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研究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论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他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导入课文《论语》——语录体散文,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被奉为儒家经典。文化常识回顾学习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背诵课文。2.掌握文中重点的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3.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4.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题解子路即仲由,字子路,又叫季路,比孔子小9岁。“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初仕鲁,后事卫。曾皙名点,与其子曾参同为孔子学生。“鲁之狂士”冉求字子有,统称冉有。比孔子小29岁。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公西华名赤,字子华,比孔子小42岁。“乘肥马,衣轻裘”侍坐,陪老师闲坐。

①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②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wú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③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shè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jĭn;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④夫子哂shĕn之。⑤“求,尔何如?”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⑦“赤,尔何如?”⑧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⑨“点,尔何如?”⑩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⑪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⑫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⑬夫子喟kuì

然叹曰:“吾与点也。”⑭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⑮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⑯曰:“夫子何哂由也?”⑰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⑱唯求则非邦也与?⑲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⑳唯赤则非邦也与?㉑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自由诵读这篇围绕”志“展开的对话分为几个层次?简要概括各层内容。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孔子问志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

弟子述志(言志)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孔子评志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重点词:以:介词,因为。乎:相当于“于”,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尔:你们。以:同“已”是“止”的意思。居:平日、平时。则:作“辄”解,常常,总是,就。知:了解,知道。如:连词,假如,如果。或:代词,在这里指人。以:用,做。何以:以何,如何。特殊句式——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

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孔子问志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翻译: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重点词:★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之后,相当于“然”。★摄:夹处。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加:加于,加到……上。★师旅:侵略的军队。因:接着。★饥馑:这里泛指饥荒。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为:治理。

比及:等到。方: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哂:微笑。弟子述志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重点词:方:计算面积的单位,多用以计量土地。如:连词,或者。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足。

如:至于。俟:等待。翻译: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弟子述志“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名作动)章甫[fǔ](名作动),愿为小相焉。”如:连词,或者。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在这里都作动词用。翻译:“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官。”弟子述志“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表顺承)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表修饰)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重点词:希:同“稀”,稀疏。尔:助词,在拟声词之后。舍:放下。作:起,站起来。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一说,讲述、解说。亦:只是,不过。莫:同“暮”。既:已经。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风:动词,吹风,乘凉。咏:唱歌。喟然:长叹的样子。与:赞同、赞成。翻译:“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弟子述志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重点词:后:走在后头。方位名词作动词。夫:指示代词,那。已矣:罢了。让:谦让。邦:国家。此处指治理国家大事。唯:句首语气助词,无义。安:疑问代词,怎么。见:见得。之:指诸侯。翻译: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有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大事吗?”“哪里见过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不是国家的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小事)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大相呢?”孔子评志孔子为什么笑子路?是不是否定他的志向?

子路说的是国家大事,是一种大英雄、大政治家的事业;但要有文化基础,要有学问修养,不应该那么简单;可他大言不惭,一点都不谦让,自认为很行,孔子才笑他。至于他说的那个治理国家的理想并没有错,孔子并不否定;只是笑他太自满、太轻率。为什么“孔子喟然与点”?描绘的是一个太平盛世景象,社会安定,天下太平,经济稳定,每人都享受真善美生活的一个大同世界,这是孔子毕生追求的和谐社会。曾皙的这段话,表达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因此曾皙的话不仅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灵的折射。孔子的“志”是什么?“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四位弟子的志向分别是什么?各自体现了怎样的性格?

子路谈志: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的“志”,是救民于水火,扶社稷于危境,是强国。“摄乎”“加之”“因之”“且”,子路言“志”多用加法。他不断给自己设置难题,然后又信心满满地去解决它们。这样的子路,体现的是自信、有抱负,敢于担当。这样的子路,会冲动地第一个举起手,他鲁莽、轻率,然而又鲁莽地这样可爱。冉有言志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冉有的志是“足民”,这也是一个极好的理想。让人关注的是冉有“言志”的态度。冉有是第二个起来发言的人,在四个发言人中,不为最先,不为最后。在发言时,他应该是对孔子进行了一番察言观色。对于第一个发言者子路的话,夫子的态度是“哂之”,这是一个非常不明朗的笑,冉有看在眼里,于是,他小心地收起了自己的野心。和子路不同,他的发言里到处都是减法:从六七十到五六十,从仅仅“足民”而不谈礼乐,冉有的话是谦虚的,但谦虚中也有藏不住的野心。不过是大国和小国的区别。孔子看得非常清楚,所以最后点评的时候说: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公西华言志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公西华的理想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注意,四个人当中,公西华年龄最小。然而他的这番回答让我们感觉到了这个小伙子有点少年老成。

“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还加一个“小”字。简短的几句话,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年轻的公西华,是谦虚的、内敛的、沉稳的,很善于包装自己。他讲话虽然低调,但他的理想可不“低调”,是在庙堂之上。难怪孔子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曾皙言志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他的出场是优雅的,诗意的。从容不迫,洒脱自在。然而就是这个课堂上看似不专心学生,他回答的问题却让老师但十分满意,他回答了些什么?他的“志”为什么让孔子怦然心动?他说“异乎三子者之撰”,“异”在何处呢?分析四个弟子各自的志向。子路冉有公西华曾晳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强兵富民明礼太平盛世大同世界

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态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既是教育家又是思想家——因材施教,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屋建瓴。①平易近人。一开口说话,就显得温文尔雅,打消学生发言的顾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充满对学生的热爱与期望。②因势利导。孔子针对弟子平时爱发“不吾知也”牢骚的话,提出“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问题,针对性强。③启发得法。在子路、冉有、公西华各述其志后,曾晳感觉自己的志向与其他三位差别大,不想发表意见。孔子便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促使曾晳敢于畅谈自己的理想。④评价得体。对子路的发言,“夫子哂之”;对曾晳的发言,“吾与点也”。当四个学生述志后,孔子进行总结,他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肯定了主流,指出了不足,很有指导意义。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