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卷7-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北京)(解析版)_第1页
模拟卷7-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北京)(解析版)_第2页
模拟卷7-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北京)(解析版)_第3页
模拟卷7-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北京)(解析版)_第4页
模拟卷7-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北京)(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北京专用)

第七模拟

姓名准考证号II[考场号II座位号「II

考1.本解析试卷共17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知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2分)

学校开展“做美食,学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美食做法某同学抄录了《舌尖上的中国》中的一段解说词。阅读文段,完成各小题。(6分)

每年,野韭菜开花只有一个星期,但是牧民们有一个传统方法把它们的清香贮存起来,字用一年。韭

花中有许多含硫化合物,是辛辣味道的来源。碾碎,破坏韭花细胞,让含硫化合物渐次释放。单调的自然

环境,酿造出草原上味道最为丰富的调味品——野韭花酱。肉食是草原民族食谱的主月,地道的手把羊肉

在烹煮过程中不加任何作料,块大量足,大灶旺火,40分钟即可出锅。只有配上韭花酱,鲜香的手把肉就

不至于黯然失色。这种古老的草原食风即便到了北京城里的涮肉桌上也不变其宗。虽然调料有十几种,但

是韭花酱的地位始终难以癖动。

1.有同学认为加点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

ʌ.“享用”应写“亨用”B.“撼动”应写为“憾动”

C.“主角”的“角”应读为“ji。。”D.“作料”的“作”应读为“zub”

【答案】D

【解析】A∙有误,“亨”读“heng”,“享用”是正确的,不用修改;B.有误,“憾”的意思是“悔恨失望,

心中感到不满意”,“撼动”是正确的,不用修改;C.有误,“主角”的意思是“指戏剧、电影等艺术表

演中的主要角色或主要演员。",“角"应该读‘'ju∕';D.正确,“作料”,(zu6Iiao),指被用来少

量加入其他食物中用来改善味道的食品成分。故选D。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2分)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将“只有”改为“只要”或将“就”改为“才”。

【解析】这个句子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只有”

和''才”是固定搭配,“如果”和“就”是固定搭配,所以应该将“只有”改为“只要”或将“就”改为

“才”。

3.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宗”的主要义项有:①祖宗;②家族,同一家族的;③宗派,派别;④宗旨;

⑤在学术或文艺上效法;⑥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⑦用于事情、货物、款项等;⑧姓。根据释义你认

为下列词语与“不变其宗”的“宗”属于同一义项的是()(2分)

A.开宗明义B.传宗接代C.一代宗师D.大宗款项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不变其宗”指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宗”:宗

旨;A.“开宗明义”: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宗”:宗旨;B.“传宗接代”:传延宗

教,接续后代。“宗”:家族;C“一代宗师”:指能在原来的理论实践上,发扬光大使之走出了新的途

径并形成了新的理念程序,使之惠及后来者的代表人物。“宗”: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D.“大宗款项”:

数量很大的钱款。“宗”:用于事情、货物、款项等。

活动二:原料产地某同学摘抄了《韭菜坪游记》中的一段文字。阅读文段,完成各小题。(4分)

山脚下,能看到许许多多的韭菜花,韭菜花的花瓣和花蕊都是紫色,就像。韭菜花旁

全是碧绿的小草,这些小草长得绿油油的,一个个把腰挺得笔直笔直的,像»山脚下还有

几颗苍天大树,树叶是墨绿色的,就像是,许多人都在树底下乘凉。这一尊尊长满野韭菜

的坪地,绵延,绵延,再绵延口它们以一种平和的姿态,向浩瀚无边的远方逶迤而去……从刀耕火种的蛮荒

到现代文明的飞跃口我不知道,是谁尘封了韭菜坪固有的幽怨,让她沉寂了千年口然后,又让所有的生命感

受到厚积薄发的澎湃!

