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大单元教学之写作提升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大单元教学之写作提升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大单元教学之写作提升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大单元教学之写作提升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大单元教学之写作提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大单元教学之写作专项提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志向远大的人和愿望渺小的人,圆梦后的幸福感会一样吗?

请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某一弟子支持

者的身份回答这一问题,不超过IOO字。

【答案】(示例)(子路支持者)志当存高远,远大的志向不但能

成就自我也能惠及他人。要实现远大志向必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这样的人圆梦后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会因为对社会

的贡献而得到旁人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要求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某一弟

子支持者的身份回答问题,考生可以结合《侍坐》中孔子某一弟子

的思想特征来谈自己的认识。

例如子路非常自信,志向远大;冉有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

公西华谦虚有礼,目标明确;曾皙听从内心,淡泊名利。

考生要注意语言表达要准确、流畅,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2.微写作。

朱熹曾说过:“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烛之武退秦师》

的作者就运用了一定的技巧,让文章的情节跌宕有致,张弛有度。

请以“抓阉儿”为话题,写一段情节波澜起伏的文字,300字

左右。

【答案】示例:

抓阉儿

一间草屋里,昏暗的灯光下,坐着兄弟两人。今年,哥哥在县

城念高三,成绩优异;弟弟上初二。父亲三年前病逝,长期的劳作

让母亲卧床不起,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兄弟俩决定一个留在家,另

一个继续上学。

“哥,你去念书吧,我留在家里。”弟弟对哥哥道。

哥哥抬起头,看着瘦弱的弟弟,说:“你还小,正是读书的时

候,哥哥留在家里,你安心去念书。”“不,哥,你马上就升学了,

你去读书,家里活我来干。”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得以抓阉儿来决定。

弟弟找来纸和笔,趴在桌上写,哥哥凝视着屋外的夜空出神。

“哥哥,你先抓吧。”哥哥迟疑了片亥L从桌上抓起一个纸团,

上面写着“上学”。哥哥盯着手中的纸片,心潮起伏:弟弟还那么

小,在家劳作,会累坏他的;不行,应该让弟弟去念书。他转身一

看,屋里已不见弟弟的踪影。

哥哥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找出弟弟的那团纸,展开一看,上

面也写着“上学”……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题目要求以“抓阉儿”为话题,写一段情节波澜起伏的文字。

