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养性添加剂益生素_第1页
非营养性添加剂益生素_第2页
非营养性添加剂益生素_第3页
非营养性添加剂益生素_第4页
非营养性添加剂益生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非营养性添加剂益生素抗生素之利弊1928年发现了抗生素以来,挽救了亿万动物和人的生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弊端,抗生素应用于饲料行业为畜牧业的飞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引起菌群失调,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出现二重感染。导致耐药性菌株增多,使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影响家禽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残留,致畸、致癌、致突变等问题倍受关注。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第二节益生素第2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微生态制剂(益生素)的出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微生物学者转向进行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实际应用。逐步在理论上探明了常见动物体内(特别是消化道内)的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及其功能。在应用方面,研制成功了多种微生态制剂,并在生产实践当中进行了较广泛的开发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第二节益生素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第3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官方强硬的措施,对饲用抗生素的种类、使用方法、剂量和配伍等方面严加限制。为此,当前可替代抗生素、抗菌药物而又无毒副作用、无残留的微生态制剂在养殖业生产中应用越来越普遍。一、微生态制剂(益生素)的出现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第二节益生素第4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抗生素长期添加于饲料中,可通过食物链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由此人类对食品安全性倍加重视。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应用克服了长期使用抗生素给养殖业造成的种种弊端,对发展绿色饲料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己被农业部列为二十一世纪重点推广技术项目。这意味着对微生态制剂的研究、推广,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一、微生态制剂(益生素)的出现第二节益生素第5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益生素(Probiotics)是指可以直接饲喂动物并通过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又名生菌剂。我国又称为微生态制剂或饲用微生物添加剂。运用微生态原理,将从动物体内外分离的对动物有益的微生物,经过特殊的加工工艺制成的包含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活菌制剂。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二、微生态制剂(益生素)的含义第二节益生素第6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益生元1995年Gibson,G.R等人提出了益生元(prebiotics)的概念。它是一类非消化性物质,能选择性的促进一种或几种定植于结肠内常住菌的活性或生长繁殖,从而增进宿主健康。这类物质最初发现的是双歧因子。大量研究认为,某些寡糖、多糖、肽类、蛋白质及我国的中草药等均可作为益生元。现在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寡糖,应用较多的是大豆寡糖、半乳寡糖、低聚果糖等。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第二节益生素第7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益生素和益生元联合应用,既可发挥益生菌的活性,又可选择性地提高这些菌的数量,使益生作用更显著持久。国际上将此类产品定名为合生元,这是微生态制剂的又一发展方向。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三、合生元第二节益生素第8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微生态制剂的种类按制品剂型可分为液体剂型和固体剂型;按制品所含有效微生物种类多少的不同可划分为单一有效菌剂和多菌复合菌剂。

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第二节益生素单一有效菌剂即有效活菌为某一种微生物构成的制剂,如乳酸菌剂、芽孢菌剂、酵母菌剂;多菌复合剂即有效菌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微生物构成的制剂。第9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复合菌制剂的作用效果更好,更符合实际生态环境。复合菌制剂一般都具有协同作用。以蜡样芽孢杆菌与乳酸菌的协同作用为例,腊样芽孢杆菌是高度耗氧菌,它所造成的体内缺氧环境可抑制致病菌生长,但却有利于厌氧的乳酸菌的生长,乳酸菌的生长又增加了环境的酸度,更加强了对致病菌生长的抑制。产品虽然价格较高,但其添加量低。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单一菌株的益生素较少,而更注重于复合菌制剂的研究。四、微生态制剂的种类第二节益生素第10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按制品使用目的可分为饲料添加剂型和药用型。前者可用于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以及维护动物机体的健康;后者作用方式与抗生素类药物相似,主要用于防病治病等治疗目的;按微生物的菌种类型还可将其划分为乳酸菌类制剂、芽孢杆菌类制剂、酵母菌类制剂为主的制剂。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四、微生态制剂的种类第二节益生素第11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常用菌及其功能特点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第二节益生素第12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乳酸菌是一种可以分解糖类产生乳酸的革兰氏阳性菌,厌氧或者兼性厌氧生长。