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_第1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_第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_第3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_第4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

单选题(共60题)1、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一条款体现的是()。A.维护私有财产B.限制贵族权力C.维护平民利益D.扩大统治基础【答案】A2、罗斯福新政期间成立“民用工程署”在全国建立18万个小工程,包括校舍、桥梁等,吸纳400万人工作。该措施的作用是().A.减少企业盲目生产B.刺激生产与消费C.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答案】B3、“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答案】C4、属于常用中医药工具书的是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B.《中药大辞典》C.《中药材》D.《神农本草经》E.《中华本草》【答案】B5、二战后,德国总理阿登纳曾经表示:“一位联邦德国总理必须同时是一个好的德国人和好的欧洲人”。为此,阿登纳()。A.积极谋求两德统一B.主动推动欧洲联合C.协同美国发动冷战D.挑战美国经济霸权【答案】B6、中国史学中有“三通”之说。下列有关“三通”的内容完全正确的是()。A.《史通》《通志》《文献通考》B.《通典》《通志》《文献通考》C.《通典》《唐六典》《东观汉记》D.《史通》《文苑英华》《玉海》【答案】B7、我国历史上有一段历史长时间抹之不去,留下的伤痛不仅仅是过去,更是现在,我们难以面对,一大批国宝流失,却出现在国外拍卖会上,文物是在哪一段时期流失最为严重()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甲午中日战争【答案】B8、元仁宗于1313年下诏:“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元仁宗此举意在()。A.控制天下学子的思想B.强化理学的崇高地位C.提倡标准化考试制度D.选拔真正的有用人才【答案】A9、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发生剧变。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是()。A.波兰B.民主德国C.罗马尼亚D.南斯拉夫【答案】A10、一位近代法国作家在一封信中写道:“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消失。”造成“这个奇迹现已消失”的原因是()。A.经济建设的需要B.侵略战争的破坏C.生态环境的恶化D.自然灾害的影响【答案】B11、罗斯福新政期间成立“民用工程署”,在全国建立18万个小工程,包括校舍、桥梁等,吸纳400万人工作。该措施的作用是()。A.减少企业盲目生产B.刺激生产与消费C.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答案】B12、“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材料表明当时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C.日本崛起,成为政治大国D.欧共体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答案】A13、据统计,福建宁德地区的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70万吨提高到1983年的82万吨;1992年全区16.6万个贫困户累计解决温饱16.1万户。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农业税的取消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扶贫攻坚计划的开展【答案】C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下列各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①②③D.④②①③【答案】C15、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本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答案】B16、元朝末年流侍的一首小今中写道:“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A.淮河泛滥B.海河决堤C.开凿运河D.整治黄河【答案】D17、从最初的西欧六国结盟到横跨大半个欧陆的28国集团.催生并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18、史学家黄仁宇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下列使战胜国感到最不满意的是()。A.中国赔款数量太少B.“修约”要求遭到拒绝C.鸦片贸易未合法化D.中国市场开放程度有限【答案】D19、史载:“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文中“习俗”指的是()。A.郡国并行B.门阀政治C.地方割据D.内阁专权【答案】B20、有一张官方发行的“兴文教育彩票”,上面写着“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初五日开彩”。其发行目的是()。A.纪念屈原B.中体西用C.实业救国D.兴办新学【答案】D21、康熙帝有诗云:“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这里描述的事件是()。A.平定三藩之乱B.三征噶尔丹C.平定回部叛乱D.进军雅克萨【答案】B22、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辄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答案】B2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消耗最大的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C.马恩河战役D.坦能堡战役【答案】B24、两宋时期,风俗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其主要原因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程朱理学影响的扩大C.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D.民族文化交流的加强【答案】A25、1935年,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拍摄成功。这部电影是()。A.《摩登时代》B.《浮华世界》C.《战争与和平》D.《大独裁者》【答案】B26、《伤寒》A.原书9卷,81篇B.全书10卷,22篇C.全书3卷,25篇D.全书8卷,73篇E.全书10卷【答案】B27、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A.使用铁器和牛耕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答案】B28、19世纪60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逐渐汇入到工业文明大潮中的重要事件。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培养了了解西方的改革人才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C.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封建教育体制D.增强了近代中国的国防力量【答案】A29、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B.