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浙江省杭州七县(市)地区及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①,若个书生万户侯?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①凌烟阁:唐代旌表功臣的殿阁,里面有长孙无忌等二十四功臣的巨幅画像。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开头“何不带吴钩”用问句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心情的迫切。B.第一首后两句是说诗人想登上凌烟阁,像个书生一样被封为万户侯。C.第二首第三句中“金络脑”属于贵重的马具,可以象征战马被重用。D.第二首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16.这两首诗在表达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之外还寄托了其他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5.B16.①第一首前两句有反躬自问,势在必行的意思,同时从强烈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些许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后两句继续发问,揭示了书生难以成为大功臣的现实,有发牢骚的意味。

②第二首前两句写战场,“沙如雪”“月似钩”的寒冷肃杀景象,那是英雄的用武之地。后两句是一种期盼也是一种想象,可以感受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而现实是不被赏识没有用武之地的无奈。【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像个书生一样被封为万户侯”理解错误,应该理解为“哪个书生会被封为万户侯”,强调要投笔从戎。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第一首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第二首“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诗人开头只用了两个简洁的比喻,就展现了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脉,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好似铺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画面清新开阔;同时“燕山月似钩”中的喻体“钩”是一种弯刀,诗人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闪着寒光的兵器形象,就延伸出了向往征战之意。这幅战场景色,寒气森森,但在渴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战马看来,却正是它的用武之地,诗人以“何当”两字作设问,传达出千里马坚决自信而迫切执着的企盼之意。最后一句,诗人不仅以“清秋”写出正是草原马肥草黄适于驱驰的季节,以“快走”形象地写出了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而且写出了骏马对上战场纵横骁腾不以为苦、反似获得无限轻松快意的感觉。诗人既炼字又炼意,表达了作者企盼重用、热望建树功勋的强烈心愿而现实是不被赏识没有用武之地的无奈。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蜀相》首联一问一答,从一开始就营造了强烈的情感氛围。“寻”字巧妙地表达了诗人追慕先贤的执着之情。“森森”形容柏树,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B.《蜀相》颔联描绘了武侯祠内盎然的春意,“自”与“空”互文,表现了环境的清幽,也流露出作者对如此美妙的景色却无人欣赏的惋惜之情。C.《书愤》颔联“楼船”两句由六个名词构成,通过意象组合,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画面,将自己力图恢复中原之志具体化。D.《书愤》颈联中作者以“塞上长城”自许,可见他对收复失地的信心之大,但一个“空”字又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无心救国使自己的企盼一再落空的愤慨之情。16.这两首诗都提到了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但所表达的情感有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C16.同:杜甫和陆游都通过颂诸葛亮表达强烈的仰慕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异:杜甫还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就的惋惜;陆游还表达了对朝廷不满的愤激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将自己力图恢复中原之志具体化”错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二句,写作者在镇江前线时,雪夜遥望瓜洲渡口宋军高大战舰;在南郑前线上,乘秋风,跨铁马,奔驰在大散关道上。这是陆游亲历的两次难以忘怀的抵抗金兵战斗,作者在追述早年的快意征战生活,流露出抗金复国的豪情壮志,而不是“将自己力图恢复中原之志具体化”。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同:《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联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表达了强烈的仰慕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书愤》中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表达了强烈的仰慕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异:《蜀相》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意为: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身先死”诸葛亮病死五丈原的事。“英雄”,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尾联两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意为:《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诗人通过诸葛亮的典故,既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就的惋惜和自己要追慕先贤的仰慕之情,也表达了对朝廷不满的愤激之情。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是对“提刑”的美称。(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D.“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16.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答案】15.C16.呼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错误。由原文“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意为你到达蜀地时,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的季节,务必不要相忘,时时挂念对方。是想象未来,不是怀念过去。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准确理解陈廷焯两句评论的意思。“龙吟虎啸”形容声音宏大或叱咤风云的气势。这里指词的声律豪放峭拔,“和缓”有平和、缓和之意。两者在诗词语言和表达技巧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这句评论是指,“龙吟虎啸”与“和缓”相对,整首词中既有虎啸龙吟般激烈悲壮之情,又有涓涓细流般和缓之感旷达豪放与委婉细腻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结合对本词的理解,典故和建功立业与劝慰的情感是豪放而大气的,而作者对自己身世及友人的不舍就显得细腻而和缓了。上阕词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大气典故、“付君侯”意象,表达出作者对友人为国建功立业的祝愿和期许,也有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自己壮年闲居而无法报国的悲愤之情:情感悲壮激烈,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体现出稼轩词旷达豪放的风格;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深情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细腻而真实的感受,对朋友浓浓的牵挂关切之意,表达了词人“和缓”的温情。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篇,完成下面小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子?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略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①筹策②,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③,指挥若定失萧曹④。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注解】①纡:屈,指不得施展。②筹策:谋略。③伊昌:伊尹、吕尚。商伊尹辅商汤,西周吕尚佐周武王,皆有大功,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④萧曹:萧何、曹参。他们先后担任汉初的丞相。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蜀相》“锦官城外”介绍了武侯祠所在地;而《咏怀古迹》则通过“诸葛大名”“遗像”暗示本诗亦是瞻仰武侯祠,发而为诗的。B.这两首诗都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层次有波澜,情感有起伏;语言上都讲求炼字琢句,可谓“一字千钧”。C.从体裁上看,两首诗篇皆为近体诗。其“篇句有定式,音韵有规律”的律诗特点也可见一斑。D.两首诗篇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蜀相》先以乐景衬哀情,并以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来衬托诸葛亮;《咏怀古迹》以“伊吕”“萧曹”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16.同为写诸葛亮的诗篇,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5.B16.同:①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能结合《蜀相》颈联和《咏怀古迹》颔联或颈联分析即可)②对诸葛亮功业未竟的遗憾与惋惜之情(能结合两首诗篇的尾联分析就可)③都暗含自己壮志未酬、仕途失意的感慨与悲哀。不同:《蜀相》通过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与对国家能够出现这样的人才的期盼,饱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咏怀古迹》则主要表达对诸葛亮的赞颂和对自身理想的悲慨。【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这两首诗都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错误,《咏怀古迹》表达方式主要为议论。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同:《蜀相》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咏怀古迹》颔联“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对诸葛亮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此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颈联“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蜀相》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咏怀古迹》尾联“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竟的遗憾与惋惜之情。两首诗怀古伤今,借咏叹诸葛亮表达自己壮志未酬、仕途失意的感慨与悲哀。不同:《蜀相》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咏怀古迹》: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表达对诸葛亮的赞颂和对自身理想的悲慨。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夜归鹿门山歌①孟浩然〔唐代〕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②。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③。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②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③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喧闹的人们,暗含诗人内心的孤独。B.诗歌的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C.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D.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