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雷雨(节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雷雨(节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雷雨(节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雷雨(节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雷雨(节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雷雨(节选)曹禺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能深入品读文本,分析剧本语言,通过人物语言来走入其内心世界。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三一律”创作原则,把握戏剧结构特征和矛盾冲突。3.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及其情感的复杂性。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品中蕴含的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深切关怀,把握作品的悲剧意蕴,激发同情他人、追求正义、坚守良知的情怀。情景导入雷雨是最激烈的天气现象,它以其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厉声势,以其席卷一起阴霾、冲刷所有郁闷的强悍威力,铺天盖地、霹雳摇滚而来。高尔基在《海燕》中曾纵情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现代戏剧家曹禺的一鸣惊人之作就是《雷雨》,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去探究那个金钱主宰、虚伪修饰、罪恶积聚的世界中的不同人物的命运吧。

-4-写作背景1930年9月,曹禺从天津南开大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插入二年级就读。他从小就喜爱戏剧,曾积极参加剧社演出京剧《打渔杀家》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话剧。对戏剧的酷爱使他产生要写一部大戏的强烈愿望,他开始根据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构思话剧《雷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曹禺从心里钦佩这位工人的爱国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构思的话剧《雷雨》,便有了《雷雨》中鲁大海的人物形象。几经揣摩构思,又用了6个月全神贯注地写作,曹禺终于完成了《雷雨》的最初创作。1934年7月,《雷雨》首次发表于《文学季刊》1卷第3期。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一、作者简介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繁体字),繁体万字为草字头下一个禺。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个‘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1996年12月13日,因长期疾病,曹禺在北京医院辞世,享年86岁。《雷雨》解题

《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剧。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反动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雷雨》是四幕话剧,写于1932年,一经诞生,就引起轰动,震惊剧坛,至今长演不衰。课文是其第二幕第一部分。层次结构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污浊,和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1、周朴园认出侍萍前,侍萍诉说过去的矛盾,揭露周朴园的伪善。2、周朴园认出侍萍后,写周朴园态度的变化,揭露他的虚伪冷酷。第二部分: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相见。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矛盾冲突,表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揭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资本家的本性,反映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

《雷雨》中的人物: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侍萍前夫,55岁。繁漪——周妻,35岁。周萍——周朴园、侍萍长子,28岁。周冲——周朴园、繁漪之子,17岁。鲁贵——周公馆管家、侍萍丈夫,48岁。侍萍——鲁贵妻、周萍鲁大海生母,47岁。鲁大海——周朴园、侍萍次子,工人,27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使女,18岁。通读剧本,理清人物关系和基本情节结构雷雨中的人物关系繁漪周朴园鲁侍萍鲁贵夫妻

旧情人(主仆)夫妻周冲周萍鲁大海四凤母子父子母子父女异母兄弟兄弟异父兄妹异父兄妹(主仆、情人)母女继母子(情人)父子(雇佣)父子母子第二幕: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第一场:重逢:周朴园——————鲁侍萍情感纠葛第二场:斗争:周朴园——————鲁大海劳资冲突1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相遇述旧怨)2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相认生新恨)戏剧矛盾冲突第一场戏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这一场中,周朴园的感情态度有哪几次变化?请按情节发展叙述。

【提示】你,你贵姓?——似曾相识,内心仍很平静(抬起头来)你姓什么?——感意外,疑惑(忽然立起)你是谁?——更疑惑,感有事发生(有不祥之感),有点慌(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心中释然,有些不知所措哦,侍萍!(低声)是你?——知道眼前是谁,但抱侥幸心理,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恼怒,害怕关窗姓鲁无锡口音!熟知旧事?姓鲁修墓她没有死?!四凤的妈熟知旧衬衣?!侍萍,是你?奇怪——疑虑——慌张——惊惧鲁侍萍:周朴园:怨恨,内心复杂手段言行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厉声责问用缓和的语调稳住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你可以冷静点。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用感情软化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想用金钱收买打发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侍萍认出了周朴园,为什么不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为什么不斥责周朴园,而是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经历,已经把侍萍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了某种轻信和谅解。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从中你看出了什么?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示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质。两组矛盾冲突㈠周朴园与鲁侍萍无意中的谈话暗中进行较为平缓家庭内部冲突周提到30年前发展有起有伏扣人心弦性格冲突鲁挑明关系明朗化针锋相对达到高潮阶级矛盾冲突㈡周朴园与鲁大海直截了当针锋相对资本家与下层劳动人民的冲突——根本冲突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课文从两个角度去揭露他的自私虚伪和残忍冷酷。