4.根据语境,在文中画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渲染上去的一样②一个紫色的小绒球③士兵一样

ʌ.①②③B.②③①C.③®®D.②①③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看上下句之间的联系。由

“韭菜花的花瓣和花蕊都是紫色”的“紫色”可知后面的空应选②;由“一个个把腰挺得笔直笔直的”的

“笔直笔直”可知后面的空应选③;由“树叶是墨绿色的”的“墨绿色”以及结合排除法可知选①;故选B。

5.根据语境,在文中三个方框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句号句号问号B.省略号句号感叹号

C.省略号逗号问号D.句号逗号感叹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情况。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川纳整理各种标点

符号的正确用法。由“绵延,绵延,再绵延”句意以及“向浩瀚无边的远方逶迤而去……”的“……”后

可知应该用省略号,所以选择B、C;由“从刀耕火种的蛮荒到现代文明的飞跃”可知,话没有说完,不能

用句号,所以排除掉B;由'’是谁尘封了韭菜坪固有的幽怨,让她沉寂r千年”可知是一个问句,应该用问

号。故选C。

活动三:美食对联同学们注意到很多餐饮饭店里有许多对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任务。(2分)

6.北京的餐饮老字号的店堂里有许多美食佳联,最具特色的是嵌有酒楼饭庄字号的对联。下面是鸿宾楼饭

庄的一副对联,请你在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上联:鸿鹄高K①;下联:②亲如一家。

A.①志在千里②门庭若市B.①志在四方②宾朋满座

C.①志在千里②宾朋满座D.①志在四方②门庭若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一致;结构相同;平仄相对。

(1)对联的上联,必须是仄声结尾,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F联最后一个字必

须是一二声字。根据“志在千里”和“志在四方”比较,应选择“志在千里”,排除BD;(2)根据题干“最

具特色的是嵌有酒楼饭庄字号的对联。下面是鸿宾楼饭庄的一副对联”可知上联的“鸿”应对下联的“宾”,

所以选择“宾朋满座”合适;故选J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默写。(共4分)

7.,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1分)

8.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

9.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桃花源记》中与其表达意思相近的

句子是“φ@"。(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

音替代)(2分)

【答案】5.岂不罹凝寒6.静影沉璧7.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

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罹”笔画复杂,

不要写错;“璧”不要误写成“壁”。

(二)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IOTl题。(共4分)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0.这首诗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的抒情诗,写出了战争的艰苦,渲染了悲壮的气氛。以“黑云压城”表现敌

军云集而来;以“塞上燕脂”表现①;以“②”写乘夜奔袭之状。(2分)

【答案】①战争的惨烈②半卷红旗

【解析】考查词句赏析。“塞上燕脂凝夜紫”意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此句从色的方

面进一步演染战争的惨烈。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这个画面抹上了一层

悲壮的色彩。此空可填“战争的惨烈”。“半卷红旗临易水”意为: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半卷”

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

点,又暗示将上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上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此空可填“半卷

红旗”。

11.《雁门太守行》和《登幽州台3歌》都写到了黄金台,请你说说诗人借“黄金台”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

感。(2分)

注:①幽州台:即黄金台

【答案】陈子昂登临黄金台抒发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李贺借“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

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或:表达了将士们为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而誓死报效朝廷的

决心)

【解析】考查比较阅读。“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意思是: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

视死如归。其中“黄金台”是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干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的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

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人才。“玉龙”唐人用

以称剑。这里直接写出将上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只为报答君王的恩遇,握着宝剑奋力厮杀,视死如归。歌

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是•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

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真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

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

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274题。(共8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阚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幸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本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竺。故渔者歌日:“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三峡》)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Λ.略无蚓处/不知天上宫网B.尊王命急宣/而更长烟一空

C.禽湍绿潭/可以调骞琴D.哀转久承/奇山异水,天下独组

【答案】B

【解析】A.同“缺”,空隙,缺口/宫殿;B.都是“有时”的意思;C.白色/不加装饰的;D.动词,消失/

形容词,独一无二的,绝妙的;故选B。

1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B.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答案】A

