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A卷(解析)_第1页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A卷(解析)_第2页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A卷(解析)_第3页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A卷(解析)_第4页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A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A卷(解析)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10月考语文A试卷

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谈论昌耀的诗歌之前,我翻阅了网页上可以查找到的关于昌耀先生的评论,有各大博士论文、昌耀先生的追捧者的文章等等,大多给他一个悲情诗人的称号。我觉得他们丝毫不懂昌耀先生。恰恰相反,他是一个那么热爱生命的人,不然面对父亲、母亲以及其他人的离世,要不然面对误读的诬陷,要不然面对两手空空无一物的家庭,以及家庭的烦恼、无回应的爱情,渴望生活而一再受挫的昌耀先生,早不知道要被杀死多少回,但他依然在不停向上。上帝是公平的,给了他梵高式的磨难,也给了他流芳百世的桂冠,大诗人的荆冠。上天安排他来完成他应造就的诗歌使命。诗歌的句子不是与生俱来的,句子和词语,是依托在诗人敏感的情怀和敏锐的洞悉之中的。如果没有这些经历,在一次次打击中崛起,一次次忍受孤寂与他人的不解,那么谁能获得这些厚重的句子和词语呢?技法固然重要,但形式与内容是并重的,纵使有再高超的技巧,而内心是草包,也不过是炫技而已,那样的诗句,机器人就可以造就了,但那根本不是承载灵魂的艺术。

昌耀先生的诗,大多都是充满隐喻的,他吝啬词语,也吝啬着词语的修辞艺术,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了他这样的想法。他大部分的诗也在修改后面世,诗的裁剪的程度是一个正常人都不舍得的,但他又坚持着自己的观点继续着。他的不分行的诗歌,其设想的走向又被如今大多被认为是“先锋”的诗人书写着。要读明白昌耀先生的诗,不能单从字面上去解读,更需要读上一读大西北的文化背景,中国1930年代以来的历史进程。昌耀先生不只是在写诗,他是在用生命记录着每一段经历。

(摘编自若小曼《浅谈诗人昌耀及其》)

材料二

我们在读昌耀的诗集时,会发觉其选入的诗歌与网上的通行版本有些差异。

作为研究昌耀的专家,燎原当然更早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当涉及到如何看待昌耀早期的诗作——亦即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作时,我们可以通过相关资料发现,收入昌耀诗集中的很多早期诗作,都并非当年的原貌,而存在着1979年之后不同程度的改写。”

昌耀对其早期创作的“重写”,已构成一个不容忽视、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现象。很多人认为这种改写“带有根本性,涉及语言风格、修辞手段乃至价值观的调整”。在我看来,昌耀对于自己早期作品的否定和彻底改写,完全体现了他对诗歌标准新的认定,也体现了他重写自己一生的意志和决心。他要以他成熟期所确立的“尺度”来严格考量自己。不仅是重写旧作,他还要让那个一直带在他身上的年轻苦役犯重新出来说话,这就是诗集中那些落款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实则明显写于80年代、并且“属于80年代”的一些作品。如果说这是一个一生都在寻求“救赎”的诗人,那么重写旧作就是他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他要留下一个他自己可以接受、也可以面向未来的一生。纵然这给人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但这就是昌耀。他最终要奉献的,是一部他用全部生命铸就的“命运之书”,而非一部面目混乱、良莠不齐的全集或选集。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昌耀最重要和独特的,在我看来,是形成了一种卓越的和他的生命和美学追求相称的文体,这种孤绝超拔、沉雄遒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昌耀体”。正是这种“昌耀体”使他的诗歌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存在。这种“昌耀体”当然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风格,而是和昌耀的精神人格、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包括对早期的重写)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有着它独具的词汇学、修辞运作方式、意象系统,还有着它统摄性的精神风骨。更重要的,是有着足够的语言作品作为支撑。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部创作,把这一切提升到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探讨和研究的高度。

