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选自《史记》的两则材料,完成10-12题。(共8
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材料一】
庄襄王①元年,大赦罪人,修②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东周与诸侯谋秦,
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
《史记•秦本纪第
五》
【材料二】
王③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⑤,使监谤
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
《史记•周本纪第
四》
[注释]①庄襄王:秦国国君。②修:封赏。③王:指周厉王。④谤:批评指责。⑤卫巫:
卫国的神巫。⑥彘(zhi):地名,今山西霍州。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三里之城以告则杀3汝书不惠
B.委而去之一狼径去成礼而去
C.布惠于民出奔于彘告之于帝
D.诸侯不朝朝发白帝朝思暮想
11.对文章和材料中画线语句的鞅强、依据语境作出的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翻译: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
理解:这句话连用四个双重否定句,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的道理。
【乙】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
翻译:秦国没有断绝东周的祭祀,把阳人这个地方赐给了东周国君,供奉他们的祖先。
理解:庄襄王善待东周君王,与他之前的治国之策一脉相承,体现了他的仁政思想。
【丙】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翻译:国人没有谁敢说话,在道路上碰到了,都用目光示意。
理解:周厉王杀害指责自己的百姓,所以百姓不敢说话,就用眼神交流要把厉王赶出国都。
12.阅读上面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得道“与”失道”在庄襄王和周厉王身上
的具体表现。(4分)
答:___________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7.(8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
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
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
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
注意,不重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
A.举于士举国上下举一反三举足轻重
B.于星人口星心非自以为正唯利星图
C.征于自五年交辉眉飞自舞察言观自
D.而后喻不可理喻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让他变得无所不能。
理解:孟子认为,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等各种磨难,才能激励
心志,宽容仁慈,让自己变得无比强大。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内心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理解:孟子认为,艰苦的客观环境能激发人的潜能,除此之外,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也至关
重要,只有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C.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翻译: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成为过去的事了。
理解:唐太宗认为,开创一番基业是很困难的事情,不过那种困难已经成为过去的事了,将
已有的业绩保持下去,才是他和臣子们眼下应该谨慎对待的。
(3)根据甲、乙两文,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甲、乙两文都探讨了“国家治理”的问题。甲文由“个人磨炼”推及此问题,由此导出“①"
的观点;乙文中唐太宗君臣围绕“②”展开讨论,其中“③,④”两句
也印证了甲文的观点。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三)
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小题。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周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与“周天下之广居”中加点字“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用B.后来周上C.周功自傲D.同心不良
10.与文中画线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表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甲】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乙】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1.请依据下面两位同学的对话,补全横线处内容。
同学甲:“富贵不能淫”这个题目是编者加的。我认为这个题目不合适,不如改为“此之谓
大丈夫
同学乙:为什么这样说呢?
同学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乙:我认为你的分析有道理。
12.请结合文中孟子的观点和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大丈夫之道”在何易于和张骞身
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气诏下,所在②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
征茶且不可活,用I®厚赋④毒之乎?”命吏阁诏⑥,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
窜⑥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久”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
之,不劾也。
(取材于《新唐书•何易于传》)
【材料二】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
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
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⑨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
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取材于《汉书》)
注:①[榷(qu©)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②[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
方。③[蚓(shen)]况且,何况。④[赋]赋税。⑤[阁诏]衡置诏书。⑥[窜]这里指被流
放。⑦[尔曹]你们。⑧[郎]郎官,种官职。⑨[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三)(共7分)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遇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龊,跳往助
Zo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
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
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相呼生死相存孤高自存
B.跳往期之得道多勘助人为乐
C.出入之迂笑而止之丈夫之冠也
D.帝感其雄岂不跳大丈夫哉雄心诚意
10.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他受到北面大山的惩罚,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理解:这句话交代了愚公移山的原因,他是为了方便出入,才组织家人移山的。
【乙】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批,跳往助之。
翻译: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理解:小男孩的加入,说明愚公移山的伟大壮举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丙】“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你真的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
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理解:在智叟的眼里,愚公能移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所以提出疑问,目的是为帮助愚
公解决问题。
11.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往古之时,四极①废,九州裂;天不兼覆②,地不周载®火爆疑④而不灭,水浩洋而不
息;猛兽食颛民⑤,鹫鸟©攫⑦老弱。于是女婿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
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曳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⑨死,颛民生。
(节选自《列子•汤问》)
注:①【四极】天的四边。远古的人认为在天的四边都有柱子支撑着。②【兼覆】完整地
覆盖大地。③【周载】周全地承受万物。④【端(lan)期(ydn)】大火延烧的样子。⑤
【颛(zhudn)民】善良的人民。⑥【鹫(zhi)鸟】凶猛的鸟。⑦【攫(jue)]抓;夺。
⑧【淫水】泛滥的洪水。⑨【狡(jiao)虫】恶禽猛兽。
愚公和女婿虽一为人一为神,但他们身上有一些共同的品质为后世所敬仰,请写出你感受
最深的一点,并结合文章及【链接材料】加以分析。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4.(7分)阅读完成问题。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盾。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
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
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耳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龊,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1■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比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列子》)
【乙】惜鹳智
子游①为武城宰②,郭门之埋③有鹳,迁其巢于墓门之表④。墓门之老⑤以告曰:“鹳,
知天将雨之鸟也。而骤⑥迁其巢,邑⑦其大水乎?”子游日:“诺⑧。”命邑人悉具舟以俟⑨。
周数日,水果大至,郭门之埋没⑩而雨不止。水耳及于墓门之表,鹳之巢翘翘然⑪,徘徊长
唳⑫,莫知其所处⑬也。子游曰:“悲哉!是亦有知⑭矣,惜乎其未远也!”
