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解析)-1_第1页
统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解析)-1_第2页
统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解析)-1_第3页
统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解析)-1_第4页
统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解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统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解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复习练习题(含解析)

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请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各题。

文字,能帮我们留住逝去的时光,留住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时值深秋,北海的菊花又开了。那个说要推史铁生去北海看花的人,不在了。“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追忆道。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些难以忘怀的地方和值得留恋的人和事。鲁迅笔下“碧绿的莱(qí),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的百草园是他的乐园,七岁时他依依不舍的同它告别,走进了三味书屋,遇见了和蔼、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海伦·凯勒永远不会忘记1887年的3月3日,她说:“回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kǎi)万分”;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负责、对人民热忱(chén)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我们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低级趣咪和有益于人民的人;还有康拉德·劳伦兹和温(shùn)的黄冠大鹦“可可”的故事,让我们觉得既滑稽可笑又心生敬意。

这一切,在文字记录下,清晰可触。正如史铁生所说“重现往事……是为了从消失中把它们拯救出来,从而使那部分生命真正地存在。”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菜畦(qí)B.感慨(kǎi)C.热忱(chén)D.湿驯(shùn)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诀别B.截然不同C.搏学D.纯粹

3.在横线上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向云宵里去了。

A.不必说也不必说伏窜B.不必说更不必说趴飞

C.不必说更不必说伏飞D.不必说也不必说趴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大家的生活方式更加便利。

B.据报道,卡塔尔在本次世界杯大约投入了2200亿美元。

C.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D.截至目前,昆明已有超过至少11万人激活了医保“信用就医”功能。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一项是()

A.《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品,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而成的。

B.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其中“夏天”“性格”是名词,“热烈"“粗犷”是形容词。“热烈”在这里是“强烈”“热情四溢”的意思。

C.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刷《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D.《皇帝的新装》选自奥地利作家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故事选》。安徒生的代表作还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6.根据提示填上空。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3)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用流水作比喻,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7—11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七年级(7)班的同学们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

7.为了促进同学们互相了解,班级要举行“有朋自远方来”主题班会。李明准备了一个自我介绍的提纲,其中包含了姓名、年龄、毕业学校等信息。请你在提纲中帮他补充两个介绍的内容。(不涉及身高体重等个人隐私)

自我介绍的提纲姓名:李明年龄:12岁毕业学校:向阳小学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主题班会将在9月20日举行,班主任派李华负责邀请数学王老师参加这次活动。下面是李华拟写的邀请函,其中有两处错误,请找出并提出修改建议。

邀请函①尊敬的王老师:②七年级(7)班将于2022年9月20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班会,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③请您务必准时参加。④2022年9月17日邀请人:李华

错误一(只填序号);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只填序号);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推荐与阅读(4分)

9.《西游记》目录(摘选)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七回八卦炉中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慈润意马收缰

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降魔

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奖受心经

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

(1)请根据上面的目录,把唐僧收徒弟的经过补充完整。

五行山收孙悟空→①_______→②_____→流沙河收沙悟净

(2)《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很多称号。下面根据他得名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弼马温②美猴王③齐天大圣④孙悟空⑤孙行者⑥斗战胜佛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③①⑤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②④①③⑤⑥

(三)临写与鉴赏(4分)

10.请将下面语句用楷书正确、规范地钞写在田字格里。

君子之交淡如水

11.楷书字形特点是横平竖直。《辞海》中解释为“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请选出下列字帖中属于楷书的一项()

A.B.

C.D.

三、阅读理解(12—24题,共32分)

(一)(4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马致远岑参

枯藤老树香,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2.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全用名词性词组列出九种景物,而不用动词或副词关联事物,与第四句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言简而意丰。

B.《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登高”本为重阳节的习俗,诗歌中“强欲”二字,表现出诗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C.两首诗歌,都写秋季,但诗歌中均不着“秋”字,而巧妙地借用秋季独有的景物或活动表明时令,例如“枯藤”“西风”“登高”和“菊”。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诗中以边塞征战为题材的五言律诗。

13.两首诗歌题目都有“思”字,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的“思”有何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①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国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

解释:①稼穑:指农业劳动。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致远()(2)非学无以广才()

(3)年与时驰()(4)儿自去国至今()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前曾致击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说说甲文中“静”与“学”的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两封书信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请概括两位父亲都从哪些方面劝诫儿子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7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柿子树

①老家小院,母亲多年前种了一棵柿子树,如今已有碗口粗,枝繁叶茂,如一只有力的大手,撑起小院的天空,洒下一片绿荫,见证一家人的温馨生活。每每回忆起它的点点滴滴,都如同回忆一位好友,让生活如诗生动,让我心生欢喜。

