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60分)一、本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序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A.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B.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C.有昼夜更替现象D.体积和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大〖答案〗A〖解析〗地球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是唯一一个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是地球具有特殊性的表现,A正确。其他行星都既有自转与公转运动及昼夜更替现象,BC错误;体积和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大的是木星,D错误。故选A。2.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主要源泉B.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C.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和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D.“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太阳辐射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答案〗B〖解析〗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主要源泉,A正确。地球内部能量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与太阳辐射能无关,B错误。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和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C正确。“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太阳辐射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B。2017年5月24日,中国科学家针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的一项研究表明,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三叶虫属于()A.原始鱼类B.古老的两栖类C.爬行动物D.无脊椎动物4.三叶虫灭绝的地质年代为()A.元古代末期B.古生代末期C.古生代早期D.新生代早期〖答案〗3.D4.B〖解析〗【3题详析】由材料信息“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可知,三叶虫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属无脊椎动物,D正确。ABC错。故选D。【4题详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没有进入中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5.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6.关于图中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②圈层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③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圈层D.大气圈是内外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答案〗5.D6.B〖解析〗【5题详析】图中所示的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最上面是大气圈,位于最下面的③是岩石圈,跨三个圈层的①是生物圈。②是水圈,D对。A、B、C错。【6题详析】①圈层是生物圈,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是大气圈,A错。②圈层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B对。③圈层是岩石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水圈,C错。①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活动范围,D错。一位游客的旅行日记中这样写道:“飞机平稳的飞行在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蔚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旅客乘坐的飞机飞行所在的大气层,之所以适宜飞行是因为该层大气()A.空气密度极低近于真空B.有若干电离层方便通讯C.气温上冷下热气流平稳D.无云雨现象,大气能见度好8.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大气运动特点是()A.上升运动显著B.下沉运动显著C.对流运动显著D.水平运动显著〖答案〗7.D8.C〖解析〗【7题详析】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大气的能见度高,没有对流运动,飞机飞行不颠簸,很平稳,适合飞行,D对。空气密度极低近于真空是高层大气,A错。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部分,B错。气温下冷上热,C错。故选D。【8题详析】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是对流层,大气运动特点是对流运动显著,C对。空气对流运动包括垂直上升与下沉运动,不是单独的上升运动显著或下沉运动显著,A、B错。水平运动显著的是平流层,无云层,D错。故选C。9.读下图“某地连续四天天气状况示意图”。完成下题。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A.13日B.14日C.15日D.16日〖答案〗D〖解析〗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夜间多云,大气的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温度不低;白天晴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大气增温快;夜间晴天,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降温快,所以昼夜温差最大的是16日。选D正确。10.冬季,农民燃烧秸秆形成人造烟幕以防止农作物受冻,能表示其原理的是()A.增强太阳辐射B.增强大气逆辐射C.增强大气辐射D.增强地面辐射〖答案〗B〖解析〗冬季,农民在夜间燃烧秸秆形成人造烟幕,可增加局部大气CO2的浓度,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并将热量以大气逆辐射返还到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达到防止农作物受冻的目的,B正确;人造烟幕使大气透明度降低,削弱太阳辐射,但主要在夜间使用,与太阳辐射无关,A错误;增强大气辐射,会使大气逆辐射减弱,导致地面气温下降,不能防止农作物受冻,C错误;地面辐射由地面温度高低决定,与人造烟幕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读“淮河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淮河水系参与的水循环主要是()A.海上内循环B.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C.陆地内循环D.海陆间水循环12.淮河流域建设了多座水库,根本目的是()A.改变淮河流域气候B.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C.调节干流的流量D.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答案〗11.D12.C〖解析〗【11题详析】结合图示可知,淮河属于外流河,淮河水最终注入东海,故其参与海陆间大循环,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题详析】由于淮河流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量的变化大,而通过修建水库,水库具有调节河流流量的功能,以达到旱涝兼治的作用,C正确。