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对当事人权益的保障”_第1页
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对当事人权益的保障”_第2页
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对当事人权益的保障”_第3页
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对当事人权益的保障”_第4页
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对当事人权益的保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尊重与保障人权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泉,司法机关应当对认罪认罚程序中的被追诉人与被害人权益的保障予以重视,从立法、守法、司法活动中予以完善,积极探索认罪认罚程序中出现的问题,平衡对被追诉人与被害人的保护力度,不应偏向于一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立于2018年10月,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相关细节还不完善。其中在对被追诉者自愿性的保障、被害人的参与度以及量刑从宽幅度等方面都缺少明确的立法规定。这对维护司法的公正与效率、保障当事人权益等会带来不利影响。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正义的体现应贯穿于对被告人权利的处分或维护、对被告人供述自愿性的保证、对被害人参与协商过程的相关权利保证等全过程。程序正义与实体上的正义应作为保障被追溯放与被害方的保护盾。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对当事人权益的保障”一、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概念阐述2018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被正式写入了《刑事诉讼法》。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条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了相关规定规定。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对象来看,《办法》基于对人权保障原则与司法的公正性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存在以下情形的不予适用:属于未成年或者是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以及其法定代理人和辩护人对认罪认罚的决定有异议的,以及有不构成犯罪的情形等。“认罪认罚”应定义为:嫌犯、被告人的自愿供述,在主客观上都没有受到办案机关的强迫,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嫌犯、被告人对于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述真实,不能出现“顶包”或故意隐瞒等情况;同意检查机关所指控的犯罪事实和量刑建议,自愿签署具结书。对于“认罪”的定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是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性质与监察机关所认定的情况有异议的,出于对专业知识欠缺的考虑,经过法制知识的教育后同意监察机关所指控罪行的,仍应认定为“认罪”。对于是否从宽处罚应多角度考虑,其中社会危害性及自身危险性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例如犯罪情节、后果的严重性、认罪认罚的态度、事后是否主动按时赔偿被害人的损失、悔罪态度是否良好、是否取得被害人方的原谅等。另外,“从宽”的幅度可以根据案件的特殊性、是否有重大立功等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保障当事人权益的理论基础是惩罚犯罪与人权保障的要求在刑事诉讼中,惩罚犯罪与人权保障应当是即对立又统一的两部分。在刑事诉讼中,在查证案件事实真性的基础上,对嫌犯和被告适用刑罚规定,严厉打击犯罪即惩罚犯罪。保障被告人、被害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使其不受非法侵害即保障人权,要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在认罪认罚案件中,在该司法理论的基础上,对被告人要准确公正适用刑法,也要保障被告人合法权利不受侵犯的同时,也要对被害人的需求予以重视,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利。“要使有罪之人得到公正的处罚,使无罪之人得到应有的保护”。[18]是折中刑事诉讼中效率与公正的要求在刑事诉讼中,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属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诉讼效率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支出的劳动力、物力、财力、服务等与在诉讼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的协调力,在减少诉讼支出的同时取得良好效果。提高诉讼效率对节约司法资源有很大的贡献力。诉讼公正包括程序上与实体上量方面,程序上对应遵循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程序透明等程序上的公正,实体方面包括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认定清楚,在案件处理结果上的公正。