②柿树生长慢,性情稳。眼见春雨潇满洒洒落了好几场,周围的桃樱杏梨也戴鲜花披绿衣了,它才慢慢从枝丫探出嫩芽,打量这热闹而新鲜的暖春。后来者,奋蹄追。有了春雨的滋润,有了惠风的抚慰,柿树打开了生长的阀门,加快了开枝散叶的步伐,三两周便绿叶盈盈,和身边的小伙伴们手拉手、肩并肩,一起在风中翩翩起舞了。

③在阳光下,在春风中,明亮亮的叶片上下联动,引左呼右,如有银光从上面流泻。若是雨天,碧叶沐浴一新,让人眼前一亮,那绿意也沁人心脾。柿叶错落有致,密密麻麻的,一日比一日茂盛,渐渐地搭建一个绿色温暖的小家。进入五六月,柿花悄无声息地登场,黄白色,一朵一朵的,躲在片片绿叶下,羞涩呆萌,如节日里走亲访友见到生人就往大人身后躲的小孩。嫩嫩的柿花,像新出锅的鸡蛋羹,洋溢着淡淡清香。花期一两周,不长不短,但也够辛勤的小蜜蜂快乐地忙上一阵了。花褪之后,结出柿子,如豆大小,可爱别致。

④步入盛夏,柿叶更厚实硬朗了,大小枝叶,郁郁葱葱,亭亭如盖。母亲搬来一张小方桌,搭配几把椅子,树荫下便成了休闲好去处。家人坐在那里,择菜,吃饭,纳凉,闲谈,各得其乐。一人闲坐时,会往树上多看儿眼,上面的柿子一星期一个样儿,如硬币,如鸽蛋,如青团。那心情、那场景,像是心仪的目标在一点一点地靠近自己,又像是在开一只礼物盲盒,一层一层地拆着,总让人心动、心切。

⑤秋日的小院,安静了许多。柿子心照不宣一般,都由绿变黄、鹅黄、金黄,再到橙红……金风像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来去匆匆;又像发黄的旧皮筋,一阵紧一阵松;来了兴趣,就像调皮的小孩,把树枝当成秋干乐园,在那里荡来荡去,日复一日。看看地上那些色彩斑斓的柿叶,又抬头瞅瞅“脱发”一般的柿树,我会禁不住地想:这秋风一天天地荡下去,大概是不把树荡成“光头”不甘要休吧。

⑥深秋的柿叶,每一片都是一幅色彩绮丽又饱满的画卷。青黄相间,红绿相配,多彩而不失本色。我曾不止一次地捡柿叶,或放在书桌案头,或作书签,或按颜色浓淡摆成一排,拍照留念。因为落叶之美,短暂易逝,且不可多得。芳能多留几日,待他日翻阅时,无异于把美好往事又温习一遍。

⑦霜降之后,叶子像是听到如山倒的军令,纷粉地从树枝上退场。是的,于大地母亲而言,落叶是最后的怀念。每一片落叶,都是高高的枝头写给大地母亲的信笺;每一片落叶,都载满昔日的阳光和雨露风情;每一片落叶,都带着岁月的仆仆风尘和浓浓思念。

⑧秋风劲扫,落叶归根。如小灯笼一般的柿子,被力推到前台。金色的秋阳下,那一枝枝红彤形的喜人硕果,将小院的寂寥与冷清一担而光,也照亮了孩子们中秋回家探亲的归途。细心的母亲都提前准备好了。她踩着梯子,把甘甜似蜜的柿子小心翼翼地采摘下来,再逐一分好:一兜给孩子,一兜给左邻右舍,一兜给亲成朋友,还要留一些在枝头,招待那些远道而来却不好意思飞下来上桌的鸟儿。如果实在吃不完,也不用担心,母亲会把它们做成家人爱吃的小点心——柿饼。柿子晚熟。在庄稼们都颗粒归仓、粘秆成垛之后,它沉甸甸的果实也映入农人的眼帘,映红了家人团聚的笑脸,也见证了硕果共享的场面。

⑨冬天的柿树,是一个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的老人。黑、光秃尧的一身孤寂与苍凉,内心却不失信念与热情——对来年春天的到来,依旧张开怀抱,伸手迎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8.请根据文章内容,摘录原文的词语填上空。

季节描写对象特征

春天的柿树柿花黄白色淡淡的清香

夏天的柿树柿叶①______、_____②

秋天的柿树柿子③_____、____④

冬天的柿树柿树黑黢黢、光秃秃

19.请从和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它才慢慢从枝丫探出嫩芽,打量这热闹而新鲜的暖春。

嫩嫩的柿花,像新出锅的鸡蛋羹,洋溢着淡淡清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以“柿子树”为题,文中为什么写到了母亲、我及其他家人的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1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假日里的厨房

①假日里,我每天下班回家,路过楼梯拐角时,就能闻到从一楼住户厨房里出的浓浓的香味。

②这个一楼住户,她家有一个女儿,正在武汉上大学。在放假前,我很少能看见她家厨房里有忙碌的身影,更别说会有什么香味从厨房里飘出来。

③她正从菜市场四来,手里提着鱼和排骨。我停下脚步,笑着问她:“姑娘放假了?这些天我天天闻见你家厨房里的香味,今天是做鱼汤和红烧排骨吧?"

