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_第1页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_第2页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_第3页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_第4页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XXXXX—XXXX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的术语和定义、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存在燃油污染情况的各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表面层。尤其适用于服务区、收费站、加油站、桥面、城市道路、公交车站以及十字路口等易受燃油污染破坏沥青路面的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077GB/T3682JTGF40JTGD50JTGE20JTGE42JTGE60JTGF803术语和定义粒度分布激光衍射法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抗油改性剂Oilresistantmodifier用于和集料、沥青等材料掺加拌和,对沥青混合料起到改性抵抗油污侵蚀破坏作用的一种多烯烃改性剂。3.2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Oilresistantmodifiedasphaltmixture由集料、沥青、抗油改性剂、矿粉及其他添加剂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拌制而成具有抵抗油污侵蚀破坏作用的改性沥青混合料。3.3干法工艺Dryprocess将抗油改性剂采用自动化或人工的方式投放到拌和装置的拌缸中,经过与集料干拌后喷入热沥青并同时加入矿粉进行湿拌,最终形成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3.4抗油改性剂掺量Oilresistantmodifiercontent抗油改性剂质量与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比(%)计。2DB/XXXXX—XXXX3.5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eltmass-flowrate在190℃温度和5kg负荷条件下,抗油改性剂熔体在10min内通过标准毛细管的质量,以克每10分钟(g/10min)计。3.6浸油稳定度比Oilimmersionstabilityratio20℃条件下在柴油中浸泡72h后,加抗油改性剂与不加抗油改性剂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稳定度比值。3.7沥青油蚀质量损失率Asphaltoilcorrosionqualityloss20℃条件下在柴油中浸泡72h后,添加抗油改性剂的沥青损失的质量占初始质量的比例(%)。3.8沥青混合料油蚀质量损失率Asphaltmixturecorrosionqualityloss20℃条件下在柴油中浸泡72h后,添加抗油改性剂的沥青混合料损失的质量占初始质量的比例(%)。4原材料要求4.1一般规定4.1.1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原材料包括集料、矿粉、沥青、抗油改性剂以及其他添加剂等。4.1.2原材料的相关检验试验应满足《粒度分布激光衍射法》(GB/T19077)、《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GB/T368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等的要求。4.1.3原材料运至现场后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代替现场检测。4.2抗油改性剂4.2.1抗油改性剂应满足以下要求。项目要求试验方法形态粉末颜色深色粒径(mm)=1.2GB/T19077熔体质量流动速率(190℃,5kgg/10min≥4GB/T3682沥青油蚀质量损失率基质沥青=70SBS改性沥青=20沥青混合料油蚀质量损失率(%)基质沥青=2SBS改性沥青=13DB/XXXXX—XXXX注:检测沥青油蚀质量损失差(%)指标时,抗油改性剂与沥青质量比为12%。检测沥青混合料油蚀质量损失率(%)指标时,抗油改性剂与沥青混合料质量比为0.6%。4.3其他材料4.3.1基质沥青的选择应考虑道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量、面层结构、施工工艺等因素,并结合当地使用经验确定。4.3.2混合料用粗集料必须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应为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2级以上碎石。4.3.3矿粉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等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制得矿粉,不得使用回收粉尘。矿粉应干燥、洁净,能从矿粉仓中自由流出。4.3.4材料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及其他相关规范的技术要求。5配合比设计5.1一般规定5.1.1配合比设计应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5.1.2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试验与性能验证。5.1.3应在调查以往同类材料配合比设计经验和使用效果的基础上,优选矿料级配,确定最佳油石比。