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轮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四 重点突破学案1 精准落实得分点_第1页
高三第二轮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四 重点突破学案1 精准落实得分点_第2页
高三第二轮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四 重点突破学案1 精准落实得分点_第3页
高三第二轮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四 重点突破学案1 精准落实得分点_第4页
高三第二轮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四 重点突破学案1 精准落实得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课题:重点突破学案1精准落实得分点第一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教学时数:第学月第课时教学目标:1.精准把握语境,保证得分点翻译落实到位。2.全面强化文言题型训练。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并接受一定的文化熏陶。教学重点:精准把握语境,保证得分点翻译落实到位,全面强化文言题型训练。教学难点:全面强化文言题型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班班通教学过程:【课前读】《高考必背》背诵篇目

活动一:自主学习1、课前常规默写。2、阅读《步步高·大二轮复习讲义》87-88页1-2题。活动二:梳理知识活动三:精做试题(一)悟词义——关键实词译到位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文王死九年,天下八百诸侯,皆一旦会于孟津之上,欲从武王,与之伐纣。当是时,比干、箕子、微子尚在,武王贤之,未敢伐也,还诸侯。归二年,纣贼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武王见贤臣已亡,乃朝天下,兴师伐纣,杀之。武王未下车,封比干之墓,发太仓之粟,以赡天下,封微子于宋。武王封弟姬旦为周公,使傅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晋公子重耳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强者为君。文公为所侵暴,失邦,奔于翟。惠公卒三月后得反国政,敬贤明法,率诸侯朝天子。于是诸侯皆从,天子乃尊。(节选自《越绝吴内传第四》)(1)归二年,纣贼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武王封弟姬旦为周公,使傅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惠公卒三月后得反国政,敬贤明法,率诸侯朝天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诸侯退军)两年后,纣王杀害了比干,囚禁了箕子,微子(也)离开了纣王。(2)周武王封弟弟姬旦为周公,让他辅佐成王。周成王继位时年纪还小,周公以臣子的礼节侍奉成王。(3)惠公死三个月后重耳返回晋国主持国政,他尊重贤臣,修明法令,统率诸侯去朝见周天子。解析“贼”,杀害;“囚”,囚禁;“去”,离开。“傅相”,辅佐;“臣事”,以臣子的礼节侍奉;“臣”,名词作状语。(3)“反”,同“返”,返回;“明法”,修明法令。2.初,安史之乱,数年间,天下户口十亡八九,州县多为藩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中国多故,戎狄每岁犯边,所在宿重兵,仰给县官,所费不赀,皆倚办于晏(刘晏)。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盐乡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鬻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节选自《资治通鉴》)(1)天下户口十亡八九,州县多为藩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天下各户人口,十分之八九死亡(或逃亡),州县大多被藩镇占据,贡品和赋税不上交朝廷,国家府库财物耗尽。(2)所以只在产盐的地区中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盐转售给盐商,随便他们卖到哪里。解析“亡”,死亡或逃亡;“为……所”,被动句;“贡赋”,贡品和赋税;“耗竭”,耗尽。(2)“但”,只;“置”,设置;“鬻”,卖;最后一个“之”,到。活动四:借题点拨所谓关键实词,就是那些在句子中承担关键意义的,意义有别于现代汉语的或有多重义项的实词。它是翻译中最重要的得分点。有下面几类实词要特别关注,保证翻译准确:(1)对于古今异义词,要区分古今。命题者通常会选择那些最容易以今律古的实词来让考生翻译,考生要特别警惕,千万别先入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所以当在译句中看到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双音节词时,通常要警惕这个词是不是古今异义词。如果是古今异义词,一般要拆开翻译;如果把它当成现代汉语词语解释,则一定要注意该词是否与其所处的语境相契合,如果它的词义与整个语境是相悖的,那么这个词很可能就是古今异义词。如前面第2题第(1)句中的“户口”就是古今异义词,需要拆开翻译。再如前面第3题第(1)句中的“道理”就不是古今异义词,此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布置作业】完成《大二轮复习讲义》88页3-4题。课后反思:课题:重点突破学案1精准落实得分点第二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教学时数:第学月第课时教学目标:1.精准把握语境,保证得分点翻译落实到位。2.全面强化文言题型训练。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并接受一定的文化熏陶。教学重点:精准把握语境,保证得分点翻译落实到位,全面强化文言题型训练。教学难点:全面强化文言题型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班班通教学过程:【课前读】《高考必背》背诵篇目