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科学家直接参与生产【答案】B30、“光武中兴”“开元盛世”和《明太祖实录》中的“光武”“开元”“太祖”依次分别是()。A.尊号谥号庙号B.谥号庙号年号C.庙号尊号年号D.谥号年号庙号【答案】D31、有学者认为:“16世纪前后,它的生产、传播、消费,连接起美洲、欧洲、中亚、东亚等地,成为流淌在全球贸易机体中的血液。”文中的“它”指的是()。A.香料B.白银C.瓷器D.呢绒【答案】B32、1937年11月28日,英国《泰晤士报》写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后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这里报道的是()。A.徐州会战B.淞沪会战C.武汉会战D.长沙会战【答案】B33、1895年7月,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刊物——《中外纪闻》开始发行。该刊物的创办地点是()。A.广州B.北京C.南京D.武汉【答案】B3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把私人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轨道C.探讨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答案】D35、下面资料出自于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36、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后两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而第一次指的是()。A.禁烟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C37、我国历史上有一段历史长时间抹之不去,留下的伤痛不仅仅是过去,更是现在,我们难以面对,一大批国宝流失,却出现在国外拍卖会上,文物是在哪一段时期流失最为严重()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甲午中日战争【答案】B38、1912年,孙中山表示要以全力“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此话应出自()。A.《民报》发刊词B.《临时大总统宣言书》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约法》【答案】B39、有人针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朝鲜战争停战【答案】B40、为统治庞大的国家,处理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罗马帝国最早形成的法律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民法大全》【答案】C41、某患者症见心悸气短,自汗,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心胸憋闷,面色苍白,脉迟。根据脏腑辨证,回答以下问题。A.心气虚B.脾阳虚C.心阳虚D.肺气虚E.脾气虚【答案】C42、梭伦写道:“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为。使他们获得解放”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B.实行土地私有制C.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D.实行陶片放逐法【答案】A43、历史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A.历史教科书B.历史课程标准C.学生的活动D.历史考试成绩【答案】C44、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和机构。这些变化()。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答案】B45、下列教学方法中,适于讲授历史上重要条约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46、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下列对这段评述理解正确的是()。A.《风》用朴实的笔法刻画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B.《风》以现实主义笔法描述社会的黑暗C.《雅》主要内容是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D.《雅》主要的内容是记述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答案】A47、元朝末年流侍的一首小今中写道:“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A.淮河泛滥B.海河决堤C.开凿运河D.整治黄河【答案】D48、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答案】B49、为接受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统治而迁都的历史事件是()。A.商王盘庚迁殷B.周平王东迁洛邑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D.明成祖迁都北京【答案】C50、郑观应认为:“彼不患我之练兵讲武,特患我之夺其利权。”为此,他提出的主张是()。A.发展军事工业B.发展工商业C.兴办新式学堂D.操练新军【答案】B51、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原则是()。A.史论结合原则B.直观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答案】A52、周恩来总理在195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说:“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议是()。A.万隆会议B.海牙会议C.日内瓦会议D.联合国大会【答案】C53、托尔斯泰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下列作品由他创作的是().A.《双城记》B.《人间喜剧》C.《巴黎圣母院》D.《战争与和平》【答案】D54、西周是我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观念,一是阴阳说,一是()。A.形而上B.兼爱非攻C.守虚无为D.五行说【答案】D55、恩格斯认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答案】D56、下列选项,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①耦耕的推广②《九章算术》成书③党锢之祸④始设西域都护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C57、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答案】D58、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和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法律体系B.稳定社会秩序C.保障平民利益D.维护帝国统治【答案】B59、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A.扩大企业自主权B.扩大国企经营自主权C.多种所有制并存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答案】D60、“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日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日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A.井田制的瓦解B.儒家成为主流思想C.