年前至今;根据材料可知大熊猫在地球上已至少生存了800万年,应属新生代时期,C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C。【8题详解】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新生代时期。新生代时期,地球发生了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现代的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①③正确。古生代、中生代是地球上重要的造煤时期,②错误。中生代时期,爬行动物与裸子植物大发展,④错误。新生代时期哺乳动物与被子植物大发展,⑤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⑤正确,故选C。【点睛】新生代分第四纪、新近纪和古近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前开始。中生代从2.5亿年前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黄果树瀑布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属珠江水系西江干流南盘江支流北盘江支流打帮河的支流可布河下游白水河段水系,为黄果树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景观体现的地球圈层个数有()A.2个B.3个C.4个D.5个10.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图中各圈层都是独立发展变化的C.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辐射【答案】9.C10.C【解析】【9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图中有流水、植被、岩石、大气,体现了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图中景观体现的地球圈层个数有4个,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0题详解】只有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A错误;图中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B错误;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正确;外部圈层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内部圈层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D错误。所以选C。【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共同促进地球外部环境的演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乙波无法通过地幔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加快12.上图中的X处为()A.莫霍面B.古登堡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的交界面D.内核与外核的交界面【答案】11.D12.B【解析】【1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传播,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从图中可以看到乙波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消失,应为横波,其消失的位置应为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故①是地壳和地幔,②是外核,③是内核,横波可以穿过地幔,但无法穿过地核,A、B选项错误。图中甲波应为纵波,从①层进入②层时,其波速极速下降,C选项错误。在①层中无论是横波还是纵波,随深度的不断增大,其传播速度加快,D选项正确。故选D。【1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X位于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处,此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此处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为古登堡界面,B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B。【点睛】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科学家们发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说明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该界面被称为古登堡界面。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激烈摩擦。下图示意“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路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位于()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14.“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是()A.持续降低B.先降低,后升高C.持续增高D.先升高,后降低【答案】13.D14.B【解析】【13题详解】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地面至约12千米高度为对流层,12千米至50千米高度为平流层,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图文信息表明,“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因此此时位于高层大气,D符合题意,排除AB;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中,高度不超过50千米,因此“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不可能位于臭氧层,排除C。故选D。【14题详解】“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过程中,大致经过了大气的平流层和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降低而升高,因此“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3)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大多数人造天体也在此层运行。下表是我国华北某地天气状况数据。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日期白天最高气温天气11月2日19℃晴11月3日17℃霾-多云11月4日16℃霾-雨15.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④C.③—④—②D.④—②—③16.与前两日相比,11月4日白天最高气温较低的原因是()A.辐射①减弱B.辐射④增强C.作用⑤增强D.作用③减弱【答案】15.B16.C【解析】【15题详解】大气受热过程是“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根据图中的的信息判断,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①(太阳辐射)—②(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④(地面辐射)。故选B。【16题详解】11月4日白天最高气温较低的原因:白天,出现雾霾和多云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较少,进而使气温下降。图中的⑤是削弱作用。故选C。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18.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方,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冻害,主要原因是()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D.浓烟可阻挡冷锋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答案】17.D18.C【解析】【17题详解】图中A箭头指向地面,示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箭头由地面指向大气,示意地面辐射,C箭头由大气指向地面,示意大气逆辐射。综合上述分析,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18题详解】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方,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冻害,主要原因是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可将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减少地面的热量损失,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从而起到防止冻害的作用,故C项正确。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反射大气逆辐射、可阻挡冷锋前进等表述缺乏科学依据,故可排除ABD三项。故选C。【点睛】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保温作用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地球表面的气温日较差。下图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9.与M地相比,N地()A.气温高、气压低B.气温低、气压高C.气温高、气压高D.气温低、气压低20.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M、N两地间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答案】19.B20.A【解析】【19题详解】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根据“高高低低”原理可知,M地等压线向低处弯曲说明为低压,气温较高;N地等压线向高处弯曲说明为高压,气温低,故B项正确。【20题详解】N地的气压高压M地,风从N地流向M地,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风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故A项正确。