【解析】BCD正确。A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夏季的水流速非常快的特点。

14.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

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奸涧,单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目:“朝

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纣深,回望如一矣。(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虽”和“虽途迳信宿”中“虽”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Λ.再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B.里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C.故虽有名马(《马说》)D.故余里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例句中的“虽”,表示假设,即使。A.句意为:即使我死了,但还有

我的儿子。虽:即使;B.句意为: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虽:即使;C句意为:因此即使是

很名贵的马。虽:即使;D.句意为: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虽:虽然。故选:D

(2)为了突出景物的特征,两篇文章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从本题选文中试举T列并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答案】示例1:“色如人负刀牵牛”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上的岩石比作人拿着刀牵着牛的样子,突

出了黄牛山的特点,也点明了黄牛山的命名缘由。示例2:“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侧面表现了江水的迂回曲折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自

己对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掌握,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题干

要求分析14题选文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从“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看出是引用的修

辞手法,表现的是江水的迂回曲折。而“色如人负刀牵牛”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上的岩石比作人拿

着刀牵着牛的样子,突出了黄牛山的特点,也点明了黄牛山的命名缘由•

【参考译文】:江水乂往东边流去,经过黄牛山下,有一个滩名字就叫作黄牛滩。南岸山岭重重叠叠,在最外

面的高崖出有一块石头,颜色像是人背着刀,牵着牛,人黑色,牛黄色,很分明。这里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不知

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图案。这块岩很高,加上江水湍急曲折,即使经过了很久,还是可以看见。所以有歌谣唱

道”说早上从黄牛滩出发,晚上在黄牛滩驻扎,走了三天三夜,黄牛滩还在脚下”。这是说水路曲折,往回望

还是一样而已。

三、名著阅读,完成15-16题。(5分)

15.下面三张图都出自《儒林外史》,任选一张图,联系作品内容,说说画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3分)

【答案】示例1:图1严贡生(1分)扣住了人家的猪,非但不还,当人家来讨猪时,还“拿拴门的闩,

擀面的杖”,打折了人家的腿(1分)虚伪贪财,欺诈勒索,自私自利(1分)。示例2:图2范进(1分)

中举后喜极而疯,丑态百出(1分)热衷功名,痴迷科举,迂腐虚伪(1分)。示例3:图3杜少卿(1分)

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1分)敢于突破封建礼制的束缚,善良慷慨(1分)

【解析】本大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

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作答此题要根据人物行为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在答题时,如学生所述情节不是图

画所绘情节也可,只要人物与情节与性格彼此匹配即可得分。

16.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关于“闹”的情节,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完成表格。(2分)

古典小说“闹”的情节“闹”的原因人物形象

《水浒传》鲁智深大闹野猪林①一——嫉恶如仇重情重义

《儒林外史》周进大闹贡院周进大半生追求功名而不得,不禁悲从中来。②—

【答案】①林冲被公差押解至野猪林时,公差要杀害林冲。②醉心科举痴迷官场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及人物性格。①《水浒传》里“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的起因是,高衙内霸占林

冲的妻子不成,便设下毒计要害林冲。林冲被判了重刑,刺配沧州,高衙内乂用重金收买了押送的差役,

让他们在半路上结果林冲的性命。走了不几天,他们准备在野猪林下手,却从树后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抡

起禅杖就打,吓得两个差役慌忙跪地求饶。原来是鲁智深前来相救。鲁智深听说林冲被发配沧州,一直在

暗地里跟着,果然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并一路护送着林冲到了沧州。“大闹野猪林”体现了鲁智深嫉恶如

