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闯关练16政治制度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闯关练16政治制度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闯关练16政治制度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闯关练16政治制度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闯关练16政治制度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闯关练16政治制度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山东济南高三三模]“傅”是汉代中央在诸侯国设置的官职,下表是西汉时期部分“太傅”设置情况统计。据此可知“太傅”的设置是出于()时间太傅名个人出身或素养任职国文景辕固儒者清河武帝夏侯始昌通五经,以《齐诗》《尚书》教授昌邑宣帝庆普儒生东平A.推动儒学传播B.巩固国家统一C.完善官僚制度D.强化地方治理2.[辽宁沈阳高三三模]《元史·百官志》记载,户部掌“天下户口、钱粮、田土之政令”,而宣徽院掌管诸王宗戚、蒙古万户的粮食和差发;刑部“掌天下刑名法律”,但大宗正府掌管诸王驸马的刑事诉讼;兵部和枢密院分掌屯田和兵甲征调,但无法介入诸王驸马私属军队的管领。由此可见当时()A.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B.因俗而治分配合理C.官制设置有职能重叠D.汉化程度不断提高3.[陕西汉中高三模拟]宋代路、州、县三个层级具有上下领属关系,但路一级诸监司(帅、漕、宪、仓)互相牵制,事权分化,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可见,宋代地方制度()A.基于藩镇体制框架适度优化B.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C.形成更有效的地方治理模式D.消除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4.[云南昆明高三统考]每一个贵族都有军事扈从,这些扈从会向他宣誓效忠,将其视为自己的领主。同时,每一个自由民也都曾向国王宣誓——802年,查理曼详尽地规定了誓言——国王也确实把这些人视作他自己的人。这种情况说明中世纪西欧()A.封君封臣制度的等级性B.封建专制王权不断强化C.封建权力的网络化特征D.契约关系得到广泛认同5.[河南开封高三期末]公元前5世纪上半期,雅典通过一系列制度改革,剥夺了拥有足够土地的精英家族通过限制进口来提高土地租金、压榨小农户的特权,使小农户获得了财富积累的机会,能够腾出更多时间来参与公共事务,使其在公共领域也享有了话语权。这表明雅典()A.精英家族丧失了政治参与权B.城邦的土地实现了平均分配C.民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D.民主制的社会基础得到巩固6.[四川南充高三统考二模]有学者指出,在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虽然只是虚君,但超越党派政治代表国家权威,使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可以落到实处。执政的首相只有权力,没有权威,国家一旦发生政治危机,也只是权力危机,国家的权威不会动摇。该观点意在强调英国政治体制()A.限制了国王权力B.体现了民众意愿C.维护了国家稳定D.避免了公权失控7.[河北保定高三一模]拿破仑·波拿巴上台后,对当时已失去反抗能力的雅各宾派残余分子采取高压政策。而对真正构成主要危险的王党势力,他严令枪决一切手持武器的或煽动叛乱的人。同时,他发布命令允许逃亡者回国,并从回国者中任命了一批官员。其做法()A.旨在消除不同阶层的政见分歧B.迟滞了法国工业革命进程C.符合巩固法国革命成果的需要D.实际废除了本国封建制度8.[陕西安康高三模拟预测]20世纪40年代初,山东抗日根据地政府在《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中提出“保障一切抗日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之自由,保障一切抗日党派、抗日团体之政治自由及合法权利”“保障人权”“健全司法机关和公安机关,贯彻法治精神”。这些规定()A.体现了根据地政权的统一战线性质B.旨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C.表明共产党历来重视基层民主建设D.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拥护9.[江西九江高三开学考试]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修订法律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由主任和副主任、委员若干人组成;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人民政府,并相应地恢复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和州长、县长等称谓。这一规定()A.落实了依法治国战略B.吸取了历史经验教训C.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D.推动了基层民主发展10.[河南郑州高三开学考试]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相当)、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1~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这些地区较早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原因在于()A.隆庆开海推动沿海贸易发展B.赋役折银加重了百姓负担C.南方地区人口数量增长迅速D.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了中国11.[广东河源高三开学考试]美国馆藏有一份清末预备立宪筹备清单底稿,它与清廷正式颁布的清单定本存在诸多差异。清单底稿第一年第一条原有“请旨宣布开设议院年限宪政编查馆资政院同办”,最末一条原有“光绪四十三年第十年”字样,正式颁布时两个关键性条目均被删除。这反映了()A.预备立宪不得人心B.中央集权走向式微C.政府改革决心不足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2.[湖南岳阳高三统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13.[河北邯郸高三联考模拟]宋代涉及官员晋升的环节包括考课、磨勘、改官、荐举、叙迁、差遣及除授等。而每项规制又有相应的一套流程,如考课的内容包括履历出身、业绩、过失、请假等事项,以及所在机构长官批写的评语意见等。这说明宋代()A.官员职务晋升机会不多B.官员升迁须经基层历练C.官员管理制度较为严密D.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14.[湖南长沙高三模拟预测]一战以前,英国文官的分类只有第一级与第二级以及两者之间的中间级的划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持文官体制改革的委员会建议把文官结构分成五级,这一建议被1920年的政府政组文官的方案所采纳。这反映了()A.贵族传统的延续B.官员地位的降低C.党派干预的加强D.政府职能的扩大15.[河北秦皇岛高三模拟预测]1975年,日本中央政府机关中的50万名公务员中,高等学校毕业的占90%,高级官员中基本上全是大学毕业生,其中尤以东京大学的毕业生为多。