“昌耀体”的显著标志,正如人们看到的,首先来自昌耀高度自觉地与汉语言古典传统的接通,由此给我们的“新诗”带来了汉语本身的血质、底蕴、调性和文白之间的语言张力,带来了一个“文明之子”才具有的那种崇高感、历史感和文脉贯通之感,也形成了他那时而苍劲姿纵、时而雍容华贵、时而高峻幽秘的文体风格。诗论家胡亮也曾这样精彩地描述过他对昌耀的语言文体的印象:“他大量启用古字古词,粗粝,嶙峋,滞涩,狰狞,惊悚,硬语盘空,而又能透出个人的呼吸和血肉。如此讲究到极致,精雕细刻,穷形尽相,甚至连每个小局部都会有生动的乐感和画面感。”

(摘编自王家新《论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及“昌耀体”》)

材料三

在新诗如何用汉语发声的问题上,昌耀给我们作了示范。他不仅在语言上有滞涩的古语化倾向,汉语气质纯正,更主要的是,他凭一己之力,为汉语诗歌开辟了另一条路:用生命与脚下的土地建立起血脉联系。从土地的苦难生存直觉中滴出来的诗,必然是带着体温的诗,有生命痛感的诗,才能揭示自己和这片土地存在的真相。这样的诗,发出的必然是纯正汉语的声音。

昌耀固守青海高原,在生命与脚下土地之间建立的语法关系,打通了汉语诗歌本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任督二脉。广袤的青海高原,因为有了钉子一样的诗人昌耀,将生命和语言持续有力地注入,已经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成为中国西部最有诗性意义的场域。

(摘编自谭克修《重建生命和土地之间的语法关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耀是一位热爱生命、有美学追求的诗人,他凭着敏感的情怀和敏锐的洞悉,在诗歌界达到了同梵高之于绘画领域的地位。

B.昌耀重返诗坛后,以他成熟期的风格与“尺度”,对其早期作品进行了大幅度重写,但并未使其早期创作发生质的变化。

C.“昌耀体”是一种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其含义等同于材料一中“厚重的句子和词语”。

D.材料三认为昌耀在语言上有滞涩的古语化倾向,发出了纯正汉语的声音,同时重建了生命与脚下土地之间的语法关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耀被很多人冠以“悲情诗人”的称号,是因为那些写评论的博士与追捧者没有真正地读懂他。

B.昌耀先生的诗大多都是充满隐喻的,是与其生活经历、历史进程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

C.昌耀十分重视对自己早期作品的修改与裁剪,他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诗皆在修改后才面世。

D.“昌耀体”不仅是昌耀创作的一种文体风格,更与其精神人格、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3、下列诗句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啸然一声/对我们红色的生活/作一次惊愕的眺视/而后/和我们一同欢呼”(昌耀《群山》)

B.“是的/在善恶的角力中/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武百倍”(昌耀《慈航》)

C.“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我的须髭如同箭毛/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昌耀《良宵》)

D.“斜扫过这金属般凝固的铸体/消失于远方岩表的返照/遁去如骑士/极其凝重而又玄奥高古”(昌耀《踏着蚀洞斑驳的岩原》)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昌耀先生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了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

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很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6.对所选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这句话是对“新媳妇”的指责,并流露出对她的讨厌之情。

B.“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此时她发现伤员竟是那个小通讯员,非常惊讶;“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她被小通讯员勇敢的举动所感动,并为他的伤情而痛心。

C.写“新媳妇”这样一个鲜明的形象是想以“一个正处在爱情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来反衬“这个年轻、尚未经历爱情的小战士”,从而谱写出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D.文中的“百合花被”是全文的线索,“百合花”又象征了纯洁的感情。

★7.文中小通讯员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死的(6分)

★8.试分析文中“新媳妇”这一人物形象。(7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孝宗弘治元年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马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月,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于内节用一条,云:“一应供应之物,陛下量减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言尤剀切①。十二年夏五月,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十三年春正月,大学士刘健上言:“自古愿治之君,必早朝晏罢,日省万机。祖宗黎明视朝,每日奏事二次。迩者视朝太迟,散归或至昏暮,四方朝贡,奚所瞻观?矧②今各边启衅,四方荐灾,尤为可虑。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上嘉纳之。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乃令中贵人掖之下陛。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十八年春正月,上召刘大夏、戴珊面议政事。议毕,因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觖望③”。珊尝以老病乞骸骨,不允。大夏为言:“珊实病。”上曰:“主人留客坚,客且为强留,独不能为朕留耶?且天下尚未平,何忍舍朕!”已,泫然者久之,珊与大夏皆叩首泣。珊出而语大夏曰:“死此官矣。”