仇、重情重义的形象。故此空应概括为:鲁智深暗中护送林冲,为阻止公差杀害林冲而大闹野猪林。②《儒

林外史》中“周进大闹贡院”是因为周进已经六十多岁,连个秀才都不是,他的一生几乎都是放在考举中

考上面,大半生追求功名而不得,去参观贡院,到了贡院触景生情,急火攻心,不禁悲从中来,失心疯发

作大哭大闹。大闹贡院的行为表现了他醉心科举,痴迷官场。故此空应填:醉心科举痴迷官场。

四、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9题。(共7分)

【材料-

马踏飞燕在刚出土时的损坏情况十分严重,只有使用传统的手工技艺,才有修复的可能。故宫博物院

将修复任务交给了青铜器修复专家赵振茂先生。当时,马的颈部有好几个1平方厘米左右的小洞,马头上

的几缕鬃毛已经脱落,马尾断了。尽管如此,赵先生依然感叹古人的大胆设计和精湛技艺。他在仔细查看

马踏飞燕的缺损部住后,决心尽最大努力,让这件已然伤痕累累的文物珍品再现原有的风貌。

修复时,赵先生首先将整件文物清理干净。用铜锂把马头上的鬃毛和马尾断硅处锂新锂亮,锂出焊接

坡口,再将脱落的鬃毛和断尾与原器上处理好的硅口对严,然后用锡焊方法连接焊实。把马颈上的残缺洞

孔清理干净后,用铜和锡焊补,把洞孔填好,然后仔细磨平;有的纹饰之间有间断,修复时有些对不上了,

他就用刻刀和小饕子修饰一下,使其连接通顺。修补后,赵先生又使用传统的做旧方法,做出地子及青铜

的锈迹,让整个文物看不出一点儿修复的迹象。最后,赵先生看到腾空的三个马蹄的蹄心是空的,认为这

可能会使马踏飞燕在展出时不太美观,就凭借自己多年的文物修复经验,把土和一些章丹红用胶调和好后,

放入马蹄蹄心填满,使之修复后看上去和马踏飞燕原来的铸模泥土差不多。

人们流连于马踏飞燕前,感受到古人奇思妙想的同时,也惊叹于传统修复技艺的精湛。

(摘编自《修复“马踏飞燕”纪实》,有所增删)

【材料二】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文物信息化平台已实现各种文物本体与环境数据的实时传送。文物保护与

管理工作将在人工智能的科学化指引下,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加安全的保护和全面的展示。

数字化保护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的基础手段之一。它既让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也增强了文化传播的

效果。2017年,在养心殿关闭修缮期间,“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脸展”弥补了人们无法参观的遗

憾。展览设在端门数字馆,通过Al、VR、语音图像识别等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让观众能够

全方位体验“养心殿的一天”。

数字化还可以让流失文物得以重生。为让因盗凿导致精品文物流失海外的天龙山石窟“重见天日”,

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与国内外多所高校、文博单位合作,历时六年,采集到100余件流失造像的三维

数据。2020年7月,“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云平台上线,11座主要洞窟以数字虚拟形式重现旧日盛颜。

【材料三】

2020年的“五一”小长假,许多网友与考古人一起在“云端”见证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产生的全过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主动创新形式,利用“五一”

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全程直播了20个入选国家项目的汇报展示、专家提问点评以及最后的荣誉揭晓。握

不完全统计,此次直播的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与“十大考古”相关的网络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达1.66

亿人次。

通过“云端”文博,公众可以“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轻松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走进考古

人的世界。在直播中,针对评审专家提出的近乎刁钻的专业问题,考古领队的学术解答让人深思,他们讲

述的考古历程同样极为吸引人。“茫茫沙漠中如何找到玉矿遗址?”面对这一问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

所的陈国科在“答辩”中回顾了自己寻找玉矿遗址的种种艰辛和孜孜探求未知历史的心路历程,感动了不

少网友。许多人这才知道,有些文物挖掘只能由队员一把铲子、一把毛刷小心完成;有些考古领队和自己

负责的项目已经一起走过了几十年。(摘编自闻白《“云考古”带来的文化体验》)