在过度追求效率会有损公正,损害司法公信力,一味追求公正会浪费大量司法资源,反而会适得其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适用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容易忽视公正价值。所以,认罪认罚程序应坚持这一司法理念,对当事人权益的保护既要注重效率,也要体现公平,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目的。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根据前文对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分析,就实体公正而言,被告人在认罪认罚程序中同意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愿认罪并接受处罚,积极赔偿被害方损失,说明他具有较好的认罪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被告人人身危害性的降低。所以,司法活动中应保障被告人在认罪认罚程序中从宽处罚的权利,以及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二次犯罪”的可能,这也是罪行相适应的体现。就程序上的公正而言,保障被追诉人在诉讼过程中的辩护权、知悉权、发表意见的权利等。构建控辩双方平等对抗的诉讼模式、保证控辩双方能在充分质证的情况下,应当坚持程序正当性,认清案件事实,由法官准确适用法律,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充分行使,也给予被害人一个满意的答复。因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应秉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理念,充分保障当事人权益。三、当前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所面临的问题对被追诉者的权益保障不足1、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保障缺失。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自愿性”是该制度的讨论起点。法治概念上的自愿性要从主客观两方面讨论。在客观方面,自愿是指被追诉人在认罪认罚时不受追诉机关的干扰,包括肉体上与精神上的干扰;在主观方面,是指被追诉人自身的主观意愿为自愿的,在精神状态良好、智力水平能够达到认罪认罚的状态以及被追诉人对司法机关掌握的案件情况有清晰的认知、了解其行为的定性与量刑、知其后果等。所以,被追诉人自愿认罪认罚要求其在未受到追诉机关的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身体上与精神上强制的情况下,通过对案件事实的理性分析,具备同意能力的情形下做出的认同量刑建议,定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决定。但是,立法并没有对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内涵做明确的标准,在司法实践中被追诉人在非自愿的情况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情况屡屡发生。其原因主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首先,在客观方面往往表现为追诉机关为了提高办案效率,对被追诉人采取肉体上与精神上的折磨,例如,暴力、威胁、引诱等手段刑讯逼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核心环节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国家公权力机关对于被追诉者的犯罪事实、量刑进行协商,在侦查阶段,我国侦查机关有权讯问嫌犯,在审查起诉阶段,嫌犯的认罪认罚对公诉人来说是提高控诉成功率的良机,在审判阶段,被追诉人认罪认罚可以适用简易程序或速裁程序而提高审判效率,对审判机关来说也是一件可以减轻诉讼压力的“好事”。可想而知,在被追诉人与公权力机关两者之间而言,被追诉者处于弱势地位,而在侦查、审查起诉与审判三阶段都缺少监督,难免会出现许多检察机关在被追诉人非自愿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审判效率而采取暴力、胁迫等刑讯逼供行为。其次,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被追诉人的认识局限。出于对认罪认罚后可获得更轻的刑罚的诱惑,被追诉人往往很轻易的做出认罪认罚的决定,但其实由于知识的限制,这并不是真正的自愿。例如,被追诉人在认罪认罚时表现出良好的态度,但当被问及案件事实或认罪认罚的后果以及其所享有的权利时,答案往往是“不清楚”或者提出反对意见,在这种“无知”的情况下,被追诉人在不知不自觉中就会放弃掉许多权利而完全陷入被动的境地,被告人想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显得极其困难。如此形式化的认罪认罚是有违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初衷的。所以,律师的帮助对被告人利益的保护是及其重要的,下文将对该点进行阐述。值班律师权权利有限两高三部《试点办法》明确了值班律师的职权及使用情形,可以为辩护人基于相关法律帮助,提供选择程序建议、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以即先关咨询服务。由值班律师的职责可知,其在认罪认罚程序中是一个及其重要的角色,对保障被追诉人的权益起着这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值班律师的职责与权利的不对位使其处于尴尬的境地。在法学界中,值班律师的定位也成为讨论的焦点。值班律师更像是一个法律帮助者的角色,但是并没有规定值班律师具体享有哪些权利,导致其在帮助被追诉者的过程中显得有心无力,而区别于辩护律师的角色。