不耐高温,经80℃处理5min,损失70%~80%。但耐酸,在pH为3.0—4.5时仍可生长,对胃中的酸性环境有一定的耐受性。目前应用的乳酸菌主要是来源于乳酸杆菌属、乳酸链球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近30种的微生物。我国农业部允许用作饲料添加剂的乳酸菌有: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粪链球菌、屎链球菌、乳酸片球菌、嗜酸乳杆菌、乳链球菌,共七种。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五、常用菌及其功能特点第二节益生素第13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芽孢杆菌用于益生素的芽孢杆菌是肠道的过路菌,不能定植于肠道中。好氧,无害,能产生芽孢,耐酸碱、耐高温和挤压,在肠道酸性环境中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拮抗肠道内有害菌;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能分泌较强活性的蛋白酶及淀粉酶,可明显提高动物生长速度促进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目前报道较多的菌种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及东洋芽孢杆菌等有益菌种类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五、常用菌及其功能特点第二节益生素第14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5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6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酵母菌酵母菌用于微生态制剂:一种是活性酵母制剂,一种是酵母培养物。酵母细胞富含蛋白质、核酸、维生素和多种酶,具有增强动物免疫力,增加料适口性,促进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等功能,并可提高动物对磷的利用率;其培养物营养丰富,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消化酶、促生长因子和较齐全的氨基酸。目前农业部允许用于益生素的酵母菌有:酿酒酵母、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等。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第二节益生素五、常用菌及其功能特点第17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六、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微生态制剂与治疗药物不同,为“己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益生菌进入动物肠道后,会与其中的正常菌群会合,显现出共生、栖生、竞争或吞噬等复杂关系。因此,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相当复杂,从微生物作用方式的角度,有以下几种解释: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第二节益生素第18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优势种群说正常微生物群与动物和环境之间所构成的微生态系统中,优势种群对整个种群起决定作用。一旦失去了优势种群,则该微生态平衡失调,原有优势种群发生更替,使用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的目的就在于恢复优势种群。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六、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第二节益生素第19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何明清(1983)指出:正常情况下猪鸡肠道内优势种群为厌氧菌(占99%以上),而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只占1%,其中主要是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消化球菌等。当动物处于应激、下痢状态时,该优势种群发生更替,上述专性厌氧杆菌显著减少,而兼性厌氧菌等显著增加,当使用饲用微生物添加剂后,拟杆菌等专性厌氧菌逐渐增加恢复正常状态,而大肠杆菌等逐渐降低并保持原有状态。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1、优势种群说六、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第二节益生素第20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膜菌群屏障说动物肠道内正常菌群直接参与机体生物防御的屏障结构,以影响过路菌或侵袭菌,防止其在肠道内定植生长。饲喂动物的有益微生物可竞争性地附着到肠细胞上,形成屏障作用,也就是竞争性颉颃作用。在非有益微生物区系建立前,给新生家畜接种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幼畜建立正常的微生物区系,排除或控制潜在的病原体,即人为的改变肠道微生物区系,也就是优势种群发生更替,建立新的优势种群。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六、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第二节益生素第21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某些益生菌还可合成抗生素、有机酸、H202等物质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起到生物颉颃作用。向贵友等(1995)报道用B01(芽孢杆菌)菌液饲喂雏鸡后,发现其对雏鸡肠内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有极显著的颉颃作用。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2、膜菌群屏障说六、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第二节益生素第22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微生物夺氧说一些需氧的微生物特别是芽孢杆菌能消耗肠道内氧气,造成局部厌氧环境,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生长,从而使失调菌群恢复正常。当饲用微生物添加剂中某菌种以孢子状态进入畜禽消化道后迅速生长繁殖,消耗肠内氧气,使局部氧分子浓度下降,从而恢复肠内微生物之间的微生态平衡,达到防病治病、促生长之目的。