5.2技术要求5.2.1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5.2.2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见下表所示。表2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试验指标单位要求值试验方法击实次数(双面)次75JTGE20T0702试件尺寸mmΦ101.6×63.5JTGE20T0702空隙率%3~6JTGE20T0709稳定度,不小于kN8JTGE20T0709流值mm1.5~4.0JTGE20T0709沥青饱和度%65~75JTGE20T0709残留稳定度%JTGE20T0709残留强度比%JTGE20T0729动稳定度次/mm≥1500(AC-13基质沥青)JTGE20T0719≥3000(SMA-13SBS改性沥青)4DB/XXXXX—XXXX浸油稳定度比%≥150(基质沥青)JTGE20T0709≥130(SBS改性沥青)破坏应变≥2000(基质沥青)JTGE20T0715≥2500(SBS改性沥青)5.3配合比设计流程5.3.1抗油改性剂掺量的确定掺量一般为0.5%-0.9%,具体掺量的确定应同时考虑以下因素:(1)交通等级与货车比例;(2)费用成本;(3)已有工程使用技术经验。5.3.2最佳油石比的确定5.3.2.1根据工程要求,选取本地区成熟的矿料级配。5.3.2.2初步拟定抗油改性剂掺量,按照初步掺量、初步掺量±0.1%三种不同的掺量。5.3.2.3按照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分别确定不同抗油改性剂掺量下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5.3.2.4检测不同掺量下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依据表2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抗油改性剂掺量以及最佳油石比。5.3.2.5不满足要求的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应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5.4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5.4.1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按现行规范进行。5.4.2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时,应重点检验“干法”工艺拌制沥青混合料质量的稳定性,并取料进行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等性能检验。5.5室内试验的试件制备5.5.1室内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试件采用“干法”拌和工艺制备。5.5.2将集料放入烘箱内加热,将按比例配制好的矿料与抗油改性剂同时加入拌缸内进行干拌,将加热好的沥青加入拌和锅内,再湿拌,加入已加热的矿粉再拌和,以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准。拌和时间、试验温度控制见下表所示。表3拌和时间控制与集料干拌时间(s)120~180加入沥青与矿粉后湿拌时间(s)150~210总拌和时间(s)270~390表4试验温度控制集料加热温度(℃)180~185沥青加热温度(℃)70#基质沥青:155~165SBS改性沥青:160~165矿粉加热温度(℃)成型温度(℃)≥1605DB/XXXXX—XXXX6施工工艺6.1一般规定6.1.1施工的最低气温应不低于10℃,低于该温度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6.1.2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间应喷洒透层油,各沥青层间均应喷洒粘层油,并保证透层油和粘层油洒布均匀。6.1.3间歇式拌和机的振动筛规格应与级配相匹配,配有关键筛孔筛网,其余筛的设计应考虑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并尽量使热料仓平衡。6.1.4在混合料正式施工前应铺筑100-200m长或者不少于1000m2的试验路段,以确定最终施工工艺。6.2施工准备6.2.1摊铺前应先完成路缘石等附属工程和防撞护栏柱、标志等交通工程。6.2.2下承层按规范要求验证合格,具备面层施工条件。材料经检测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进料相对稳6.2.3各种机械设备已作全面检查,并经调试处于性能良好状态,机械设备数量与施工能力配套。6.2.4料机计量系统已经通过校检。6.2.5施工温度应参照下表。表s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要求工序施工温度(℃)沥青加热温度70#沥青155~165SBS改性沥青160~165集料加热温度190~195混合料出厂温度170~175混合料运至现场温度混合料贮存温度降低不得超过10废弃温度摊铺温度初压温度碾压终了温度开放交通时路面温度6DB/XXXXX—XXXX6.3拌和6.3.1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流程见图1所示。图1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工艺流程图6.3.2集料铲运方向应与流动方向垂直,保证铲运材料均匀并减少集料离析。6.3.3抗油改性剂宜采用自动设备直接投入。6.3.4使用自动设备投料时,由投料机按使用比例在骨料进拌和锅时,与骨料同时投入。6.3.5加入抗油改性剂后应干拌不少于10s,以保证矿料与改性剂的均匀拌和。混合料湿拌时间为以沥青能均匀裹敷矿料为度,约为40~45s,总拌和时间在50~55s左右。6.3.6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应随时检查,沥青混合料以无花白石子、无沥青团块、乌黑发亮为宜。如出现花白石子,应停机分析原因予以改进。