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的心理学小常识_第1页
儿童教育的心理学小常识_第2页
儿童教育的心理学小常识_第3页
儿童教育的心理学小常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教育的心理学小常识

儿童教育的心理学小常识

关于延迟满足能力的形成。

婴儿的微笑、哭闹、寻找母亲等表达越及时得到回应,越零延迟,

孩子长大后越具有延迟满足能力。因为孩子对世界充满信任,深信

自己的需要可以表达并且会被满足,自然会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

提出合理的要求。而幼时需求经常“被延迟”的孩子,出于得不到

的恐惧,会迫不及待甚至歇斯底里地要求TA的需求立刻兑现,无法

判断环境和时机是否合适。这样的孩子成人后争取利益时压抑又怯

懦,容易成为“老好人”,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成为内心空虚、

欲求无度的人。

关于“问题行为”。

孩子所有“问题行为”的背后都有积极的诉求,因之前正常表达

时不断受挫,导致现在用“有问题”的方式来表达,成年人也是如

此。如果孩子出现“问题行为”,家长可以先问问自己,他的真实

需要是什么,我之前是不是忽视了他的需要。比如微博上网友提问,

和老公一起带孩子去超市,买完酸奶,孩子却停留在酸奶柜台那里

不肯走,我和老公先走了,孩子居然躺倒在地上。对此,不妨换个

角度想想,如果我是孩子,被琳琅满目的酸奶吸引,想多看一会,

但家长却不仅没有关注到我的需要,还自顾自地走了,我也想躺倒

在地上。

宝宝为什么见到东西就往嘴里塞?

0-1.5岁左右的孩子处在口欲期,此时嘴巴是感知和探索世界的

、工具。婴儿喜欢把手指和一切抓得到的东西放进嘴里,并由此获得

成就和满足感,发展感官神经系统。家长保持宝宝周围的东西安全

卫生即可,尽量不要阻止这些自发行为。如果3岁之后还要吃手指,

可能是对乳房的需要没满足,或者用嘴巴探索世界时经常被家长阻

止。

孩子咬烂手指甲怎么办?

指甲代表武器,咬指甲通常因为婴儿时期的攻击性不被允许,于

是愤怒转向自身,咬烂自己的指甲。若鼓励孩子把对妈妈的愤怒表

达出来,症状很快消失。有3个妈妈对孩子说“你再想咬指甲时就

打妈妈一下",孩子几天后都不再咬指甲。当然我希望能有更好的

方法,妈妈也不要受委屈。

小孩听不懂道理。

我对一个7岁孩子说,“这是我的房间,你进来之前要敲门。”

连说3次,她还是直接闯进来。我很崩溃。最后直接说:“你这样

闯进来我不高兴。”她恍然大悟,以后每次都很礼貌地敲门。道理

是为了维护感受派生出来的东西,我们活着活着,就忘记了本质,

只剩下道理,活在干枯与制约中。

真爱与溺爱的区别。

1、溺爱孩子的家长看不到真实孩子的需要,而是把内在缺爱的

小孩投射给孩子,溺爱行为其实是在满足自己,无论对孩子付出多

少,孩子都感觉没有被妈妈看到,妈妈好像在爱“想象中的孩子”,

而真实的孩子并不会感到真正的满足。极品案例:孩子一吃茄子就

呕吐,妈妈每逢孩子回家就做“营养美味”的茄子,并且指责孩子

不领情。2、溺爱的家长因为怕麻烦、怕失控,干脆控制包办一切,

孩子无法通过独立探索和完成事情获得成长和成就感,会对家长充

满愤怒。

孩子要不要分房睡?

分房与否,每个地区的习惯和每个家庭条件不同,不管分不分房,

父母能给予孩子及时回应就好。有一点需特别注意,孩子3岁左右

进入俄狄浦斯期,性别意识形成,尤其不能和异性父母同睡,否则

性羞耻感会给成长带来很多麻烦,比如男孩没男子气,女孩像假小

子,对将来的恋爱和性生活也阻碍很大。中国传统把父母和孩子看

得比夫妻关系更重要,作为女人,得到老公的爱不够多,就会把孩

子,尤其是儿子看得比老公更重要,母亲对儿子的吞没,是中国男

人的普遍创伤,所以中国男人大多数没有外国男人有男人味,缺乏

男子气概。

如何拒绝孩子?

父母不是神,总会有无法满足孩子要求的时候,但这会让父母内

疚,尤其是自我价值感低的父母。于是拒绝孩子时,附加一堆道理

证明自己的拒绝合情合理,孩子的要求不合道理。这样虽然避免了

内疚,但却让孩子体验到“被拒绝;我是错的”,长大后可能成为既

不会提要求也无法拒绝别人的“老好人”。所以,父母可以拒绝孩

子,但不要评判孩子的需求不合理。父母可以学会不带评判地拒绝,

让爱依然流动。

如何教孩子懂礼貌?

常见家长对孩子说,“快叫阿姨”,“说谢谢”。其实孩子需要

一个建立关系的过程,他要花时间观察对方,感受能量场,最后才

决定如何建立关系。这样孩子的直觉和自我存在感得以发展,能够

分辨哪些人和场合合适自己,哪些有危险。社交技巧,长大自然会

形成,家长不必急于教给孩子,免得打断孩子的心理过程。

如何培养孩子优秀品质?

孩子的优秀品质无法通过训练和教导而来,而是内化与抚育者的

关系而来。孩子的任何好习惯,如独立、专注、友善,都非培养出

来,而是依恋和抱持得到充分满足后自然会如此。比如,孩子对父

母的依恋得到足够满足,从而怀着对世界的信任,独立探索;婴儿的

攻击性得到父母宽容抱持,而不是惩罚婴儿让TA不再敢攻击别人,

则孩子自然会成长为友善、宽容、充满生命力的绅士、淑女。真爱,

永远不会过多。

孩子的灵魂寄居何处?

我想问:把自己都放在孩子身上的父母们,你让孩子的自我何处

安身?答案是,孩子只有一种选择:杀父母或者自杀。因为一个身体

只能承受一个灵魂一一自由即存在。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一个人越是觉得自我可鄙可憎、软弱无能,就越会奋发去管别人

的事。无私者的虚荣心无穷无尽一一此句话献给每天看着孩子挑灯

夜读,人生目标就是给孩子带孙子的父母们。

让孩子长大后抗挫折能力超差的绝招:

偶尔一次成绩不好,就告诉他:“你没救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