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2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表示四个点所在地的风向,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2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点所在地的风力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21.C22.C【解析】【21题详解】根据风向的画法,先做出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根据等压线数值,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表示四个点所在地的风向,正确的是③,C正确。①、②、④都是由低压区吹向高压区,A、B、D错误。故选C。【22题详解】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点中,③所在地的等压线最密集,说明风力最大的是③,C正确。其它点的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弱,A、B、D错误。故选C。【点睛】判断某点风向做图的方法:先做出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等压线不规则,呈弯曲状态,则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的线即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规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画出风向(近地面的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偏转30°—45°角;高空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偏转90°角),由此确定此点的风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3.若该图表示某一尺度的水循环示意图,则该尺度的水循环类型是()A.陆地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海上内循环D.海—气间的水循环24.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多的海域在()A.低纬B.中纬C.高纬D.全球海域没有差别【答案】23.C24.A【解析】【分析】考查水循环的有关知识。【23题详解】由题中可知,此时下垫面只有海洋,是海洋上水汽受热蒸发,然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到海洋,形成海上内循环,C正确。水循环类型有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D排除;没有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故没有参与海陆间循环,水循环区域不是发生在陆地内部之间,更不是陆地内循环,AB错误。故选C。【24题详解】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多的是低纬度海域,因为低纬度海域气温高,蒸发快,易形成水汽,A正确,故选A。2020年11月1Q日,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地球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达10909米,创下世界同类潜水器最大潜深记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奋斗者”号下潜过程中,经历的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最符合图中的()A.①曲线B.②曲线C.③曲线D.④曲线26.推测下列海域中海水温度垂直变化最小的是()A.赤道附近B.回归线附近C.南北纬45°附近D.极圈附近【答案】25.A26.D【解析】【25题详解】依据已学知识,海水温度深度在1000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海水温度变化不大,常年保持低温状态,曲线①符合,A正确,故选A。【26题详解】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越低,北极圈处海域表层水温与1000米以下海水的温度接近,故其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D正确。故选D。该题组考查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规律以及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规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7.影响图中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海水运动C.纬度D.径流28.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A.2月B.5月C.7月D.10月【答案】27.D28.A【解析】【27题详解】影响盐度的因素有大气运动、太阳辐射、海水运动、径流等。具体到长江口附近的海水,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也就是长江口附近的盐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区盐度低,主要原因是长江河水的汇入稀释了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故长江口附近海区的盐度大小主要受长江径流量影响。D正确,ABC错误。故选D。【28题详解】长江流域径流丰富时,长江口海域海水盐度低,等盐度线进一步向外海凸出(弯曲程度增大);当长江进入枯水期时,长江口海域盐度变大,等盐度线相对平直。所以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应该是在长江的枯水期,即在2月份左右。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海水盐度高低的影响因素: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河流径流注入多少、洋流、结冰、融冰量、水域的封闭程度等。具体来说:①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②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③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④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寒流相反;⑤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⑥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从2008年12月26日开始,中国海军第一批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开展护航任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亚丁湾与红海的海水密度()A.亚丁湾>红海B.亚丁湾=红海C.亚丁湾<红海D.无法判断30.舰船从亚丁湾驶入红海,因海水密度的不同,舰船的吃水深度会()A.增加B.减小C.不变D.都有可能【答案】29.C30.B【解析】【29题详解】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海水密度与海水盐度呈正相关,故海水密度:亚丁湾<红海,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30题详解】红海盐度高,密度大,浮力大,舰船吃水浅,舰船从亚丁湾驶入红海,轮船的吃水深度会减小,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波罗的海的盐度最低,海水密度也最低;红海盐度最高,海水密度也最大。在大河出海口处海水盐度甚至接近淡水,密度较小,但也可能因为河水裹挟泥沙的原因使得海水密度增大。由于海水不同深度的原因,海水密度也会产生差别(强大的水压致使水分子稍紧凑些,密度增大,所以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的。)二、综合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材料二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1)当发生材料二中左图情况时,应出现于右图中的____(时段)。此时吹____(填“海风”或“陆风”)(2)据材料一中,“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全球变暖的原因是____。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___。(填“变大”或“变小”)(3)试在材料二左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____。此时a的气温较b____(填“高”或“低”)(4)下图为材料二左图地区的水平气压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所处位置的最终风向。①该图所示地区位于____半球(填“南”或“北”)。②在图中箭头处画出风所受的力,用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____。【答案】(1)8~16时海风(2)人类活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使气温升高变小(3)高(4)北【解析】【小问1详解】材料二图中显示,陆地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凹,海洋近地面等压面向上凸,表示同一水平面上,陆地气压比海洋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此时陆地应该气温高于海洋,大陆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因此海洋上形成高压,因此此时吹海风。海陆温度变化曲线示意图中,陆地气温高于海洋的时段应是8~16时之间。【小问2详解】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温室效应增强,使气温升高。等压面的弯曲程度与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梯度大小呈正相关,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说明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梯度变小,那么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变小。【小问3详解】材料二图中显示,陆地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凹,海洋近地面等压面向上凸,表示同一水平面上,陆地气压比海洋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陆地气流上升,高空气压升高,海洋气流下沉,高空气压下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高空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如下图:【小问4详解】根据上题判断,a处气压低于b处,因此当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