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河北省张家口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河北省张家口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河北省张家口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河北省张家口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上学期宣化一中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 D.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西周立国之后,将殷商遗民分别封赐给卫国和鲁国,并告诚他们对待殷遗民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将夏遗民“怀姓九宗”封赐给晋国叔虞时,也告诚他对待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西周这种做法()A.建立起等级制度 B.消除了各族矛盾

C.扩大了统治疆城 D.有利于文化交融秦朝废除了西周的“世卿世禄”“分土封侯”制度,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这套新制度的基本组织结构是()

①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②中央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

③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若你是秦朝丞相,当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郡县制”与“元首制”

C.“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D.“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顺治末年,和硕安亲王岳乐提出:“连年轮差御史,贪官未见止息,民困未见全苏,盗贼未见消弭,地方未见安堵,往返迎送,糜费徒多,建议除在京各差应留外,在外各差,应行停止,其巡按事务,归并巡抚。”后来清廷接受此建议,废除沿自明朝的巡按御史,将中央监察地方的权利交给总督、巡抚。这一措施()A.使封疆大吏成为专职监察官员

B.意在缓解吏治腐败引发的社会矛盾

C.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反映了地方行政与监察权利的平衡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在军机处“行走”的官员或为大学士,或为尚书,或为侍郎,同时兼理原官职。此后,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这表明()A.内阁地位已然被军机处取代 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C.低级别官员已无权参预朝政 D.内阁权力开始弱化有学者认为,古希腊人的心目中,法律生活是属于城邦文明的公共生活的象征和城邦共同体与周边的蛮族区别开来的标志,所以宁愿以武力维持对于属地的霸权地位而不屑以公民权的方式去管理城邦界限之外的蛮地,构造起在人口众多、疆域广大的殖民条件下的合法而有效的“国际”法治秩序。上述观点主要说明了()A.古希腊的直接民主是近代西方民主宪政的源头

B.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实质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C.希腊法律适用于其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D.雅典直接民主的根本弱点在于“大众的无能”顾准曾说:“雅典还在变成工业和商业的城市以前就组成了一个单一城市领导周围比较广阔农村地区的国家。我们有理由推测,这个城邦的务农的平民,初期还算不上是城邦的公民。史料表明,梭伦改革前这些平民的处境是贫困而悲惨的。”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梭伦改革前的雅典平民不是城邦公民

B.雅典民主制的形成开始于梭伦改革

C.狭小的城市国家为雅典民主提供条件

D.工商业发展是雅典民主发展的基础史载:公元前6世纪中叶,罗马第六代王塞尔维乌斯将原来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3个氏族部落分为4个城区部落和15(或16)个乡村部落,规定凡在地域部落登记入册的自由民都获得公民权。这一改革()A.汲取了雅典梭伦改革的精髓 B.增强了罗马国家公民的力量

C.是罗马国家法制建设的开端 D.刺激了罗马国家的对外扩张“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A.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成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某校邀请一学者做报告,报告主题如图海报。下列各项适合出现在海报上“内容”一栏的是()

A.英国的两党及其代表的不同阶级的利益

B.美国的两党制及其对独立战争的影响

C.英国的两党制促进了君主立宪的形成

D.美国两党对垒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员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这一规定()A.适应了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 B.导致了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

C.增强了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 D.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法国《1791年宪法》第二条规定:“一切权力只能来自国民,国民只得通过代表行使权力。法国的宪政是代议制;代表就是立法议会和国王。”依据这项条款,法国建立的政体应是()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制政体

C.议会共和制政体 D.三权分立共和制政体俾斯麦奉行的信条是“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权统治这个国家”。而到1890年皇帝威廉二世决定革除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中权倾一时的职务,这被说成是“丢弃德意志帝国的领航员”。这表明在当时的德国()A.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B.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C.皇帝和宰相共治天下 D.宰相己经形同虚设1894年《申报》写到: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在当时该认识()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时的形势 B.高度肯定了洋务运动的作用

C.反映了舆论界盲目自大的心态 D.有利于国人坚定抗日的信心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很多主张立宪的人士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纷纷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C.中国人民彻底认清清政府的本质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事实能够支持这种说法的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A.它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它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C.它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D.它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最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材料二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梭伦主宰政事之后通过禁止借贷以人身为担保使平民获得了自由,既在当时也延续至将来,他还制定了法律,取消了一应私人与公众的债务,这一举措被称为“卸担”,意即卸去人们身上沉重的负担。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三除将军可无限期连选连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可连任二年外,所有公职任期都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有的公职甚至一人一生中只能担任一次。通过这些措施,每个公民都能够经常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都有平等的机会担任公职。政治生活成了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请回答:材料一中图一、二体现了哪两种政治制度?分别反映了什么文明形态?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梭伦为什么要“卸担”?又是如何“卸担”的?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局限。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影响。