(选自《郁离子》)
【注】①[子游]孔子的学生,姓言名偃。②[武城宰]武城县的长官。③[郭门之埋]城门外的
小土山。④[表]石碑。⑤[墓门之老]看守坟墓的老人。⑥[骤]突然。⑦[邑]县的别称。⑧[诺]
表同意。⑨[俟]等待。⑩[没]淹没。⑪[翘翘然]危险的样子。⑫[徘徊长唳]鹳鹊在巢边盘旋
哀号。⑬[莫知其所处]不知道栖止在哪里。⑭[知]见识,见解。
(1)句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冀州之南墓门之表
B.面山而周周数日
C.旦焉置土石水县及于墓门之表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郭门之埋没而雨不止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河曲智叟亡以应。
翻译: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理解:智叟觉得愚公实在难以沟通,一意孤行,所以决定不再回应。
【乙】命邑人悉具舟以俟。
翻译:命令武城县里的人都准备好船,等待即将到来的洪水。
理解:得到墓门之老的提醒后,子游做好妥善安排,让百姓注意防灾。
(3)【甲】文中愚公对智叟的评价和【乙】文中子游对鹳的评价分别是怎样的?结合两篇寓
言故事,说说你对“智慧”的认识。
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6.(9分)阅读【甲】【乙】【丙】三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尽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①?”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
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
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④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①贵:以一为贵。②君人者:指国君。③与:亲附,拥护。④遂:终于,最终。
【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③邪?民亦无恙邪?
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
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赵威后:赵惠文王的妻子,即赵太后。②书未发:书,指齐王给赵威后的信。发,
启封。③恙:灾害,忧患。
(1)根据语境和所给义项,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兵”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有三个义项:①兵器,武器。②军事,战争。③军队。
【甲】文中“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一句中的''兵”的意思应选O
②“非”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有四个义项:①不对的,不合理的,与“是”相对。
②非难,责怪。③不是。④无。【乙】文中“非之则危”一句中的“非”的意思应选o
③“岁”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有四个义项:①星名。木星。②年。③年龄。④年
成,年景,收成。【丙】文中"岁亦无恙邪?”■句中的“岁”的意思应选O
④“说”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有六个义项:①陈述,解说。②言论,主张,学说。
③shut。劝说,说服。④止息,休息。⑤yu©。喜欢,高兴。⑥同“脱”。解开,脱下。【丙】
文中“使者不说”一句中的“说”的意思应选o
(2)根据语境,下面三个句子中加点词所表达的语气与另外两句不一致的是
A.民亦无恙邪
B.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C.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邛
(3)【甲】文中“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这个“道”在【乙】文中指“",
在【丙】文中指。
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6.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
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道多助
B.以顺为正者不以疾也
C.行天下之大道春冬年时
D.或王俞急宣父俞之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理解:女子出嫁时,母亲会教导她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自己的丈夫。孟子
通过妾妇之道来巧妙地比喻君臣之道,认为臣对于君,也应该完全顺从。
B.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
宽广的道路“义”上。
理解:孟子赞赏的大丈夫要胸怀儒家所说的仁、礼、义,还要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
立身处世的态度,时刻奉行仁、礼、义,时刻坚守仁、礼、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
(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苏武身上是
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
律①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②,富
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武不应。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④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
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轼咒畔氐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縻食不至,掘野鼠
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节选于《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①卫律:本是长水胡人,与协律都尉李延年关系亲密,受到李延年举荐出使匈奴,等到使
团返回的时候却恰逢汉朝诛灭李延年家族。卫律害怕受到牵连一并伏诛,便逃出汉朝投
降了匈奴。匈奴单于喜爱他,封他为丁灵王。②弥山:满山。③白:告诉。④旃:zhan,
通毡,毛毡。⑤抵:公羊。⑥乳:用作动词,生育,指生小羊。公羊不可能生小羊,故此
句是说苏武永远没有归汉的希望。
文言文阅读专题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选自《史记》的两则材料,完成10-12题。(共8
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材料一】
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②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东周与诸侯谋秦,
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
《史记•秦本纪第
五》
【材料二】
王③行暴虐侈傲,国人谤④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⑧,使监谤
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⑥。
《史记•周本纪第
四》
[注释]①庄襄王:秦国国君。②修:封赏。③王:指周厉王。④谤:批评指责。⑤卫巫:
卫国的神巫。⑥彘(zhi):地名,今山西霍州。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三里之城以告则杀之汝书不惠
B.委而去之一狼径去成礼而去
C.布惠于民出奔于彘告之于帝
D.诸侯不朝朝发白帝朝思暮想
11.对文章和材料中画线语句的蒯学、依据语境作出的年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翻译: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
理解:这句话连用四个双重否定句,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的道理。
【乙】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
翻译:秦国没有断绝东周的祭祀,把阳人这个地方赐给了东周国君,供奉他们的祖先。
理解:庄襄王善待东周君王,与他之前的治国之策一脉相承,体现了他的仁政思想。
【丙】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翻译:国人没有谁敢说话,在道路上碰到了,都用目光示意。
理解:周厉王杀害指责自己的百姓,所以百姓不敢说话,就用眼神交流要把厉王赶出国都。