百家争鸣的出现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答案】B大题(共18题)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家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分开,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诉权,则一切便都完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这段材料可以体现出什么思想(8分)(2)如果将这段材料应用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节的教学,可以说明什么问题(8分)【答案】(1)体现三权分立的思想。(2)这段材料的采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孙中山民主共和的思想主要来自法国启蒙思想,《临时约法》所规定的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代议制内阁无不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价值观的体现。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A.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僭越之权力,为非法权力。B.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力。C.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借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法者,皆为非法。D.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E.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行为。——摘自蒋相泽主编的《世界通史资料》回答问题:(1)以上内容出自哪份文件?限制了国王那些权利?(2)以上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答案】(1)《权利法案》。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权。(2)《权力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利由法律授予,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议会权利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三、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李自成是明末农民军最杰出的领袖。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建元永昌。……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三月十七日,农民军已至北京城下。……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叛乱……李自成也乘时猖獗,于十四年(1641年)攻陷河南……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陷襄阳,僭号“新顺王”。次年,李自成建国,号日大顺,改元永昌……这时洪承畴早为清军所俘,山海关之地全部沦陷,而流寇的势力已非明朝所能抵御。就在这一年,流寇攻陷北京,清军也接着入关。——摘自傅乐成《中国通史》问题:(1)对同一史事的叙述,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不同?(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8分)【答案】(1)材料一主要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的视角对史事进行叙述,对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持肯定的态度。材料二是从封建正统的视角对史事进行叙述,认为明朝的灭亡是由于农民军攻陷北京和清军入关造成的,将农民军称为“流寇”,对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持反对的态度。(2)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如下。①材料一选自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该书的出版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作者深受阶级史观(革命史观)的影响,对我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持正面积极的态度,因此站在李自成和农民起义军的视角叙述明朝灭亡这段历史。②材料二选自傅乐成的《中国通史》,该书于20世纪60年代在台湾地区出版。作者由于身处台湾,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受当时政治局势的影响,对农民起义持否定的观点,认为明朝的灭亡是由于农民军攻陷北京和清军入关造成的,从封建正统的视角叙述明朝灭亡这段历史。上述两种不同的历史叙述是由于作者具有不同的史观、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当时的时代背景造成的。四、下面是某教师在“宋明理学”一课教学开始时的情况: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明理学的内容。宋明时期出现了理学并逐渐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中国的学术思想和社会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请同学们分为三个小组进行讨论。第一组讨论什么是理学;第二组讨论什么是心学;第三组讨论宋明理学的影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讨论。问题:(1)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合适请说明你的理由。(6分)(2)在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手动评分:本题共16分,您的得分保存【答案】(1)不合适。首先,讨论问题不符合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不能落实历史教学目标。其次,小组讨论问题并不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讨论,题目过于宽泛,无针对性、探究性,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最后,教师没有对讨论方法做出指导,讨论后没有进行交流评价,达不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的要求。(2)课前准备。①有效组合,组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小组讨论法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讨论小组构成注意层次搭配、性别协调。还有性格互补。②课堂讨论的内容务必符合课程标准相关培养目标,教师要根据三维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教学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③精心设题,注重课前调查和探究。小组讨论法教学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表明讨论是有一定目的性、方向性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所以讨论问题必须富有挑战性、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批判性,进而激发他们在课堂上讨论、探究的欲望。