④“是的呢,我家丫头昨天要吃红烧鸡翅,今天专门点了鱼汤和排骨。”说到她姑娘,女主人满脸幸福地答道。

⑤那一刻,我突然被女主人的幸福打动了。为了女儿,这么一大早去菜市场,每天都变着花样下厨给女儿做饭,她不仅没有一点怨言,还满脸洋溢着微笑。

⑥我突然想到了自己。在我还是学生时,我每个假日回家,家里就像是来了什么重要客人似的那样热闹。母亲早早就会在厨房里忙碌起来。这个时候,父亲也会给母亲打下手,帮忙杀鸡、杀鸭,择菜、洗菜,从菜园子里到灶,父亲忙得脚不沾地。常常还没到中午,厨房里就飘满了诱人的香味。

⑦学生时代,那些放假的日子,只要我回家,母亲仿佛要把家里最好的食材,全部做成美食给我吃似的。等我周日下午离家返校,家里的厨房又恢复了平静,香喷喷的味道也随之消失,父亲和母亲又开始了糊弄的生活。

⑧后来我上大学、结婚,到城里工作,也只有在假日,才会有时间回家看看父母。每次回家,母亲总像变戏法似的,从冰箱里取出许多莱,在厨房里忙个不停。

⑨记得有一次,父亲给我打电话,说他在沟塘里捉到了几条大黄鳝,叫我们放假回家一起吃。恰巧,那个周末比较忙,没能抽空回家。好不容易等到下一个假日,当我和老公带着孩子回家时,发现父亲养在桶里的黄鳝死了。

“黄鳝活着时,你和妈在家,为什么不烧来吃?”看见几条大黄鳝就这样死了,非常可惜,我这样责问父亲。

“黄鳝昨天还好好地活着,不曾想,就突然死了,真的没想到。”父亲讪讪地说道。“你爸怕黄鳝死了,这些天,他天天忙着给黄鳝换水,我说时间长了怕黄鳝死了,你爸总是说,闺女喜欢吃,再等几天闺女就放假回家了,不会死的,不会的。”母亲也叹气。

其实我是知道父亲的。父亲知道我自小爱吃黄鳝,所以他抱着幻想,希望黄鳝能够活到我们回家。

父亲本来满有把握,我们放假回家可以吃到红烧黄鳝。岂料,那个假日的中午,在老家的厨房里,却少了这样一道让父亲骄傲的菜。

面虽然块少了一道这样的菜,但是我仍觉得无比的幸福。因为在父母的厨房里,如果有了好食材,父母总是想方设法留着,等我们假日回家,再用心烹制我们爱吃的菜肴。这假日里的厨房,永远弥没着平常日子里没有的爱的味道。

选自《中国青年》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了哪几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到一楼住户家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上下文,对第段中加点词的表述效果做简要分析。

“黄鳝昨天还好好地活着,不曾想,就突然死了,真的没想到。”父亲讪讪地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末画线句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请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40分)

25.题目:在家上网课的日子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得抄袭,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③不少于5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26.题目:我和的故事

要求: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得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5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解析及解答

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请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各题。

文字,能帮我们留住逝去的时光,留住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时值深秋,北海的菊花又开了。那个说要推史铁生去北海看花的人,不在了。“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追忆道。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些难以忘怀的地方和值得留恋的人和事。鲁迅笔下“碧绿的莱(qí),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的百草园是他的乐园,七岁时他依依不舍的同它告别,走进了三味书屋,遇见了和蔼、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海伦·凯勒永远不会忘记1887年的3月3日,她说:“回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kǎi)万分”;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负责、对人民热忱(chén)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我们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低级趣咪和有益于人民的人;还有康拉德·劳伦兹和温(shùn)的黄冠大鹦“可可”的故事,让我们觉得既滑稽可笑又心生敬意。

这一切,在文字记录下,清晰可触。正如史铁生所说“重现往事……是为了从消失中把它们拯救出来,从而使那部分生命真正地存在。”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菜畦(qí)B.感慨(kǎi)C.热忱(chén)D.湿驯(shùn)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诀别B.截然不同C.搏学D.纯粹