【材料四】

数量(单位:家)

2011∙2021年中国博物馆数量统计图

6022

60005788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1■■■■■■■■■■■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1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ʌ.出于美观的考虑,赵振茂先生用相似的材料,将马踏飞燕的三个腾空马蹄蹄心填满,这一做法既表

现了先生的技艺精湛,又提升了受众的观赏体验。

B.公众通过“云端”文博,可以进行“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能够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这

充分体现了“云端”文博的便捷性、共享性。

C.中国博物馆数量统计图表明我国博物馆的数量逐年增多,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文化事业十年来得到

了蓬勃发展。

D.人工智能的发展,激活了考古行业。人们投身其中的同时.,也意识到:只有随时代起舞,考古才会

永葆活力;而传统的考古方式已变得微不足道了.

【答案】D

【解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依据材料三第二段“许多人这才知道,有些文物挖掘只能由队员一把

铲子、一把毛刷小心完成;有些考古领队和自己负责的项目己经一起走过了几十年”可知,选项“传统的

考古方式已变得微不足道了”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故选D。

18.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2分)

【答案】数字化让文物得到安全保护和全面展示。

【解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材料二的第1段总说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在人工智能的指导下,使文化

遗产得到更安全的保护和全面的展示;第2段介绍了数字化保护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的基础手段之一;第3

段介绍数字化可以使流失文物得以重生。据此可知,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数字化手段在文物保护和展示方面

的作用。据此概括即可。注意字数的限制。

19.近日,荆门市博物馆向社会发出“疫情封不住好脑子,荆博定不负金点子”的倡议。假如你是荆门市

的一分子,请你结合前三则材料的内容为荆博献上三个金点子,让家乡的博物馆重新焕发生机。(3分)

【答案】培养专家型的考古人才,修复缺损文物,让文物面貌更悦人。引人数字化等科技手段,让受众得

到全方位的体验。通过“云端”文博等方式让公众走进考古人的世界,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拓展探究。作答本题要结合三则材料为博物馆焕发生机出谋划策。答题的关键在

于找到博物馆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从材料一最后一段“人们流连于马踏飞燕前,感受

到古人奇思妙想的同时,也惊叹于传统修复技艺的精湛”可知,要想使文物更好地保存,重获新生,需要

技艺精湛的考古人才,据此可提出有关培养考古人才方面的建议。从材料二“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将在人

工智能的科学化指引下,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加安全的保护和全面的展示”“数字化还可以让流失文物得以

重生”等内容可知,数字化手段不仅使文物得到J'保护,也增强了文物传播的效果,据此可提出引入数字

化等科技手段,增强观众体验。从材料三“通过‘云端'文博,公众可以‘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轻松

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走进考古人的世界”可知,文本主要介绍了“云端”文博的作用,据此可提

出像利用“云端”文博等这样的网络形式,提高公众的参与度,进而使博物馆走进大众的视野。

(二)阅读《妈,我是你的小六儿》,完成20-23题。(共12分)

妈,我是你的小六儿梅寒

“我们家小六儿就爱吃韭菜合子。”老人满嘴的牙都掉光了,两片干瘪的嘴唇深深地凹进去,说话吐

字不清,我要很努力地支着耳朵才能听清她的唠叨。

那是个周末,我去找一朋友叙旧,却正赶上他外出,他九十多岁的老母亲在家接待我。

“你来我家干什么?你是谁啊?”跟她唠了半天了,她忽然停下来,满脸的警戒之色。“我们家小六

儿可是跟我说了,千万不能给不认识的人开门……”

“大妈,我是你家小六儿的老朋友啊,好久没见他了,来看看他。"我大声给老人解释。

“哦,你认识我家小六儿啊。我家小六儿是好孩子哦,听话……”老人长长地松一口气,继续低头择

她的菜。那把可怜的菜,已经快被她扔光了。

“你不认识我们家老七吧……一年到头也不来看看我……不孝啊,狼心狗肺,好几年没来看看我了,

说是工作忙……工作再忙,也不能不要老娘啊……”

“是啊,是啊,工作再忙也得抽空回家看看娘啊……”

“对了,你是谁啊?你来我家干什么?”