12.阅读上面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得道“与”失道”在庄襄王和周厉王身上
的具体表现。(4分)
答:__________
(三)(共9分)
10.答案:B(2分)
11.答案:【乙】(2分)
12.答案:得道表现:庄襄王即位后,封赏先王功臣并优待其骨肉,对百姓布恩施惠;打败
诸侯的联合讨伐后,善待诸侯国君,允许其祭祀先祖。失道表现:周厉王残暴奢侈,派
卫巫监视国人,只要有批评指责他的就杀掉;后来更加严苛,使得百姓在路上不敢言,
只能用眼睛示意。(4分。得道,2分;失道,2分。意思对即可)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7.(8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日:“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
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
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
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
注意,不重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
A.举于士举国上下举一反三举足轻重
B.于是人口星心非自以为星唯利星图
C.征于自五自交辉眉飞自舞察言观自
D.而后喻不可理喻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让他变得无所不能。
理解:孟子认为,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等各种磨难,才能激励
心志,宽容仁慈,让自己变得无比强大。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内心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理解:孟子认为,艰苦的客观环境能激发人的潜能,除此之外,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也至关
重要,只有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C.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翻译: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成为过去的事了。
理解:唐太宗认为,开创一番基业是很困难的事情,不过那种困难已经成为过去的事了,将
已有的业绩保持下去,才是他和臣子们眼下应该谨慎对待的。
(3)根据甲、乙两文,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甲、乙两文都探讨了“国家治理”的问题。甲文由“个人磨炼”推及此问题,由此导出“①"
的观点;乙文中唐太宗君臣围绕“②”展开讨论,其中“③,@"两句
也印证了甲文的观点。
【分析】译文:
甲: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
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
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
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
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
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
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
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乙:
唐太宗询问身边的大臣:“创造功业与保持现有的成就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
家刚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雄竞相起兵,互相较量,最终使他们称臣,创造功业难啊!”魏
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
现有的成就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
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疏忽的时候发
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正应该和
大家谨慎对待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句意: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举,被录用。/全国所有的人。举,全。/从一件事情
中找出规律,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规律。举,举例。/比喻实力强大,能左右局势。举,抬起。
B.句意:给这个人。是,这。/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是,对的。/自己认为是对的。
是,对的。/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C.句意:从脸上显露出来。色,脸色。/指色彩斑斓的光辉相互交错。色,色彩。/形容人得
意兴奋的样子。色,脸色。/留意观察别人的话语和神情,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色,脸色。
D.句意: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喻,明白。/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喻,明白。
/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形容人人皆知。喻,明白。/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喻,明白。
故选:D。
(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A.有误,“让他变得无所不能”句翻译应该是: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BC.正确。
故选:Ao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甲、乙两文都探讨了“国家治理”的问题。甲文由“个人磨炼”推及此问题,结合“然后知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句导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乙文中唐太宗君臣围绕“创
业与守成孰难”展开讨论,其中“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两句也印证了甲文的
观点。
答案:
⑴D
(2)A
(3)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创业与守成孰难③常恐骄奢生于富贵④祸乱生于所忽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
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
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
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
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
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
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
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三)
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小题。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周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与“周天下之广居”中加点字“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回B.后来周上C.用功自傲D.用心不良
10.与文中画线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表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甲】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乙】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1.请依据下面两位同学的对话,补全横线处内容。
同学甲:“富贵不能淫”这个题目是编者加的。我认为这个题目不合适,不如改为“此之谓
大丈夫
同学乙:为什么这样说呢?