水库对周边地区气候有调节作用,但不能改变流域气候,不会影响到地下水的开发和提取,淮河流域建设水库不会影响到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ABD错误。故选C。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3.图示海水盐度的分布,可以描述为()①自河口向外海递增②自西向东递增③自河口向外海递减④自东向西递减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4.影响图示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域轮廓B.降水C.河流径流D.蒸发〖答案〗13.A14.C〖解析〗【13题详析】读图可知,河口地区盐度低于2.8%,向东盐度逐渐升至3.4%以上,因此图示区域的海水盐度是自河口向外是递增的,即也是自西向东递增的,①、②正确,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题详析】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形态判断,图示河口为长江的入海口,长江的径流量比较大,注入海洋的淡水量比较大,稀释了河口附近的海水盐度,河口附近的海水的盐度较低,距离河口较远的区域受河流注入的淡水影响渐小,海水的含盐度逐渐升高,由此可知,影响图示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径流,C符合题意;图示海域的轮廓、降水、蒸发与周边地区并没有明显差别,不是影响图示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排除A、B、D。故选C。2014年8月11日,受“超级月亮”影响,钱塘江潮水在浙江省杭州市下沙江堤掀起巨浪,壮观程度堪比往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钱塘江大潮属于()A.波浪B.潮汐C.洋流D.风暴潮16.引起该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盛行风B.海底地震C.海底火山喷发D.天体引潮力〖答案〗15.B16.D〖解析〗【15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塘江大潮是受到天体引力的作现象,用而形成,因此可知其属于潮汐现象,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16题详析】盛行风是该海水运动的动力之一,但不是主要的动力,故A错误;该海水的运动和海底地震以及海底火山喷发无关,可知BC错误;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引起该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天体对海水的引力即天体引潮力,故D正确。17.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无关的是()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形。冰川的侵蚀、冰川沉积都属于冰川作用。北欧的峡湾和阿尔卑斯山脉两侧的冰川湖为冰川侵蚀地貌,BC错误;欧洲平原的波状起伏为冰川沉积地貌,A错误;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造成的,D正确。故选D。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下图为“雅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东南丘陵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D.黄土高原19.已知该地区经常吹东北风,可知雅丹地貌垄、槽的伸展方向为()A.东南—西北B.东北—西南C.东西方向D.南北方向〖答案〗18.B19.B〖解析〗【18题详析】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为湿润区,黄土高原为半湿润区,A、C、D错误;塔里木盆地为西北干旱区,是雅丹地貌分布区,B正确,故选B。【19题详析】该地区经常吹东北风,东北风携带砂石对所经过地区产生侵蚀,垄、槽的伸展方向会和盛行风的方向一致,即呈东北-西南走向,故选B。20.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化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答案〗B〖解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暴雨集中,地表植被少,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B对。风力沉积作用是黄土高原厚厚黄土层形成的原因,D错。位于半湿润区,风力作用不是主要原因,A、C错。故选B。21.下列地貌属于宏观地貌类型的有()①高原②河谷③陡崖④山地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陆地上的宏观地貌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五类,因此①、④符合题意;河谷和陡崖均为微观地貌,因此②、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22.在野外观察土壤的顺序一般为()①由易到难②由外部到内部③由触觉到视觉④由较直观到较抽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观察土壤应做到细致、全面、有一定顺序,从易到难,从外到内,由直观到抽象,①②④正确。触觉不属于观察土壤的范畴,排除③。故选B。23.我国华北地区的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C〖解析〗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植被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下图是我国某地典型植被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4.该植被指示的环境特征是()A.干旱B.湿润C.炎热D.寒冷25.该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A.热带荒漠B.热带草原C.温带荒漠D.温带草原〖答案〗24.A25.C〖解析〗【24题详析】从图中看,我国某地该植被地下部分的根系发达,地上部分却矮小,可知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该植被为了吸收地下水分,根系发达,A正确。故选A。【25题详析】我国某地该植被地下部分的根系发达,地上部分却矮小,可知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所在区域主要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我国没有典型的热带荒漠植被,故选C。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受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A.黑土B.红壤C.水稻土D.寒漠土27.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的沉积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C.苔藓类植物活动D.高等植物的生长〖答案〗26.A27.C〖解析〗【26题详析】黑土形成于中纬度地带,植物丰富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气温低分解较慢,腐殖质层深厚,A正确;红壤形成于亚热带地区,气温高降雨多,有机质容易被分解和淋溶,含量较少,B错误;水稻土是人工种植下形成的土壤,非自然发育形成,C错误;寒漠土枯枝落叶少,缺少生物参与,有机质含量低,D错误。故选A。【27题详析】流水在岩石表面阻力小,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不利于形成土壤,A错误;风力的侵蚀会搬运走风化碎屑物,不利于土壤形成,B错误;苔藓类植物活动利于对岩石的分解和风化,可形成原始土壤,C正确;岩石表面缺少稳定深厚的土壤,没有高等植物的生长,D错误。故选C。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其形成受成土母质、地貌、气候、生物、时间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据此完成问题。28.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②有机质的积累过程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9.