谷应泰④曰: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又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①剀(kǎi)切:切合事理,切实。②矧(shěn):况且,何况。③觖望:因不满而怨恨。④谷应泰:字赓虞,别号霖苍,清初官吏,历史学家,著有《明史纪事本末》等。

★9、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

B.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

C.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

D.吏部尚书屠铺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

★★10、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耕籍田,又称“亲耕”“籍礼”,即春耕前天子亲自耕田,以示重视农耕。

B.视朝,指天子临朝听政,明代早朝一般在凌晨五点开始,中后期有所废弛。

C.乞骸骨,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与“致仕”相同,都表示辞官。

D.叩首,即伏身跪拜,以头叩地;稽首、顿首、叩首都是我国古代的跪拜礼。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提出天子应知稼穑艰难,节省用度,以解民困,言辞恳切,孝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全部推行实施。

B.孝宗皇帝鼓励马文升按实际情况认真考课天下官吏,马文升裁掉了两千多名不称职官员,并将他们全部判罪。

C.刘大夏在两广时,一年两次托病乞请离职,并婉谏孝宗要看到国内民穷财尽,形势危殆,孝宗陷入沉思。

D.戴珊因年老多病上疏求退,孝宗没有答应并伤心落泪;戴珊深受感动,并知恩图报,表示将为国尽忠。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

(2)议毕,因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

★★★13、《明史纪事本末》的谷应泰盛赞“孝宗之世”可谓“和乐”,和乐之景有哪些表现?他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14、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对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也侧面表现出“我”的流连忘返。

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草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15、本诗前三句“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表现了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敢于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现代诗歌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并开始使用。

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五四”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加深,面对________的现实,在________中因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述个性解放的要求。他们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作为旧秩序的叛逆者而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的一代人,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这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崇奉浪漫主义的动因。针对当时诗坛________的现状,他们冲破世俗的束缚,创作出大量________的诗作,令沉闷许久的诗苑清风骤起,形成独有的浪漫主义诗风。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

B.“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的。

C.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现代诗”名称。

D.“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雨如晦峥嵘岁月墨守成规惊世骇俗

B.风雨如晦蹉跎岁月墨守成规愤世嫉俗

C.风雨交加蹉跎岁月抱残守缺愤世嫉俗

D.风雨交加峥嵘岁月抱残守缺惊世骇俗

★★★19、文中画框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述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初夏的黄昏,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穿着黑色的长衫,架着银边的眼镜,抱着他那大叠大叠的数年来钻研所得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当学生们__________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之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开讲,却__________地掏出他自己的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们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蔼然的一笑,问道:“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接受这gentleman风味的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般__________的面容。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迂缓的腔调,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样地,他便开讲起来,讲他心仪的《楚辞》,讲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得意地把两个古人的诗句集成一副对联在课堂上吟诵:“劝君更尽一杯酒,()。”显然,他像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惮其烦向注册课交涉把上午的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有时,讲到__________的时候,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穿着黑色的长衫,架着银边的眼镜,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B.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C.闻一多先生架着银边的眼镜,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大叠大叠的数年来钻研所得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D.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昂然地像一位道士样走进教室里来。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乱七八糟有条不紊讳莫如深意兴阑珊

B.手忙脚乱慢条斯理讳莫如深意兴盎然

C.手忙脚乱有条不紊神秘莫测意兴阑珊

D.乱七八糟慢条斯理神秘莫测意兴盎然

★22、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与尔同销万古愁B.烟波江上使人愁

C.举杯消愁愁更愁D.西出阳关无故人

五、写作(60分)

★★2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一百年前,我们的祖辈在《新青年》中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五十年前,我们的父辈在《青春万岁》中高歌:“我们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从来不淡漠”;今天,我们这样表述自己的心声:

“谁的青春不迷茫/我的青春我做主/再不疯狂就老了……”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解析

1、解析:D

解答:A.“在诗歌界达到了同梵高之于绘画领域的地位”说法错误。无中生有,原文表述为“给了他梵高式的磨难”;B.“但并未使其早期创作发生质的变化”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带有根本性”、“否定和彻底改写”;C.“其含义等同于”错误,两者含义显然不同,“厚重的句子和词语”来自于“诗人敏感的情怀和敏锐的洞悉”,“昌耀体”是指“孤绝超拔、沉雄遒劲”。故选D。

2、解析:C

解答:C.“他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诗皆在修改后才面世”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大部分”、“很多早期诗作”。故选C。

3、解析:A

解答:B项“戕残”、C项“须髭”、D项“金属般凝固的铸体”可以作为论据论证材料二中的“孤绝超拔、沉雄遒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苍劲姿纵、时而雍容华贵、时而高峻幽秘的文体风格”。故选A。

4、解析:①在论证思路方面,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②在论证方法方面,运用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解答:在论证思路方面,材料二,先提出问题“昌耀的诗集与网上的通行版本有些差异”,接着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他要以他成熟期所确立的‘尺度’来严格考量自己”“重写旧作就是他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最后指出昌耀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最重要和独特的是形成了一种卓越的和他的生命和美学追求相称的‘昌耀体’在行文安排上逻辑严密,结构清晰。在论证方法方面,运用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例如,在论证昌耀体特征的时候引用诗论家胡亮的话“他大量启用古字古词,粗粝,嶙峋,滞涩,狰狞,惊悚,硬语盘空,而又能透出个人的呼吸和血肉。如此讲究到极致,精雕细刻,穷形尽相,甚至连每个小局部都会有生动的乐感和画面感”,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在概括昌耀的文体特征的时候把他的文体特征比作青铜般的色调,直观形象。

5、解析:①充满隐喻,吝啬词语及其修辞艺术,早年的创作大多在修改后才面世;②体现了其用生命记录着每一段经历以及其成熟期对诗歌标准新的认定;③文体风格孤绝超拔、沉雄遒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或时而苍劲姿纵、时而雍容华贵、时而高峻幽秘);④来源于土地的苦难生存直觉,揭示了其和这片土地存在的真相。

解答:结合“昌耀先生的诗,大多都是充满隐喻的,他吝啬词语,也吝啬着词语的修辞艺术,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了他这样的想法。他大部分的诗也在修改后面世”可知,他的诗充满隐喻,吝啬词语及其修辞艺术,早年的创作大多在修改后才面世;结合“昌耀先生不只是在写诗,他是在用生命记录着每一段经历”可知,他的诗体现了其用生命记录着每一段经历以及其成熟期对诗歌标准新的认定;结合“在我看来,是形成了一种卓越的和他的生命和美学追求相称的文体,这种孤绝超拔、沉雄遒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昌耀体’”可知,他的诗文体风格孤绝超拔、沉雄遒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或时而苍劲姿纵、时而雍容华贵、时而高峻幽秘);结合“从土地的苦难生存直觉中滴出来的诗,必然是带着体温的诗,有生命痛感的诗,才能揭示自己和这片土地存在的真相”可知,他的诗源于土地的苦难生存直觉,揭示了其和这片土地存在的真相。

6、解析:1.A;

7.小通讯员是一个年轻的战士,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舍己救人。

小通讯员壮烈牺牲的情景通过担架员的叙述从侧面表现出来。为了战友和担架员的生命,他自己扑在在人缝里冒着烟乱转的手榴弹上,壮烈牺牲。

8.①她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②她是个俏俊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③她善良淳朴,救助伤员;④她深明大义,对战士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深情,理解到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贡献出来。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A项“这句话是对‘新媳妇’的指责,并流露出对她的讨厌之情”是错误的。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就是因为那些妇女又羞又怕,放不开手来,特别是那新媳妇刚过门三天,更是害羞,所以,在这里并没有指责厌恶新媳妇的意思。

