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下册联考二历史试题_第1页
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下册联考二历史试题_第2页
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下册联考二历史试题_第3页
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下册联考二历史试题_第4页
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下册联考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二)

历史试卷

本部分为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l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一律用黑笔作答。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卷

时,卷I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卷Il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I卷

单项选择题1: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东晋时期,"二王"楷书笔法清新脱俗,结构玄远天然,带有一种"山林气";唐代楷书则形

成了严谨、理性、节制、庄严的风格,表现出端正严谨的“庙堂气”。由此可知()

3.下表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

时期赋税制度内容

北魏租调接役户调帛二匹,案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

隋至唐中期租庸调制凡丁岁役二句,无事则收其庸

唐中后期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4.清中期江南地区的丝织业繁荣,《双林镇志》曾记载:"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

绞线,且必时常出市买丝卖绢,田功半荒,而衣帛食鲜,茶馆食肆中醉酒呼号者亦复不少矣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5.中国人的“边疆”概念原来泛指“蛮荒之地”。近代以来,“边疆”的语境发生了质的变化,

转换成了另一种价值预设,即指的是有明确边界的、在国家领土之内的边疆。"边疆"概念的

变化折射出()

6.清末新政时期,各省逐步建立了巡警体制,凭督抚的保奏来选用巡警道警官。时人对此颇

有微词,“乃省省垣(省会,省城)巡官往往充以知县;府厅、州、县巡官,非任以佐杂,

即充以戚友(亲戚朋友)」'这可以反映当时()

A.各省的社会治安有所改善B.近代治安化的成效明显.

7.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盛京时报》刊发了这样的报道:“满铁南行第十四次列车通过后,……

突有中国正规兵,依将校指挥之下,爆炸南满铁路。一齐开枪攻击,该守备军对之立即开枪

应战,使华军遁走于北方";而《国际协报》刊发报道时,引张学良口述:"日兵突以三百人

扒入我营,开枪相袭,我军本未武装,自无抵抗,当被击毙三人。先是日方以一车头载兵将

皇姑屯中日铁路交叉处轰毁,随即退去,故日方发表谓我军破坏满铁路轨,绝无有此事……

"并引用权威信息源,给予回击。这反映出()

D.历史结论需要依据现实加以修正

8.据统计,1949年至1950年,《人民日报》广告多是日用品广告,其中轻工业产品占比达

92%;广告主身份以私营企业为主。1956年后,则多是工业产品广告,且以重工业产品为主,

广告主身份也基本上都是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9.21世纪初,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本着构建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利益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海陆交相呼应的新蓝图,开辟了沿线各国政策沟通、

道路畅通、贸易联通、民心相通的新途径,并开启了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金砖国家领导

人会议等新合作模式。这些举措旨在()

10.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时期的国际金融中心。下列符合国际金融中心转移顺序的是

A.①④③②B.④②③①C.②④③①D.④③②①

口.1807年,葡萄牙和西班牙被迫加入拿破仑对英国实施经济封锁的“大陆封锁体系”,英国

因而加强了对西、葡两国海岸线的控制,切断了他们与殖民地的交通联系。随后,西、葡两

国本土又被法国侵占。这一系列事件()

12.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

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导致“从人的权威下解放”的是O

13.有学者认为,“这场‘危机'中政府和中央银行都知道如何使用‘传统的方式’一一提高

或降低利率、税收和政府支出,引导经济回归健康。然而,当问题变成生产率增长速度下降

时,经济学家的工具箱就令人尴尬地空虚了。"上述"危机"的出现()

单项选择题II: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1、1、O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14.下表是1812——1889年海关关税占清政府财政收入比重情况。这深刻反映了这一时期

()

时间1812年彳861年1864年18894

海关关税占财政不入比重2.3%9.5%12.89%25.44%

15.下图是1991一一2006年中、法、苏(俄)、英四国与美国在联合国大会的投票一致率情

况。据此可知()

C.国际格局影响外交决策D.法、美两国国家利益一致

第Il卷

本卷共3小题,共55分。

1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9—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财经状况基本好转的任务胜利完成,

工农业生产达到和超过历史上最高水平,市场丰盈,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使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对生产资料