3.在横线上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向云宵里去了。

A.不必说也不必说伏窜B.不必说更不必说趴飞

C.不必说更不必说伏飞D.不必说也不必说趴窜

1.D2.C3.A

本题考查字音。

D.湿驯(shùn)——xùn。故选D。

本题考查字形。

C.搏学——博学。故选C。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认真阅读这段话可知,分号前后是并列关系的分句,所以第一、第二个横线处用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即“不必说”“也不必说”;

伏:隐藏,隐蔽。趴:胸腹朝下卧倒。这里形容“黄蜂”,所以第三个横线处用“伏”恰当;“伏”字生动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肿而趴在菜花上的可爱情态。

窜:①逃亡,隐藏。②修改(文字)。飞:本义是指鸟类在空中拍翅的动作,进而扩展为其他动物的飞翔,后又可指凡物的飘浮,如飞雪、飞絮等。又由此引申出急速,突然等义。这里指“叫天子“忽然从草间飞到云霄里去了”,有点让人出其不意,故第四个横线处用“窜”合适。

故选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大家的生活方式更加便利。

B.据报道,卡塔尔在本次世界杯大约投入了2200亿美元。

C.我们写作文时,要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D.截至目前,昆明已有超过至少11万人激活了医保“信用就医”功能。

B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

A.有误,缺少主语,应删去“随着”或“让”;

C.有误,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D.有误,语义矛盾,应删去“超过”或“至少”;

故选B。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品,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而成的。

B.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其中“夏天”“性格”是名词,“热烈"“粗犷”是形容词。“热烈”在这里是“强烈”“热情四溢”的意思。

C.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刷《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D.《皇帝的新装》选自奥地利作家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故事选》。安徒生的代表作还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有误。安徒生,是丹麦作家。故选D。

6.根据提示填上空。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3)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用流水作比喻,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闻道龙标过五溪②.山入潼关不解平③.自古逢秋悲寂寥④.回乐烽前沙似雪⑤.海日生残夜⑥.江春入旧年⑦.逝者如斯夫⑧.不舍昼夜

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道、溪、潼、寂寥、逝。

二、综合性学习(7—11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七年级(7)班的同学们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

7.为了促进同学们互相了解,班级要举行“有朋自远方来”主题班会。李明准备了一个自我介绍的提纲,其中包含了姓名、年龄、毕业学校等信息。请你在提纲中帮他补充两个介绍的内容。(不涉及身高体重等个人隐私)

自我介绍的提纲姓名:李明年龄:12岁毕业学校:向阳小学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主题班会将在9月20日举行,班主任派李华负责邀请数学王老师参加这次活动。下面是李华拟写的邀请函,其中有两处错误,请找出并提出修改建议。

邀请函①尊敬的王老师:②七年级(7)班将于2022年9月20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班会,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③请您务必准时参加。④2022年9月17日邀请人:李华

错误一(只填序号);修改建议:

错误二(只填序号);修改建议:

7.①.参考示例:自己的特长、爱好、座右铭、最爱的一本书②.理想……

8.错误一(只填序号)③;修改建议:特邀您参加本次活动。(或其他敬辞表述亦可)

错误二(只填序号)④;修改建议:落款和日期调换位置(直接修改,正确亦可)

本题考查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是指向别人展示自己。根据题干要求,这是李明为了让同学了解自己,在“有朋自远方来”主题班会进行自我介绍。在自我介绍应包含姓名、年龄、毕业学校、性格、爱好、特长、理想等,也可以介绍自己的籍贯、特点等。据此选择除姓名、年龄、毕业学校外的其中两个作答即可。

本题考查应用文。

错误一:③中的“请您务必准时参加”一句中的“务必”是指一定,必须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平等关系之间要求对方一定要完成委托的事情。而邀请函中是学生李华对数学老师的邀请,用“务必”不得体。可修改为:期待您的到来。

错误二:邀请函中,落款应在上,日期应在下,因此,应把④中的“落款”和“日期”调换位置。

(二)名著推荐与阅读(4分)

9.《西游记》目录(摘选)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七回八卦炉中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慈润意马收缰

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降魔

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奖受心经

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

(1)请根据上面的目录,把唐僧收徒弟的经过补充完整。

五行山收孙悟空→①_______→②_____→流沙河收沙悟净

(2)《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很多称号。下面根据他得名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弼马温②美猴王③齐天大圣④孙悟空⑤孙行者⑥斗战胜佛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③①⑤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②④①③⑤⑥

(1)①.鹰愁涧收白龙马②.云栈洞(高老庄)收猪八戒(2)D

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主要根据目录中的地点、人物,再结合小说内容来作答。

第一空。根据“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可知,这是唐僧在鹰愁涧收白龙马。

第二空。根据“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可知,这是唐僧在云栈洞收猪八戒为徒。

本题考查名著识记。孙悟空的名号的来由,可以根据相关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解答。