这是记叙性微写作。要设置好人物活动的环境,交代清楚事情的来

龙去脉,最主要的是设置曲折的情节,既含蓄蕴藉,又引人入胜。

话题“抓阉儿”中其实已经设定了宏观事件,写作时只需构思

为什么要抓阉儿,即想好故事的序幕和开端,另外就是安排好抓阉

儿的结果。抓阿儿这件事必然涉及到对象,也就是要交代清楚相关

的人物,至少一个,具体展示抓阉场景时可通过神态、心理、外貌、

语言行动等细节描写增强生动形象性,要有现场感,增强感染力,

能让读者身临其境走进文本中便成功了一半。情节的起伏可以安排

在结尾部分,利用首尾对照欲扬先抑法,或者如杰克伦敦的小说那

样来个出乎意料的结局,所谓出乎意料只是出乎读者的想象,并非

荒诞不经,令人哑然失笑大跌眼镜,而是符合情理的意外变故。虽

然限定了话题事件,但关于抓阉的场景、对象选择面还是比较宽泛

的,比如可以定位于一个家庭,抑或校园教室内,当然选择企事业

单位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可以的。对于学生常见的抓附儿可以是各

类比赛大家一起抓阉儿来去确定出场顺序,也可以是某次考试中因

为答案举棋不定而自我抓附儿定选项,或者是家庭抽楼层老师定奖

项等等,总之素材是很多的。

本题在动笔前一点要构思一个故事,设计好环境,安排好情节。

如“兄弟两人,只能有一个去上学,一人在家照顾母亲”,都想让

对方去上学。于是用抓阉来决定。弟弟写纸条,哥哥被骗了。浓浓

的兄弟之爱,令人感到不已。注意语言生动、准确、简明、流畅。

3.在《鸿门宴》中,司马迁用他的生花妙笔塑造了一系列鲜活

生动的人物形象。请根据你的理解,选择一个人物,为他写一则点

评,写出人物形象特点。100字左右。

【答案】项羽既是胜利的勇士,又是失败的英雄;他胜得漂亮,

死得悲壮;活得痛快舒展,死得慷慨豪爽。他既凶狠残暴,又善良不

忍;既刚愎自用,又轻信多疑;既暴烈急躁又优柔寡断;英勇刚烈的

山峦上开放着情意绵绵的花朵;豁达宽厚的海洋中荡漾着几道狭隘

滞涩的涟漪。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属于人物点评类微写作,要求为《鸿门宴》中的一个人物

写一则点评,写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作答时一,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既要突出主要的特点,又要全面,

注意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观点要明确,论说要条理清晰。

如项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又骄矜自负、优柔

寡断。

刘邦机敏过人,有胆量有气魄,善听人言,但心计颇深。

范增有远见卓识,老谋深算;但处事浮躁,不该把矛盾暴露给

敌方,结果反被刘邦利用。

张良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提出正确的策略。

樊哙忠勇,机警干练,能言善辩。

材料作文

4.经典是艾柯所说的“开放的作品”,我们无法穷尽其含义,

但却长久滋润我们的心灵。阅读经典寓言,你更能读出多重寓意。

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

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

对于《庖丁解牛》的寓意,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

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尊重规律,顺应自然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躅,者然

向然,奏刀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

会。”

为什么庖丁解牛的技术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他必须长期专门从此项工作,这是他解牛技术之所以能够达到

此境界的外因。由此可见,研究任何事物,对外界的客观条件是不

可忽视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证明孟母很注重她儿子所处的环境

优劣这个外在的客观条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不也说

明了这个道理吗?当然,也有“出污泥而不染”的。但是,作为普

通的规律来说,无论对人对事,还是应当考虑一下外界的客观条件

为好。“没有条件也要上”这个口号已经被“渤海2号事件”证明

是错误的。我想,不是长期专门从事此项工作的人,要有这样的技

术是不可能的。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庖丁解牛的技术之

所以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另一个因素,即内在因素,因为庖丁经

过长期解牛,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认识和掌握好解牛的内在

规律,所以能“游刃有余”。

因此,不论做何事,都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只有很好地认识和

掌握好事物的内在规律。荀子的《劝学》篇大讲其“积”的重要,

不也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吗?也正如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变好或者变

坏,这也不是“一日之功”。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规律,这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要象庖丁解牛那样善于掌握和认识事物的

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去办事。

相传在我国古代善于治水的圣人大禹,他根据水流的规律,采

用了疏通引导的方法,才使各地的洪水流入大海,取得了治水的成

功,为世人所称颂。可是在大禹之前,大禹的父亲治水却违背了水

流的规律,到处堵水,结果致使洪水泛滥,灾情未见减轻,治水失

败。

地球上的万物,要受地心引力的作用,在物理学上这叫做万有

引力定律,这是牛顿根据苹果为什么落地而发现的一条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由于这条规律的作用,水就必然由高处往低处流,于是,人们

就利用这一规律进行水力发电或引水灌溉,为人类造福。大禹治水

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采取的治水办法符合水流的规律,

而大禹的父亲的思想却违背了规律,采取了错误的治水方法,致使

治水失败。

庖丁解牛亦然!成功之道,在于尊重规律,顺应规律。所以,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按规律办事,应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能去违

背自然的规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指出:经典是艾柯所说的“开放的作品”。这就给了

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阅读经典可以在充分、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