6.3.7对每个工作日或台班的平均级配、油石比、拌和温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参数,统计合格率,并与试验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应对改性剂的用量进行总量检验和控制,实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动态管理。6.4运输6.4.1运输车辆运力需大于拌和机产量,宜采用15吨以上自卸汽车。汽车应有紧密、清洁、光滑的金属底板和墙板,底板应涂一层薄层适宜的防粘剂,车箱底部不得有余残液积留。6.4.2防粘剂可采用洗衣粉水、废机油水等,不宜采用柴油水混合液。汽车须备有用于保温、防雨、防污染用的毡布,其大小应能完全覆盖整个车厢。6.4.3装料时汽车应按照前、后、中的顺序来回移动,避免混合料级配离析。装完料后必须覆盖保温毡布,以防止混合料温度离析。6.4.4车辆在进入工程现场时,可以在沥青面层前设置湿草袋等措施,确保轮胎洁净,以免造成污染。6.4.5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车,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应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进。7DB/XXXXX—XXXX6.4.6运料车向摊铺机卸料完成后,须将车厢后挡板挂钩挂好以防漏料。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凭运料单接收,并检查拌和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混合料不得铺筑在道路上。6.5摊铺6.5.1摊铺机根据摊铺宽度配置合理长度的螺旋布料器和熨平感,布料器外侧螺旋距挡板的距离不超过30cm。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h~1h预热,熨平板预热温度不低于100℃。6.5.2应采用双侧平衡梁和滑靴自动控制平整度和高程。匝道等小半径弯道采用滑靴自动找平方式。形状不规则地区及次要地区,自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可采用人工手控。6.5.3每个作业面应根据铺筑宽度选择摊铺机的数量,通常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梯形摊铺时,上面层的纵向接缝应设在行车道的中部,中面层和表面层的纵向接缝应与相邻层错开。6.5.4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应凭运料单接收,并检查拌和质量。不符合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湿的混合料不得铺筑在道路上。6.5.5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开始摊铺时在施工现场等候卸料的运料车不宜少于5辆,以保证连续摊铺。运料汽车应停在摊铺机前10~30cm处,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汽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以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6.5.6应根据混合料的类型、集料尺寸、厚度等情况选择熨平板的振动频率(一般取高值,约70Hz)、夯锤行程(一般取低值)、夯锤频率(一般取高值,约25Hz),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选择螺旋布料器的高度(一般在中位),螺旋布料器与熨平板的间距(一般在中值)。选择熨平板拱度以保证横坡度。选择熨平板的工作仰角等。6.5.7摊铺速度控制在1~3m/min,应与拌和机供料速度协调,保持匀速不间断地摊铺,不得中途停机。螺旋布料器应保持稳定、均匀的速度旋转,摊铺料位应大于2/3螺旋位置。6.5.8尽量减少收斗次数,收斗时摊铺机应不等受料斗内的混合料全部用完就折起回收,并立即准备接受下一台运料车卸料。6.6碾压6.6.1每台摊铺机应配备不少于2台11~13t的双钢筒压路机、一台轮胎压路机和1台小型压路机。6.6.2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初压,振动压路机随后振动碾压,轮胎压路机随后复压,双钢轮压路机终压收光,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左右路缘石或边角等地方。6.6.3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7压路机碾压方案碾压顺序压路机类型碾压类型碾压遍数碾压速度(km/h)初压双钢轮压路机先静压12~3后振压33~4复压重型轮胎压路机静压43~4终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不少于23~56.6.4压实后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不可过分追求平整度指标而牺牲压实度要求,也不可过压而使空隙率减少。6.6.5压路机的碾压段长度以摊铺速度平衡为原则选定,并保持大体稳定。压路机每次应由两端折回的位置阶梯形的随摊铺机向前推进。在摊铺机连续摊铺的过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压路机碾压的总长度不宜超过100米。8DB/XXXXX—XXXX6.6.6压路机碾压过程中胶轮压路机严禁洒水,为了防止粘轮宜采用植物油与水的混合液(1:1)涂抹;双钢轮压路机应严格控制洒水量,以沥青不粘轮为原则。6.6.7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合料层面上,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6.7开放交通6.7.1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6.7.2沥青路面雨季施工时,注意气象预报,加强工地现场、沥青拌和厂及气象台之间的联系,控制施工长度,各项工序紧密衔接。严禁雨天施工。