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红壤,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A.植被丰富,提供的有机质多B.气候寒冷,微生物分解作用弱C.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D.人口稀少,对土壤破坏较小〖答案〗28.B29.B〖解析〗28.成土母质的形成主要是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结果,生物在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①不符合题意;在自然土壤中,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周转受微生物的制约,微生物生命活动对有机质积累影响较大,因此生物在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过程起着主要作用,②符合题意;生物活动对土壤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不起主要作用,③不符合题意;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因此生物对土壤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起着主要作用,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9.与南方地区相比,东北地区水热条件较差,生物新陈代谢速度较慢,因此当地植被给土壤提供的有机质较少,A不符合题意;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机质容易积累,因此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而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微生物活跃,土壤有机质不易积累,因此南方红壤有机质含量低,B符合题意;地形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大,因此地形平坦不是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红壤的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东北黑土和南方红壤是自然形成的土壤,人类活动可以一定程度改变耕作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但不是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红壤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故选B。30.冬半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是()A.台风B.寒潮C.旱灾D.暴雨〖答案〗B〖解析〗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旱灾冬、夏季都有发生,暴雨多发生在夏半年,所以选B。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8月4日夜间到5日上午影响上海,上海局部地区遭受超强降雨,积水最深达120厘米,部分交通受到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1.台风多发生在()A.春秋季节B.夏秋季节C.秋冬季节D.冬春季节32.台风()①是发源于洋面上的大气旋涡②台风中心的风力可达12级③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④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31.B32.D〖解析〗【31题详析】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从时间看,台风多发于夏秋季节,B正确,ACD错误。故选B。【32题详析】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①②错误;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④正确。D正确。故选D。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3.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B.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C.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D.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34.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B.滑坡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警来避免灾害的发生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频率〖答案〗33.C34.D〖解析〗【33题详析】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区,并不一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地区,A错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形成的特殊洪流是泥石流,B错误;地震发生后,可能会诱发滑坡,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C正确;地震的发生一般为内力作用的结果,而与气象灾害关系不大,D错;故选C。【34题详析】滑坡的形成受地形因素影响,A错误;地震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B错误;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目前的科技水平尚不能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C错误;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频率,D正确,故选D。35.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点,人们总结了地震救援领域的“黄金12秒”,即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10多秒的时间,这样在低楼层的居民可以迅速逃离。下图为地震构造示意图,“黄金12秒”利用的原理是()A.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很慢B.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C.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D.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慢〖答案〗B〖解析〗传播速度纵波每秒钟5~6千米,横波每秒3~4千米,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都很快,A错误;纵波能引起地面上下跳动,横波能引起地面水平晃动,相比而言,横波的破坏性大得多,危险得多,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为低楼层的居民可以迅速逃离赢得了宝贵的“黄金12秒”,B正确;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是形成“黄金12秒”的原因,C错误;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D错误。故选B。2017年1月11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发生一起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16户家庭约46人被埋。后来搜救出28人,死亡26人,2人受伤。根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36.滑坡、泥石流除造成人员伤亡外,还可能产生的危害有()①冲毁、掩埋房屋②造成地表塌陷③威胁交通安全④堵塞河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7.