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全面抗战时期+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近代中国-全面抗战时期+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近代中国-全面抗战时期+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近代中国-全面抗战时期+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近代中国-全面抗战时期+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中国全面抗战时期(1937年-1945年)【课标要求】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阶段特征】政治:1937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开始,八一三事变,国共二次合作,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大屠杀,中共开辟敌后根据地;1938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40日本扶持汪精卫于南京建立汪伪政府以华治华,下半年中共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国民政府强化一党专政;中共在政治上实行“三三制”巩固扩大统一战线;1942英美放弃对华治外法权,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1945年8月15日本投降。经济:沦陷区企业或被日军摧毁或被吞并,日本大量掠夺沦陷区资源以战养战;国统区部分企业迁往西南西北,军工企业发展,缓解工业地域不平衡和产业结构不平衡;国民政府实行统治经济政策(战时体制),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政策巩固统一战线。文化: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实行文化专制;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成熟;1945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同时期的世界: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纪大战全面爆发;德国继而挥戈西向,占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发动不列颠之战轰炸英国,但受阻于英吉利海峡;1941年6月又挥戈东向,入侵苏联,受阻于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线;日本趁欧洲列强无暇东顾,向东南亚扩张,损害英美利益受到制裁,于1941年12月发动对美国的珍珠港事件;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制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争后期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开始筹划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世界贸易。【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防御阶段会战时间背景结果意义淞沪会战1937年8月至11月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区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日军占领上海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忻口会战1937年9月至11月日军逼近山西太原八路军参加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太原失守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战役徐州会战1938年1月至5月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李宗仁指挥,在台儿庄歼敌一万余人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对抗战起了理论指导作用,对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毙伤日军近四万人;武汉、广州陷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2.相持阶段(1)第三次长沙会战①背景:随着武汉、广州的陷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②时间:1941年12月。③结果: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2)工业和高校内迁①背景:中国的经济、军事与技术水平远落后于日本,难以抵挡日军,但人民的抗敌意志高昂。②概况: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名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③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打下物质和精神基础。知识点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敌后战场的开辟(1)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2)战法:根据地军民依据各地的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3)意义: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2.敌后战场的抗战(1)在沦陷区:①积极开展抗日宣传。②领导工人斗争,破坏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③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2)发动百团大战:①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②特点: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③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105个团,约20余万人,投入战斗,取得重大胜利。④结果: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3)皖南事变:①原因: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倾向增长。②过程: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③结果: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1)土地政策: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建设成效显著。(2)经济建设: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3)政权建设: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知识点三东方主战场1.背景:(1)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2)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2.同盟作战(1)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同盟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3)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3.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1)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太平洋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远远超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总和。(2)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3)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知识点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的召开(1)背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2)召开时间和地点:1945年4—6月,在延安举行。(3)内容①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②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思想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④组织路线: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4)意义: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2.日本投降(1)背景①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②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③苏联对日宣战,在东北消灭关东军。④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2)过程①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②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③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3.抗战胜利的意义(1)近代首胜: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2)大国重立: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3)民族复兴: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的新征程。【重点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战刚刚开始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阐明了党在抗战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会后,党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变敌后为抗日前线。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民主的模范区。——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材料二随着抗日战争的推进,特别是国民党发动了多次反共高潮,使广大人民对抗战前途和中国的未来日益担忧。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成为一个关系重大的理论问题。……中国共产党经过革命胜利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反复比较,经过整风运动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学习讨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科学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乃势所必然。——引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召开的这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的名称,说明陕甘宁边区在全国抗日根据地中的地位,请用关键词归纳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2)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及其对“中国向何处去”时代之问的回答。“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乃势所必然”,结合延安整风运动的史实,从端正党内思想认识的角度予以扼要说明。2材料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化”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为“大东亚共荣圈”。——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巩固练习】1.(2022·山东日照·三模)某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的人民军队任务:(1)…;(2)配合友军作战,进行战略支援;(3)保存和扩大我军;(4)争取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其中的(1)是A.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B.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敌人C.三军配合、两翼牵制、夺取中原D.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2.(2022·山东淄博·三模)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贸易公司,每年组织30万驮以上的食盐运销,把大量皮毛、药材等外销,换回生活必需品,把重要的物资如食盐、生油、粮食、棉花等严格掌控起来,高价输出,低价输入。这些措施A.有利于巩固抗日民主政权 B.迟滞了日本军队侵略进程C.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2022·山东·模拟预测)《边区政报》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编辑出版的政府公报,于1941年11月15日创刊,每月一期,遇政事繁多,改出半月刊。如图为其第二十四期目次。由此可见《边区政报》A.彰显了敌后战场的巨大作用 B.密切了国共两党的关系C.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D.引导了社会舆论的方向4.(2022·山东威海·二模)下图为1940年延安鲁艺木刻工作团创作的年画。这表明,当时的边区政府A.借助民间艺术,进行政治宣传 B.创新选举方式,推行民主制度C.利用传统节日,巩固统一战线 D.激发农民热情,实现基层自治5.(2022·山东·模拟预测)如表是七七事变前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主要抗日文献。这说明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时间文献1931年9月《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2年4月《对日战争宣言》1933年1月“一·二六指示信”,首次提出在东北组织抗日统一战线1935年8月《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12月《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提出建立广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一直把日本帝国主义作为主要敌人B.始终坚定地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C.为民族大义与国民党既斗争又团结D.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积极开辟敌后战场6.(2022·山东泰安·模拟预测)歌曲和地图都能够反映特定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下图是一幅近代某一场战争的示意图,下列歌词能反映这场战争的是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B.“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C.“革命血如花,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产生了民主中华。”D.“我背上了子弹带,勇敢向前方”7.(2022·山东菏泽·二模)如表是四部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中日战争的描述。其共同之处是教科书具体叙述教科书书名作者珍珠港关军基地遭袭之前,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日军陷在了中国的泥沼之中”《世界文明史》斯特恩斯尽管日军在组织和战斗挂能上颇为先进,但其对中国的进攻却并未得到自己所希望的结果。《地球人类史》布列耶特中共以在二战中顽强抗日而赢得了支持。《世界的历程》斯特雷尔尽管中国军队没能打败……日本,但是到1941年,他们成功地牵制了一半的日本军队——大约75万士兵。《新全球史:传统与交流》本特利齐格勒A.明确交待了中日战争的性质 B.对东方盟友的抗战有所肯定C.指出了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 D.详细交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