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六、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第二节益生素第23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其他作用产生各种酶提高机体免疫机能营养作用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六、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第二节益生素第24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产生各种酶:有些益生菌可产生水解酶、发酵酶和呼吸酶等,有利于降解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乳酸杆菌等在消化道内繁衍增殖,促进消化道内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促进畜禽生长,提高生产性能。陈惠等(1994)研究表明生长育肥猪饲喂芽孢杆菌添加剂后,可使其α-淀粉酶及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强。Hotten(1998)报道,有益微生物可在体内产生多种消化酶,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第二节益生素第25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能有效地促进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性,通过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和噬菌作用活性等,激发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第二节益生素刘克琳等(1997)用芽孢杆菌制剂饲喂雏鸡后发现试验组的中枢免疫器官发育比对照组快,胸腺内淋巴细胞密度加大,T细胞数量增加,法氏囊黏膜形成皱襞数量增加,血中T细胞数量亦较高。潘康成等(1997,1998)发现地衣芽孢杆菌对家兔体液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Wren(1987)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可以某种免疫调节因子的形式起作用,刺激肠道某种局部型免疫反应。第26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营养作用:益生菌(如乳杆菌,双歧杆菌等)能够合成多种维生素如叶酸、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促进机体对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D的消化吸收,从而起到促进畜禽生长和提高生产性能的作用。苏志勇等(1999)用生态宝(酵母菌、链球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复合制剂)饲喂蛋鸡发现:试验组产蛋率比对照组提高5.7%,产蛋量提高9.1%,饲料转化率提高10%,而腹泻率下降12.7%。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第二节益生素第27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七、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微生态制剂无毒副作用、无残留、可促进动物生产性能发挥、提高饲料转化率,可以替代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但由于存在菌种的筛选、活菌数、菌种的失活、杂菌含量的多少、使用条件等问题而导致微生态制剂活性降低,影响到使用效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因此,在养殖生产中为了确保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效果,应科学使用。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第二节益生素第28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菌种的选择菌种的来源

在微生物大家族里,可选作微生态制剂的菌种很多,包括细菌、真菌及许多来自土壤、腌制品、发酵食品以及动物消化道和粪便的无毒菌株。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七、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第二节益生素第29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989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饲料公定协会(AAFCO)公布的可安全用于微生态制剂的微生物菌种有43种,欧洲市售的微生态制剂约50种。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一)菌种的选择七、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第二节益生素2003年公布了15种可以使用的的菌种。第30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1.黑曲霉2.米曲霉3.凝结芽胞杆菌

4.迟缓芽胞杆菌5.地衣芽胞杆菌6.短小芽胞杆菌

7.枯草杆菌(仅限于不产生抗生素的区系)

8.嗜淀粉拟杆菌9.多毛拟杆菌10.栖瘤胃拟杆菌11.猪拟杆菌12.青春双歧杆菌13.动物双歧杆菌14.两歧双歧杆菌15.婴儿双歧杆菌16.长双歧杆菌17.嗜热性双歧杆菌18.嗜酸乳杆菌19.短乳杆菌20.保加利亚杆菌21.干酪乳杆菌22.纤维二糖乳杆菌23.弯曲乳杆菌24.德氏乳杆菌25.发酵乳杆菌26.瑞士乳杆菌27.乳酸乳杆菌28.胚芽乳杆菌29.罗特氏乳杆菌30.肠膜明串珠菌31.乳酸片球菌32.啤酒片球菌33.戊糖片球菌34.费氏丙酸杆菌35.谢氏丙酸球菌36.酿酒片球菌37.乳酪链球菌38.二乙酰乳酸链球菌39.粪链球菌40.中间链球菌41.乳链球菌42.嗜热链球菌43.酵母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第二节益生素第31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我国农业部公布的微生态制剂菌种

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第二节益生素第32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菌种的安全性作为微生态制剂,菌种的安全性或非病原性是筛选菌种的首要条件。因此,必须确定出菌株的安全性,并且对该菌种可能的代谢产物进行系统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一株现在无毒副作用的菌种,将来也可能会因为理化、微生物毒素和菌种本身原因引起负性突变,所以应定期对生产菌种进行安全性检测或评价,注意菌株的变异。评价菌种的安全性包括致病性、感染性、毒力或毒素、代谢活性以及菌株的遗传特性。国外学者提供了一些评价乳酸菌安全性体外研究的方法,可以借鉴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七、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第二节益生素第33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活菌数和使用剂量微生态制剂的功效是通过有益微生物在动物体内的一系列生理活动来实现的,其最终效果同动物食入活菌的数量密切相关。