第一,值班律师不享有查阅案卷权与调查取证权。由于没有法律的规定,许多地区的做法是直接不准值班律师进行阅卷,或者即使同意其阅卷调查取证,自身的积极性也不高。这样一来,值班律师在没有全面了解案情的情况下怎么会对被追诉人提供有效的帮助呢?第二,值班律师没有会见权。除了从书面的证据材料了解案情外,直接与被追诉人沟通交流才是能最全面了解案件事实的方法。但是法律并没有赋予值班律师会见权,在司法实践中若办案机关不主动安排会见,值班律师想要会见当事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办案机关往往会以各种理由拒绝,例如没有预约、手续不全等,值班律师本人的积极性也会消退。第三,值班律师没有在场权。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被追诉人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时值班律师不应缺席,但值班律师一般仅仅在签署具结书那一刻才在场,在与检察机关就量刑建议进行协商的过程中是不允许值班律师在场的。法律赋予值班律师在场的权利其背后的原因是防范检察机关对被追诉人采取不正当手段导致被追诉人在非自愿的情形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而自办律师如此形式化的“在场”是没有意义的。第四,除了上述权利的缺失外,在许多地区,尤其是较为偏远贫困的地区,律师资源缺乏,配套服务不到位,值班律师的薪酬低也是导致其在认罪认罚案件中无法发挥应有作用的原因之一。基于以上种种权利的缺失,可想而知,值班律师在认罪认罚案件中的参与度是极低的。(二)被害人权益保障的缺失1、对被害人程序参与权保障的缺失分析原因如下:第一,法律对被害人权益的规定少。两高三部在《办法》中明确认罪认罚程序中,要听取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的意见,将被追诉人的悔罪态度、以即被害方的谅解程度等作为量刑建议的参考。但是,被害方的意见是否会纳入司法机关的参考因素、司法机关量刑从宽的依据或标准何以判断,这些问题都缺乏详细的规定,这容易导致公安司法机关在听取被害人意见时只是流于形式,更加不可能存在监督与制约措施,从而损害被害人合法权益。其次,在《办法》中,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条文屈指可数,这更加使得被害人在该制度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不利于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2]此外,对于被害人如何获得赔偿,《试点办法》也仅仅停留在口号式的规定,而没有详细的规定。第二,《办法》中对认罪认罚的规定,其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促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关注的中的重点在被告人一方而忽视了被害人的利益。第三、在控辩协商过程中出于对双方利益的考虑,被追诉人想要获得尽可能大的从宽幅度,控方也为了提高办案效率,司法人员及辩护律师往往会忽视被害人的意见。第四、由于被害人在案件中是直接受害者,其情绪波动大可能会拖延诉讼效率,这也会成为公诉人员忽视被害人的呼声的原因。为避免对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司法活动中应当对认罪认罚案件中被害人权益的保护予以重视。[7]被害人参与到认罪认罚程序的前提是对案件过程的知情,然而我国司法活动中对被害人知情权的保障没有足够的重视。一般情况下,由于该程序机油一定的封闭性,被害人获得被追诉人认罪认罚情况的相关信息。所以办案机关对先关情况的主动告知是被害人掌握案件进程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办案机关在这方面往往对被害人的需求置若罔闻,其他权利的落实更是无从谈起。2、对被害人的上诉权保障的缺失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就上诉权的保障方面来看,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是向被告方倾斜的,若被害人对法院判决结果不满意,并不能直接向法院上诉,只能申请检察院抗诉,所以,是否上诉就由检察机关决定。该制度运行过程中,控辩双方在有关量刑建议的协商过程中应当听取被害人意见,但是,更多情况下被害人的意见并无人采纳。究其原因,可从被害人在案件事实中的角色考虑。可想而知,被害人为受伤害的一方,在人民检察院做出相关量刑建议时,被害人的主观上难免带有报复心理,这时候被害人提出的意见可采纳性并不高。另一方面,处于对诉讼效率的考虑,人民检察院并不是很愿意听取被害人意见,因为这也许会不利于被告人一方认罪认罚从而拖延诉讼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申请人民检察院抗诉是很艰难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对被告人权利的保障固然重要,但也应该兼顾被害人的利益。“国家权利的强大遮掩了被害人的诉讼程序中的地位。”[17],因此被害人没有独立的上诉权。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完善当事人权益的目标充分发挥效率价值,实现案件的繁简分流。充分发挥效率价值,实现案件的繁简分流:当前中国的司法资源面临紧缺问题,充分提高大有可为。一方面,案件的适用范围应有所扩大,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内涵看,无论是重罪或轻罪,被告人的“认罪”对提高办案效率或是促进审理公正都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何时认罪或认罚是没有固定标准的,如果具备自愿性并且后期不存在翻供情形,就符合“认罪”的定义,所以应适用于侦查、起诉、审判各阶段,尤其在审查起诉阶段对被追诉人的认罪处理不可轻视。另外,程序设置上不可复杂化,简化程序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针对案件繁简程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发挥简易程序于素材程序的作用。