②“美猴王”的称号是由石猴儿而来,他第一个进入了水帘洞,为众猴找到了“家”,做出了大贡献,大家尊之为“千岁大王”,于是将“石”字隐去,另外贡献大的应该有美好的称号,所以得名“美猴王”。

④在斜月三星洞,菩提老祖给它取名为“孙悟空”。

①孙悟空曾在天宫任过“弼马温”一职(就是一马夫,负责看天马,喂天马)。

③当孙悟空知道“弼马温”其实是个养马的差使,就一气之下回了家,自封为“齐天大圣”。

⑤唐僧因为要去西天取经,路途遥远,收服孙悟空后对悟空道:“你这个模样,就像那小头陀般,我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好么?”悟空道:“好,好,好!”自此时又称为“孙行者”。

⑥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孙悟空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得名的先后顺序排列为:②④①③⑤⑥。故选D。

(三)临写与鉴赏(4分)

10.请将下面语句用楷书正确、规范地钞写在田字格里。

君子之交淡如水

认真书写即可

书写时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此题要注意“淡”“如”的结构要安排好。

11.楷书的字形特点是横平竖直。《辞海》中解释为“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请选出下列字帖中属于楷书的一项()

A.B.

C.D.

B

本题考查书法字体辨析。

A.字体下笔、收笔、转折多顺势而为,灵活多变,是行书;

B.字体横平竖直,规矩方正,是楷书;

C.字体横画长而竖画短,呈长方形状,是隶书;

D.点画追求节奏和韵律,讲求抑扬顿挫、聚散开合,是草书;

故选B。

三、阅读理解(12—24题,共32分)

(一)(4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马致远岑参

枯藤老树香,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2.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全用名词性词组列出九种景物,而不用动词或副词关联事物,与第四句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言简而意丰。

B.《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登高”本为重阳节的习俗,诗歌中“强欲”二字,表现出诗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C.两首诗歌,都写秋季,但诗歌中均不着“秋”字,而巧妙地借用秋季独有的景物或活动表明时令,例如“枯藤”“西风”“登高”和“菊”。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诗中以边塞征战为题材的五言律诗。

13.两首诗歌题目都有“思”字,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的“思”有何异同?

12.D13.二者所思相同之处在于都表述了思乡之情;不同在于《天净沙·秋思》是羁旅(漂泊在外、孤独)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行军途中,因为重阳节触发的思乡之情,还饱含着对战火中亲人的思念之情。

本题考查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D.《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五言绝句。不是律诗。故选D。

本题考查对诗歌、散曲的理解。

《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首句“强欲登高去”写重阳节登高,而“无人送酒来”,则写出了无人慰藉的寂寞心情。第三、四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写诗人对故园菊花的思念和关切。这一联不仅描绘了故园菊花的形象,也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傍战场开”的描述,表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暗示了战乱的影响和对和平的渴望。故可知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可据此作答。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①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国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

解释:①稼穑:指农业劳动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致远()(2)非学无以广才()

(3)年与时驰()(4)儿自去国至今()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则不能治性。

(2)余前曾致击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

16.请说说甲文中“静”与“学”的关系是什么?

17.两封书信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请概括两位父亲都从哪些方面劝诫儿子呢?

14.①.达到②.增长③.迅速逝去④.离开

15.(1)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我之情曾经写信告诫过你,学习必须努力用功,怎么就能忘记呢?

16.“静”是“学”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只有内心宁静才能专心于学业,才能学有所成。

17.两文的都告诫儿子要节俭,要努力学习,要珍惜时间,要有远大的目标。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②句意为: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

③句意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④句意为:你从离开国家到现在。去:离开。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险,轻薄,躁,浮躁,治,修养。

②重点词:余,我;函,书信;戒,告诫;何,怎么。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中“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从“学须静也”可以看出,“静”是“学”的必要前提,只有做到“静”才能保障“学”的专心致志,这样才能够学有所成,也正符合“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观点。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甲文根据文中信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根据“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知,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有所建树。乙文根据文中信息“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可知,写信的目的是希望儿子珍惜时间,花钱要节俭,学习要刻苦,要有所得。可据此概括总结。

