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春季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春季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春季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春季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②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④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ù):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1)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敝:(3)濂具以实对。

具:

(4)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微: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3.【甲】文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自己刻苦求学经历的?4.【甲】【乙】两段文字中所表现的宋濂的品质有哪些不同?5.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甲】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摘自《愚公移山》)【乙】又北二百里,曰①发鸠之山②,其上多柘木③,有鸟焉,其状④如乌⑤,文首⑥,白喙⑦,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⑧。是⑨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⑩而不返,故⑪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⑫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北山经》【注释】①曰:叫作。②发鸠之山:山名。③柘木:柘树,桑树,木质坚硬,叶可喂蚕。④状:形状。⑤乌:乌鸦。⑥首,头。⑦喙:鸟嘴。⑧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詨(xiào):通“叫”,呼叫。⑨是:这。⑩溺:淹没在水里。⑪故:因此。⑫堙:填塞。(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又北二百里

②有鸟焉

焉③文首

④赤足

赤(2)翻译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3)【乙】文中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中“常”一词,体现了精卫的

精神,这种精神可用【甲】文中愚公的“

”话来进行阐释。(4)【甲】文中愚公移山、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移走太行、王屋二山;而【乙】文“精卫填海”中精卫“常”衔木石以填海,但文中却并未叙述精卫填海的结局如何。试结合《列子》与《山海经》这两部古籍体例等特点对此进行分析说明。【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刘文正公①性简傲,不蹈②科名积习,立朝侃然③有古大臣风。尝有世家子岁暮馈以千金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曰:“汝主以世谊通问候,其名甚正,然余承乏④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窭⑤者可也。”有赀郎⑥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曰:“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虽老夫过失,亦可箴规⑦也。”其人嗫嚅而退。(节选自倪进《清代笔记选注》)[注]①刘文正公:刘统勋,谥号文正。②蹈:遵循。③侃然:刚毅正直的样子。④承乏:在任官吏常用的谦辞。⑤篓(jù):贫寒。⑥赀(zī)郎:出钱捐官的人。赀,同“资”,钱财。⑦箴规:告诫,规劝。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贤者能勿丧耳

丧:(3)其名甚正

甚:

(4)汝可归告汝主

归: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尝有世家子岁暮馈以千金公呼其仆入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9.【乙】文中的刘统勋能否称得上是【甲】文中孟子笔下的“贤者”?请简要说明理由。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杞人忧天》)【乙】乐广①字彦辅,迁河南尹。尝有亲客②。久阔③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④河南听事⑤壁上有角⑥,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⑥意解,沈疴⑦顿愈。(《晋书·杯弓蛇影》有改动)【注】①乐广,西晋人,曾任河南尹。②亲客:亲朋中常往来的客人。③久阔:久别不见。④于时:在当时。⑤听事:宫府办理政事的厅堂。⑥角:有装饰的弓。⑦豁然:顿时明白的样子。⑧沈疴(kē):长久而严重的病。沈同“沉”。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当坠耶

尊君在不B.因往晓之

晓行夜宿C.其人舍然大喜

客豁然意解D.若躇步跐蹈

未若柳絮因风起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下车引之B.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意与日去C.广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D.广乃告其所以

屠乃奔倚其下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2)既饮而疾。13.两篇文章都写了从担忧到①

的过程,甲文“杞人”担忧的原因是“天地崩坠,身亡所寄”,乙文客人担忧的原因是②“

”(用原文)。通过两篇文章,我们明白了一个共同的道理: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并驱如故。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⑤狼亦點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屠暴起(2)乃悟前狼假寐15.翻译下面句子。途中两狼,缀行甚远。16.从两文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能列举出两个与狼有关的成语吗?17.【甲】【乙】两文均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请分别概括两个故事“异”在哪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身己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8.解释下列加点同语的意思。(1)一其一犬坐于前

(2)一狼洞其中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久之,目似瞑,意暇甚。20.屠户是个怎样的人?文章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21.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