近代中国史就是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波澜壮阅,无论是太平天国还是义和团虽然都是农民起义,但都带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不过从历史潮流的角度看,太平天国则比义和团有更大的进步性。为什么说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都带有民主革命的性质”?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太平天国则比义和团有更大的进步性”。

材料二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此伏彼起,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相继发生。但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结合史实,指出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的“很大不同”和五四运动的“时代烙印”。

20202021学年上学期宣化一中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A.材料重点强调“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不是神权,排除。

B.材料重点强调“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不是迷信愚昧,排除。

C.材料的重点不是等级制度,而是“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排除。

D.根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可知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高考一般从以下角度考查: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

(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2.【答案】D

【解析】材料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即是推行政令时,要照顾殷人习俗,在治理疆土时,要依照周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即是推行政令时要顺应夏人习俗,疆土治理时要适应戎人的成法。由此可知,西周采取这种统治措施更有利于各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故选D项。

等级制度的形成和疆域扩大并未体现在材料中,排除A、C两项。

B项说法错误,西周时期,其征服各族的战争依然不断,故排除B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分封制的主要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3.【答案】B

【解析】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这是墨子的观点,因此排除ACD项。

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因此①②③项都是正确的。

故选:B。

本题主要是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需要掌握秦朝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

高考注重对重要的历史概念的考查。秦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不断的加强有效地确保了国家的统一。

4.【答案】D

【解析】《十二铜表法》颁布在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的“元首制”始于公元前23年,终止于三世纪的末期。中国秦朝统治时期是公元前3世纪末,此时罗马的元老院是国家的决策机构,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确立了皇权至上的治国原则。审题中注意“治国原则”,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东西方政治制度。主要考点:①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②西方民主政治发展③不同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④不同政治制度的影响。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5.【答案】A

【解析】材料中“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说明君主害怕自己不利的言行留在史书中。因此A项符合;B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中体现宋太祖只是不高兴自己的“误失”被史官记载,而不是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君主专制内容,认识中国重视史书传统对君主统治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认识古代统治者为了宣扬自己,一方面需要史官记载其活动言行,但又害怕传统史官据实记事,记下统治者的缺点,存在矛盾的心理。

6.【答案】A

【解析】“…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采用密封考试的形式,有利于考试程序的公平公正,所以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取士科目有所减少,所以B不选;“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说明宋朝重视进士科而不是以此尊贵,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录取人数的变化,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点是科举制,重在考查科举制的发展演变。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科举制,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

7.【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连年轮差御史,贪官未见止息,民困未见全苏,盗贼未见消弭,地方未见安堵,往返迎送,糜费徒多”可知“巡按御史”制度弊端很多。故B正确。

依据材料“将中央监察地方的权利交给总督、巡抚。”可知A说法错误。故排除。

C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

D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清朝监察制度的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是:连年轮差御史,贪官未见止息,民困未见全苏,盗贼未见消弭,地方未见安堵,往返迎送,糜费徒多。

本题考查清朝监察制度的演变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8.【答案】A

【解析】A.从材料中的,此后,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可以看出,内阁大学士,如果不是军机大臣,就不能参与政事,说明内阁的地位已经被军机处所取代。

B.材料并不是强调军机大臣的位高权重,而是强调军机大臣要具备什么样的身份。

C.材料强调军机大臣属于高级官僚,并没有说低级官吏绝对没有参与朝政的权利。

D.清朝刚刚建立,内阁权力就开始弱化。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要求学生结合军机处设立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来分析材料。

清王朝的机构及官制,经历了一个由草创到定制的过程。努尔哈赤在关外建立后金政权前后,仅置八旗总管大臣、佐管大臣等统率军旅,置议政五大臣、理事十大臣等处理民政及刑罚。定都沈阳后,才在笃恭殿前设立官署,置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并各置官属。到皇太极时,开始仿照明王朝,设置若干中央机构。

9.【答案】B

【解析】依据“法律生活是属于城邦文明的公共生活的象征和城邦共同体与周边的蛮族区别开来的标志,所以宁愿以武力维持对于属地的霸权地位而不屑以公民权的方式去管理城邦界限之外的蛮地”可知,古希腊将城邦法律生活和公民权作为区分城邦与蛮族的区别,充分体现了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实质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故B符合;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希腊法律适用于其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不正确,应是公民,故排除C;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

10.【答案】D

【解析】根据唯物史观可知,根本是经济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工商业发展是雅典民主发展的基础”是实质,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是材料提到的,但不是实质,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实质上”。

本题主要通过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1.【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罗马第六代王塞尔维乌斯将原来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3个氏族部落分为4个城区部落和15(或16)个乡村部落,规定凡在地域部落登记入册的自由民都获得公民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改革增强了罗马国家公民的力量,故B选项符合题意;

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古罗马的政治改革,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关键句子“规定凡在地域部落登记入册的自由民都获得公民权”.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罗马民主政治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12.【答案】A