6.7.3新铺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保持洁净,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沥青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铺沥青层拌制水泥砂浆。7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7.1一般规定7.1.1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地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7.1.2与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有关的所有原始记录和数据必须如实记录和保存。对已采取措施进行返工补救的项目,应在原始记录和数据上注明。7.1.3对于按批次检验的材料,同一厂家、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材料为一“批”。7.1.4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应满足《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的相关要求。7.2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及频率7.2.1应检查抗油改性剂出厂质量验收单,颜色、颗粒均匀性等外观在施工中随时目测,每批次进行一次全面质量检测。7.2.2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检查项目与频度应符合下表规定,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7.2.3其他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按现行技术规范执行。9DB/XXXXX—XXXX表8原材料的检查项目与频度平行试验次数或一次1 22422222223 224 22227.3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7.3.1沥青混合料拌和厂必须对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检查项目与频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9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频度和质量要求示并打印,出厂时逐定—DB/XXXXX—XXXX——±1% ±2% ±2% ±2%±6%±7%±0.3% ±0.3%7.4施工质量检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检验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执行。DB/XXXXX—XXXX7.5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7.5.1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项目与频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10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的频度和质量要求±15每200m测2个断面±20(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1DB/XXXXX—XXXX附录A抗油改性沥青油蚀试验方法A.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测定方法适用于制备抗油改性沥青,以及抗油改性沥青抵抗油蚀效果的检测。A.2仪器设备(1)电炉:可调式1000~1500W。供加热沥青用;(2)烘箱:可调温,供沥青保温用;(3)高速剪切仪:转速为0r/min~10000r/min;(4)电热恒温水浴:2孔或多孔均可,电压U=220V,功率P=400W;(5)容器:10cm口径钢杯,普通铝锅;(6)电子天平:称量2000g;(7)溶剂:柴油;(8)其他:电子测温计,搅拌器材。A.3试验步骤(1)制备抗油改性沥青。首先将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加热至160℃左右,然后加入12%比例(抗油改性剂与沥青质量比)的抗油改性剂,继续加热并搅拌10分钟,使抗油改性剂充分分散在沥青中。再放置在165℃烘箱中发育1小时,取出在180℃温度下高速剪切10分钟,剪切速度为3000~5000r/min。(2)将制备好的抗油改性沥青试样置于电炉上加热,并用铁棒等搅拌器材不停搅拌同时严防沥青外溢,以免起火。(3)达到温度要求后(基质沥青:165℃左右,SBS改性沥青:170℃左右)关闭电炉,小心倾倒沥青试样至已知质量为m的钢杯中,放置常温任其冷却。(4)待杯中沥青试样冷却完全后,再向其中倒入柴油使之浸蚀沥青,随后将装有试样的钢杯放入事先已调节好温度(20℃左右)的恒温水浴箱中预热。(5)在柴油中浸泡72h之后,将杯中溶解了沥青的柴油倒尽,用抹布去除沥青表面残留,再称剩余沥青及杯子重量m2,准确至0.1g。A.4结果分析与计算沥青质量损失测定原理是在一定温度和试验条件下沥青中沥青质和胶质溶解于柴油之中,使得沥青的质量发生变化。当试验步骤完成达到试验时间后将溶解了沥青的柴油去除,再通过测定沥青在溶解前后的质量差,从而确定质量损00所示:式(A.1)式中:c1—沥青质量损失率(%);m—容器质量(g);m1—容器与试样合计质量(g);m2—容器与剩余沥青合计质量(g)。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验不少于3次,取3次测定值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测定结果。3个测定值中,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2DB/XXXXX—XXXX附录B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油蚀试验方法A.