课堂讨论。①课堂讨论的过程要坚持民主性、全面性、有效性和鼓励性的原则。②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良性循环。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我认为,“诱”在这里体现的就是教师引领、指导的策,“思”则体现学生的参与内质,只有把“诱”调谐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才能使教与学和谐一致,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学生如何思、思什么,就要看教师“诱”的艺术和水平了,即问题的设计是关键。③教师变主导为指导,彰显学生主体参与地位。需要提醒的是采用小组讨论法教学,教师就应该变主导为引领和指导,把课堂的主人翁权利还给学生,不要经常向学生暗示你心中所谓的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论是什么,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课后活动——课外延伸,学以致用。五、材料:下面是初中某位历史教师关于《三国鼎立》课堂教学内容所做的课堂小结:师:通过老师对本课内容的讲解,谁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生:……师:安静一下,大家可以举手示意老师来发言。生: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意味着封建国家的分裂,历时四百多年的秦汉统一的局面结束了.因此是历史的倒退。生:三国鼎立后,魏、蜀、吴都想成为.天下的主宰,为此统治者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而言,无疑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况且,三国时期又出现了民族大融合.也是历史进步的具体表现。师:大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我们能否可以综合以上的内容,以辨证的角度来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意义呢师:相对于秦汉统一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相对于东汉末年社会大动荡以致生产力严重破坏的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从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来说,三国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出现,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以上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请大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问题:(1)对上述课堂小结进行分析。(2)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答案】(1)优点:该教师在课堂结束环节以三国鼎立局面的时代意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这一历史现象背后的意义.以这种方式进行课堂小结,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全面思考解决问题是十分有益的.不足:该课堂小结主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口头描述为主,并未形成文字、表格等书面内容,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与复习,容易出现时间越久遗忘越多的情况.此外,该教师忽略了课堂上的习题演练和课后作业布置,导致教学环节的人为割裂,影响教学效果.(2)①教师要把课堂小结同其他教学环节衔接起来,尽量做到时间安排合理紧凑,在总结教学内容的同时.为课堂练习、作业布置、内容拓展等环节留下一定的时间.”②教师在总结知识内容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解决能力的培养.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好思想渗透到小结内容中,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六、据统计,公民大会每隔八九天便召开一次,讨论国家安全、对外政策、粮食供应、国家债务、官员审核、惩罚和罢免;执政官抽签和十将军选举也在公民大会上进行……当此民主政治鼎盛之际,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任何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则无论其功勋威信多高,皆依法惩处,从罢官放逐直至处死。——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上卷(1)依据材料概括雅典政治制度的特点。(8分)(2)结合所学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对该制度进行全面评价。(8分)【答案】特点: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大事。评价:其差额选举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雅典民主是本城邦男性公民的民主,具有历史局限性;用抽签的办法任免公职人员也存在很大弊端,其忽视参政人员政治素养问题。七、材料:我们……受上帝恩惠的神圣罗马教会的副主祭和枢机主教,代表教皇受特别异端法庭大法官的命令,反对全体基督教徒共和国内可能出现的任何异端罪恶.因为在1615年神圣的法庭里检举你,伽利略,七十岁,已故佛罗伦萨市民文钦卓.伽利略之子,认为太阳是世界的中心而且是静止的,大地也昼夜运行的许多谬说是真实的.还加以宣传,你对你的一些学生宣传了这种谬说,关于这种说法你和某些德国数学家通过信。你发表了名为《论太阳的黑点》的文字,在其中你把这一谬说当真实地加以叙述.因为你用自己的圣经注解来回答人们。根据教皇和最高的世界异端法庭各位枢机主教的命令,两个原理——太阳的静止和大地的运行——受到鉴定者的神学家的审查,即:“太阳是世界中心而且是静止的原理在哲学上是荒谬的、虚伪的而且形式上是异端的.因为它和《圣经》上所说的相矛盾。”“大地不是世界的中心而且不是静止的,也是昼夜运行的原理,在哲学上也是荒谬和虚妄。在神学上至少是信仰的错误。”——摘编自《中世纪史文献》卷2问题:(1)阅读材料并结合史实知识,指出罗马天主教会审判伽利略的原因。(2)结合史实知识,谈谈伽利略及其研究成果的历史意义。【答案】(1)罗马天主教会审判伽利略的原因:①伽利略坚持的“日心说”与天主教会的“地心说”相矛盾,在理论上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构成挑战;②伽利略对“日心说”进行广泛宣传,用自己对<圣经>的注解回答问题,影响罗马天主教会对当时人们思想的控制.(2)伽利略及其研究成果的历史意义:①伽利略借助观测工具对天体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研究,其研究成果及求实的精神为之后的近代科学工作者做出表率,起到激励作用;②伽利略的研究成果以出版物的形式予以传播,启迪当时人们对宇宙事物产生新的认识,推动科学探索活动向前进行。八、材料:下面是某教师设计的“文艺复兴”一课的教学流程:第一步:教师回顾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等已学内容,着重从经济、阶级关系等方面介绍14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状况。(5分钟)第二步:学生列表填出但丁、达.芬奇和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及影响。(8分钟)第三步:各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展示所列表格的具体内容。(8分钟)第四步:师生共同点评小组代表的学习成果。