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你从离开国家到现在,不过四个月的时间,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这确实很让人奇怪!你这次去,目的是求学.求学应当以刻苦为先,不必去在乎交友应酬的事。你带去的费用,也是足够用一年多的,为什么四个月不到就花完了呢?你假如花在了应该用的地方,即使一天百金,按财力我也足以供得起你。不过你不应该是像这样的。何况这样的浪费,必定不是花在饮食起居上,一定是另有其他的事耗费的。你也曾读过《孟子》吧,大凡有所作为的人,一定先让他的内心受苦,让他的身体受饿受累,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这样以后才会有所作为。你倚仗有父亲我的保护,不需要这样,但是你应当知道劳动的艰辛,尽你求学的本分。如果不这样,即使学成回国,也一定是一件事也做不了。你现在这样,我今后可能对你没有指望了!花钱是小事,但因为钱而荒费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就是大事了。我之前曾写信告诫你,一定要努力学习,你怎么就忘了?光阴可贵,求学不易,这中间的甘苦,你应该自己去体会,不要辜负老人的一番教导。

(三)(7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柿子树

①老家小院,母亲多年前种了一棵柿子树,如今已有碗口粗,枝繁叶茂,如一只有力的大手,撑起小院的天空,洒下一片绿荫,见证一家人的温馨生活。每每回忆起它的点点滴滴,都如同回忆一位好友,让生活如诗生动,让我心生欢喜。

②柿树生长慢,性情稳。眼见春雨潇满洒洒落了好几场,周围的桃樱杏梨也戴鲜花披绿衣了,它才慢慢从枝丫探出嫩芽,打量这热闹而新鲜的暖春。后来者,奋蹄追。有了春雨的滋润,有了惠风的抚慰,柿树打开了生长的阀门,加快了开枝散叶的步伐,三两周便绿叶盈盈,和身边的小伙伴们手拉手、肩并肩,一起在风中翩翩起舞了。

③在阳光下,在春风中,明亮亮的叶片上下联动,引左呼右,如有银光从上面流泻。若是雨天,碧叶沐浴一新,让人眼前一亮,那绿意也沁人心脾。柿叶错落有致,密密麻麻的,一日比一日茂盛,渐渐地搭建一个绿色温暖的小家。进入五六月,柿花悄无声息地登场,黄白色,一朵一朵的,躲在片片绿叶下,羞涩呆萌,如节日里走亲访友见到生人就往大人身后躲的小孩。嫩嫩的柿花,像新出锅的鸡蛋羹,洋溢着淡淡清香。花期一两周,不长不短,但也够辛勤的小蜜蜂快乐地忙上一阵了。花褪之后,结出柿子,如豆大小,可爱别致。

④步入盛夏,柿叶更厚实硬朗了,大小枝叶,郁郁葱葱,亭亭如盖。母亲搬来一张小方桌,搭配几把椅子,树荫下便成了休闲好去处。家人坐在那里,择菜,吃饭,纳凉,闲谈,各得其乐。一人闲坐时,会往树上多看儿眼,上面的柿子一星期一个样儿,如硬币,如鸽蛋,如青团。那心情、那场景,像是心仪的目标在一点一点地靠近自己,又像是在开一只礼物盲盒,一层一层地拆着,总让人心动、心切。

⑤秋日的小院,安静了许多。柿子心照不宣一般,都由绿变黄、鹅黄、金黄,再到橙红……金风像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来去匆匆;又像发黄的旧皮筋,一阵紧一阵松;来了兴趣,就像调皮的小孩,把树枝当成秋干乐园,在那里荡来荡去,日复一日。看看地上那些色彩斑斓的柿叶,又抬头瞅瞅“脱发”一般的柿树,我会禁不住地想:这秋风一天天地荡下去,大概是不把树荡成“光头”不甘要休吧。

⑥深秋的柿叶,每一片都是一幅色彩绮丽又饱满的画卷。青黄相间,红绿相配,多彩而不失本色。我曾不止一次地捡柿叶,或放在书桌案头,或作书签,或按颜色浓淡摆成一排,拍照留念。因为落叶之美,短暂易逝,且不可多得。芳能多留几日,待他日翻阅时,无异于把美好往事又温习一遍。

⑦霜降之后,叶子像是听到如山倒的军令,纷粉地从树枝上退场。是的,于大地母亲而言,落叶是最后的怀念。每一片落叶,都是高高的枝头写给大地母亲的信笺;每一片落叶,都载满昔日的阳光和雨露风情;每一片落叶,都带着岁月的仆仆风尘和浓浓思念。

⑧秋风劲扫,落叶归根。如小灯笼一般的柿子,被力推到前台。金色的秋阳下,那一枝枝红彤形的喜人硕果,将小院的寂寥与冷清一担而光,也照亮了孩子们中秋回家探亲的归途。细心的母亲都提前准备好了。她踩着梯子,把甘甜似蜜的柿子小心翼翼地采摘下来,再逐一分好:一兜给孩子,一兜给左邻右舍,一兜给亲成朋友,还要留一些在枝头,招待那些远道而来却不好意思飞下来上桌的鸟儿。如果实在吃不完,也不用担心,母亲会把它们做成家人爱吃的小点心——柿饼。柿子晚熟。在庄稼们都颗粒归仓、粘秆成垛之后,它沉甸甸的果实也映入农人的眼帘,映红了家人团聚的笑脸,也见证了硕果共享的场面。