我额上的汗渗出来。那一会儿工夫,这个问题,她已经问了我不下十遍了。好在,朋友回来了,替我

解了围。他去菜市场了,红红绿绿拎了一大包回来。

“你是谁啊?你来我家干什么?”见朋友大包小提地拎着东西进屋,老人又慌了,她攥着手上一把快

择光的韭菜就从小椅子上站起来。

“看俺的老娘啊,又忘记啦,我不是你的小六儿吗?”朋友笑,走过去扶母亲重新坐下。

“哦,小六儿啊,你下了班别忘了买韭菜……我包合子给你吃……”

“好好,买回来了,一大捆呢。”果真从袋里又掏出一大捆嫩嫩的韭菜交到母亲手上去了。

老人笑得脸上开花。坐下来,又开始折腾那捆新买回来的韭菜……

择完手上的菜,老人说在屋里闷了。朋友遂背她下楼去转。四十多岁的男人,眼角已经起了细密的皱

纹,两鬟已生星星的白发。九十多岁的老母亲趴在儿子的背上,瘦小得像一片秋天的老叶子,又乖顺得像

一个弱小的孩子。

“你是谁啊?你怎么背着我啊?我家小六儿呢?”

那个“小六儿”一遍又一遍向背上的母亲重复:“我就是你的小六儿啊……这不正背着你下楼吗?”

“哦,你就是小六儿啊。小六儿是个好孩子。不像老七……”

“老七也挺忙的,等忙过了这段时间他会来看你的……”

听着那对母子杂乱无章又温情无比的对话,我的眼睛忽然酸涩无比。曾经不止一次听朋友在外面谈起

他的母亲。开会休息的间隙,觥筹交错的饭局上,甚至在一起出差去外地的车子里。他给她打电话,问她

喝水了没有,吃饭了没有,在客厅里练习走路了没有。电话的那端,年老的母亲小学生一样向他汇报:吃

了一碗米饭,喝了两杯水,在客厅里走了三遍。末了,却又常常爆出一句让朋友哭笑不得的问话:“你问

我这么多干什么?你又不是我家小六儿?”朋友就耐心地在电话里跟母亲一遍遍讲:“妈,我是你的小六

儿啊……”

朋友的母亲一生养育了七个儿女,朋友是家里最小的一个。母亲嘴里那一声亲昵的''老七”,曾经是

他生命中最温暖幸福的记忆。可那一声亲切的呼唤,如今已被一声声“小六儿”代替。朋友的六哥,在母

亲八十八岁那年出车祸去世,老人像往常一样做好了他爱吃的韭菜合子等他下班回来,等回来的却是一幅

黑白的照片……母亲的大脑受刺激,从此再没有清醒过。

冬日午后的阳光,斜斜洒落,落在小区花园里的长椅上,落在老人的身上。阳光下,她眯着眼睛,盯

着朋友的脸,又恢复了那片茫然:“你是谁?你也认识我家小六儿吗?”

“妈,我就是你的小六儿啊……”

(选自《课外阅读》,有删改)

20.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情感态度

跟“我”唠嗑,又问“我"是谁_________________①

听朋友母子杂乱无章的对话②

回忆老人惦记“小六儿”的原因③

【答案】①诧异、紧张;②感动、温暖;③震撼、敬佩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人物情感态度的能力。根据情节"跟‘我’唠嗑,又问‘我‘是谁"定位到文中的