1978年英国文官队伍中的专家人数已达到45000人,比1968年增加了一倍。这些现象()A.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B.契合了社会管理复杂化趋向C.破坏了政治中立的原则D.解决了严峻的青年就业问题16.[福建厦门高三模拟预测]新中国成立后,经过1953年的普选,妇女参政人员逐步增多,参加机关工作的女干部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从1952年到1953年,区级以上专职妇女工作干部,由634名增加到1189名。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A.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B.真正地实现了男女平等C.妇女的政治地位提高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答题区]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陕西咸阳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势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主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主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材料二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而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服从教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在与教权的合作与斗争的制度化进程中走向强大,而教权则日渐没落。从12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西欧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12、13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加强,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15、16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的“万流归宗”的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摘编自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明朝、清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王权地位变化的趋势,并指出变化原因及其历史意义。(12分)18.[山西吕梁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科举之制兴于唐。其科目甚多,常行的为明经和进士。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唐制,愿应举者皆“怀牒自列于州县”,但此时考官和士子交通,还在所不禁。唐时所取进士,不过二三十人,仍须应吏部释褐试,或被人举荐,方得入官。晚唐以后,规则逐渐加严,禁怀挟和糊名易书等制度逐渐兴起。宋太祖时,知贡举的人,有以不公被诉的,太祖乃在殿廷上自行复试。自此省试之外,又有殿试。到宋神宗时,罢诸科,独存进士,别立新科明法。进士罢试诗赋,改试论、策,其帖经、墨义,则改试大义。——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1832年议会改革后,逐渐崛起的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从哲学家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迫切要求一个廉价政府,它既要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又要节约开支,以利于发展经济。从19世纪50年代起,英国政府逐渐确立竞争性考试制度,取消了个人任命官吏的特权,形成了一批长期任职,业务娴熟,行政效率高的文官队伍,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当然,在充分肯定文官制度改革的进步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这是一次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改革,必然有阶级局限性。同时,高级文官职务也是一部分官员侧身政界的阶梯。——摘编自程西筠《由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士——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至宋代选官制度的变化。(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近代英国文官制度。(8分)19.[河北沧州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中国古代地方政治是相对于中央王朝政治的地方制度与治理。古代地方政治的运行系统分上行系统与下行系统,前者是指地方政权对中央王朝的政治反馈系统,后者是指地方政权对基层社会的管理系统。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在制度体系、政治运行体系以及治理模式上有着独有的内涵及特色,较之中央王朝政治体现出更多的稳定性、多样性与兼容性。——摘编自马新《关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研究的几个问题》上述材料是学者对中国古代地方政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或另提出一个古代中国地方政治的观点,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结论合理而深刻,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专题闯关练16政治制度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答案:B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古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傅”是汉代中央在诸侯国设置的官职,代表中央辅佐地方王国,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B项正确;“傅”的设置主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与儒学传播没有关系,排除A项;汉代中央在地方设置“傅”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不是为了完善官僚制度,也不是参与地方治理,排除C、D两项。2.