⑨冬天的柿树,是一个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的老人。黑、光秃尧的一身孤寂与苍凉,内心却不失信念与热情——对来年春天的到来,依旧张开怀抱,伸手迎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8.请根据文章内容,摘录原文的词语填上空。

季节描写对象特征

春天的柿树柿花黄白色淡淡的清香

夏天的柿树柿叶①______、_____②

秋天的柿树柿子③_____、____④

冬天的柿树柿树黑黢黢、光秃秃

19.请从和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它才慢慢从枝丫探出嫩芽,打量这热闹而新鲜的暖春。

嫩嫩的柿花,像新出锅的鸡蛋羹,洋溢着淡淡清香。

20.文章以“柿子树”为题,文中为什么写到了母亲、我及其他家人的活动?

18.①.厚实硬朗②.郁郁葱葱、亭亭如盖③.小灯笼一般④.红彤彤、甘甜似蜜

19.A运用拟人的修辞,“探”“打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柿子树新芽萌发时的可爱,表述了对柿子树的喜爱之情。

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柿子花比作“鸡蛋羹”,形象地表现了柿花的鲜嫩和清香。

20.文章表面上在写柿子树,实际上借柿子树表述了对家人尤其是母亲的深厚情感,所以在写柿子树的过程中,大量写到了家人尤其是母亲的活动。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

结合第④段“步入盛夏,柿叶更厚实硬朗了,大小枝叶,郁郁葱葱,亭亭如盖”,①概括为:厚实硬朗;②概括为:郁郁葱葱、亭亭如盖;

结合第⑧段“如小灯笼一般柿子,被力推到前台。金色的秋阳下,那一枝枝红彤形的喜人硕果”,③概括为:小灯笼一般(红彤彤);

结合第⑧段“她踩着梯子,把甘甜似蜜的柿子小心翼翼地采摘下来,再逐一分好”,④概括为:甘甜似蜜。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A句“它才慢慢从枝丫探出嫩芽,打量这热闹而新鲜的暖春。后来者,奋蹄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柿树人格化,“探”“打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柿子树新芽萌发时的可爱、活泼、灵动,表述了对柿子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句“嫩嫩的柿花,像新出锅的鸡蛋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柿花比作“鸡蛋羹”,形象地表现了柿花的鲜嫩和诱人的清香。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文章表面上在写柿子树,结合第①段“老家小院,母亲多年前种了一棵柿子树,如今已有碗口粗,枝繁叶茂,如一只有力的大手,撑起小院的天空,洒下一片绿荫,见证一家人的温馨生活”,第④段“一人闲坐时,会往树上多看儿眼,上面的柿子一星期一个样儿,如硬币,如鸽蛋,如青团。那心情、那场景,像是心仪的目标在一点一点地靠近自己,又像是在开一只礼物盲盒,一层一层地拆着,总让人心动、心切”,第⑧段“在庄稼们都颗粒归仓、粘秆成垛之后,它沉甸甸的果实也映入农人的眼帘,映红了家人团聚的笑脸,也见证了硕果共享的场面”分析,文章表面上在写柿子树,实际上借柿子树表述了对家人尤其是母亲的深厚情感和依恋,所以在写柿子树的过程中,大量写到了家人尤其是母亲的活动,回忆了一家人团聚时的温馨生活,也见证了硕果共享的场面,突出了文章主旨。

(四)(11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假日里的厨房

①假日里,我每天下班回家,路过楼梯拐角时,就能闻到从一楼住户厨房里出的浓浓的香味。

②这个一楼住户,她家有一个女儿,正在武汉上大学。在放假前,我很少能看见她家厨房里有忙碌的身影,更别说会有什么香味从厨房里飘出来。

③她正从菜市场四来,手里提着鱼和排骨。我停下脚步,笑着问她:“姑娘放假了?这些天我天天闻见你家厨房里的香味,今天是做鱼汤和红烧排骨吧?"