同学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乙:我认为你的分析有道理。
12.请结合文中孟子的观点和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大丈夫之道”在何易于和张骞身
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咒诏下,所在②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
征茶且不可活,铝I3厚赋④毒之乎?"命吏阁诏®,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
窜⑥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⑦。”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
之,不劾也。
(取材于《新唐书•何易于传》)
【材料二】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
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
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⑨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
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取材于《汉书》)
注:①[榷(qu©)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②[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
方。③[知I(sh4n)]况且,何况。④[赋]赋税。⑤[阁诏]衡置诏书。⑥[窜]这里指被流
放。⑦[尔曹]你们。⑧[郎]郎官,一种官职。⑨[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答案】9.A10.【丙】
11.示例:从作者的行文思路来看,“何谓‘大丈夫'”是作者阐释的核心,而“富贵不能淫”
仅是“大丈夫”表现的一个方面,并不能涵盖文段中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
12.示例:何易于为茶民和小吏着想,“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讲仁德,
有仁心,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体现;“命吏阁诏”“即自焚
之”,为了百姓抗诏,为了百姓和小吏焚诏,不惧权势,是“威武不能屈”的体现。张骞被
俘虏,但是“骞持汉节不失”,没有屈从于匈奴人,体现了张骞“威武不能屈”;“单于留骞
十余岁,予妻,有子”,张骞在匈奴家庭美满,但是张骞不图一时享乐心中仍存家国大义,
最后回到故国,体现了张骞“富贵不能淫”。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与辨析。
“盾天下之广居”中加点字“居”的意思是居住。
A.居住;
B.处于;
C.依凭;
D.存有;
故选Ao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画线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为:能实现理想
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甲】意为:品德高尚的人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乙】意为: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
少;
【丙】意为: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
得到好处;
故选【丙】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及内容理解。
“此之谓大丈夫”意为: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通读选文,结合“景春日:'公
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等内容可知,选文围绕“何为大丈夫”这一话题展
开论述,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大丈夫”的具体表现,因此标
题可以用“此之谓大丈夫”,可据此作答。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材料一】“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知厚赋毒之乎?‘吾敢爱一
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等内容可知,何易于为为茶民和小吏着想,
心怀百姓,符合“大丈夫之道”中“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一
特点;
结合【材料二】“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
节不失。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等内容可知,张骞虽然被俘虏,
但仍“持汉节不失”,没有屈从于匈奴人,体现了张骞“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质;此外,
“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张骞在匈奴家庭美满,但是张骞不图一时享乐心中仍存
家国大义,最后回到故国,体现了张骞“富贵不能淫”,心怀祖国的高尚情怀。
【点睛】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
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
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
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
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
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
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
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材料J何易于担任益昌县令。盐铁官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皇帝下诏书说,
凡是生产茶叶的地方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收茶税,百姓
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赋税伤害百姓呢!"他命令差役搁置诏书(不去理会)。差役说:
“天子的诏书谁敢拒绝?我们这些差役会因此而获死罪,大人难道能逃脱被流放的刑罚
吗?”何易于说:“我怎么能爱惜自己,而危害一方的百姓呢?我也不会将灾祸连累到你
们。”于是他亲手烧掉了诏书。观察使平时很欣赏他的耿直爱民,所以没有上奏追究这件
事。
【材料二】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间被任命为郎官。那时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匈奴攻破月
氏王。月氏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汉王朝正想从
事消灭匈奴的战争,听说此言,就想派人出使月氏,可匈奴国又是必经之路,于是就招募
能够出使的人。张塞以郎官的身分应募出使月氏。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离开陇西。途
经匈奴,被匈奴人截获,用传车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扣留张骞十多年。给他娶妻,并生了
儿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份。单于死了,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便带着他匈奴籍
的妻子以及堂邑甘父一起逃跑回到了汉朝。
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三)(共7分)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批,跳往助
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本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穹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
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
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相制生死相许孤高自许
