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识点_第1页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识点_第2页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识点_第3页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识点_第4页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识点整

在高考地理复习中,有的同学常会对许多内涵和外延较接近

的概念没有明确理解,没能区别开来,致使答题时常出现混

淆、互为代用的现象,为帮助大家在复习时能确切掌握此类

概念,现将高中地理中易混概念比较如下: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种星体和星际物

质的通称。

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

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决不同的系统。

2.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

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块和尘粒称流星体。当它高速冲入

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烧产生的光迹称为流

星现象。降落到地面未能燃烧尽的流星体的“残骸”则称陨

星。

3.昼夜之分、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半球和夜半球

昼夜之分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

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

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

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

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使除赤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

象。

4.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

运行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

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

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

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5.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增率

气温递减率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渐下降的变化率。

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地温递增率表示常温层以下一定深度内,地温随深度逐渐增

高的变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6.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

波和粒子流。

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物理变量,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每

分钟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其大小随纬度、太阳高度和时间

而变。

太阳常数是一个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

大气上界太阳高度角为90。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其数值为

8.16焦/厘米•分。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侯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

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

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

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季风是一

种大范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

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对比显

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

分布的才是季风气候。

8.气象、天气与气候

气象是表明大气特征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总称。包括气

压、气温、温度、风、云、降水等要素。

天气是指短时期某地义气中的气象变化情况。它是由各种气

象要素综合表述的大气物理状况。

气候则是指一地区多年现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天气

是多变的,而气候则较为稳定。

9.水体与水圈

海洋水是水圈的主

体。陆地水仅占全

球水体总量很少的

防地水

0.011%大蚪3.

水圈的构成

水体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的体,如海洋水、河流水、

湖泊水、大气水等。

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总称,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圈

层。

10.径流与径流量

径流是指降水扣除蒸发量等损耗后沿地表、地下运动的水

流。

径流量则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某一河流断面的水量,单位:

立方米/秒。

11.汛期与洪水期

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引起定时水

位上涨的现象。

洪水期则指江河湖泊中水位超过正常水位达到洪峰水位及其

以上的时期。

12.水资源、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狭义的水资

源则是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

水利资源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告的应用于灌溉、给水、

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近年来常以"水资源''一词

替代、包容“水利资源”。

水力资源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

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13.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图

地壳位于美在界面以上,是地球A面一

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坟外壳.它

厚薄不一,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

比较薄,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慢介于美或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

厚度为2800多千米。根据地裳波波速

的变化,把地慢分为上地慢和下地慢两

层。在上地慢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

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板以古命堡界面与地幔分界,厚及

3400多千米,根据地裳波波速的变化,

可以将地标分为外核和内桢两层.地

桢的温度很高,区力和密度很大。

地球的内部胸层结构

地壳的范围是在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在地下约60千米一250千米至400千

米处。

岩石圈则从软流层以上直到地表。三者的关系可表示为:岩

石圈=地壳十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14.矿物、矿产与矿床

矿物是形成矿产和矿床的物质基础,矿物不等于矿产,只有

当有用矿物富集起来达到基农业利用要求时才为矿产。有矿

产不一定就叫矿床,只有矿产的富集地段才称为矿床。矿产

是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在一定地质作用下才能形

成。

15.地质作用、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

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

用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仅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地壳中的各种地

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16.断裂与断层

断层是岩石在断裂变形阶段产生的,只有当岩石沿断裂面有

明显的移动时,才能称断层。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

岩石产生断裂,未必一定形成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

有明显的位移。

17.印度洋板块与印度板块

印度洋板块为全球六大板块之一,主要以大洋地壳为主,属

于大洋板块。

印度板块从属于印度洋板块,是它的一个子板块,为小板

块,由陆壳组成,属大陆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板块

(而非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形成

的。

18.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

攵木母g法廿.俾

水分冷人公石H血<5。》大.W好玄皿R人

1T大NR围OF的妙行水分.

〃+M/H4乂<4!我改变才注

风化和侵蚀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但风化作用相对侵蚀作

用来说是在静态下比较缓慢地进行的,短时间内不易被人们

觉察,而侵蚀是在较为明显的动力作用下进行的,易于察

觉。

19.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

群的聚合体。其中的各种生物由于彼此间相互影响、紧密联

系并与其生存环境进行着连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而形成的统

一整体即生态系统。二者关系可简单表示为:生态系统=生

物群落十生存环境。

20.热带雨林与热带季雨林

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热的赤道地区,由高大茂密、常绿的

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

热带季雨林不连续分布在热带雨林外围干湿季乔交替的热带

季风气候地区,由旱季落叶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

季雨林与雨林相比,外貌有明显的季相变化,群落组成种类

和结构比较简单。

21.土壤、土地与土地资源

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物的疏松表层。±

地比土壤内涵丰富,除土壤外,土地还包括尚未形成土壤的

岩石和岩石风化物。因此,土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土地

资源是对人类利用而言的,指人类在目前和预见到的将来能

开发利用的各种类型的土地。它既具有土地的自然属性,又

具有土地的社会属性。

22.森林覆盖率与林木蓄积量

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一个

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的占有情况。

林木蓄积量则指森林面积上生长着的林木的材积总量,是测

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23.草原、草地与草场

草原指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旱生、半旱生的多年生草

本植物占优势的植被。

草地指被覆草原、草甸等植被的土地。

草场指用以畜牧的草原、草甸等的统称。

草地属于土地资源,而草原、草场属于生物资源。

24.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为没有经过加工的天然能源;属于自然资源。

二次能源是经过人为加工转换后得到的另尸种形式的能源,

不属于自然资源如沼气与人二沼气;煤与煤气、天然气与液

化气、核能与核电等都是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的关系。

25.大农业与小农业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通过人工培养和养殖,来获

得农产品的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其中大农业是指广义

的农业概念,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而小农业

是指狭义的农业概念,专指种植业。

26.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

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

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

比。

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

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及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

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27.工业分布与工业布局

工业分布是已形成的工业生产的地区分布。

工业布局除含有“分布”的含义之外,还有把工业生产合理地

安排在某地的意思。

28.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

前者是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和度假

等。后者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在地区之间作永久或半永久的

居住地的变动。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变动居住

地。

29.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量

环境容量是对污染物而言,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

量。

环境承载量是对人口而言,指一定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所能养

活的人数。

30.领土、国土与国土资源

领土和国土都是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指一国主权管辖的也域空

间。但领土是国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权的部分。

国土除领土外,还包括国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权利但不具有绝

对占有权的海洋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部分。

国土资源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的总和。广

义的国土资源是指国家的全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口资

源和社会经济贷源。

31.热岛效应与温室效应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

放出大量的人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