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导学案一、导学内容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活动,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掌握它们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实验方法。2.实验材料和仪器醋酸(酸)碳酸钠(碱)石蕊试纸直接流动水龙头水显色剂(如苏丹红)3.实验步骤实验前检查好所需材料和仪器,准备充足的试剂和用具。将准备好的醋酸倒入一个试管中,将试纸浸入试管中,观察试纸变化。将准备好的碳酸钠倒入另一个试管中,用试纸测试其性质。将试纸浸入直接流动水龙头水中,观察试纸变化。将试纸浸入含有显色剂的水中,观察试纸变化。4.实验结果及观察在醋酸中浸泡试纸时,试纸变红色,说明醋酸呈酸性。在碳酸钠中浸泡试纸时,试纸变蓝色,说明碳酸钠呈碱性。在流动水中浸泡试纸时,试纸保持原样,没有变化。在含有显色剂的水中浸泡试纸时,试纸也没有变化。5.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醋酸呈酸性碳酸钠呈碱性水呈中性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试纸的变化颜色来判断物质的性质。6.实验总结通过此次实验活动,我们学习到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并掌握了使用试纸测试物质性质的方法。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学会了合理使用实验材料和仪器,做到实验操作的安全与规范。二、习题及答案酸、碱和中性溶液的特点分别是什么?酸的特点:呈酸性、酸味酸液、能与碱中和,产生盐和水。碱的特点:呈碱性、碱味碱液、能与酸中和,产生盐和水。中性溶液的特点:既不呈酸性,也不呈碱性。试举出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实例。酸的例子:硫酸、盐酸、醋酸等。碱的例子: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铜等。请写出酸、碱和中性物质的鉴别方法。酸:使用蓝色或紫色的石蕊试纸,如果试纸变红,则表示有酸。碱:使用红色的石蕊试纸,如果试纸变蓝,则表示有碱。中性物质:使用蓝色或紫色的石蕊试纸,如果试纸保持原样,则表示是中性物质。三、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活动
实验步骤:
1.醋酸的性质测试
2.碳酸钠的性质测试
3.水的性质测试
4.含显色剂的水的性质测试
实验结果及观察:
-醋酸呈酸性,试纸变红
-碳酸钠呈碱性,试纸变蓝
-水为中性,试纸保持原样
-含显色剂的水无变化
实验总结:
-酸、碱、中性物质的特点与鉴别方法四、教学反思此次实验活动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酸、碱和中性物质的特点与性质,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化学性质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并及时解答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疑问。同时,我也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及时指导他们正确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此次实验活动,学生对酸、碱的化学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耐磨球段项目商业计划书
- 通辽市人民医院交叉配血技术考核
- 中国冶金级氧化铝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玻璃清洁剂项目创业计划书
- 绥化市人民医院言语治疗师资格认证考核
- 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头颈部血管介入治疗考核
- 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脊柱支具配置指导考核
- 中国香蜡项目商业计划书
- 齐齐哈尔市人民医院脑动静脉畸形栓塞考核
- 2025年中国塑料购物袋项目创业计划书
- GB/T 29531-2013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 2637-2016安瓿
- GB/T 1299-2014工模具钢
- FZ/T 13001-2013色织牛仔布
- 西方音乐史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供应商质量能力提升计划课件
- 循环系统查体培训课件
- 省级公开课(一等奖)雨巷-戴望舒课件
-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造价综合定额答疑汇编2022年11月更新
- DB4401-T 3-2018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高清现行)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单元第4课:《身体的“总指挥”》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