第二,坚持保障公正原则、最大程度上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正义的体现应贯穿于对被告人权利的处分或维护、对被告人供述自愿性的保证、对被害人参与协商过程的相关权利保证等全过程。程序正义与实体上的正义应作为保障被追溯放与被害方的保护盾。从刑罚秦钟的考量来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一定程度可体现其社会危害性以及人身危险性的下降,那么对其从宽处理的幅度应体现公平正义内涵。同时,在完善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道路上,尊重历史传统是前提条件,其次要遵循自愿、公平正义、人权原则,充分理解当前中国整体司法配置资源不足的问题,根据中国国的实际司法状况和当下司法改革的重点问题选区合适的改善措施。在案件数量大量上升的背景下,对于较简单的案件应当更偏向于效率优先的理念,对于较复杂的案件则要更谨慎摆正效率与公正的天平。明确控辩双方的协商关系。“定纷止争”是司法的目标,建立能达到定分止争的司法制度是司法改革的应有之意。控辩双方都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本着定分止争的目标去适用认罪认罚制度,孔壁阿涅上成为可能和必要。只有协商才能消除分歧,从而在保障被追诉人权利的基础上达到定分止争的力向效果。建议犯罪嫌疑人将与控方就认罪认罚达成一致并签订协议、自觉供述的工作放在审前阶段,减少控辩双方的“对抗”,有助于节约自愿,提升效率。非对抗模式能够减少被追诉人、被害人、国家之间的对立,降低刑事信访案件的申诉量,有助于修复被破坏的社会氛围,教育感化服刑者接受社会改造,融入社会生活。第四,加强监督,抵制腐败。在我国司法活动过程中,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较大,然而,导致腐败的重要因素必然是权利寻租。正如前文所述,“自愿性”处于该制度的中心地位,而司法的腐败是对保障自愿性的一大挑战。所以,在完善该制度时应当重点加强司法监督,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督程序,从纪律到道德到法律素养都应该加强教育,媒体于公众的监督是加强监督的有效手段。在此过程中,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应当纳入监督范围。还应严厉惩处司法工作人员的徇私枉法、滥用职权、刑讯逼供等违法违纪行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综上,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探索,应当在尊重历时传统的基础上,遵从自愿、公正、人权保障等基本原则、充分理解当前中国整体司法配置资源不足的问题,根据中国国的实际司法状况和当下司法改革的重点问题选区合适的改善措施。在案件数量大量上升的背景下,对于较简单的案件应当更偏向于效率优先的理念,对于较复杂的案件则要更谨慎摆正效率与公正的天平,力争办案的法律效果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五、认罚从宽制度下对当事人权益保障的路径(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追诉者权益保障的路径1、加强对侦、控、审机关的监督首先,完善全程录音录像制度。侦查人员在讯问嫌犯时“可以”全程录音录像,而对于较严重的犯罪情形,例如被判处无期、死刑的案件是偏向强制性的规定,此时“应当”录音录像,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3条的相关规定。从该条文可以看出,对于一般案件我国诉讼法并没有强制性规定全程进行录音录像。所以在认罪认罚案件中,侦查人员就容易钻法律的漏洞,一般不会全程录音录像。但是出于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考虑,确实有些较贫困的地区没有条件配备录音录像设施,却给有条件的地区提供了不设置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刑讯逼供案件在认罪认罚程序中就更容易发生。所以,笔者建议,应当全方位普及全程录音录像制度,对于经济条件不足的地区国家应当加强财政补贴,配备录音录像设施,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应当做硬性规定,从对犯罪嫌疑人第一次采取强制措施之日其就应该全程录音录像,并且将该录音录像案卷材料完整提交给法院。由于法律规定录音录像工作是由侦查人员实施的,为了防止侦查人员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现象发生,在此,笔者还建议应当设置专业小组,侦查机关以外的人员负责收集对犯罪嫌疑人的全程录音录像的工作,做到公平公正。且该录音录像证据材料应随其他案卷材料一并已送至法院。其次,在认罪认罚案件中,法院应当设置庭前审查制度,对象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该程序中的自愿性。第一,法院应当审查被追诉人是否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是否有他人代签的嫌疑。第二,在确认被追诉人已经签署具结书的情况下审查被追诉人是否具有认罪认罚的能力。即上文所述的“同意能力”[21]包括:审查被追诉人是否有受到追诉机关的暴力、威胁、欺骗、引诱等手段而强行认罪认罚、认罪认罚过程中是否有律师的有效帮助、结合全案证据材料审查被追诉人所涉案件的事实基础及犯罪程度、审查检查机关所提出的量刑建议是否合理等。但是,法院的庭前审查所依据的证据材料基本上都是追诉机关一方的提供的,缺乏公正性与全面性,所以法院还应当重点审查被追诉人及其变化律师或值班律师的意见。毋庸置疑,讯问嫌犯的工作当然是由公检机关人员负责进行,已经被送往看守所的嫌犯,其讯问工作是在看守所内进行,在此情况下,被追诉人处于一个较被动的地位,所以,法院在庭前对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的审查是及其必要的。