“‘我们家小六儿就爱吃韭菜合子。‘老人满嘴的牙都掉光了,两片干瘪的嘴唇深深地凹进去,说话吐字

不清,我要很努力地支着耳朵才能听清她的唠叨。……我额上的汗渗出来。那一会儿工夫,这个问题,她

己经问了我不下十遍了。好在,朋友回来了,替我解了围。”,可知,“我”的情感是:诧异、紧张;根

据情节“听朋友母子杂乱无章的对话”定位到文中的“'你是谁啊?你来我家干什么?’见朋友大包小提

地拎着东西进屋,老人又慌了,她擦着手上一把快择光的韭菜就从小椅子上站起来。……听着那对母子杂

乱无章乂温情无比的对话,我的眼睛忽然酸涩无比。”,可知,“我”的情感是:感动、温暖;根据情节

“回忆老人惦记‘小六儿’的原因”定位到文中的“朋友的母亲一生养育了七个儿女,朋友是家里最小的

一个。……母亲的大脑受刺激,从此再没有清醒过。”,可知,“我”的情感是:震撼、敬佩。

21.理解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

是啊,是啊,工作再忙也得抽空回家看看娘啊....

【答案】这是“我”回应老人批评“老七不回家看娘”的答语(1分)。尽管“我”早就知道真相,还连用

两个“是啊”对老人家的话进行肯定,足见“我”的善良、善解人意(1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是啊,是啊,工作再忙也得抽空回家看看娘啊……”

结合上文老人说的话一一“你不认识我们家老七吧……一年到头也不来看看我……不孝啊,狼心狗肺,好

几年没来看看我了,说是工作忙……工作再忙,也不能不要老娘啊……”可知,这是“我”回应老人批评

“老七不回家看娘”的答语。尽管“我”早就知道真相,还连用两个“是啊”对老人家的话进行肯定,足

见“我”的善良、善解人意。

22.文章画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描写(1分)。描写了冬日午后的阳光及老人的神态(1分)。描写阳光是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

更有助于表达“亲情”和“感动”的话题(1分)。写老人的神态是照应上文,也是反复渲染,体现出“我”

对老人的疼惜和对朋友的敬佩、尊重(1分)。

【解析

1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和作用。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

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

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

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冬日午后的阳光,斜斜洒落,落在小区花园

里的长椅上,落在老人的身上。阳光下,她眯着眼睛,盯着朋友的脸,又恢复了那片茫然”这句话运用了

描写的表达方式,描写了冬日午后的阳光及老人的神态。描写阳光是营造了•种温馨的氛围,更有助于表

达“亲情”和“感动”的话题。写老人的神态是照应上文,也是反复渲染,体现出“我”对老人的疼惜和

对朋友的敬佩、尊重。

23.试分析文章倒数第三段的插叙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这一段插叙了朋友从“老七”变成“小六儿”的原因,理清了文章的情节,有利于读者认识、了

解人物形象。描述」'朋友对母亲付出的一切,表达对朋友的敬重和赞扬之情,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解析】本道题考查插叙的记叙顺序。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

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作用是对主要情节

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的内容是

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文章倒数第三段写明了朋友从“老七”变成“小六儿”

的原因,是插叙,理清了文章的情节,有利于读者认识、了解人物形象。描述了朋友对母亲付出的一切,

表达对朋友的敬重和赞扬之情,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三)阅读《当一匹被鞭打的马》,完成24-26题。(共8分)

当一匹被鞭打的马禹正平

①耕柱子是墨子的门徒。一天,墨子授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婉转鸣啼,弟子们纷纷向外

张望,耕柱子也随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难过,觉得受到很大委

屈,抱怨说:“我犯的错误并不比别人多,却遭到老师这样严厉责难。”墨子听到之后,问他:“假如你

要驾驭马和牛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马还是鞭打牛?”耕柱子回答:“我当然要鞭打马。”墨子又问:

“为什么要鞭打马而不鞭打牛呢?"耕柱子回答:“因为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这种能力是牛不具备

的。”于是,墨子告诉他说:“我责骂你正因为你像马而不像牛,你值得批评呀!”其实,小到一家企业,

大到一个国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离不开这样的鞭策,有时是一句苛刻的责备,有时是一次严厉的