(6分钟)第五步:教师引导学生浏览教材的相关内容,围绕“动脑筋”栏目的话题,分小组探究对文艺复兴的看法.并穿插教师的讲解和点评。(8分钟)第六步:巩固与小结新课.(5分钟)问题:(1)你认为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哪些优点(2)新课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之间的关系【答案】(1)时间分配合理,学生自主学习性较强,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理念。教学环节完整,教学方式多样。(2)教学是教师讲授和学生探究的共同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探究在新课标理念下要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学生的探究活动总是相对的,是在有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不是放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系统的历史知识、课程框架的讲解作用。没有教师讲授指导的学生探究不能说是自主型探究活动。提高教师的历史讲授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乐于学习是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九、阅读下列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回答问题。西晋末年到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多修筑坞壁,拥有家兵、役使众多的佃客、部曲,这些佃客、部曲没有户籍,是地主的“包荫户”,地主则被称作“包荫户”的宗主,地主既是宗族的宗主,也是土地的主人。北魏初期,就承认了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权,于是就形成“宗主督护制”。当时实行的赋税制度又叫作九品混通法。即根据贫富,将民户分成9等征收,正税为每户平均纳调帛2匹,絮2斤、丝1斤、粟20斤。此外另有附加税.每户平均纳帛1匹2丈。作为调外之费。可是,事实上在征收中,官吏与大族豪门相勾结,向广大农民转嫁负担。同时,徭役频繁,凶年国民无法生活。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地方守宰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官吏到任后,任意搜刮。改革后规定:地方守宰的任期按政绩好坏为准,不拘年限,制定俸禄制度,严惩贪赃枉法者。为了稳定社会制度,制止大量人口流动,保证赋税征收。规定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20亩露田加倍或加2倍以备休耕,年满70岁还田于官府。桑田为世业,不需还官。按照规定,桑田需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宜桑田的地区,改授麻田,男子10亩,妇人5亩。废除宗主督护制度,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田亩,以便征收租调和征发徭役。废除九品混通制,规定一夫一妇,纳户调帛一匹,田租粟二石,未婚男女4人,从事耕织劳动的奴婢8人,耕牛20头,每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之家的数量。494年,迁都洛阳,凡迁都洛阳的鲜卑人即洛阳为籍贯,不得归葬平城。下令改革鲜卑族的习俗。定姓族,确认汉人士族的合法地位,同时改变鲜卑族原来的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皇族和贵族与汉人士族通婚,禁止鲜卑人穿胡服,改穿汉服,禁止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改为汉语,如有违反,加以降黜。改革曾遭到鲜卑族保守势力的反对,但力量甚微,很快被平息下去。(1)概述上述教学内容的主题。(2分)(2)请为该材料撰写一份教学提纲。(9分)(3)如果讲授上述教学内容,你打算采取哪些方式呈现(5分)【答案】(1)主题:孝文帝改革。(2)教学提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一、孝文帝改革前的背景二、改革的具体措施1.建新制:均田制、三长制2.汉化措施三、影响(3)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相结合呈现。一十、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李自成是明末农民军最杰出的领袖。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建元永昌。……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三月十七日,农民军已至北京城下。……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叛乱……李自成也乘时猖獗,于十四年(1641年)攻陷河南……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陷襄阳,僭号“新顺王”。次年,李自成建国,号日大顺,改元永昌……这时洪承畴早为清军所俘,山海关之地全部沦陷,而流寇的势力已非明朝所能抵御。就在这一年,流寇攻陷北京,清军也接着入关。——摘自傅乐成《中国通史》问题:(1)对同一史事的叙述,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不同?(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8分)【答案】(1)材料一主要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的视角对史事进行叙述,对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持肯定的态度。材料二是从封建正统的视角对史事进行叙述,认为明朝的灭亡是由于农民军攻陷北京和清军入关造成的,将农民军称为“流寇”,对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持反对的态度。(2)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如下。①材料一选自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该书的出版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作者深受阶级史观(革命史观)的影响,对我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持正面积极的态度,因此站在李自成和农民起义军的视角叙述明朝灭亡这段历史。②材料二选自傅乐成的《中国通史》,该书于20世纪60年代在台湾地区出版。作者由于身处台湾,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受当时政治局势的影响,对农民起义持否定的观点,认为明朝的灭亡是由于农民军攻陷北京和清军入关造成的,从封建正统的视角叙述明朝灭亡这段历史。上述两种不同的历史叙述是由于作者具有不同的史观、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当时的时代背景造成的。一十一、材料一:中国资本家在宁波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业务难以为继.此厂已濒于停业。——摘编自《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材料二:据估计,到1913年,中国产业资本约为3亿多元,其中清政府和民国北京政府的国家资本约为1.49亿元.私人资本约为1.55亿元。"时中外产业资本中,外国资本占80.3%。——贺耀敏《中国近现代经济史》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家中国公司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状况及其主要原因。【答案】(1)在设备、技术等方面依赖于外国;规模小,资金少,经营管理困难。