答案: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元朝在财富钱粮管理方面、刑事方面以及军事方面,同一职能都由多个机构掌管,可见当时官制机构的职能重叠,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元朝中央实行一省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官僚机构的职能,与因俗而治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汉化程度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B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路一级诸监司(帅、漕、宪、仓)互相牵制,事权分化,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可知,宋朝对地方权力进行分割,相互牵制,有效的削弱了地方势力,同时也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是否基于藩镇体制框架,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削弱地方权力,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而非更有效的地方治理模式,排除C项;消除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C解析:据材料“每一个贵族都有军事扈从,这些扈从会向他宣誓效忠,将其视为自己的领主。同时,每一个自由民也都曾向国王宣誓……”说明中世纪西欧存在多重身份且由多重权力组成,也正如此,形成了权力制约、制衡的网络状态,这正是封建主义的本质含义,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等级性,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多种阶层成分,并未单指封建王权,排除B项;“广泛认同”的表述太过夸大,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D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上半期(雅典)。根据材料可知,雅典通过改革剥夺了精英土地贵族压榨小农户的特权,使小农户能够更好地积累财富、有时间参与公共事务并享有话语权,说明民主制的社会基础得到巩固,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通过改革剥夺精英土地贵族压榨小农户的特权,不是剥夺其政治参与权,排除A项;材料表明雅典民主制的社会基础得到巩固,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措施使民主制的社会基础得到巩固,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9年以来(英国)。材料表明,英国国王虽然是虚君,但是国家权威的象征,既可以使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落到实处,又能够保持国家权威而有利于化解权力危机,说明英国的政治体制维护了国家稳定,C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确实受到限制,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体现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维护了国家稳定,排除;D项错在“避免”说法绝对化,材料也没有涉及公权失控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拿破仑·波拿巴上台对实行恐怖政策的雅各宾派残余分子和王党势力实行严厉镇压,结合所学可知,这样做可以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中拿破仑·波拿巴上台后采取的措施有利于巩固法国革命成果,排除A项;材料中的信息跟法国的工业革命不相关,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主要体现的并不是拿破仑·波拿巴政府的做法实际废除了本国封建制度,而是体现出巩固法国革命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A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抗日根据地。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20世纪40年代,山东抗日根据地政府颁布《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提出保障一切抗日的个人和党派、团体的自由合法权利,健全司法公安机关和贯彻法治。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根据地政权在团结抗日力量和保障抗日力量的合法权益下,巩固统一战线,A项正确;抗日根据地政府依据三三制原则组建,因此不是无产阶级专政,排除B项;材料反映根据地政权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没有提到基层民主建设,排除C项;“社会各界一致拥护”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B解析: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修订法律规定,在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取消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设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现吸取“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经验教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B项正确;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排除A项;人民政权的巩固一般指的是建国初,排除C项;材料所述属于地方政权建设,而非基层民主,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葡萄牙人经营的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海上贸易网络,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网络,推动了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对16世纪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赋税制度变革的现实依据和重要动因。从全球视野下审视中国—世界的互动,如果没有白银大量流入,赋役折银可能不会实行,D项正确;隆庆开海使得东南沿海民间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地位,隆庆开海仅仅是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途径之一,排除A项;赋役折银加重了百姓负担侧重于一条鞭法的结果或影响,排除B项;南方人口数量增长迅速无史实依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1.答案: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清末预备立宪筹备清单底稿与清廷正式颁布的清单定本存在诸多差异。对底稿上开设议院和资政院的时间等的删除,反映出清政府在预备立宪抉择时的踌躇心态,C项正确;预备立宪筹备清单底稿的修改是清廷行为,而且预备立宪是符合人心所向,排除A项;对预备立宪筹备清单底稿的修改,不涉及对地方的管理,中央集权没有下降,排除B项;预备立宪筹备清单底稿的修改是清廷对内政的处理,未反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C解析:时空是魏晋之后(中国)。