惩罚,有时甚至是一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

②在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面对苛刻的责备,不要一味地觉得委屈,更不能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应

该感激愿意指责你的人,是他使你看到自己的不足。试想,若不是关心你,期待你下次做得更好,怎么会

批评你呢?正因为在批评者眼中,你是“值得被鞭打的马”,所以才会批评你。因此,面对各种责备,应

该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用行动来回报关心和爱护你的人。

③有时候,遭遇特别严厉的批评,说明你是一个可造之才,是一个值得帮助的人。如果一遇到处罚,

就极力进行辩解,只找客观因素,不找自身原因,一次两次还可原谅,次数多了,别人便会对你失去信心,

你也就失去了提高自己的机会。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必须经受住各种考脸,忍受各种委屈,才能完善自

我。

④有时候,遭遇那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说明你已具备了相当的素质和能力,但还有需要进一

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而这些挑剔给了你一个臻于至善的机会,帮助完善你的人格、增加你的底蕴,使你

每临大事有静气。

⑤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对严苛的鞭策,只一味地感到委屈,继而意志消沉,慢慢地变得平庸;另外

一些人,在鞭打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将鞭策化为动力,扬蹄奋进,勇敢地登上人生的顶峰。

⑥选择当一匹被鞭打的马,还是当一只不被鞭打的牛,将是你人生辉煌与平庸的分水岭。

(选自《光明日报》)

24.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案】要正确认识别人的指责与批评,感激愿意指责你的人,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将鞭策变成动力,登

上人生的顶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提炼或概括文章论点的能力。本文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

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要正确认识别人的指责与批评,感激愿意指责你的人,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将鞭策变成动力,登上人生的顶峰。

25.第②③④段这三个论述语段能否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3分)

【答案】②③④段论证的是一个人才在遇到指责与批评时应有的正确态度,从“苛刻的责备”“遭遇特别

严厉的惩罚”“遭遇那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三个短语可以看出遭遇的责备一层比一层深,这三个

段落存在递进关系,因此顺序不能调换。

【解析】此题是考查议论文的文章结构和思路。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议论文的段落句子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常见的逻辑顺序有主次、对比、递进、照应等。②③④段论证的是

一个人才在遇到指责与批评时应有的正确态度,从“苛刻的责备”“遭遇特别严厉的惩罚”“遭遇那些鸡

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三个短语可以看出遭遇的责备一层比一层深,这三个段落存在递进关系,因此顺

序不能调换。

26.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运用对比论证,将两种人面对鞭策的不同态度以及收获的不同人生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正确

对待鞭策,化鞭策为动力的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证论、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第⑤

段画线句“许多人面对严苛的鞭策,只一味地感到委屈,继而意志消沉,慢慢地变得平庸;另外一些人,

在鞭打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将鞭策化为动力,扬蹄奋进,勇敢地登上人生的顶峰”,写一些人面对鞭策

会感到委屈、意志消沉,最终平席,另一些人将鞭策转换为动力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将两种人面对鞭策的

不同态度进行了对比,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突出强调正确对待鞭策,化鞭策为动力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论

证了中心论点。

五、作文(40分)

2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题目一:请将“北京,这里有我的”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

歌除外)。

题目二:设想你是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或是外出遇险的动物,或是消逝的一片森林,或是流失异

国的文物……请以"我终于回来了”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

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例文1】

北京,这里有我的依恋

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他无论何时都是美的,但美的并不只有他的外在,走进他你会发现它的内在

美。

我是一个纯北京人,祖上都是北京的,我也将北京当做一个家一般,长辈们也经常跟我谈到过去的北

父亲是一个老北京人,原来他住在西城区是一个很懂老北京文化的人小时候他带着我来到了他住的胡

同里具体哪个四合院我也没记住从外面向内看,一颗古老的大树摇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