若数量不够,在体内不能形成优势菌群,难以起到益生作用。瑞典规定乳酸菌制剂活菌数要达到2×1010个/g。我国正式批准生产的制剂中,对含菌数量与用量的规定是:芽孢杆菌含量≥5×108个/g,乳酸杆菌≥1×107个/g。德国学者认为,仔猪饲料中加入微生态制剂其含菌量应达到2×105个/g~5×105个/g。乳酸杆菌因制剂不同而有差异,其数量不少于107个/g,每日添加0.1~3g,一般添加量为0.02%~0.2%。若将微生态制剂添加于饲料中,其目标活菌不应低于109个/kg。关于添加过量的益生菌产生的后果,鲜有报道,根据张日俊(2007)的研究结果,每千克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6×1011个枯草芽孢杆菌,其促生长效果差于最适添加量,但好于不添加组的效果。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七、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第34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根据畜禽的种类和生产阶段合理选用微生态制剂正常菌群在动物消化道内定植是通过细菌的粘附作用完成的,这种粘附作用具有种属特性。因此,使用微生态制剂要充分考虑使用对象和目的,对不同的动物要区别对待。张日俊(2007)认为,防治1~7日龄仔猪腹泻首选植物乳酸菌、乳酸片球菌、粪链球菌等产酸的制剂;而促进仔猪生长发育、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则选用双歧杆菌等菌株。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七、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第二节益生素第35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预防动物常见疾病主要选用乳酸菌、片球菌、双歧杆菌等产乳酸类的细菌,效果会更好;促进动物快速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则可选用以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如果以改善养殖环境为主要目的,应从以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以及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中去选择。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四)根据畜禽的种类和生产阶段合理选用微生态制剂七、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第二节益生素第36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般认为,乳酸菌类在各种动物的各阶段添加均较好;芽孢菌类在生长期添加较好,在幼龄期可以添加;曲霉菌类在幼龄期、水产动物全期不必添加;酵母菌类在生长期不必添加;在水产动物养殖中,以改善水质为目的时,可将微生态制剂或光合细菌直接洒于水中。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四)根据畜禽的种类和生产阶段合理选用微生态制剂七、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第二节益生素第37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使用时间及使用方法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都可以使用,但不同的生产阶段其作用效果不尽相同。在动物幼龄阶段,体内微生态平衡尚未完全建立,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此时引入益生菌,可较快地进入体内,占据附着点,效果最佳。如新生反刍动物肠道内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增加不仅可以促进宿主动物对纤维素的消化,而且有助于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害肠道。另外在断奶、运输、饲料更换、天气突变和饲养环境恶劣等应激条件下,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用微生态制剂对形成优势种群极为有利。因此,把握益生菌的应用时机,尽早并长期饲喂,使其益生菌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使用方法一是连续使用,二是阶段性使用,三是在某些阶段一次性使用。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七、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第二节益生素第38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六)注意应用条件或环境保持菌种的稳定性或活性,是微生态制剂使用的又一重要问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酸度、机械摩擦和挤压以及室温贮存的时间等,制粒温度的影响尤为重要。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七、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第二节益生素第39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温度不同的菌种对高温的耐受力差异较大,芽孢杆菌耐受力最强,100℃下2min只损失5%~10%,而在80℃下5min乳酸杆菌、酵母菌损失70%~80%,95℃下2min损失98%~99%。一般制粒温度为80~90℃,对芽孢杆菌影响较小,对乳酸杆菌、酵母菌和粪链球菌等影响较大。徐海燕(2005)对枯草芽孢杆菌经过100℃处理15min和30min,活菌数损失率分别为2.1%和4.2%。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六)注意应用条件或环境七、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第二节益生素第40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水分活菌在干燥状态下存活时间长,水分升高则存活率降低。饲料原料如玉米、豆饼含水量多在14%左右,与微生态制剂混合后,对活菌影响很大。就耐水性,孢子型细菌耐受性最好,肠球菌次之,乳酸杆菌最差。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六)注意应用条件或环境七、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第二节益生素第41页,共4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酸度除耐酸性的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外,一般的活菌制剂在胃酸作用下大量被杀死,残存的少量活菌进入肠道后就很难形成菌群优势。因此,不耐酸的活菌制剂其含菌量必须达到相当大的浓度才能发挥益生作用。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