上,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解读。比如,对于《庖丁解牛》,有人读

出了“顺应自然”,有人读出了“保全天性”,如果从庖丁的角度

思考,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是经历了多年的实践才获得的自由,“缘

督以为经”是他十几年解牛经验的总结,是解牛之“道”,也就是

解牛技巧的“大纲”。如果从庖丁解牛遇到筋骨盘结的难为之处所

采取的“怵然为戒”、凝神专注的角度思考,我们还可以得出遇到

困难,行事更要小心谨慎的寓意。庖丁成功后“善刀而藏之”,教

导我们的是凡事应内敛,不宜过于张扬,要“顺应自然”才能“保

全天性”。当然还有人读出了其它的寓意一一避开矛盾,顺应规律,

注重实践,善于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等。

写作指导:题干要求学生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阐述自己的观

点,因此,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明观点,言之成理,言之有物

即可。文章的开头简短引入论点,如“顺应自然,尊重规律”;正

文部分可运用递进式结构行文,先论述规律的特点;接着论述违背

规律的弊端;最后阐述顺应规律的好处;结尾回扣主题“顺应自然,

尊重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文章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

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

立意:

L顺应自然,尊重规律。

2.避开矛盾,从空隙处下手。

3.注重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4.善于思考,总结规律。

5.认识和掌握规律,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诸子

散文与史传作品闪耀着中华文明之光,作品中的人物无不闪耀着智

慧的光芒。其中有倡导礼乐治国的孔子,有宣扬保民而王的孟子,

有游刃有余的庖丁,有智退秦师的烛之武,有逃脱鸿门宴的刘邦……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人物展开讨论,上述几个人物,

哪一个给你的启示最深?请以“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为主题,结

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有所联系现实,阐述自己的观点,理性

评价历史人物。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永远的烛之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很荣幸能参加这次读

书会,跟在座的同学一起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智慧光芒中。更荣幸的

是能够作为代表发言,今天我发言题目是《永远的烛之武》。

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

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巩。终于,谈

笑间,干戈化为玉帛。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

烛之武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虽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

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

命运对烛之武并不公允,几十载的饱受冷落,大半生的怀才不

遇,满腹经纶的烛之武,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负责养马的“圉正”。

在他伏下苍老的身躯拾起艰辛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他仰起斑

白的头颅呼出抑郁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

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当大军压境“国危

矣”的时候,有人推出了他。就这样,“今老矣”的烛之武,踉跄

着,被推到了两军对峙的刀锋前,被推到了生死难测的境地前。

没有多少抱怨,说的只是谦逊的“无能为也已”;没有怎么推

辞,做的只是慨然“许之,夜缝而出”。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

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大、变高、变清晰。当一个须发尽白、手

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在月隐风高的夜晚,被人用绳子拴着放到围有

层层虎狼之师的孤城外;当一个步履蹒跚、牙落齿摇的老人,在冰

冷刺骨的寒风里,揉着酸痛的腰肢走进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这该

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无畏!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千载之后的我们

都该为他的忠诚和勇敢高声喝彩!

面对雄心勃勃的秦穆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要有智慧。

慷慨陈词间,有烛之武对郑国的一片赤诚,还有对局势的准确掌控;

寥寥数语里,有烛之武对人情的自如练达,还有对世事的深刻洞明。

所以,一场思想的碰撞之后,“秦伯说,与郑人盟”,一场灭国的

灾难,就这样化为无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感

谢《左传》为我们记下了那位忠勇睿智的老人,纵然隔着千年看去,

他依然傲然屹立在历史长河中,那就是烛之武。

令人欣喜的是当今社会并不缺乏烛之武这样有勇有谋深明大义

的爱国志士。

历史照进现实。2020年伊始,从中原到荆楚,从氾水到长江,

敌人从有形到无形;还是白发苍苍的身影,还是皱纹磨不去的坚毅

目光,还是炽热的拳拳报国之心,又一位老人踏上征途——他就是

钟南山院士。疫情爆发,这位当代烛之武第一个冲上前线,亲自临

床工作,率无数白衣勇士坚守阵地。正有赖于他们的殊死拼搏,中

国才能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下交出令人民满意的抗疫答卷,我们才有

机会回到这里畅所欲言。

一役功成,大敌已退,烛之武却如昙花一现再无记载,他的结

局不得而知,就连其名字史学界都无定论。但这些都不重要了,这

位老人点燃了一支红烛,两千多年来熊熊烈焰长明不熄,照耀着中

华民族永远挺立的脊梁,愈挫愈刚,历久弥新。

同学们,不要以为四海太平、战乱无有,看看西亚、东欧的炮

火连天,想想中印边境埋骨的少年英雄,这个时代,真的不需要烛

之武了吗?更有“曹无伤”之徒,向“项王”俯首低眉,岂是“明

哲保身”的选择吗?正所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又有“以

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传承烛之武的精神,古为今用,秉

承“祖国和人民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的信念,让心中的烛

火照亮个人前程与民族梦想的融汇贯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至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奋斗不息!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例文: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很荣幸能参加这次读