B.跳往期之得道多理助人为乐
C.出入之迂笑而止之丈夫之冠也
D.帝感其诚岂不诚大丈夫哉诚心诚意
10.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他受到北面大山的惩罚,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理解:这句话交代了愚公移山的原因,他是为了方便出入,才组织家人移山的。
【乙】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龊,跳往助之。
翻译: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理解:小男孩的加入,说明愚公移山的伟大壮举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丙】“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你真的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
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理解:在智叟的眼里,愚公能移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所以提出疑问,目的是为帮助愚
公解决问题。
11.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工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②,地不周载®火爆疑④而不灭,水浩洋而不
息;猛兽食颛民®,鹫鸟⑥攫⑦老弱。于是女婿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
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⑨死,颛民生。
(节选自《列子•汤问》)
注:①【四极】天的四边。远古的人认为在天的四边都有柱子支撑着。②【兼覆】完整地
覆盖大地。③【周载】周全地承受万物。④【端(lan)厥(ydn)】大火延烧的样子。⑤
【颛(zhudn)民】善良的人民。⑥【鹫(zhi)鸟】凶猛的鸟。⑦【攫(jue)]抓;夺。
⑧【淫水】泛滥的洪水。⑨【狡(jiao)虫】恶禽猛兽。
愚公和女婿虽一为人一为神,但他们身上有一些共同的品质为后世所敬仰,请写出你感受
最深的一点,并结合文章及【链接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9.B10.乙
11.答案示例一:面对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带来的出行不便,愚公毅然与家人一起移山。女
姻面对人世间的各种灾祸,挺身而出,救人民于水火。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勇于迎接挑战
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答案示例二:愚公年且九十,他与家人一起移山,更多的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女婿面对人
世间的各种灾祸,救人民于水火。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赞成、赞同、同意/答应、应允/称赞;
B.都理解为“帮助”;
C.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结构助词,的;
D.真诚/确实/真诚;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惩”理解为“苦于”;故译为: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他受
到北面大山的惩罚”的理解有误;
【丙】根据“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可知,智叟是在质疑愚公移山的举
动,认为愚公不自量力,对其充满嘲讽的意味;“目的是为帮助愚公解决问题”分析有误;
故选【乙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拓展延伸。
根据《愚公移山》第二段“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可知,愚
公面对大山阻碍(出行不便),愚公毅然决定与家人一起移山;
根据链接材料“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爆践而不灭,水浩
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鹫鸟攫老弱”可知,在古时发生了天塌地陷,烈火燃烧并且不
灭,洪水浩大汪洋泛滥并且不消退等灾难,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联系”于是女婿炼五
色石以补苍天……”可知,女娟面对人世间的各种灾祸,挺身而出,救人民于水火;女蜗
与愚公身上的勇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根据《愚公移山》第二段可知,愚公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而移山,打算“毕力平
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为的是子孙后代不再被大山所阻碍,更多的是为了造福子孙后
代;链接材料写女蜗于天塌地陷,灾难横生时挺身而出,救百姓于水火;他们身上的奉献
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点睛】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
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
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
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
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
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
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
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
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
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
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
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
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以往古代的时候,四根天柱倾折,大地陷裂;天有所损毁,不能全部覆盖万物,地有
所陷坏,不能完全承载万物;烈火燃烧并且不灭,洪水浩大汪洋泛滥并且不消退;猛兽吞
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禽鸟用爪抓取年老弱小的人吃掉。于是,女婿炼出五色石来补青
天,斩断大龟的四脚以竖立天的四根梁柱,杀死水怪黑龙来拯救冀州,累积芦苇的灰烬来
制止抵御过量的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个天柱得以扶正直立;过多的洪水干涸了,冀州
太平了;恶禽猛兽死去,善良的人民百姓生存下来。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4.(7分)阅读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户货款管理办法
- 农村土鸡管理办法
- 农村物业管理办法
- 农田垦造管理办法
- 冰川管理办法
- 冷库分类管理办法
- 出差管理办法官方
- 出行安全管理办法
- 分包监督管理办法
- 分档晋级管理办法
- 银行贷款政策课件
- 宁海县三资管理办法
- 2025版本的房屋征收补偿协议
- 2025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版公司股东退股的协议
-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我的白鸽》 练习题(含答案)
- 【真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数学试题(含解析)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市一中教育集团联考2024-2025学年
- 2025年辽宁省中考数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内蒙古交通投资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SAVI综合征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 新疆且末县尧勒萨依金矿开采项目环评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