【解析】根据“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可以看出B错误,应排除。

C项材料未体现,应排除。

材料中出现奴隶等,可见并未实现人人平等。故D项错误。

公民要求法官受理自己的诉讼,必须申明相关情况,可以看出罗马法重视程序。故A项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最容易考的部分还是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13.【答案】B

【解析】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王权受到限制,权力由国王向议会转移,并通过一系列法令的颁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但议会能否制约国王显然与题干主旨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安妮女王不经过议会而直接解除辉格党人行政要职的做法违背了君主立宪制下对国王权力的规定,说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发展完善,故B正确。

英国内阁制基本确立是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故C错误。

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保留了行政权,安妮女王的做法错误之处主要在于其没有经过议会,并不是对《权利法案》的破坏,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权利法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17世纪的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到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在英国最终确立。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来约束国王的权力,后来,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对王权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限制,并且把包括国王继承权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权力都掌握在议会手里。通过这些法律文献,国家的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2)通过19世纪的议会改革,选举权不断扩大,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得到长足发展;随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两党制的发展,英国现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起来。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国家元首,但统而不治;奉行议会至上和分权制衡的原则。

14.【答案】B

【解析】他们代表的利益是一样的,故A错误;

CD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故CD错误;

美国的两党制及其对独立战争的影响,是对美国政党制度的评析,故B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至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两党对垒,交替之争,策划能够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他们的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1847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绘制的一幅象与驴压跷跷板游戏的漫画,“象”代表共和党,“驴”代表民主党。这幅漫画的寓意是美国由两个政党一上一下轮流执政,共和党和民主党人看了这幅画,不但没反对,相反还赞赏。他们解释说,大象稳重,毛驴倔强。从此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党徽便分别为象和驴。每逢大选之年,两党的支持者也常常举着“象”、“驴”的标牌来进行竞选宣传,“象驴之争”便由此而来。美国是总统制国家,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选举上,竞选获胜的政党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在野党。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它是到了19世纪50年代,才形成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对立。

美国两党制的实质: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政党制度,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一项政治制度。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员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可知适应了以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A项符合题意;

材料无法体现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B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信息未涉及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C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说明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本题考查了美国1787年宪法,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材料“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员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分析。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代议制”“国王”等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91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故B正确。

法国君主专制政体是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1875年宪法,法国的共和制是议会共和制,美国是三权分立共和制,故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考生抓住“代议制”“国王”等关键词容易判断。

本题主要通过法国大革命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7.【答案】B

【解析】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宰相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虽然俾斯麦对德意志统一和帝国的建立功劳很大,能主宰议会,但只对皇帝负责,且任免权在皇帝手中,故B项正确;而ACD项都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特点。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的特点,并根据皇帝与宰相的权力关系进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掌握情况,德意志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规定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有权统帅军队并任命军官。首相主持帝国政府,是帝国唯一的大臣,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18.【答案】C

【解析】“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这说明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清政府依旧处于“天朝上国”的盲目乐观之中。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侧重于考查的是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统治阶级并未认清现状,依旧活在自我的世界之中,而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已经走上了强国之路,所以此时中国与日本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经济及军事水平上都存在差距。

19.【答案】B

【解析】从题中关键信息“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可知,义和团运动失败,使中国人民认清了清政府专制卖国的本来面目,拥护、支持清廷的态度变成反对、推翻清廷的态度,即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革命运动的发展,故B项正确。

AC两项不全面,应排除。

D项是在《辛丑条约》之后,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需要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义和团运动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D

【解析】①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正确;

②《天朝田亩制度》,③南京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两次历史事件多属于近代史的史实,排除;

④解放南京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结束,正确;

故选:D。

本题以南京历史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南京历史文化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掌握: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解放南京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结束。

21.【答案】D

【解析】按照阶级分析法,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之后中国革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来领导,故D正确;

AB不符合题意,排除;

C是新文化运动,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等,这些不仅使五四运动本身具有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还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

22.【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1895年1900年对革命党人的态度由“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为吾人扼腕叹惜”,注意题干中的两个时间点“1895”和“1900”。前者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当时维新变法思潮居于主流,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遭到社会舆论的抨击。后者则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当时清政府勾结列强绞杀了义和团运动,已经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民众已经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依据所学知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直接目标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故对革命党人态度的变化实际体现了对清政府的态度的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查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以及民众对对革命党人态度的变化,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注重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

2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故D正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规定实行总统制,故排除A。

BC是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

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再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偏低。

2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为中共一大是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因此最接近当时、当地的原始材料才是最有力的证据,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是最有力的证据,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需要掌握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5.【答案】A

【解析】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即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时共产党人没有组织武装进行有效抵抗,致使革命力量受到巨大的损失,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是在土地革命时期。C项,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是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间不符,排除。D项是在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之时,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26.【答案】【小题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

说明: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或相权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小题2】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郡县制、秦汉和隋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元朝的行省制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郡县制、秦朝的郡县制、汉朝的儒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等。

郡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