保障被追诉人的知悉权。正如前文所无述,基于被追诉人法律认知的局限性,保障知悉权要求有关机关完善权利告知制度。《办法》中规定在侦查过程中、审查起诉过程中以及法院审判过程中被追诉人有权知道其享有的诉讼权利,以及相关法律后果。被追诉人有知悉自己所享有的权利以及处分自身权利的权利,相应的追诉机关也有告知被追诉人的义务。所以,办案机关在认罪认罚程序中应当就犯罪嫌疑人所涉案件的性质以及可能承担的后果、有拒绝认罪的自由、检察机关做出的量刑建议所依据的法律规定、有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有是否同意适用简易程序或速裁程序的权利、有反悔的权利等如实告知,有利于保障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完善值班律师制度虽然不能将值班律师与辩护律师的的权利等同,但针对上文中提及的值班律师正处于的较模糊的地位,有必要赋予其必要的权利,使其在认罪认罚程序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被追诉人提供有效的法律帮助。第一,赋予值班律师会见权。值班律师保障被追诉者权益的前提是了解案件事实,而了解案件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单独与被追诉者会见交流,而不仅仅是通过书面材料。被追诉人也能对相关法律适用程序、案件的性质有所认知,有利于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在司法实践中,被追诉人的会见权常常受到阻碍,如办案人员不配合、以不相关的理由拒绝会见、会见手续繁琐等。因此,应当赋予值班律师单独会见的权利,并且在会见过程中应不被打扰,不被监听。当被追诉人要求会见值班律师时办案机关应当及时通知近亲属或法律援助机构安排值班律师会见,值班律师主动要求会见时办案机关应当简化会见手续并为其会见提供便利,如提供询问室等。[19]第二,补充在场权。若值班律师仅仅是在被追诉人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时在场,那该制度的制定完全是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对检察机关的制约作用以及对被追诉人的法律援助作用。所以,对值班律师的在场权的范围应扩大,延伸到嫌犯第一次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在被讯问时,若犯罪嫌疑人主动要求值班律师到场,办案机关应当及时通知法律援助机构安排律师到场,这样既能对追诉机关起到监督作用又能缓解被追诉人的心理压力。另外,在检察机关与被追诉人就量刑建议进行协商时应允许值班律师在场,并给予被追诉人与值班律师协商的时间与空间,值班律师应当准确告知被追诉人对案件性质的看法以及所适用的法律或程序,有利于被追诉人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值班律师有足够的“存在感”才是实际意义上的“在场权”。第三,赋予值班律师阅卷权与调查取证权。值班律师了解案情的途径除了与被追诉人交流沟通外,查阅卷宗也有利于全面了解案件事实。在认罪认罚案件应赋予值班律师与辩护人相同的阅卷权利,并且设置合理的阅卷时间与次数,在必要时允许其摘抄或复制,有助于值班律师充分履行职责。第四,审判阶段赋予值班律师有效辩护权。如前文所述,赋予值班律师的会见权、阅卷全与在场权,有利于增强值班律师对案件的参与权,是有效辩护的前提。在审判阶段,应值班律师与辩护人应享有同样的出庭辩护的权利。因为关于量刑建议的协商是在控辩双方之间进行,其中可能会出现被告人反悔的情况,或者有新的犯罪事实或新的证据出现,值班律师当庭的辩护意见对审判人员的裁判有很大的影响力甚至起决定作用。[20]所以,在审判阶段赋予值班律师辩护权是极为必要的。第五,经费补贴的保障也是提高值班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积极性的前提。当前我国许多地区对值班律师的经费补贴标准较为固定,不利于提高其服务质量与积极性。笔者建议国家应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特别是针对较贫困的地区,大力引进优秀的法律人才,提高薪资标准。另外,对于经费的分配问题应当根据值班律师个人的办案情况分配,而不是案多案少一刀切。还应当加强对经费的管理与监督,杜绝经费滥用情况。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害人权益保障的路径1、保障被害人的知情权、发表意见权在认罪认罚案件中,被害人的知情权应当为最基础的权利,在完善路径中应当被重视。所以,应当有一套严密的流程,第一步应当就量刑建议达成协议,第二步,该协议内容应当经手法院,第三步,该协议在开庭前应当送达被害人一方。公检法机关在必要的时候应当积极告知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相关信息,或者在被害人行使知情权的时候应当积极配合。有利于被害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如前文所述,在认罪认罚案件中,被害人作为案件中的直接受害者,理所应当赋予其在检察机关或法院做出量刑意见时提出意见的权利。司法机关在做出量刑意见时应将被害人的损失纳入考量范围,包括身体上以及心理上的侵害以及被追诉人对被害人的赔偿程度,并不是被追诉人只要认罪认罚而不管被害人的伤害程度就可以给予相同程度的从宽幅度,有时候追诉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过轻,对被害人是不公平的,所以应当那个赋予被害人对量刑建议提出异议的权利。另,犯罪嫌疑人也许会出现在司法机关面前做出悔罪态度,但在被害人面前确是另一种态度,不仅不赔礼道歉也不积极赔偿损失,这时被害人可就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出异议,法院应重新考虑是否继续适用该程序审理。但是为了防止被害人滥用该异议权,影响案件审理的效率,我认为办案机关在审查案件时应当在互动听取被害人的意见并记录在案,听取意见不代表处理的结果受其约束。办案机关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