④“是的呢,我家丫头昨天要吃红烧鸡翅,今天专门点了鱼汤和排骨。”说到她姑娘,女主人满脸幸福地答道。

⑤那一刻,我突然被女主人的幸福打动了。为了女儿,这么一大早去菜市场,每天都变着花样下厨给女儿做饭,她不仅没有一点怨言,还满脸洋溢着微笑。

⑥我突然想到了自己。在我还是学生时,我每个假日回家,家里就像是来了什么重要客人似的那样热闹。母亲早早就会在厨房里忙碌起来。这个时候,父亲也会给母亲打下手,帮忙杀鸡、杀鸭,择菜、洗菜,从菜园子里到灶,父亲忙得脚不沾地。常常还没到中午,厨房里就飘满了诱人的香味。

⑦学生时代,那些放假的日子,只要我回家,母亲仿佛要把家里最好的食材,全部做成美食给我吃似的。等我周日下午离家返校,家里的厨房又恢复了平静,香喷喷的味道也随之消失,父亲和母亲又开始了糊弄的生活。

⑧后来我上大学、结婚,到城里工作,也只有在假日,才会有时间回家看看父母。每次回家,母亲总像变戏法似的,从冰箱里取出许多莱,在厨房里忙个不停。

⑨记得有一次,父亲给我打电话,说他在沟塘里捉到了几条大黄鳝,叫我们放假回家一起吃。恰巧,那个周末比较忙,没能抽空回家。好不容易等到下一个假日,当我和老公带着孩子回家时,发现父亲养在桶里的黄鳝死了。

“黄鳝活着时,你和妈在家,为什么不烧来吃?”看见几条大黄鳝就这样死了,非常可惜,我这样责问父亲。

“黄鳝昨天还好好地活着,不曾想,就突然死了,真的没想到。”父亲讪讪地说道。“你爸怕黄鳝死了,这些天,他天天忙着给黄鳝换水,我说时间长了怕黄鳝死了,你爸总是说,闺女喜欢吃,再等几天闺女就放假回家了,不会死的,不会的。”母亲也叹气。

其实我是知道父亲的。父亲知道我自小爱吃黄鳝,所以他抱着幻想,希望黄鳝能够活到我们回家。

父亲本来满有把握,我们放假回家可以吃到红烧黄鳝。岂料,那个假日的中午,在老家的厨房里,却少了这样一道让父亲骄傲的菜。

面虽然块少了一道这样的菜,但是我仍觉得无比的幸福。因为在父母的厨房里,如果有了好食材,父母总是想方设法留着,等我们假日回家,再用心烹制我们爱吃的菜肴。这假日里的厨房,永远弥没着平常日子里没有的爱的味道。

选自《中国青年》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了哪几件事?

2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到一楼住户家的事?

23.结合上下文,对第段中加点词的表述效果做简要分析。

“黄鳝昨天还好好地活着,不曾想,就突然死了,真的没想到。”父亲讪讪地说道。

2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末画线句的理解。

21.邻居孩子下厨做饭;学生时代回家,父母为我做饭;长大假日回家父母为我做饭;父亲为我捉黄鳝,可惜死了。

22.写一楼住户家为女儿忙碌做好吃的,引出自己家的厨房,为下文作铺垫。

23.“讪讪”形容羞涩、难为情的样子,这里写出了父亲对养死了黄鳝的内疚和歉意,表现父亲对女儿的疼爱。

24.这句话是指在假日里,孩子们回家,父母把平时舍不得吃的、孩子爱吃的饭菜端上饭桌,用这样的方式表述着对子女的爱。假日厨房,是父母给予孩子含蓄深沉的爱的地方,是一个充满浓浓亲情的地方。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第③段“姑娘放假了?这些天我天天闻见你家厨房里的香味,今天是做鱼汤和红烧排骨吧”,概括为:邻居为孩子下厨做饭;

结合第⑦段“学生时代,那些放假的日子,只要我回家,母亲仿佛要把家里最好的食材,全部做成美食给我吃似的”,概括为:学生时代回家,父母为“我”做饭;

结合第⑧段“后来我上大学、结婚,到城里工作,也只有在假日,才会有时间回家看看父母。每次回家,母亲总像变戏法似的,从冰箱里取出许多莱,在厨房里忙个不停”,概括为:长大假日回家父母为“我”做饭;

结合第段“你爸怕黄鳝死了,这些天,他天天忙着给黄鳝换水,我说时间长了怕黄鳝死了,你爸总是说,闺女喜欢吃,再等几天闺女就放假回家了,不会死的,不会的”,概括为:父亲为“我”捉黄鳝,可惜死了。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结合第①段“假日里,我每天下班回家,路过楼梯拐角时,就能闻到从一楼住户厨房里出的浓浓的香味”分析,写一楼住户家为女儿忙碌做好吃的。结合第⑥段“我突然想到了自己。在我还是学生时,我每个假日回家,家里就像是来了什么重要客人似的那样热闹”分析,引出自己家的厨房,为下文写学生时代回家,父母为“我”做饭;长大假日回家父母为“我”做饭等内容作铺垫。

本题考查词语表述效果分析。“讪讪”指羞涩的,不好意思的样子,形容难为情的样子。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