第一场戏是从私生活的角度写。充分暴露了他的虚伪、自私、冷酷,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第二场戏则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揭露周朴园的反动的阶级本性,说明他是一个老奸巨滑而又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充分暴露了他残忍狠毒的阶级本性。周朴园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深刻地揭示出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有一种可怕的统治力量,也反映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长成的资本家,同封建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鉴赏戏剧人物鲁侍萍一个善良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被周朴园始乱终弃,历经生活的磨难,表现出中国劳动妇女的坚强、骨气与尊严。鲁大海作为新生工人阶级中的一分子,罢工工人的领导者之一,鲁大海与老奸巨滑的周朴园相比较,确乎显得幼稚而又缺乏斗争经验;但是,他有着可贵的坚定的阶级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对资本家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同周朴园谈判的失败,使我们叹惜大海之幼稚;揭露周朴园唆使矿警杀害工人,用金钱收买工贼破坏罢工斗争时,让我们看到了大海在这场斗争中显示出的力量。三十年来,周朴园如何对待“死去”的鲁侍萍?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一直记得侍萍的生日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一片深情

三十年后,周朴园如何对待活着的鲁侍萍?听到侍萍还活着,感到惊谔,更是避而不愿见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企图稳住侍萍,希望用金钱平息侍萍的旧恨新仇,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冷酷无情周朴园对侍萍的爱是自欺欺人的一种情感,他伪善、丑恶、冷酷、凶残。当她感觉到周朴园对侍萍的思恋和怀念时:“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冷静、清醒当她面对周朴园的声色俱变的责问时:“不是我要来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叱责周朴园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刚强、自尊

32

精读:知新

本文以"雷雨"为题有什么含义?《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知识精讲】331.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方法,把“现在的戏”和“过去的戏”交织起来,构成了紧凑的戏剧结构和尖锐的戏剧冲突。鲁侍萍为找四凤来到周家,鲁大海则代表罢工工人来到周家与周朴园谈判。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揭露了周朴园在家庭生活中的罪恶;鲁侍萍与周萍母子、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一起相遇,揭露了周朴园在社会生活中的罪恶。在这里,构成了一出人性的冲突,又表现出了阶级的对立,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深刻地揭示了《雷雨》的悲剧性。这既是一场家庭的悲剧,又是人性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精读:知新【矛盾冲突】-32-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呈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五、主题思想【新教材】《雷雨》课件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新教材】《雷雨》课件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大慨沉吟贤惠规矩B.纺绸像片委屈家具C.鼓动联络交涉意气D.离间卑鄙混账历声【答案】C

【解析】A.“慨”应为“概”。B.“像”应为“相”。D.“历”应为“厉”。【答案】C

【解析】①门当户对: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结亲很合适。使用对象有误,应为“旗鼓相当”。②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接近死亡。③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不合语境,应为“触目惊心”。④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⑤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⑥一帆风顺: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不合语境,应为“风和日丽”。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曹禺这个名字对我们是很熟悉的,被列入天津市首批文化建设重点项目之一的曹禺故居纪念馆于2010年5月1日对外开放。B.观众普遍认为,新版《雷雨》演员台词功底深厚,演戏老到,张弛有度,凸显了人性回归的命运主题,他们让经典老戏绽放出了新的光彩。C.郑榕是国务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