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测定方法适用于制备抗油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以及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抵抗油蚀效果的检测。A.2仪器设备(JTGE20)T0702、柴油、塑料袋等。A.3试验步骤(1)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T0702试验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称量试件质量m3。(2)将试件置于20℃的柴油中,浸泡72h。(3)试件从油槽中取出后,沥干表面多余油料,称量试件质量m4。A.4结果分析与计算沥青混合料质量损失率10所示:式(B.1)式中:c2—沥青混合料质量损失率(%);m3—马歇尔试件浸油前质量;M4—马歇尔试件浸油后质量。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验不少于3次,取3次测定值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测定结果。3个测定值中,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3DB/XXXXX—XXXX附录C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浸油稳定度比试验方法A.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测定方法适用于测定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稳定度,以及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浸油残留稳定度的检测。A.2仪器设备(JTGE20)T0702、(JTGE20)T0709、油槽(可容纳6个标准马歇尔试件)、柴油、塑料袋等。A.3试验步骤(1)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T0702试验方法成型2组马歇尔试件,1组为常规不添加抗油改性剂沥青混合料试件,另外1组为添加抗油改性剂沥青混合料试件。(2)将2组试件置于20℃的柴油中,浸泡72h。(3)2组浸油试件从油槽中取出后,沥干表面多余油料,然后放入完整的塑料袋,倒入50g60℃温水,排出塑料袋中多余空气,扎好口,放入60℃恒温水槽内保温30-40min。(4)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T0709试验方法测定2组试件马歇尔稳定度数值。A.4结果分析与计算浸油稳定度比的计算如式(C.1)所示:MSJ=×100式中:MSJ—浸油稳定度比(%);MSK—添加抗油改性剂沥青混合料试件稳定度(kN);MSB—常规不添加抗油改性剂沥青混合料试件稳定度(kN)。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验不少于3次,取3次测定值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测定结果。3个测定值中,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4DB/XXXXX—XXXX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B34/XXXXX-XXXX5DB/XXXXX—XXXX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抗油污侵蚀能力。生产与施工工艺简单,性能良好,并可以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能显著提高沥青路面抗油侵蚀性能,同时可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水性能,有效解决沥青路面受燃料油侵蚀后出现路面病害的问题。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适用于以下场合与条件:(1)高速公路超载、货车比例大条件;(2)服务区重车区域;(3)收费站慢速交通;(4)十字路口刹车起停;(5)城市路段拥堵车速过慢;(6)公交车站停车时间长;(7)停车场大量车辆堆放;(8)机场停机坪及滑行道;应在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使用。3术语和定义3.4抗油改性剂掺量Oilresistantmodifiercontent3.6浸油稳定度比Immersionstabilityratio3.7沥青油蚀质量损失率Asphaltoilcorrosionqualityloss3.8沥青混合料油蚀质量损失率Asphaltmixturecorrosionqualityloss这里三个术语和定义中,都规定了抗油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的温度(20℃)、浸油类型(柴油)、浸油时间(72h)。实验室内,进行了2种沥青类型:70号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2种浸油类型:汽油与柴油、2个浸油温度:20℃与60℃的抗油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试验。通过浸汽油和柴油的试验对比可知,因汽油对于沥青的侵蚀速度过快,且汽油的挥发速度较快(尤其是高温条件下),为了方便试验操作与指标检测,采用柴油作为油蚀试验的侵蚀溶剂。6DB/XXXXX—XXXX图212%抗油改性剂掺量汽油和柴油与质量损失关系图312%抗油改性剂掺量不同温度条件下沥青与质量损失关系此外还进行了AC-13(70号基质沥青)与SMA-13(SBS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浸柴油72h后的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如表所示。