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选官的依据是门第,唐朝出台政策打击旧士族的权益,说明魏晋之后,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门阀士族的衰落,无法得出科举取士的逐渐完善,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实现”,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3.答案: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宋代。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宋代对官员的晋升都有细致的规定,反映了官员管理制度较为严密,C项正确;材料反映对官员管理制度严密,而不能得出官员晋升机会不多、也没有提到需要基层锻炼、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14.答案:D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时期的英国。结合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初,英国实行品位分类制度,是两次工业革命后,政府职能扩大、事务繁杂的结果,D项正确;品位分类法官阶不变即相应地位不变,没有体现贵族传统的延续,排除A项;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就是为了解决贵族和党派更替影响政府工作效率和廉洁问题等,没有涉及官员地位的降低,排除B项;文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政治中立,因此没有体现党派干预的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15.答案:B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日本和英国)。根据材料“公务员中,高等学校毕业的占90%”“文官队伍中的专家人数……增加了一倍”可知20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有明显提升。结合所学,政府中出现更多的高学历专业化人才有利于处理更为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B项正确;题干所述主要讲公务员队伍素质,未提及公务员选拔方式,排除A项;题干所述主要讲公务员队伍素质,而非其政治倾向,排除C项;“解决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从1952年到1953年,区级以上专职妇女工作干部,由634名增加到1189名”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开展普选,女干部数量大幅度增加,表明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C项正确;三大改造标志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排除A项;仅仅依据女干部数量增加,没有具体的男女数据比较,无法得出真正地实现男女平等,排除B项;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17.答案:(1)措施:西汉时期,任用尚书令、侍中,参与决策,削弱相权,集中了皇权;明朝时期,废除丞相,设内阁,皇权进一步强化;清朝时期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影响:巩固了国家统一,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但容易形成暴政,滋生腐败;钳制人的思想,阻碍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2)变化趋势:由从属于神权到逐步独立于神权之外。原因: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西欧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国家逐步形成;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壮大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力量。历史意义:有力打击了罗马教会,保护了民族利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的民族观念(意识);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解放。解析:(1)措施:根据所学,可从西汉时期,任用尚书令、侍中,参与决策,削弱相权,集中了皇权;明朝时期,废除丞相,设内阁,皇权进一步强化;清朝时期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等进行总结。影响:根据所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可从巩固了国家统一,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角度总结其积极影响;可从容易形成暴政,滋生腐败;钳制人的思想,阻碍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等角度总结其消极影响。(2)变化趋势:根据“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概括得出由从属于神权到逐步独立于神权之外。原因:根据“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概括得出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根据“西欧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概括得出西欧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国家逐步形成;根据所学,还可从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壮大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力量等角度进行总结。历史意义:根据“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得出有力打击了罗马教会,保护了民族利益;根据“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得出提高了欧洲的民族观念(意识);还可从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解放等角度进行总结。18.答案:(1)变化:参加考试的平民子弟比重加大;实行糊名制,选拔人才仅参考考试成绩;考试合格即可入仕。(2)规范了西方国家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行政治和管理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影响政府工作效率;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增加国家财政负担。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至宋代(中国)。从参加考试的阶层分析,得出参加考试的平民子弟比重加大;据材料“晚唐以后,规则逐渐加严,禁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