书会,跟在座的同学一起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智慧光芒中。更荣幸的

是能够作为代表发言,我演讲的主题是“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是孔子。因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不经意的一瞥,已经经年。从炎帝黄帝

到秦汉三国的历史,从唐宋元明清到如今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

央,时间冲刷了一切,却也让儒家思想展示出了它灿烂的光辉。有

礼,方能治国,是孔圣人教会我最宝贵的一课。因此,众多历史人

物之中,我独爱彬彬有礼的孔夫子。

孔子倡导礼乐治国。“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雾,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

也。”从积极方面理解,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而曾皙说的是礼治下

的太平盛世的图景。“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

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

“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

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

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个大同世界的理想。

有礼,方能有为。孔子的弟子子夏为地方官时向孔子问政,孔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治国需以礼,而治理地方也需以礼,循序渐进地推行政策,目光放

长远,才能造福人民,为民谋利,如若急功近利,不但无为,反会

失去民心。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依旧能够散发它独有的儒家气息,

为治国治地治家,作出优秀的典范。

或许有人认为,千年已过,孔子所倡导的礼治思想早已过时。

其实不然,儒家思想正如一壶佳酿,时光赋予它的并非腐朽,而是

那越品越醇的香气。历史的长河滚滚东去,但总有一些文化之光,

会穿越物质的层面,沉淀于岁月之中,愈发明亮。疫情期间许多西

方国家都借此机会缓解老龄化问题,弃老百姓的生命于不顾,可是

我们中国依旧初心不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平民大众的身体健

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便是儒家“以民为本”“为政以德”

礼治思想的集中体现。相信在今后的复兴路上,我们党依然会持此

初心,在世界舞台上越走越远!

''修身,治国,平天下。”从小我的作为,到国家的治理,孔

子思想无时不在记录着个人的修行,家国的宏章,孔子的思想也于

此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喜爱孔子,爱他那不耻下问的品格,爱他那

施行仁政的大志,爱他那平易近人的性情。有礼,方能治国,是我

在孔子的思想殿堂中学到最灿烂的一课,也愿同学们能够从儒家的

思想中有所启迪,于孔圣人的言行中汲取行世之精华。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围绕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闪耀着中华文明之光”的人

物展开,列举孔子、孟子、庖丁、烛之武、刘邦等代表人物引发考

生的联想和思考。写作时可以围绕上述几个人物中某一个人物展开,

也可以扩展范围,但不要脱离材料情境而漫谈诸子散文或史传文学

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材料所给出的人物中,孔子和孟子是现实存在的人物,也是写

下这些课文的作者。因此,对他们的讨论可充分结合他们的文学作

品进行,如个人精神品质上,孔子具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士

精神和牺牲精神,如孔子虽不得重用,却始终心系国家,怀抱着“莫

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

咏而归”的社会大同理想(通过“吾与点也”可以看出)。又如孟

子,同样可以从“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舍生而取义者也”

中看到其高尚人格,也能从其仁政爱民的治国理念中看到其家国情

怀。

庖丁、烛之武和刘邦则是作者笔下的人物,这些人物,或虚构,

或真实,但都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庖丁之所以能够做到目

中无牛是因为他杀过的牛太多了,从何处入刀,刀往哪里走,何处

是肌肉,何处是内脏,何处是骨头,他都一清二楚,这跟他平时杀

牛的经验积累是分不开,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可以从中得

知成功在于勤奋,只要平时多加练习,肯下功夫,仔细观察思考,

一样能像庖丁解牛一样做起事情来游刃有余。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

全的爱国义士,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

去说服秦君,他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正,小小的养马

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

说服秦伯,足见其义、勇。说服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

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

以理,动之以情,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所以说他是一

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通过刘邦和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可看出两者都是乱世英雄,