由结果可知,在60℃条件下,不掺抗油改性剂的马歇尔试件已经残损,无法进行马歇尔稳定度检测。因此为了方便试验操作与指标检测,将油蚀试验温度定为20℃。表11马歇尔稳定度/KN沥青混合料类型泡油时间/h0%(抗油改性剂掺量)0.6%(抗油改性剂掺量)20℃60℃20℃60℃(70号基质沥青)728.37试件残损,无法检测8.95(SBS改性沥青)7.35试件残损,无法检测9.825.407DB/XXXXX—XXXX4原材料要求4.2抗油改性剂抗油改性剂的技术指标要求。本标准提出了抗油改性剂的形态、颜色、粒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指标要求。从油污侵侵蚀沥青混合料原理上看,柴油、汽油等碳氢化合物是沥青的天然溶剂。当这些熔剂浸入沥青混合料时,石料表面的沥青膜会被熔剂侵蚀并逐步溶解,从而逐步削弱沥青的粘附和粘结性能,最终导致混合料逐渐失去强度而松散。抗油改性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多烯烃,不能被碳氢化合物溶剂溶解,通过以细粉颗粒均匀分散在沥青中,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到屏蔽油污和抵抗溶解的作用。因此,抗油改性剂的形态、粒径指标体现抗油改性剂颗粒的大小,直接影响颗粒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均匀分布程度。抗油改性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油蚀质量损失率的要求。本标准提出了沥青油蚀质量损失率与沥青混合料油蚀质量损失率。这是由于抗油改性剂具有抵抗油污侵蚀的作用,抗油改性剂颗粒均匀分散至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后,会降低沥青在油污中溶解的比例,因此可以质量损失减少的多少来判断抗油改性剂颗粒分布的均匀性。根据室内试验数据和相关文献调研结果,掺加12%比例(抗油改性剂与基质沥青/SBS质量比)抗油改性剂后的改性沥青,基质沥青沥青油蚀质量损失率在70%以下,SBS改性沥青沥青油蚀质量损失率在20%以下。基质沥青沥青混合料油蚀质量损失率在2%以下,SBS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油蚀质量损失率在1%以下。5配合比设计5.2技术要求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最显著的优势为可以屏蔽和抵御油污的侵蚀,保持马歇尔稳定度值。因此增加稳定度MS比值(加抗油改性剂/不加抗油改性剂,浸柴油72h)的技术指标,本指标的数值确定主要依据大量实体工程数据。实验室内在20℃条件下,掺0.6%抗油改性剂的AC-13(70号基质沥青)稳定度是不掺抗油改性剂试件的1.53倍。而掺0.6%抗油改性剂的SMA-13(SBS改性沥青)稳定度是不掺抗油改性剂试件的1.34倍。实体工程中在20℃条件下,掺0.5%抗油改性剂的AC-13(70号基质沥青)稳定度是不掺抗油改性剂试件的1.68倍。而掺0.6%抗油改性剂的SMA-13(SBS改性沥青)稳定度是不掺抗油改性剂试件的1.46倍。因此且AC-13(70号基质沥青)与SMA-13(SBS改性沥青)72h后的浸油残留稳定度指标分别定为150%与130%。表12实验室内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KN沥青混合料类型泡油时0%(抗油改性剂掺量)0.6%(抗油改性剂掺量)20℃60℃20℃60℃(70号基质沥青)728.37试件残损,无法检测8.95(SBS改性沥青)7.35试件残损,无法检测9.825.408DB/XXXXX—XXXX表13实体工程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KN序号来源混合料类型抗油改性剂掺量(%)马歇尔稳定度(KN)1芜黄高速AC-13(基质沥青)020.53德上高速(SBS改性沥青)040.6另外对AC-13(70号基质沥青)与SMA-13(SBS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的低温破坏应变试验结果如表所示。安徽省气候分区为1-3区,试验结果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因此此处低温破坏应变的指标要求取F40规范的要求。表14沥青混合料低温破坏应变/με混合料类型0.6%(抗油改性剂掺量)《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要求AC-13(70号基质沥青)2178.22000SMA-13(SBS改性沥青)2608.525005.3配合比设计流程5.3.1抗油改性剂掺量的确定抗油改性剂掺量的推荐范围主要是基于加抗油改性剂/不加抗油改性剂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MS比值指标和经济性双重因素,并在已有工程经验基础上确定。具体应用时,一般掺量在0.5%~0.9%。关于抗油改性剂掺量范围的确定,进行了抗油改性剂掺量的稳定度MS试验。以SMA-13(SBS改性沥青)级配为基础,分别掺入0%、0.3%、0.6%、0.9%的抗油改性剂,制成马歇尔试件,测试其马歇尔稳定度,分析抗油改性剂掺量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马歇尔稳定度数值随着不同掺量以及浸油时间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图4不同抗油改性剂掺量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变化规律9DB/XXXXX—XXXX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随着抗油改性剂掺量的增加,马歇尔稳定度呈现总体增长的趋势。而随着浸油时间的增加,马歇尔稳定度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其中,抗油改性剂掺量在0.6%以后马歇尔稳定度基本可保持在8KN以上,满足规范的要求。并且0.6%和0.9%掺量的混合料在浸油192h以后马歇尔稳定度值差别不大,兼顾性能与经济型的考虑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