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认识循环小数”教学创新实践策略研究 论文_第1页
加强“认识循环小数”教学创新实践策略研究 论文_第2页
加强“认识循环小数”教学创新实践策略研究 论文_第3页
加强“认识循环小数”教学创新实践策略研究 论文_第4页
加强“认识循环小数”教学创新实践策略研究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强“认识循环小数”教学创新实践策略研究摘要:在“循环小数”教学中,笔者采用以问引学的教学方式,通过合理应对学情,放大探究过程和有效突破难点三个主要环节,改变循环小数知识原有的呈现顺序。课堂再次实践,不仅激发了学生除法竖式计算兴趣,更引出了学生“真疑问”,引发了“真思考”。关键词:学情,以问引学,已知,深度探究引言:在“循环小数”教学中,通过实际教学和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已经走在教师预设之前。对于这类原预设是“未知”,实际有认知基础的新知识,该怎么教学呢?”认识循环小数”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各知识点教学顺序如何安排和取舍?生活不常见的新知识,学生有认知吗?成为笔者课前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以问引学”,实现了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知从已知走向深度探究的转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小学数学循环小数教1.学生“扮演”的学第一次教学实践,反应学生对循环小数并不是一无所知。很多学生已经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会写循环小数(简写)、大致能说出循环小数的概念(特点环小数和有限小数。但由于教师采用“零起点”的教学,学生只能“扮演”零起点,教师想要什么,学生给什么,完全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教学。”零起点”的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循序渐进,帮“零起点”,通过第一次的实践,笔者深切感受到学生远不是教师所想的一无所知,教学起点没有把握准,起点定“低”了,教学知识呈现顺序需要调整。2.“漫无目的”的计算,缺少任务驱动和兴趣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小数除法”计算教学,学生对于计算已经产生厌倦情绪,况且还是除不尽的竖式计算,计算更复杂,更提不起兴趣。因此,计算的厌倦情绪,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能使学生在计算中收获乐趣和价值,需要教师课前思考。教学中经常讲任务驱动,但这三道竖式计算题,因何驱动学生?大多数学生很茫然在很被动的情况竖式计算三道题目。他们不清楚“为什么要算?”只是因为教师要求,显然提不起学生兴趣。而真正能驱动学生主动去竖式计算,并且产生很大兴趣有能刺激他们“点”。这个“点”就是:在竖式计算中会“大发现”,并且这种“大发现”会随着这三题,越来越“神奇”。这样,学生就有兴趣去算一算,有何发现,为什么会有这种发现。”循环小数”这节课如何告别“枯燥”的计算教学,如何在计算前给予学生强有力的兴趣刺激,把课上的有深度,有挑战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需要教师课前思考的。二、调查“见”真情为了解学生对于“循环小数”的真实学习起点,笔者在第二次实践前,对还未学习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样本是农村小学和城区小学各40人。调查问卷如下:图1循环小数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出,不管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区学生,对于“循环小数”并不完全是“零起点”,这也验证了第一次教学实践时,为什么教师“受难”。分析调查问卷,得出两个结论:1.“循环”,不陌生,且很熟悉循环小数,虽然陌生,但“循环”二字学生可不陌生。比如,“找规律”和“有余数除法”,学生就已经接触到:以这样的几个为一组,重复出“几个为一组”,已经很接近“循环节”概念:重复的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接近“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也就是说,从低段开始,学生就已经“隐约”在接触循环小数的知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可以迁移到循环小数。2.“已知”,多是浅层,且易习得从课前调查看,学生对于“循环小数”浅层的知识,多数是规定性的知识,可以通过翻书自学习得。而对于循环小数的本质内涵,几乎是不清楚的,少有学生会思考:循环小数是怎么产生的?因此,可以调整教学顺序,把自学放到课的开始,充实循环小数的知识后,使学生集中精力去探究循环小数的产生。三、“以问引学”实践策略探笔者通过合理应对学情、放大探究过程和有效突破难点三个环节,以“以问引学”的教学方式,改变教材知识呈现顺序,将“循环小数的产生”后移,把其余教学内容提前,引发学生从“已知”走向“深度探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根据学生情况,做合适教学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学情大体可分为3类:1.一无所知;2.半知半解;3.了解很多。部分学生对循环小数的写法、循环小数大致概念、有限无限的区分,甚至是循环节已有了解。但是学生真的了解循环小数吗?当然不是!这些已知仅仅是表面的,浮于文字。但学生会认为:我都知道了。也就无动机和欲望。那教师要做的是:如何基于现实学情,通过以问引学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已知充分暴露呢?笔者在课堂中提出了以下3个问题,意图有效暴露已知以学定教,并且将细碎且学生自学就会的内容提前,以便集中精力解决重难点。[教学片断1:]师:关于循环小数,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1:我知道循环小数就是后面数字会重复出现。生2:循环小数就是小数部分有数字是重复的,有很多,比如:3.11111...生3:循环小数的重复数字是写不完的,所以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师:你能写出一个你认为的循环小数吗?三位学生上黑板书写:5.666...6.272727...0.314314...师:关于循环小数,还有哪些知识呢?让学生进行自学(了解循环节、循环小数简写、无三个问题,充分暴露学情。第一个问题:充分暴露已知,了解学情,发现学生不是一无所知。第二个问题:展示学情,以学定教,学生写什么,后续教什么。第有些未知,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学看明白的,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减少课堂的灌输。7-8分钟时间,将“循环小数”这节课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点基本教学完,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充分的知识铺垫。