2.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人物的言行举止等方面着手。“年轻稚气的圆脸”“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3.从新媳妇开始的羞涩及后来对待伤病员的态度可以看出新媳妇的善良、纯洁、深明大义。

10、解析:C

解答:“事诗书”和“躬案牍”是并列结构,共用主语“天下士”,中间不必断开,排除A、D两项。“奔竞”作“士”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项。

11、解析:C

解答:“与‘致仕’相同,都表示辞官”错误,“乞骸骨”是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致仕”是官员年龄为七十岁时辞去官职,相当于现在社会的到了退休年龄申请退休。二者不同。

12、解析:A

解答:孝宗赞许并采纳的是马文升分条陈述的政事,“应知稼穑艰难”是在孝宗宴请群臣的时候马文升对教坊杂伎说的话。

13、解析:(1)警戒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或许能够挽回天意,抚慰百姓的心灵。

(2)讨论完毕,皇帝就各拿一锭白银赐给二人,说:“稍微补贴一下你们过于清廉的生活。”

解答:

14、解析:(1)表现:君臣和谐,天下太平;人口繁多,盗贼不作。

(2)用意:借古讽今,讽谏清朝统治者应像孝宗一样重用贤臣,虚怀纳谏,清朝的官员能如明时的贤臣各尽己能,辅佐君王。

解答:由“海内又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知,孝宗之世天下安定,民众繁多,战争停息,盗贼也不再横行;由孝宗和众多臣子的表现可知,孝宗之世,君臣之间极为和谐。然后分析这样说的用意。结合解释可知,是清初官吏,那么他提到孝宗之世的“和乐之景”自然有借古讽今之意,希望清朝统治者能如孝宗一般虚心纳谏,重用贤才,也希望清朝官员能如马文升、戴珊、刘大夏等人一样,忠心侍君,各尽其才。

15、解析:B

解答:

16、解析:景象: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饶的景象。

作用: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解答:

17、解析:(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万类霜天竞自由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解答: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18、解析:D

解答:A.句式杂糅。“纪弦提出名称”和“名称被使用”是两套句子结构,而该项杂糅在一块了。B.语序不当,应先“提出”,然后“确立”。C.语序不当,应先“提出”,然后“确立”。原句的语病是句子结构混乱,显得主宾不搭配,原句主干是:名称是提出确立并使用。应强调名称提出。

19、解析:A

解答:第一处,风雨如晦: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风雨交加:风雨一起袭来。比喻天气恶劣。语境是说,“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矛盾十分突出,时局动荡。所以此处要选“风雨如晦”,比喻黑暗的社会现状。第二处,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岁月。语境是说“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在这个不平凡的岁月,“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述个性解放的要求”,故第二处填“峥嵘岁月”。第三处,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语境是讲以郭沫若为代表的诗人,敢于打破成规陋习,不因循守旧,直接针对当时“墨守成规”的世风。第四处,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愤世嫉俗:对不合理的社会和习俗表示愤恨憎恶。语境是说这些勇敢的新文化主将创作了大量使世人震惊的作品,故填“惊世骇俗”。

20、解析:比喻,将“诗歌”比作“桂冠上璀璨的明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歌在文学史上突出的艺术价值。

解答:分析画线句“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可提炼出主干“诗歌是明珠”,可确定其用了比喻的修辞,将“诗歌”比作“明珠”,喻体“明珠”用“璀璨”一词修饰,可知其特点是灿烂夺目,而比喻修辞中本体和喻体要有相似性,因此可判断出“诗歌”也是灿烂夺目的,再分析画线句,定语是“文学女神”因此可知“诗歌”的灿烂夺目主要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所以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歌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及艺术价值。

21、解析:B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画线句子存在的问题是不合逻辑和语序不当。描写人物应按照一定的顺序,此处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描写,即先“黑发”,后“眼镜”,再“长衫”。“他那大叠大叠的数年来钻研所得的手抄稿本”定语语序不当,应为“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故选B。

22、解析:D

解答: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与运用能力。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出判断。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语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自相矛盾。①乱七八糟:形容混乱;乱糟糟的。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此处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