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从此,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

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摘编自林蕴晖、丛进等《1949—1976年的中国》

材料二

1978年后,中国逐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改革目标由中共十二大提出

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转变为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

而过渡为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中国在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了大刀

阔斧的改革,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以来,政府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一步深化为"使市场在资源中发挥决定

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一摘编自李扬、武力《中国经济体制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政府和市场

关系”变化的阶段及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因

素。(4分)

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

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即使在种棉技术于

12到14世纪传入欧洲之后,棉花也没有成为“全球商品”。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

而来的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建立改变了棉花的命运。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帝国在美洲

开启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掠夺”,用暴力强占印第安人土地,准允和保护跨大西洋的

贩奴鲤易,凭借对远洋航行技术的掌握和武装航运的暴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美洲、欧

洲和非洲以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即"棉花帝国"。由此,世界完成了经济分工

的第一步,非洲被锁定在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位置上,英国人则将自己从种植原

棉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摘编自王希《评‹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棉花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变化,并说

明推动其变化的历史因素。(8分)

材料二1700年时,任何一位理性的观察家都会认为世界棉花生产将仍以印度或中国为

中心,事实上,直到1780年,这些国家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然

而在1860年,一切都改变了,数以百万计的机械锭子——由蒸汽机驱动,由受薪工人操作

——产出数百万磅纱线,棉花不再由家庭种植,而是由奴隶种植,供应数千英里之外的工厂,

而这些工厂又距离布料的最终消费者数千英里,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棉

花产业的中心,他们利用他们的新地位启动了工业革命,中国和印度以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地

区则越来越屈从于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棉花产

业的中心"的主要原因,指出"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所反映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6

分)

材料三

21世纪初的世界和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前

的世界为数不多在地理上一致的地方是亚洲在棉花

世界的重新崛起。棉花的种植以及纱线和布料的生

产继续向亚洲转移今天,棉花种植在乌兹别克

斯坦、多哥或印度,通过香港的纺织厂,然后去到

越南的缝纫店,最后来到堪萨斯城的服装架上。……

维系运输棉花复杂网络的是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巴耳斯坦8%

跨国公司。产品被零售商“拉”过大洋,并使制造2012年全球主要棉花产地比例图

商、承包商和工人相互竞争,来保证最快的速度和

最低的成本。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12年全球棉花产量的分布特点,结合所学概述跨国公司在经济

全球化中的作用。(6分)

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汤因比认为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人类的出路在于中国文明,而中国文明将为未来

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他坚信未来的人类只有走向

一个"世界国家",才能避免民族国家的狭舐国家利益而带来的人类社会的灭亡。……他对未

来人类社会开出的药方不是武力和军事,不是民主和选举,不是西方的霸权,而是文化引领

——摘编自汤因比《历史研究》世界。

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论题,结合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

晰。)

2023年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二)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5分)

ɪ2345678910111213

BCBADDACADBDC

14ABCD15ABCD

13011130

二、非选择题(55分)

16.(20分)(1)阶段及原因:1949—1952年,采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

度,由政府和市场协同作用推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1953——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发展,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

管理为主。

1978一—1992年,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仍

起着主导作用。

1992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每个阶段4分,时间段2分,原因2分,共四个阶段,共16分)

(2)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调整;经济政治体制变革;思想解放程度;对其

他国家经济体制的借鉴。(言之有理即可,任答4点4分)

17.(20分)(1)变化:由区域商品发展为全球商品;全球相花贸易网络逐渐建立(棉花成

为全球经济网络的重要支撑);对世界经济影响不断增强(地位越来越重要)。(4分,任两

点4分)

历史因素: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与传播;世界市场的拓展(全球

联系的初步建立);奴隶贸易。(任两点4分)

(2)主要原因:蒸汽机的改良;工厂制的建立;全球联系的建立(世界市场的发展);工业

革命的推动。(任4点4分)

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工业品),亚非拉国家生产

和出口初级产品(原料)。(2分)

(3)特点:中国棉花产量居世界首位,亚洲是世界棉花种植中心(或中国与印度共同占了

世界棉花产量的一半)。(4分)

作用:跨国公司把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全球化成为强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