2.注重教学过程,提升学习兴趣有句广告语: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对照教学,就是应更加注重过程性学习。什么样的学习过程,能够引发学生关注着沿途的“美丽风景”呢?有趣好玩的、富有挑战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喜欢的。它既符合了学生年龄特点,吸引了所有学生兴趣,又激发了学生探究深邃数学知识的欲望。通过合理应对学情,学生已经学会了循环小数的读写、循环节、简便写法等知识,学生对循环小数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实践表明:学生对循环小数是如何产生的知之甚少,也容易忽视。因此,在课堂中要把“循环小数的产生”作为探究重点,放大探究过程。如何通过以问引学,放大循环小数产生过程的探究呢?笔者在实践中通过以下2个问题,触发学生思考和探究:[教学片断2:]师:了解了循环小数这么多知识,你对循环小数还有什么疑问呢?大胆提出来吧。生1:循环小数与无限小数是什么关系?生2:循环小数是怎么得到的呢?生3:为什么会有循环小数?生4:学习循环小数有什么用呢?师: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有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呢?生1:因为竖式中3×4=12,商4,13-12余1,添0,3×3=9,商3,又余1,再添,3×3=9,商又是3,余数又是1。余数一直是1,添0,商也一直是3,永远写不0完。生2:竖式计算过程中总是“余1”,添0后继续往下除,商一直是3。生3:因为竖式中一直出现10-9=1,所以每一次的计算商后面就是3。第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关注“循环产生过程”,为探究重难点做铺垫,也是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也就是引发学生去关注:为什么会有循环小数?第二个问题:关注“循环”的本源:是因为在除法竖式计算过程中,余数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也可以认为是某个计算过程不断重复出现),导致了商的小数部分两个问题,放大了学习过程,让学习过程更有思维的深度和厚度,也让原先跃跃欲试,自认为“已经知道”循环小数的学生静下来思考和探究。3.重点难点突破,提高教学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八个字,数学老师再熟悉不过了,是备好一节课的重中之重通过前一环节两个主要问题,引发和放大了教学重点的探究过程。而教学难点,又跟学生的认知有关。教师要思考,以怎样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探究欲望。学生已经经历了循环小数的产生过程,理解了原理。这节课还有什么挑战性的难点呢?——循环小数产生,一定要竖式计算这么多步骤吗?这一问题很有思维含量,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更深入探究的欲望。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对循环小数产生的原理有更深入理解。[教学片断3:]师:原来两个数相除真的可以产生循环小数,再来试一试,板书:86÷11。......师: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吗?生1:一个除法算式,能否算出循环小数,有简单的判断方法吗?生2:每次要计算重复两三次才判断,有点麻烦。师:提的问题真好!这里有同学是这样做得。他认为算到这里,就可以判断商是循环小数了。你有什么问题要提?生1:没有产生,因为商现在是81,你怎么知道接下来一定是81重复呢,可能是812812重复都有可能,我觉得算到这里还不能判断。生2:我也认为是不对的。循环小数要商不断重复出现,现在还没有重复出现,你怎么就确定是循环小数了呢?生3: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算到这里可以判断商一定是循环小数了,因为你看现在余数是9,那么添0,往下算的话,商就是8,再算商就是1,它就是81循环。师:争论不清。那想象一下,如果继续往下算,会怎么样呢?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竖式。(注:此时还未有线师:现在你们有什么发现?生:下面算的过程和之前的是一样的,不断重复了。师: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上来指一指。学生上台指相同过程。师:他的意思是:(框)第二步过程和原有的第一步是一样的,这一步对应的商是81。那没有算完的这一步(框最后的余数9),对应的商是81。两个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第一个问题,既是对前一环节重点的再回顾更是引发深入“强刺激”。有学生说不可以判断,且占大多数可以,学生精彩的辩论,把课堂思维推向高潮。第二个问题,让学生聚焦计算过程,发现循环之原理。结合学生作品,以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循环小数原理更深入的探究,从而达到突出重点,更有效突破难点的教学目标。四、结语”以问引学”的设计理念贯穿整节课,既有教师的适时提问引领,更有学生提问引发更深入的探究。这节课最大的创新之处,是对学生已和有效合理应对。1.引出真学情何以“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唯有暴露学生已有的真实学情,并且研读教材的编排。通过“以问引学”方式,达到“以学定教”目的。教师不能仅凭经验主义,没有求证,就武断学情。可以通过“你对循环小数已经有了哪些认识?”“举一个循环小数”等提问来充分展现学情,是一无所知,还是半知半解?实践表明,学生的认知已经“走在”了教师经验判断的前面。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很多跃跃欲试同学的回答。课堂中,教师要敢于通过问题打开学生已有认知,让教学前的”已知”顺利成为真正的已知,而不是忽略已【5】2.引出真疑问能引发课堂走向深入探究的问题,是源于学生的发现和疑问。通过教师情境的设置,材料的呈现,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生生辩论、释疑,对教学重难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本课中的知识点中,“循环小数的产生原理”“简便方法判断是否产生循环小数”是学生真正的疑问。因此,课堂中数次提到“学到这里关于循环小数还有什么疑问吗?你有什么发现?”随之,学生有了真思考,大胆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引领了课堂不断走向深入探究学习。总之,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不妨从合理应对学情、放大探究过程、有效突破难点等方面着手“以问引”,展现真学情,引出真疑问,使学生点亮精彩课堂。参考文献[1]何晓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2019(1):0211-02[2]马永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