活动一:自主学习1、课前常规默写。2、阅读《步步高·大二轮复习讲义》88页3-4题。活动二:精做试题3.贞观八年,太宗将发诸道黜陟使,畿内道未有其人,太宗亲定,问于房玄龄等曰:“此道事最重,谁可充使?”右仆射李靖曰:“畿内事大,非魏征莫可。”太宗作色曰:“朕今欲向九成宫,亦非小,宁可遣魏征出使?朕每行不欲与其相离者,适为其见朕是非得失。公等能正朕不?何因辄有所言,大非道理。”乃即令李靖充使。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节选自《贞观政要》)(1)公等能正朕不?何因辄有所言,大非道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你们能够匡正我的错误吗?为什么就说出这样的话来,太没有道理了。(2)观察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的时候,能够选举贤才接受谏言。解析(1)“正”,匡正;“不”,错误;“有所言”,这样的话。(2)“忧危”,忧患危难;“任贤”,选举贤才;“受谏”,接受谏言。4.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遇夺釜鬲于涂,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因让之曰:“子常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愿闻其说。”蔡泽曰:“若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此所谓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反者也。范蠡知之,超然避世,长为陶朱。今君相秦,坐制诸侯,利施三川,使天下皆畏秦。君之功极矣,如是不退,则商君、吴起、大夫种是也。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进贤者授之,必长为应侯,世世称孤。孰与以祸终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1)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遇夺釜鬲于涂,乃西入秦。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进贤者授之,必长为应侯,世世称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蔡泽被赵国驱逐,于是动身去韩国和魏国,在路上锅鼎等炊具被人抢了,于是向西进入秦国。(2)您为什么不趁着这个时机归还相印,举荐贤能的人,把相印交给他,(这样)您一定会长久地做应侯,世世代代称王侯(享荣华富贵)。解析(1)“见……于”,被动句;“涂”,同“途”,道路;“遇夺釜鬲于涂”,介词结构后置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以”,趁着、凭借;“进”,举荐、推荐;“必”,一定;“孤”,代指王侯。活动三::借题点拨1.对于多义实词,一定要在语境中确定。多义实词既是重要的得分点,也是翻译的难点。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把它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中理解。例如前面第4题第(2)句中的“孤”字,就不能当成“君子自称”讲,而是代指王侯。另外,多义词确定其义项时,千万要注意近义义项的混用。如“爱”字,“喜爱”不等于“爱护”;“安”字,“安定”不等于“安全”。再如前面第3题第(2)句中的“忧”字,考试时不少同学因把它译为“忧愁”而不得分,在这里应译为“忧患”,考生千万要在这些细节上留心。2.对于活用实词,要抓住规律,翻译到位。不少考生翻译活用实词是凭直觉或本能。其实,词类活用规律性很强。如两个名词连用,前面一个往往活用;名词放在主谓之间一定活用为状语;名词、形容词后面带了名词,一般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要掌握住这些规律,把它变成自觉的行为。活用实词的翻译,一般是要按其活用意义进行,体现出活用特点。但也不是机械的,如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译为加一个动词后带这个名词,如果能体现意义,就不必按照这个格式处理。如“左右欲刃相如”,这个活用词“刃”可以直接译成“杀”,不必译为“用刀杀”。再如前面第3题第(1)句中的“正”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直接译为“匡正”即可。3.翻译中肯定会遇到疑难词,首先要坚持语境推断,要在上下文乃至全篇中搜寻可以关联、互解的信息;其次,综合利用对称、邻字、字形等推断方法,如前面第4题第(1)句中的“釜鬲”就可以利用成语“釜底抽薪”推断出“釜”义,再加上邻字推断,推出“鬲”义即可。【布置作业】完成《大二轮复习讲义》89页1-2题。课后反思:课题:重点突破学案1精准落实得分点第三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教学时数:第学月第课时教学目标:1.精准把握语境,保证得分点翻译落实到位。2.全面强化文言题型训练。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并接受一定的文化熏陶。教学重点:精准把握语境,保证得分点翻译落实到位,全面强化文言题型训练。教学难点:全面强化文言题型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班班通教学过程:【课前读】《高考必背》背诵篇目