胸怀天下,气势如宏,但在用人之术上差异甚大,引人深思。同时一,

刘邦在鸿门宴上还能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

最终顺利脱身,从中也可看出其能屈能伸。

材料中的庖丁游刃有余,烛之武智勇双全等,都是富有智慧的

人物,但也各有各的个性和思想。写作时,考生在对人物的选择上,

不可为了标新立异而选择他们同样有所体现的“无为”“牢骚”等

思想,呈现负能量。考生要站在时代高度,以古为今用的思想理念,

选择欣赏他们的思想智慧,谈他们给你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带来

了怎样的启示,展现一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针对这几个人,考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和思考,如选择熟能生

巧、掌握规律后游刃有余的庖丁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谈给你学习、

做事的启示;如,写受命于危难之间,凭借自己的洞若观火的智慧、

能言善辩的口才使国家转危为安的烛之武,并且还可强调烛之武是

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先国家而后私怨。

立意:

L追寻先贤利家国,完善自我重践行。

2.以烛之武为镜,做德才兼备之人。

3.目无全牛智卓绝,游刃有余技超群。

4.选择明智走对路,态度谦逊更远行。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盐铁论》)

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

③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④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对于以上言论,你有怎样的感想?请选择其中的两句立意,体

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安之若素方能翩若惊鸿

佛曰:天机不可泄露。世事沧桑,大多说不清道不明,纵使你

细加揣测,又能明白多少过往,预料多少未来?所以安之若素方能

翩若惊鸿。

古人云;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人生不如意事

十之八九,并非所有的等待都能换来春暖花开,也并非所有的坚持

都会灯火通明,人的烦恼往往来自其执念。佛日:万事皆空。人世

间,刻舟求剑只能换来一场空,每个人最终都会赤裸裸地归去,一

丝云彩也不能带走。但是,结果并非全部,人生这个旅途才是真正

值得玩味的,你不会因为花终将枯萎而避免了一切开始。人生如渡,

平常心最重要;也许命适早已经写好刷本,我们都只是入戏的戏子,

所有勉强得来的结果都不会是最终的结果,安之若素,方得始终。

德国女总理默克尔,原是社会主义东德的化学工程师,她依然

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访问北京,她拒绝住总统套间,早餐与大家

一`起吃自助餐。而她夹面包片时,不小心掉落了一■片,她很自然的

蹲下拾回自己的盘子。颗平常心,让她质朴而伟大。

然而,佛家所说平常心并非一味堕落的无为之心,扯着一切顺

其自然的幌子而安于碌碌无为是一种谬论,强行给自己下结论本身

就违背了常理。古人亦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即使你

无法改变已经走过的路,但你依然可以决定将要走的路。在我看来,

贝多芬曾经被命运下了禁行令,然而他吃的苦受的难正是他的通行

证,涅槃方能重生。

不必埋怨你的舞台上还是一片漆黑,它只是在给你更多的时间

做幕后人,每个戏子即使出演的时间再短,也终将出现在聚光对下,

昙花一现也有其倾城之美。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不必彷徨,不必

怀疑。你来到了人世,自然有你的使命,你并非为了一生碌碌无为

而来,更不是为了一生怨天尤人而来,也许我们生来平凡,但请你

拒绝平庸。

当命运无法改变时就去接受它,接受不了就去改变自己,做一

个“明者”“知者”,没有什么会是永垂不朽的。如果生活绊倒了

你,你要爬起来跟它说:来,我们三局两胜。在这漫长的斗争中,

会有受伤的时候,往往敌人比我们更加强大,但毋庸置疑,我们终

会握手言和。你并非命运的奴隶,也终就不会是命运的主人,谨慎

行走于世间时愿你享受诗和远方。

花开终有时,唯愿那时的你,翩若惊鸿。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

文的方式呈现。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

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

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审题:

这是一道名言组合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由四句名言组成,分别

选自《盐铁论》《论语》《庄子》《孟子》。题目的要求“选择其

中的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首先,要明确每一句名言

的内涵。第一句强调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讲究因时一、因世而

为;第二句强调一种迎难而上的勇毅精神;第三句强调顺应自然与

规律,乐天安命;第四句强调懂得取舍。其次,要选择其中的两句,

立意要体现所选两句的某种关系,如包含、并列、递进、条件、对

立、一分为二等。因此本题可多角度立意。如,①②结合,可理解

为当时代进步,事情的发展会推着人向前,这时即便有些事你觉得

困难,也要迎难而上,由此可提取出与时俱进、努力奋进等立意;

①④结合,则可提取出与时俱进,积极有为等立意;②③结合,可

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不可为而为之“,在什么情况下“安之若命

②④结合,则可从"有所为"的标准上分析,得出对的事要为,并且

要迎难而上的观点;①③结合,可写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变化等;

③④结合,可写不为不义之事,即使有危险也安之若命等。

参考立意:

①②结合,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努力奋进,随时而动等;

①④结合,与时俱进,积极有为等;

②③结合,关乎道义不可为而为之,顺应规律安之若命等;

②④结合,不为不义之事,正义之事不可为亦迎难而上等。

①③结合,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变化等;

③④结合,不为不义之事,即使有危险也安之若命等。

素材:

1.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一一明代张居正

2.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时者国之所

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一一宋代苏轼

3.1910年初,蔡元培撰写《中国伦理学史》。针对清朝末年

中国思想文化界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局面,蔡元培通过中西文化

对比,指出〃故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他把散见于中国古书中的〃

与时偕行〃〃与时俱化〃〃与时俱新〃等激励人的说法概括综合为〃与时

俱进〃。

行文结构:

本题没有限制文体,如写议论文,此题可采用对比式的结构行

文,首先明确选择哪两则名言,然后通过分析这两则名言提出自己

的观点,再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论述。如此题可围绕“审时度势,

顺应时代变化”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先引用张居正的名言,从

正面论证中心论点;然后再列举反面事例,分析不能审时度势的危

害性,前后形成对比,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注意凸显一下标题、

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名言名句类型的作文要写好,首先是解读名言名句的

意思,其次才可能结合名言名句的内涵准确立意。而要真正理解名

言名句的内涵最好能结合其产生的背景,以及材料中给这些名言名

句附加的限定来理解,如名言名句的作者、创作背景。忌望文生义,

主观臆断。本题要求从所给的句子中,选择两个确定立意,所以考

生在写作时可选出两个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具

体写作时一,如选择议论文,则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

则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春秋时期,秦、晋合兵围郑,《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正发生

在此时。烛之武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正(养马官),

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足见其义、

勇。佚之狐的识人之明和郑伯的纳谏认错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但在课堂讨论中,也有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佚之狐推卸责

任,嫁祸烛之武,“在其位”却“不谋其政”,为的是个人得失;

郑伯摇摆于楚国、晋国之间是三心二意,危难之际才想起烛之武属

于识人不明。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郑文公、烛之

武和佚之狐三人,你对哪个人物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

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非常荣幸在此分享我的读书心得,今天我演讲的题目

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昔有佚之狐,有知人之智,向郑伯举荐烛之武,让烛之武凭借

其三寸不烂之舌,智退秦师。他人皆赞誉烛之武之智,郑伯从谏如

流、知人善任。而我最敬佩的是佚之狐,因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知人方能举荐贤才,才不至有怀才不遇之遗憾。《论

语》有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实为不易。昔

有烛之武心怀凌云之志,能言善辩,然而无伯乐举荐,只得湮没无

闻。后来,郑国临难,佚之狐慧眼识珠,他向郑伯举荐烛之武,并

说如果烛之武面见秦伯,一定能凭借口舌之功,智退秦国军队。烛

之武感念佚之狐的举荐和郑伯的信任,于是“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

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雄师”。历史会铭记烛之武的“老骥伏才历,

志在千里”,更会镌刻下佚之狐的知人之智。

揆诸历史,多少贤才没有遇到鲍叔、佚之狐这样的伯乐而壮志

难酬。李太白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遭赐金

放还;杜子美高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而志向难遂;陆放

翁悲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而壮志难酬;辛稼轩

悲叹“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而君主不知。古往今来,多少

英雄豪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