描写。甲文主要表现狼的

;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①练②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③以悲,泫然④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⑤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⑥,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注】①鹅溪:即鹅溪绢,是一种绢帛。②练:白色丝绢。③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④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⑤束发:年纪轻。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2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至若春和景明

景:(2)宠辱偕忘

偕:(3)微斯人

微:(4)泫然不能自已

已:23.翻译句子(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24.乙文作者为什么认为滕子京不该靠着岳阳楼栏杆大哭?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5.甲乙两文作者借岳阳楼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阅读古诗文,完成各题。【甲】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乙】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丙】文公伐原文公伐原①,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谋②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③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④,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谍:刺探军情的人。③庇:保障。④孟门:原国地名。26.请你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1处)三日而原不降27.解释加点字词。(1)又何间焉(

)

(2)小信未孚(

)(3)公令疏军而去之(

)

(4)及孟门(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2)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29.对甲乙两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乙】文中曹刿担心当权者缺乏深谋远虑,故主动献策。B.【甲】【乙】中“周郎”“鲁庄公”都因目光短浅受到批判。C.【甲】诗借凭吊史事以抒发自己的抑郁不平之气,寓意深沉,发人深思。D.【乙】文中写乡人劝阻,反衬出曹刿对国事关心和勇于担当的品质。30.甲诗作者认为当时战争的胜利主要取决于①

,乙、丙两文都强调政上②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乙中的③

,丙文中的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乙】二十五日,城陷,忠烈①拔刀自裁②,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③,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④也。”被执⑤至南门。和硕豫亲王⑥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选自全祖望《梅花岭记》)注释:①忠烈: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②自裁:自杀。③德威:史德威,史可法义子。④阁部:史可法为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⑤执:押解。⑥和硕豫亲王:清朝世袭亲王。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往之女家

(女儿)B.富贵不能淫(使……迷惑)C.遂为诸将所拥而行(于是)D.被执至南门(到)3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语言含蓄而幽默。B.甲文否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观点。C.乙文写烈士的精神多么象梅花的芳香不染、冲风傲雪的崇高节操。D.乙文记叙史可法死而求葬梅花岭,正说明了他高洁芳香的坚贞品质。3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德威流涕,不能执刃。34.甲文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请分析该排比句式的作用。35.你认为乙文中的史可法符合甲文“大丈夫”的标准吗?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盖①汝若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②,不待远离膝下③,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④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节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注]①盖:如果。②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明理的学问。③膝下:借指父母。④汩:搅乱,扰乱。3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

说:

(2)千里从师

从:(3)恐汝在家汩于俗务

恐:

(4)力改故习

力:3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3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39.请结合【甲】【乙】两文,说一说你在学习方面受到了哪些启示。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②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④。(《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注释】①弭(mǐ):消除。②鄣:阻塞。③雍(yōng):堵塞。④彘(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4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①时时而间进

(

)②期年之后

(

)③厉王虐

(

)④国人谤王

(

)41.选出下列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能谤讥于市朝

受任于败军之际B.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C.乃不敢言

若无兴德之言D.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问今是何世42.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②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43.【甲】文中邹忌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

;【乙】文中召公也用“

”(请用原文语句作答)形象地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忧悲、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节选自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有删改)4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走送之

走:(2)礼愈至

至:(3)酣醉

酣:(4)一寓于书

寓:4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46.为什么张旭的草书灵动如鬼神,难以捉摸?47.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关于学习的启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宋春华,光绪十二年武进士,授蓝翎侍卫,联军①内犯,春华守城南。枪中春华左股,众欲退,春华负创大呼曰:“今夕之事,有进无退!”众争夺敌,死伤甚众,敌毕登城,乃仰天叹曰:“吾志不遂,负国恩矣!然自接战以来,杀敌过当,今日之死,亦无所恨。”以首触陴②,死,年三十五。(选自《清史稿》,有删改)【注】①联军:指1900年侵入中国的八国联合军。②陴(pí):女墙,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是传统的防御建筑。4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故患有所不辟也

(

)

(2)贤者能勿丧耳

(

)(3)枪中春华左股

(

)