(2)发展状况: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棉纺织业作为传统工业部门,发展尤为迅速:由沿海向内地扩展。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热潮和人民掀起的收回权利运动的推动。一十二、阅读下列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回答问题。西晋末年到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多修筑坞壁,拥有家兵、役使众多的佃客、部曲,这些佃客、部曲没有户籍,是地主的“包荫户”,地主则被称作“包荫户”的宗主,地主既是宗族的宗主,也是土地的主人。北魏初期,就承认了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权,于是就形成“宗主督护制”。当时实行的赋税制度又叫作九品混通法。即根据贫富,将民户分成9等征收,正税为每户平均纳调帛2匹,絮2斤、丝1斤、粟20斤。此外另有附加税.每户平均纳帛1匹2丈。作为调外之费。可是,事实上在征收中,官吏与大族豪门相勾结,向广大农民转嫁负担。同时,徭役频繁,凶年国民无法生活。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地方守宰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官吏到任后,任意搜刮。改革后规定:地方守宰的任期按政绩好坏为准,不拘年限,制定俸禄制度,严惩贪赃枉法者。为了稳定社会制度,制止大量人口流动,保证赋税征收。规定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20亩露田加倍或加2倍以备休耕,年满70岁还田于官府。桑田为世业,不需还官。按照规定,桑田需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宜桑田的地区,改授麻田,男子10亩,妇人5亩。废除宗主督护制度,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田亩,以便征收租调和征发徭役。废除九品混通制,规定一夫一妇,纳户调帛一匹,田租粟二石,未婚男女4人,从事耕织劳动的奴婢8人,耕牛20头,每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之家的数量。494年,迁都洛阳,凡迁都洛阳的鲜卑人即洛阳为籍贯,不得归葬平城。下令改革鲜卑族的习俗。定姓族,确认汉人士族的合法地位,同时改变鲜卑族原来的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皇族和贵族与汉人士族通婚,禁止鲜卑人穿胡服,改穿汉服,禁止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改为汉语,如有违反,加以降黜。改革曾遭到鲜卑族保守势力的反对,但力量甚微,很快被平息下去。(1)概述上述教学内容的主题。(2分)(2)请为该材料撰写一份教学提纲。(9分)(3)如果讲授上述教学内容,你打算采取哪些方式呈现(5分)【答案】(1)主题:孝文帝改革。(2)教学提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一、孝文帝改革前的背景二、改革的具体措施1.建新制:均田制、三长制2.汉化措施三、影响(3)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相结合呈现。一十三、材料: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墨者亦尚尧舜道……要日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思绝矣……胡日“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道家无为.又日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问题:(1)根据材料概述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2)上述思想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些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答案】(1)儒家: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集权;变法革新。道家: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源。一切要顺应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2)口述思想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如下: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道家:老子、庄子。一十四、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们于本年1月在莫斯科举行了经济会议。会议指出,上述国家间在经济关系的发展方面有出色的成就……为了实现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会议认为必须由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们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在平等的代表权的基础上,以交流经验、相互给予技术上的援助,彼此在原料、粮食、机器、装备等方面提供协助为其任务。——1949年1月25日《关于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公报》问题:(1)材料中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是“为了实现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而实际上的目的是什么(8分)(2)“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的影响是什么(8分)【答案】(1)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和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冷战”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封锁和遏制政策使东欧国家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为了共同克服经济困难、巩固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苏联及东欧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2)积极影响:经互会成立以来,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对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消极影响: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实行“全面的经济合作”和“专业化与协作”,大力推行“经济一体化,使其他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同苏联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一十五、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堂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各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多元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其对人类思想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哲关于做人、处事和治国的智慧。请评价该老师的教学目标。(16分)【答案】新课标倡导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