活动一:自主学习1、课前常规默写。2、阅读《步步高·大二轮复习讲义》89页1-2题。活动二:精做试题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成祖永乐二十二年,上北征,崩于榆木川。皇太子[注]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上谓蹇义曰:“朕之心,苟可推以利民,虽府库之储不吝,况山泽之利哉!”命户部,被灾田土,分遣人驰谕各郡县,停免催征粮税。时有至自南京者,言徐、淮、山东民多乏食,而有司催科方急。上命杨士奇草诏蠲恤。士奇言:“不可不令户部、工部与闻。”上曰:“姑徐之,救民如拯溺,不可须臾缓。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因命中官给笔札,士奇就西角门草诏。上览毕,即遣使赍行,顾士奇曰:“卿今可语部臣,朕悉免之矣。”(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注皇太子:明仁宗朱高炽。(1)朕之心,苟可推以利民,虽府库之储不吝,况山泽之利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姑徐之,救民如拯溺,不可须臾缓。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的心,如果可以推知有利于民众,即使是仓库中储备的东西也不吝惜,何况山林河泽的利益呢!(2)暂且推迟这件事,救百姓就好像救落水的人,不能片刻延缓。有关官员考虑国家的资财不足,一定放着不能决断。解析(1)“推”,推知;“虽”,即使;“吝”,吝惜;“利”,利益。(2)“徐”,推迟;“溺”,落水的人;“用”,资财;“决”,决断。2.古之善军者,以刑使人,以赏使人,以怒使人。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治众者法欲繁,繁则士难以动;治寡者法欲简,简则士易以察。兵莫危于攻,莫难于守,客主之势然也。故地有二不可守:兵少不足以实城,城小不足以容兵。当敌之冲,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进;虽告之曰此无人,彼不信也。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时令老弱登埤示怯,乘懈突击,其众可走矣,何患城小?(节选自苏洵《权书》)(1)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军队如果人数太少就容易遇到危险,如果人数太多就容易发生叛乱;没有什么比指挥人数多的军队更困难,没有什么比指挥人数少的军队更危险。(2)推测敌人袭击我军的地点,暗中部署兵力进行防备,敌人想不到我们的部署,就会以为我们还有富余的兵力,那为什么还要担心军队人数少呢?解析“或”,如果;“叛”,发生叛乱;“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状语后置句。(2)“度”,推测;“潜”,暗中;“彼不我测”,宾语前置句;“谓”,以为;“患”,担心。活动三::借题点拨(二)辨用法——关键虚词落“实”处虚词虽不像实词那样重要,但在翻译方面起着连接语意、保证语气通畅的作用,所以,一些虚词也常常被定为得分点。那么,如何落实对这些关键虚词的翻译呢?首先,要分清译与不译:①可不译的虚词:句式标志词,如“之”“也”“者”“是”等;发语词,如“夫”“盖”“且夫”等;句末助词,如“也”“焉”等。②必须译出的虚词:表范围的词,如“悉”“皆”“咸”“具”等;表程度的词,如“稍”“略”“愈”“益”等;表时间的词,如“既”“寻”“旋”“卒”等;表频率的词,如“数”“辄”“每”“亟”等;表语气的词,如“信”“固”“诚”“必”等。其次,要译准高频虚词,如“以”“因”“乃”“其”“之”等,尤其是“以”字。再次,要在语境中准确分清易混用法。有些虚词义项,用法很复杂,易于在翻译中搞混,如“乃”的“才”“于是”的义项,“因”的“通过”“趁机”的义项等,可以用代入法区分,即把两个义项分别代入句中,揣摩哪一个更准确。如前面第2题第(1)句中的“或”与“莫”二字。考试时,不少考生把“或”译为“有的”“或许”两个常见义项,将其代入句中并不合适,可以根据文气推断此处应译为“如果”;“莫”字译为“不要”,也不通顺,此时,如果考生注意到后面的“于”字,可能就会知道此处应译为不定代词“没有什么”。总之,关键虚词的翻译还是要靠平时多诵读,得文气,强语感。【布置作业】完成《大二轮复习讲义》90页1-2题。课后反思:课题:重点突破学案1精准落实得分点第四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教学时数:第学月第课时教学目标:1.精准把握语境,保证得分点翻译落实到位。2.全面强化文言题型训练。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并接受一定的文化熏陶。教学重点:精准把握语境,保证得分点翻译落实到位,全面强化文言题型训练。教学难点:全面强化文言题型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班班通教学过程:【课前读】《高考必背》背诵篇目

活动一:自主学习1、课前常规默写。2、阅读《步步高·大二轮复习讲义》90页1-2题。活动二:精做试题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魏公叔痤为魏将,而与韩、赵战浍北,禽乐祚。魏王说,迎郊,以赏田百万禄之。公叔痤反走,再拜辞曰:“夫使士卒不崩,直而不倚,挠拣而不辟者,此吴起余教也,臣不能为也。前脉形地之险阻,决利害之备,使三军之士不迷惑者,巴宁、爨襄之力也。悬赏罚于前,使民昭然信之于后者,王之明法也。见敌之可也鼓之,不敢怠倦者,臣也。王特为臣之右手不倦赏臣,何也?若以臣之有功,臣何力之有乎?”王曰:“善。”(节选自《战国策·魏策》)(1)魏王说,迎郊,以赏田百万禄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悬赏罚于前,使民昭然信之于后者,王之明法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魏王十分高兴,到城郊迎接公叔痤,并把百万亩田地赏赐给他作为他的食禄。(2)在战前制定赏罚制度,战后使百姓明白无疑而信任的,是大王圣明的法度。