(4)吾志不遂

(

)4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

受地于先王B.舍生而取义者也

足肤皲裂而不知C.今夕之事

人皆有之D.以首触隩

醒能述以文者50.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然自接战以来,杀敌过当,今日之死,亦无所恨。51.【乙】文中宋春华的行为能否证明【甲】文的观点?请说明理由。【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乙】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选自《论语》)【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5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

说:(2)学而不思则罔

罔:(3)仰之弥高

弥:(4)适鲁

适:5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54.师生互为欣赏。孔子欣赏学生颜渊

;颜渊赞赏孔子学识渊博、教学有方。55.【丙】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孔子的伟大?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久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秦、魏为与国①。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②,秦救不出。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车而遣之。唐雎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③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雎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雎之说也。(节选自《战国策·魏策》)【注释】①与国:同盟国。②冠盖相望:出使秦国的车辆络绎不绝。③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5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以头抢地尔(

)

(2)寡人谕矣(

)(3)魏使人求救于秦(

)(4)是亡一万乘之魏(

)57.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A.足肤皲裂而不知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挺剑而起D.长跪而谢之曰5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59.【甲】【乙】两文中,唐雎都成功劝说了秦王,不同之处在于,【甲】文中唐雎靠

让秦王屈服,【乙】文中唐雎凭

让秦王信服。参考答案:1.

通“披”,穿

全部,所有

没有

2.(1)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2)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3.①幼时得书之艰②从师叩问之难③求师奔走之劳④住读生活之苦这四个方面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4.甲文表现了宋濂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对学习的勤苦;乙文表现了宋濂实事求是、实话实说,敢于直言,不人云亦云的品质。5.(1)

向北方

在这里

同“纹”,花纹,长着花纹

红色(2)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3)

执着,矢志不渝;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4)《列子》是一部寓道于事的智慧古籍,常常借助故事反映睿智和哲理,所以其故事情节叙述较为完整;而《山海经》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其故事多为介绍地理方志服务,所以其故事不追求情节叙述完整。6.

同“避”,躲避

丧失

很,十分

回去

7.尝有世家子/岁暮馈以千金/公呼其仆入

8.(1)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我)就牺牲生命而选择道义。(2)你有什么要禀告的,可以在众人面前说出来。

9.能。甲文中孟子笔下的“贤者”是指能够保持本心、坚守道义的人;乙文中的刘统勋刚毅正直,不收受贿赂,不接见夜里敲门出钱捐官的人,正是孟子笔下的“贤者”10.C

11.D

12.(1)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2)喝了酒后就病了。

13.

释然

见杯中有蛇

意甚恶之

示例一:有些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示例二: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前,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14.

突然

睡觉

15.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16.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狼是排斥、对立的态度,狼在人们心目中是阴险狡诈、贪婪凶狠的形象,是恶人的象征。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

17.甲文“异”在一个屠户杀死了两只凶猛的饿狼。乙文“异”在一个屠户用吹猪的方法吹死了一头恶狼。18.

像犬一样

打洞。

19.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20.屠户身上表现了复杂的性格。先是怯懦,这主要是最初的“投以骨”;在狼“并驱如故”后,屠户清醒过来,准备战斗,先是“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继而“暴起”杀狼,最后“转视积薪后”,根除狼患,表现了他的勇敢、机智。主要是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刻画

21.

动作

神态

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

伟大的母爱22.(1)景:日光

(2)偕:一起、一并

(3)微:如果没有(4)已:停止

23.(1)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

24.滕子京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年轻时就稍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贬官)不久政绩卓著至极,没有有什么值得哭。

25.甲文:范仲淹借写《岳阳楼记》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滕子京)的期待勉励之情。乙文:袁中道借游岳阳楼表达自己有一腔报国之志,却怀才不遇,一无所成的感慨、失落之情以及亲人离世,飘零天涯的孤独悲伤之情。26.三日/而原不降

27.

间:参与。

孚:为人所信服。

去:离开。

及:到,等到,到了。

28.(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顺从(或听从)您的。(2)信义(或诚信或信用)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

29.B

30.

东风

取信于民或民心所向或得民心等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31.A

32.B

33.(1)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