当滑坡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向滑坡体的两侧迅速逃离B.原地不动,等待救援C.向滑坡体的下方迅速逃离D.往最近的沟谷处逃离〖答案〗36.C37.A〖解析〗【36题详析】滑坡、泥石流对建筑设施,交通、通信设施会造成破坏,还会堵塞河道,引发洪灾。不会造成地面塌陷。故选C。【37题详析】当滑坡发生时,如果处在滑坡体上,首先应保持冷静,迅速环顾四周,然后向滑坡体的两侧迅速逃离。故选A。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38.下列关于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正确的是()A.对于地震时处于黑暗、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尽快拖出来进食B.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沿顺风方向跑离C.地震发生后大力呼喊,不停哭叫,慌乱逃生D.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乱挖,不乱刨〖答案〗D〖解析〗地震时处于黑暗饥饿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被救出后,正确的护理方法是蒙上眼睛,慢慢进食,让其处于自然呼吸状态,A错误;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沿逆风方向跑离,B错误;地震发生后不要大力呼喊不停、不停哭叫、慌乱逃生,应保存体力,听到有人的时候再大声呼喊,C错误;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乱挖,不乱刨,以免二次伤害,D正确。2019年7月,在澳大利亚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森林火灾,大火持续数月,截止到2020年2月4日,林火造成33人死亡,烧毁3000多所房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9.要快速获知此林火的受灾区,应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技术D.手机微信40.此次火灾过后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①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坏②短期内部分地区可能增加土壤的肥力③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④严重加剧全球气候变暖⑤水土流失、沙尘暴威胁加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答案〗39.C40.C〖解析〗【39题详析】快速获取面状事物地理信息,属于遥感(RS)技术的应用范畴,C正确;GI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分析和查询,GP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与导航(突出于“点”的定位),地理信息技术中无手机微信。故选C。【40题详析】①不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①错;林火过后,大量森林被烧毁,短期内部分地区土壤肥力可能提高,同时,大量植物、动物死亡,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并且随着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沙尘暴威胁加大,②③⑤正确;该地区的森林火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较小,“严重加剧”表述不当,④错。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二、本题共5个小题,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0年8月26日,山东青岛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受“巴威”台风外围云系影响,城阳区、即墨区已出现100毫米以上降雨。预计未来12小时,我市大部地区及近海海域仍有间歇性强降雨。马路上积水成河,有的汽车在漂浮,许多河道水位基本与路面持平。(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造成此次青岛市内涝严重的原因。(2)作为一名当代高中生,请为解决青岛市内涝问题献计献策。〖答案〗(1)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城市化进程快,地表硬化,雨水不易下渗;河道水位上涨,造成城市街道排水不畅;城市排水系统不合理或老化,排水能力不足。(2)利用3S技术加强对灾害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合理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渗水功能;城市建设过程中多使用透水砖,增加下渗;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完善城市排水系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中内涝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详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内涝的原因。水循环包括大气降水、水汽输送、蒸发、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材料“受“巴威”台风外围云系影响,城阳区、即墨区已出现100毫米以上降雨”表明青岛此次内涝严重,首先是因为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路面硬化面积越来越多,导致雨水难以下渗;强降水导致河道水位上涨,城市街道排水不畅;城市排水系统年代久远,管道老化,排水能力不足,导致地表积水过多。(2)本题主要考查内涝的解决措施。根据上题分析,要解决内涝,主要从减少径流,增加下渗和排水等角度进行分析,比如通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多使用透水砖等,提高城市地表径流的下渗;通过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不断完善和维护城市排水系统来增加排水量。另外还可以利用3S技术加强对灾害天气的监测和预报,提前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内涝的发生。4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图1为宁波和拉萨位置示意图,图2为宁波和拉萨海拔示意图。(1)在同等天气条件下,两地中太阳辐射较强的是____,原因是____。(2)两地中年均温较高的是____,原因是____。〖答案〗(1)拉萨原因: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大气吸收和反射作用弱),太阳辐射强。(2)宁波原因:①宁波地势低,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②空气湿重(厚度大、水汽多),大气保温作用强(大气逆辐射强),温度高。〖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小问1详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在同等天气条件下,拉萨和宁波两地中太阳辐射较强的是拉萨。原因是,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辐射强。【小问2详析】两地中年均温较高的是宁波。理由是,宁波地势低,大气密度大,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气温高;宁波位于沿海地区,空气中水汽多,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还地面的热量多,地面温度高,进而增强地面辐射,接近地面的大气温度增高。

43.海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地貌名称:A_______,C_______,D_______。(2)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他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答案〗(1)风蚀蘑菇河口三角洲流动沙丘(2)B海水侵蚀作用〖解析〗本大题以地理兴趣小组进行考察活动为情境,以四幅地貌景观素描图为材料,设置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