解析(1)“说”,同“悦”,高兴;“迎郊”,省略句,“迎(于)郊”;“禄”,把……作为俸禄。(2)“悬赏罚”,制定赏罚制度;“昭然”,明显的样子;“王之明法也”,判断句。2.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使请诸鲁,比管仲至,桓公亲逆之于郊,与之坐而问政:“为之若何?”管子对曰:“……作内政而寄军令焉。”桓公曰:“善。”管子于是制国:“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君有此士三万,以诛无道,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节选自《国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1)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有此士三万,以诛无道,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是您的庸臣。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的话,那么大概只有管仲了。(2)您拥有三万名这样的兵士,来讨伐无道的人,天下大国的君主没有能抵御您的。解析“臣,君之庸臣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若”,如果;“其……乎”,表推测语气,译为“大概……”。(2)“君有此士三万”,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君有三万此士”;“诛”,诛杀、讨伐;“莫之能御”,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莫能御之”。活动三::借题点拨(一)观句式——特殊句式重辨识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种类很少,标志性强,只要稍加关注与训练,就可得分。考生一定不要忽视这个得分增长点。特殊句式这个小题点在平时考试中涉及不多,考生能把特征明显的句式译出来,稍微复杂的就会丢分,主要原因是翻译句式意识不强,尤其是不会通过句式标志词译出特殊句式。事实上,只要能够准确地辨识出来,译准句子不成问题。辨识特殊句式的方法有:(1)抓标志如判断句,标志有“……者,……也”“乃”“皆”“非”等;被动句,标志有“为……所”“见”“于”等;倒装句,标志有介词结构、否定副词、“之”“是”等。(2)析结构有时,对句子进行语法结构分析也是必要的。省略句尤其要重视此法。如缺少主语、缺少宾语甚至缺少谓语的语句是常见的,翻译时就要补出省略的部分。如“以”作介词时,在不少情况下省略“之”,地名前往往省略“于”等,通过结构分析可以发现。(3)一词诀判断特殊句式,只需要找到一个词——谓语动词。因为谓语动词是明确句子成分的突破口,只有找到谓语才能找到主语和宾语,进而找到定状补这些修饰成分。判断句,就是谓语为“是”的句子。被动句,动作的发出者和承受者位置互换,找不到谓语动词,怎么判断哪个是发出者,哪个是承受者?省略句,更是要先明确句子的主干成分,才能看出少了哪一种。倒装句,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都跟谓语有直接关系。定语后置跟宾语有关系,但是宾语要怎么判定?还是要找谓语。这便是特殊句式判断的“一词诀”。(4)重语感有些没有标志的特殊句式,我们可以边读原文边试着翻译一遍,如果感觉语意不顺,或者不合情理,就要特别留意。如果感觉主语不是施事者,就要考虑是不是被动句了。【布置作业】完成《大二轮复习讲义》91页1-2题。课后反思:课题:重点突破学案1精准落实得分点第五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教学时数:第学月第课时教学目标:1.精准把握语境,保证得分点翻译落实到位。2.全面强化文言题型训练。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并接受一定的文化熏陶。教学重点:精准把握语境,保证得分点翻译落实到位,全面强化文言题型训练。教学难点:全面强化文言题型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班班通教学过程:【课前读】《高考必背》背诵篇目

活动一:自主学习1、课前常规默写。2、阅读《步步高·大二轮复习讲义》91页1-2题。活动二:精做试题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也。融幼有异才。山阳张俭,以中正为中常侍侯览所忿疾,览为刊章下州郡捕俭。俭与融兄褒有旧,亡投褒。遇褒出,时融年十六,俭以其少不告也。融知俭长者,有窘迫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藏之。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节选自《三国志》卷十三注)(1)融知俭长者,有窘迫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藏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孔融知道张俭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看到)他有十分为难的神情,就对他说:“我难道不能做招待您的东道主吗?”于是把他留在家里藏起来。(2)孔融在北海,自认为智力和能力优异(突出),才华横溢,在当世闻名,当时豪杰都比不上他。解析“长者”,德高望重的人;“色”,脸色、神情;“独……邪”,难道……吗?(2)“优赡”,优异、突出;“命世”,在当世闻名;“及”,比得上。2.上(指明仁宗)遣监察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奏曰:进户部尚书郭资太子太师,命致仕。蹇义、夏原吉言其偏执妨事,且多病。上问杨士奇,对曰:“资强毅能守廉,人不得干以私。但性偏执,甚至沮格恩泽,不得下究。”上问其故。对曰:“诏书数下蠲免灾伤租税。不听开除,必令有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